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49600      Online Users : 92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559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99


    Title: 求道者-以孔子弟子為研究的起點
    Authors: 林惟仁
    Contributors: 林啟屏
    林惟仁
    Keywords: 孔子
    孔子弟子
    孔門弟子
    儒學
    漢宋之爭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8 15:26:13 (UTC+8)
    Abstract: 本文論述之主題為「孔子」,乃試圖從有別於前人的觀點重建孔子作為「求道者」的精神及對後世儒學的影響。全文分三部分:首先,以「團體」的核心概念來觀察審視孔子及其弟子所組成的「儒學社群」,說明它的「形成」、「內容」及其「終極精神」,先從「整體」的視野來把握此一團體的發展情形,作為論述孔子的背景說明。其次,以「團體分化」為概念,就「孔子」和「孔子弟子」這兩條軸線加以論說,其目的乃欲藉由孔門早晚期弟子的不同面貌,「翻轉」到孔子本身,來論說孔子一生的思想軸線,實有從早年的「用世之志」朝向晚年「超越面向」的突破,突顯出孔子作為一「求道者」在對「真理」追尋過程中所彰顯的思想及其精神。最後則屬本文的衍申性問題,一以宋明儒與清儒為例,說明後世儒學的發展實與孔子一生的行歷及思想轉變極有密切契合之處,另一說明後世儒者的發展情形(儒學張力),實有其「合理性」存在,而此一合理性正是孔子「求道」、追求真理所立下的精神。希冀透過以上的論述,描繪出一位有「轉折」、「立體」,而非「扁平」、「聖化」乃至「神化」的孔子樣貌。
    Reference: 一、古籍及注解
    王文錦:《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王先謙:《荀子集解》。臺北:蘭臺書局有限公司,1983年。
    王守仁著,吳光、錢明、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王廷相:《王廷相哲學選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朱熹著,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羊春秋注譯、周鳳五校閱:《孔子家語》。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竹添光鴻:《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88年。
    竹添光鴻:《論語會箋》。臺北:廣文書局,1961年。
    何晏注、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李啟謙、王式倫:《孔子弟子資料匯編》。山東: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
    李啟謙、駱承烈、王式倫:《孔子資料匯編》。山東:山東友誼書社,1991年。
    李澤厚:《論語今讀》。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四版。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標點本。
    孫希旦:《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孫詒讓:《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凌廷堪著、王文錦點校:《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陳確撰:《陳確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張載:《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十版。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崔述:《考信錄》。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范曄著,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脫脫等著:《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閻韜譯注:《困知記全譯》。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
    程頤、程顥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黃宗羲著、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增訂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程樹德:《論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楊雄著,汪榮寶注、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劉向著,向宗魯校證:《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劉宗周著,戴璉璋、吳光主編:《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年。
    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蔣伯潛:《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臺北:啟明書局,未註明年月。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戴震撰、張岱年主編:《戴震全書》。安徽:黃山書社,1995年。
    譚戒甫:《莊子天下篇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長沙:岳麓書社,1996年。
    顧憲成著、馮從吾校:《小心齋劄記》。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
    二、中文專著
    孔德懋:《孔府內宅軼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王鈞林:《中國儒學史(先秦卷)》。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石元康:《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匡亞明:《孔子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
    ───:《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心體與性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朱維錚、姜義華編注:《章太炎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朱維錚編:《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明輝:《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
    ───:《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7年。
    ───:《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
    ───:《孟子重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
    李啟謙:《孔門弟子研究》。山東:齊魯書社,1988年。
    李紀祥:《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李振綱:《證人之境-劉宗周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漢三:《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臺北:鐘鼎出版社,1967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1986年。
    ───:《猶記風吹水上鱗》。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年。
    ───:《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杜正勝:《古典與現實之間》。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杜維明:《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大陸講學,問難和討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9年。
    ───著、周勤記錄:《東亞價值與多元現代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著、陳靜譯:《我們的宗教•儒教》。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何澤恆:《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吳龍輝:《原始儒家考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林啟屏:《儒家思想中的具體性思維》。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林慶彰、張壽安:《乾嘉學者的義理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山東:齊魯書社,2004年。
    胡適:《胡適文存》。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61年。
    ──:《戴東原的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俞吾金:《從康德到馬克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姜林祥:《儒學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山東:齊魯書社,2004年。
    韋政通:《孔子》。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唐君毅:《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
    ───:《中國哲學原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袁金書:《孔子及其弟子事蹟考詮》。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高專誠:《孔子•孔子弟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徐復觀論經學史兩種》(《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徐洪興:《思想的轉型-理學發生過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康樂、黃進興:《歷史學與社會科學》。臺北:華世出版社,1981年。
    梁漱溟:《梁漱溟先生講孔孟》。河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張立文、李甦平:《中外儒學比較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中國哲學範疇精粹叢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張岱年:《孔子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張壽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陳大齊:《孔子學說》。臺北:正中書局,1964年,臺初版。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陳茂同:《中國歷代職官沿革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
    陳祖武:《清儒學術拾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陳國慶:《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陸達誠:《馬賽爾》。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章太炎:《國故論衡》。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
    程發軔:《國學概論》。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年臺六版。
    湯一介、張耀南、方銘主編:《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增訂二版。
    ───:《中國大歷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黃俊傑:《史學方法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孟學思想史論(卷二)》。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年。
    ───:《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黃紹祖:《顏子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82年臺修一版。
    黃進興:《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黃瑞琪:《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增訂臺一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增訂9版。
    彭永捷:《朱陸之辨-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楊佐仁、宋均平:《孔子傳》。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廖名春:《《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山東:齊魯書社,2001年。
    趙龍文講述、錢仲鳴筆記:《論語今釋》。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臺初版。
    漆永祥:《乾嘉考據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蔣伯潛:《諸子通考》。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臺初版。
    劉又銘:《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劉兆祐:《中國目錄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二版。
    劉述先:《理想與現實的糾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年。
    ───:《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
    劉師培:《經學教科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劉蔚華:《儒學與未來》。山東:齊魯書社,2002年。
    鄭宗義:《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0年。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錢穆:《孔子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
    ──:《莊老通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臺二版。
    ──:《先秦諸子繫年(外一種)》。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子學提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
    ──:《學術思想遺稿》。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
    駱承烈:《孔子祖籍考》。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孔門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3年。
    蔡仁厚:《孔門弟子志行考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二版。
    蔡英文:《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鍾肇鵬:《孔子研究》。臺北:淑馨出版社,1993年。
    臨沂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平邑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共同主編:《宗聖曾子》。山東:齊魯書社,2000年。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顧頡剛:《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三、外文譯作
    Ben jamin I. Schwartz(本杰明•史華茲)著,程鋼譯:《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David L. Hall(郝大維)、Roger T. Ames(安樂哲)合著,蔣弋為、李志林譯:《孔子哲學思微》(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
    ───合著,施忠連譯:《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Thinking from the Han:Self,Truth, and 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Erik Homburger Erikson(愛力克森),康綠島譯:《青年路德》(Young Man Luther)。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Frederick Copleston(柯普斯登)著、傅佩榮翻譯:《西洋哲學史(一)-希臘與羅馬》。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Guy Salvatore Alitto(艾愷)著,王宗昱、冀建中譯:《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The Last Confucian Liang Shu-ming and the Chinese Dilemma of Modernity)。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Hans-Georg Gadamer(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Herbert Fingarette(赫伯特•芬格萊特)著,彭國翔、張華譯:《孔子:即凡而聖》(Confucius:The Secular as Sacred)。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Herrlee G. Creel(顧立雅)著、高專誠譯:《孔子與中國之道》(Confucius and the Chinese Way)。河南:大象出版社,2000年。
    Hoyt Cleveland Tillman(田浩)編、楊立華、吳豔紅等譯:《宋代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I. Bernard Cchen(科恩)著,魯東旭、趙培杰、宋振山譯:《科學中的革命》(Revolution In Science)。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Joseph R. Levenson(列文森)著,鄭大華、任菁譯:《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an and its Modern Fate)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Karl Jaspers(雅斯培)著,魏楚雄、俞新天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年。
    Peter K. Bol(包弼德)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al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ung China)。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Talccot Parsons(派森思)著,章英華譯:《社會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Societies)。臺北:遠流圖書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Thomas S. Kuhn(孔恩)著,程樹德、傅大維、王道還、錢永祥譯:《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德)夏瑞春編、陳愛政等譯:《德國思想家論中國》。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7年。
    (日)村瀨裕也著、王守華等譯:《戴震的哲學》。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日)本田成之著、孫俍工譯:《中國經學史》。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四、期刊論文
    王健文:〈理想與事功:孔子的晚年及其弟子〉。收入《史前與古典文明》「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年。
    李明輝:〈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刊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二十一期(1996年1月)。
    ───:〈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內在超越性」問題〉,發表於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2000年6月29~7月1日。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與氣學並重的形上學進路》,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5月。
    林啟屏:《孔子思想分期之可能及其意義》。刊於輔仁大學中文系主辦:「第三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百家爭鳴-世變中的諸子學術》」2003年12月6~7日。
    ───:〈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和」問題-以〈窮達以時〉為討論起點〉。刊於《鵝湖學誌》第三十一期(2003年12月)。
    ───:〈古代文獻中的「德」及其分化〉。發表於「東亞語文學與經典詮釋學術研討論」,(2004年11月19、20日)。
    夏長樸:〈尋孔顏樂處〉,收入《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3年。
    ───:〈子為政焉用殺-論孔子誅少正卯〉,刊於《臺大中文學報》第十期(1998年5月)。
    黃俊郎:《子游學案》。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8年5月。
    黃俊傑:〈「東亞儒學」如何可能?〉,刊於「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生研習營-東亞研究的新視野」,2004年5月1~2日。
    楊儒賓:〈如果再迴轉一次「哥白尼的迴轉」:讀余英時先生的《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刊於《當代》第一九五期,(2003年11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1151014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1014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14101.pdf130KbAdobe PDF2847View/Open
    51014102.pdf68KbAdobe PDF2709View/Open
    51014103.pdf65KbAdobe PDF2780View/Open
    51014104.pdf884KbAdobe PDF22600View/Open
    51014105.pdf1029KbAdobe PDF21917View/Open
    51014106.pdf1138KbAdobe PDF22137View/Open
    51014107.pdf959KbAdobe PDF22227View/Open
    51014108.pdf383KbAdobe PDF21430View/Open
    51014109.pdf172KbAdobe PDF211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