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89207      Online Users : 6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559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95


    Title: 王弼與郭象之「性」及其比較研究
    Authors: 許瑞娟
    Contributors: 林啟屏
    許瑞娟
    Keywords: 魏晉玄學
    王弼
    郭象
    自然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8 15:25:40 (UTC+8)
    Abstract: 玄學家思索的諸多問題,皆以「人」為中心,而「性」既為萬物存在變化的本體依據,亦是外在樣態之內在根源。魏晉時期著重的「才性」、「性情」等,皆是藉由探討「性」的本質、意涵,視其如何對「人」產生影響,進而形成人類殊異之外在表現。由於先哲的長久關注、探討,使得「人性」一詞更加顯題化,「人性論」進而成為中國哲學之重心。

    較之於他朝思想家,魏晉玄學家更著重所謂「萬物之性」,郭象甚至提出「物各有性」之說。職是之故,相較於「人性」一詞,「性」更能涵蓋玄學家之論性範圍。「性」此一抽象名詞之意義豐富,素來為思想家所關注,更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當「性」與其他名詞相結合時,如:才、情、心、命等,其意義雖更易透顯,然也容易因而限制討論焦點,使得「性」意涵之開發受到局限,以至於探討不夠全面。有鑑於此,本研究特以「性」作為主要關注焦點,並旁及其他相應議題,以達凸顯「性」之意涵,亦不忽略與此相應探討的目的。

    魏晉人重個性之思想,發展至玄學性論,則強調萬物以自然為性、物各有性與重獨性,此又與人之本質探討有關。玄學家論人性之特點在於:不封閉於人的主體,注意到自然之性、萬物之性,然又能回歸於人,藉以挺立人之主體。此種論性特徵又以王弼與郭象最為明顯,是故文下便以此二人為探討範圍,藉以突出玄學性論之獨特處。
    Reference: 本論文之徵引資料分為「古籍原典」、「專書著作」、「論文」三部分。「古籍原典」部分先依經、史、子、集劃分,再依時代先後次之。「專書著作」、「論文」部分先依姓氏筆劃排列,筆劃相同者再依年代先後次之,出版日期一律以西元紀年標示。
    壹、 古籍原典
    1.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年。
    2. 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貫雅文化有限公司,1991年。
    3. 孔穎達等正義、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8》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4.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5. 楊伯峻集釋:《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6. 李滌生:《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7. 楊家駱主編:《春秋繁露注》臺北:世界書局,1958年。
    8. 楊寶忠:《論衡校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9. 汪繼培:《申鑑.雜言下》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
    10. 劉君祖注:《人物志》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
    11. 朱熹:《點校四書章句集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6年。
    12. 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大藏經刊行會,1983-1988年,修訂版。
    貳、 專書著作
    1. 王葆玹:《正始玄學》山東:齊魯書社,1987年。
    2. 王葆玹:《玄學通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3. 王曉毅:《王弼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4. 加達默爾原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臺北:時報文化,1999年。
    5.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第七版。
    6.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再版。
    7. 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8.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9.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10. 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11. 沈清松編:《中國人的價值觀--人文學觀點》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再版。
    12. 沈清松:《對比、外推與交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13. 李玲珠《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14. 周紹賢:《魏晉清談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15. 周紹賢、劉貴杰:《魏晉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16. 林麗真:《王弼》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17. 俞宣孟:《本體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8.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三聯書店,1955年。
    19.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校訂版。
    20. 唐翼明師:《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21.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第二版。
    22.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23.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24. 張立文主編:《性》臺北:七略出版社,1997年。
    25.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26. 莊耀郎師:《郭象玄學》臺北:里仁書局,1998年。
    27. 郭梨華:《王弼之自然與名教》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28. 許抗生:《魏晉思想史》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
    29. 許抗生等著:《魏晉玄學史》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
    30. 湯用彤:《魏晉玄學》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31.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32. 湯一介:《郭象》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
    33.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34.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35.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修訂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第二版。
    36. 趙書廉:《魏晉玄學探微》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37.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
    38.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39. 韓強:《王弼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參、 論文
    一、 期刊論文
    1. 江淑君:〈王弼、郭象玄解《論語》人性觀析論〉,收錄於《含章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頁457-489。
    2. 林麗真:〈王弼「性其情」說析論〉,收錄於《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頁599-609。
    3. 周杏芬:〈試探聖人「有情」與「無情」之義-—以何晏、王弼之說為例〉,《中國文化月刊》(1995年2月),頁116-128。
    4. 唐翼明師:〈從王弼答裴徽問論魏晉玄學的思想綱領與論述策略〉,《魏晉文學與玄學--唐翼明學術論文集》(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頁162-173。
    5. 唐翼明師:〈魏晉玄學與清談之先驅人物荀粲考論〉,《文與哲》第二期(2003年6月),頁75-90。
    6. 莊耀郎師:〈魏晉玄學的有無論〉,《含章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頁239-251。
    7. 張鼎國:〈「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爭論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收於黃俊傑編:《中國經典詮釋傳統》通論篇(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2年),頁15-50。
    8. 許建良:〈王弼「自然」三維義〉,《江蘇大學學報》(2004年3月),頁31-37。
    9. 戴璉璋:〈郭象的自生說與玄冥論〉,《中國文哲研究期刊》(1995年9月),頁39-78。
    二、 學位論文
    1. 江淑君:《魏晉論語學之玄學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2. 錢國盈:《魏晉人性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3. 盧桂珍:《王弼與郭象之聖人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1151005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100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05101.pdf16KbAdobe PDF2761View/Open
    51005102.pdf19KbAdobe PDF2685View/Open
    51005103.pdf135KbAdobe PDF21894View/Open
    51005104.pdf330KbAdobe PDF21762View/Open
    51005105.pdf363KbAdobe PDF22240View/Open
    51005106.pdf363KbAdobe PDF22492View/Open
    51005107.pdf127KbAdobe PDF22077View/Open
    51005108.pdf34KbAdobe PDF21416View/Open
    51005109.pdf53KbAdobe PDF21128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