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551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61/144987 (79%)
Visitors : 52000391      Online Users : 2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17


    Title: 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
    Authors: 侯美珍
    Mei-chen Ho
    Contributors: 林慶彰
    Ch`ing-chang Lin
    侯美珍
    Mei-chen Ho
    Keywords: 晚明
    詩經
    評點
    鍾惺
    孫月峰
    戴君恩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8 15:13:23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主要採歷史文獻分析法,藉由歷史文獻的考察,知人論世。並佐以統計法,闡釋學、接受美學、語境說等理論,以作為論證的輔助。共計正文八章、附錄三篇。
    第一章〈導論〉:澄清前人對明代經學的負面評價及因襲的成見,檢討明代《詩經》學及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的研究概況,並說明本論文主題的研究價值。
    第二章〈評點概說〉:介紹評點的起源、發展、特色、與科舉密切結合的情形,及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等。對「評點」的性質及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有正確認識後,可作為吾人了解評經的表現方式、認識評經性質的基礎及正確地解讀前人對評經的種種論說。
    第三章〈經書評點風氣興起的背景〉:何以晚明會有大量的評經著作產生,並受到時人的歡迎?筆者考察當時的學術風氣,解經態度,歸納明人文集、書序中的種種論說,加以說明。以為復古風氣的瀰漫、對經義紛紜的反動、明人慣以文學眼光詮釋古籍,以及王學流風遺韻的影響,使明人對經解抱持開放的態度、讚賞獨抒心得的別解等原因,都是造成評經興起的原因。
    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別析論孫、鍾、戴三部《詩經》評點,由介紹其人之生平、文學主張入手,結合其文學主張及相關著作中的資料,說明其評《詩》動機、版本問題、評《詩》的態度、對《詩序》、《毛傳》、《鄭箋》、《朱傳》等舊說的取捨、《詩》評所透露出的好尚,並論其影響與評價。
    第七章:〈晚明《詩經》評點的性質辨證〉:先前研究者有鍾評之類的《詩》評,其性質為科舉講章之屬,故遭來錢謙益、顧炎武等指斥的主張,故筆者設此章予以回應,除證鍾評等書其性質與科舉無關、是文學的評賞之外,並詳細析論錢、顧、四庫館臣等抨擊評經的深層心理。
    第八章:〈晚明《詩經》評點之學餘論〉:用闡釋學到接受美學的轉變,來對照、解釋晚明將孟子「以意逆志」轉為「以臆逆志」的閱讀現象。並指出在尊經的思維下,「聖經」與「至文」間存在著衝突,故評經者常將論文的本質,用求經義、明道的外衣來包裹,今人不明其所處的語境,常為其飾辭所惑的。本章並通論民初對晚明《詩》評的肯定,及指出諸評刊落訓詁,用語模糊、簡略,造成今人解讀的困難,是其不足之處。文末結語,回顧本論文的寫作,筆者自省得失,並前瞻未來可繼續努力的方向。
    附錄三篇,為正文的補充,分別為:
    附錄一〈明清士人對「評點」的批評〉:探討明清士人支持評點、反對評點之故。
    附錄二〈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介紹鍾評三本初評本間的異同,比較初、再評本的出入,並澄清過去對於鍾評版本問題錯誤的論述。
    附錄三〈陳繼揆《讀風臆補》引戴君恩《讀風臆評》原文的校勘〉:陳繼揆作《臆補》,雖自言全錄戴評,經筆者校勘,陳氏所錄與戴評頗有出入,未能如實呈現。
    Reference: 一、論文寫作過程所參考的書籍甚多,本書目所錄以徵引書目為主,其
    它相關參考資料,但撮其要。
    二、本書目依經、史、子、集四部法分類,每大類之下,再斟酌情形分
    類。
    三、民國以前的古籍,大都依作者年代先後為次。民國以後的著作,依出
    版時間先後為次,出版年統一用西元紀年。
    壹、經 部
    一、《詩經》類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漢〕毛亨傳,〔漢〕鄭 玄箋,〔唐〕孔穎達等注疏:《毛詩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
    學刻本)
    〔唐〕成伯璵:《毛詩指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 熹:《詩集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1年3月)
    〔明〕李先芳:《讀詩私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孫 :《孫月峰批評詩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50冊,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
    〔明〕姚舜牧:《重訂詩經疑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徐光啟:《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輯毛詩六帖講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4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金陵書林廣慶堂唐振吾刻本)
    〔明〕沈守正:《詩經說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4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刻本)
    〔明〕鍾 惺評點:《詩經》(明萬曆末年凌杜若刻朱墨本、明泰昌元年
    〔1620〕刻三色本、明天啟年間盧之頤溪香書屋刻本)
    〔明〕戴君恩:《讀風臆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1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八年〔1612〕閔齊伋刻本),
    〔明〕凌濛初:《詩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6冊,影印明天啟二年〔1622〕刻本)
    〔明〕凌濛初:《言詩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6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明〕張元芳:《毛詩振雅》(明天啟年間刊本)
    〔明〕黃道周:《詩經琅玕》(明末人瑞堂刊本)
    〔明〕馮元颺、馮元飆:(《詩經狐白》(明天啟三年〔1613〕躍劍山房刊本)
    〔明〕陸化熙:《詩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65冊,影印明書林李少泉刻本)
    〔明〕張次仲:《待軒詩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萬時華:《詩經偶箋》(《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61冊,影印明崇禎六年〔1633〕李泰刻本)
    〔明〕陳組綬:《詩經副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71冊,影印明末光啟堂刻本)
    〔明〕韋調鼎:《詩經備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7冊,影印明崇禎十四年〔1641〕刻本)
    〔明〕朱朝瑛:《讀詩略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賀貽孫:《詩觸》(《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61冊,影印清咸豐二年〔1852〕敕書樓刻本)
    〔清〕姚際恆著,顧頡剛點校:《詩經通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清〕高儕鶴:《詩經圖譜慧解》(臺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著者第三次手稿本)
    〔清〕崔 述:《讀風偶識》(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3月)
    〔清〕郝懿行、王照圓:《詩說》(清光緒八年〔1882〕東路廳署刊本)
    〔清〕方玉潤著,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清〕魏 源著,何慎怡點校:《詩古微》(長沙:嶽麓書社,1989年12
    月)
    〔清〕陳 僅《詩誦》(臺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10月影印張壽鏞約園刻《四明叢書》第一集)
    〔清〕陳繼揆:《讀風臆補》(《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58冊,影印清光緒六年〔1880〕拜經館刻本)
    〔清〕龔 橙:《詩本誼》(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08冊影印《半□叢書》本)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1、專著
    朱自清:《詩名著箋》,收入於《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續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9月),頁67–214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7月)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9月)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改編版)》(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11月)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1月)
    蔡守湘、江 風主編:《歷代詩話論詩經楚辭》(武漢:武漢出版社,1991年6月)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3月)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7月)
    傅麗英:《明代詩經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8月)
    楊晉龍:《明代詩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6月)
    劉毓慶:《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4月)
    張淑惠:《鍾惺的詩經學》(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蕭開元:《晚明學者的詩序觀》(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
    趙明媛:《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12月)
    戴 維:《詩經研究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劉毓慶:《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2、單篇論文
    加藤實:〈鍾惺「詩論」譯解〉,《詩經研究》第6號(1981年6月),頁8–12
    李先耕:〈談方玉潤的《詩經》研究〉,《求是學刊》1987年第1期,頁62–72轉頁53
    蕭華榮:〈補詩,刪詩,評詩––《詩經》接受史上的三個異端〉,《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頁47–52
    江口尚純:〈唐代《詩經》學史考略〉,《中國古典研究》(日本)第35號(1990年12月),頁22–34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年6月),
    頁134–144
    游適宏:〈就「詩」論《詩》:晚明《詩經》評點的興起及其性質〉,《道南文學》第12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1993年12月),
    頁321–347
    侯美珍:〈成伯璵《毛詩指說》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桃園: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4月),頁43–66
    申潔玲:〈《詩經》經學闡釋體系的形成〉,《東方叢刊》1994年第1輯,頁1–16
    申潔玲:〈《詩經》闡釋從經學向文學的轉型〉,《東方叢刊》1994年第2輯, 頁79–94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竟陵派的《詩經》學––以鍾惺的評價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1期(1995年3月),頁79–92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年6月)
    ,頁134–144
    村山吉廣著,傅麗英譯:〈竟陵派的《詩經》學––兼談對鍾惺的評價〉,《河北學刊》1996年第1期,頁54–59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鍾伯敬《詩經鍾評》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1期(1996年3月),頁127–134
    蔣秋華:〈從《好古堂書目》看姚際恆的《詩經》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四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6年4月),頁223–242
    村山吉廣:〈戴君恩《讀風臆評》與陳繼揆《讀風臆補》比較研究〉,收入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論會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6月),頁347–372
    村山吉廣:〈戴君恩《讀風臆評》初探〉,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8月),
    頁469–483
    費振剛、葉愛民:〈賀貽孫《詩觸》研究〉,收入於《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53–468
    李先耕:〈鍾惺《詩》學著書考〉,《詩經研究》第21號(1997年2月),頁1–4
    陳文采:〈鍾惺《批點詩經》析論〉,《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17期(1998年6月),頁15–25
    劉毓慶:〈論詩文評點及詩話發展對明代《詩》學轉向的影響〉,《經學研究論叢》第七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頁175–186
    楊晉龍:〈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頁441–477
    劉毓慶:〈陽明心學與明代《詩經》研究〉,《齊魯學刊》2000年第5期,頁52–57
    劉毓慶:〈論徐光啟《詩》學及其貢獻〉,《北方論叢》2001年第2期,頁71–77
    劉毓慶:〈從朱熹到徐常吉:《詩經》文學研究軌跡探尋〉,《西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2期,頁1–5
    劉毓慶:〈鍾惺《詩》學略論〉,《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頁43–48
    龍向洋:〈簡論孫□的《詩經》評點〉,《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頁11–13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性質析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7期(2002年6月),頁67–94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成書時間考––辨證《鍾惺年譜》一誤〉,《經學研究論叢》第十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頁
    75–84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經學研究論叢》第十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6月),頁173–194
    二、其他經學類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唐〕孔穎達等:《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刻本))
    〔宋〕朱 熹:《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0月)
    〔宋〕林堯叟:《音註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傳句讀直解》(《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18冊,影印元刻明修本)
    〔明〕孫 :《孫月峰批評書經》、《批評禮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50冊,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
    〔明〕陳 第:《尚書疏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鍾 惺評:《鍾伯敬評公羊穀梁二傳》(明崇禎九年〔1636〕陶珽刻本)
    〔明〕楊文彩:《楊子書繹》(《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55冊,影印清光緒二年〔1876〕文起堂重刻本)
    〔清〕汪有光:《標孟》(《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57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汪有光:《批檀弓》(清光緒十三年〔1887〕刊本)
    〔清〕姚際恆著,陳祖武點校:《儀禮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清〕戴名世著,〔清〕程逢儀輯:《四書朱子大全》(《四庫禁燬書叢刊》經部第9冊,影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程逢儀刊本)
    〔清〕王 源:《左傳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39冊,影印清康熙居業堂刻本)
    〔清〕馮李驊、陸 浩:《左繡》(《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41冊,影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
    〔清〕孫濩孫:《檀弓論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02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王 澍:《大學中庸本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73冊,影印清乾隆二年〔1737〕刻積書巖六種本)
    〔清〕周人麒:《孟子讀法附記》(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四庫未收書輯刊》第肆輯影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保積堂刻本)
    〔清〕康 濬:《孟子文說》(《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58冊,影印清嘉慶九年〔1804〕刻本)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10月)
    〔清〕林 紓:《左傳擷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1年10月)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程元敏:《王柏之生平與學術》(自印本,1975年12月)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經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92年6月)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
    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6月)
    陳恆嵩:《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10月)
    蔡妙真:《左繡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年6月)
    貳、史 部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
    〔唐〕劉知幾著,〔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11月)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5月)
    〔元〕脫 脫等纂:《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11月)
    〔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李長春撰:《明實錄附錄•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3月)
    〔明〕溫體仁等撰:《明熹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6年4月)
    〔明〕劉沂春等撰:崇禎《烏程縣志》(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刊本)
    〔明〕孫奇逢:《中州人物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9月)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船山全書》(10)(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10月)
    〔清〕谷應泰編:《明史紀事本末》(《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錢 曾:《讀書敏求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叢書集成簡編》本)
    〔清〕朱彝尊原著:《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4月)
    〔清〕王鴻緒等纂:《明史稿》(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明代傳記叢刊》本)
    〔清〕姚際恆:《好古堂書目》,《姚際恆著作集》(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清〕張廷玉等纂:《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6月)
    〔清〕王志俊等著:雍正《河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嵇曾筠監修:雍正《浙江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邁柱等監修:雍正《湖廣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覺羅石麟等監修:雍正《山西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郝玉麟等監修:雍正《福建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牛運震:《史記評注》(《空山堂全集》第19–24冊,清嘉慶間空山堂刊本)
    〔清〕和 珅等奉敕撰:《欽定大清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 隆敕撰:《欽定續文獻通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 隆敕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合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9月)
    〔清〕杜受田等修,〔清〕英匯等纂:《欽定科場條例》(《續修四庫全書》第830冊,影印咸豐二年〔1852〕刻本)
    〔清〕李 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清代傳記叢刊》第189冊)
    〔清〕邵友濂、孫德祖纂:《餘姚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修本)
    〔清〕張之洞著,范希曾編,瞿鳳起校點:《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
    〔清〕丁 丙:《善本書室藏書志》(《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927冊,影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錢塘丁氏刻本)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9月)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一)專著
    閔爾昌纂錄:《碑傳集補》(臺北:明文書局,《清代傳記叢刊》第122冊)
    林學增等修,吳錫璜纂:《同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張之覺修、孟慶暄纂:《澧縣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民國二十八年〔1939〕刊本)
    日本內閣文庫編:《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內閣文庫,1956年3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年1月)
    潘承弼、顧廷龍同纂:《明代版本圖錄初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5月)
    王重民輯錄,袁同禮重校:《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目》(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6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主編:《中國近代人物傳記資料索引》(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1973年)
    昌彼得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4月)
    屈萬里、昌彼得:《圖書板本學要略》(臺北:華岡出版公司,1976年4月)
    蔣致中編:《牛空山先生運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2
    月)
    日本靜嘉堂文庫編纂:《靜嘉堂文庫籍分類目錄》(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6月)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7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國歷代藝文總志•經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84年11月)
    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2月)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2月)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87年4月)
    顧頡剛等:《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1月)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戴南海:《版本學概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6月)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周作人:《知堂書話》(臺北:百川書局,1989年12月)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89年12月)
    謝正光編著:《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
    復旦大學歷史系資料室編著:《辛亥以來人物傳記資料索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月)
    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趙爾巽、柯劭忞:《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史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93年1月)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
    林慶彰主編:《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1900–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年10月)
    陳廣宏:《鍾惺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曹 之:《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李國玲編纂:《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5年6月)
    趙子富:《明代學校與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2月)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6年4月)
    周彥文:《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書庫明版圖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6月)
    昌彼得:《增訂蟫菴群書題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
    瞿冕良主編:《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出版社,1999年2月)
    國家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集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9年6月)
    鄧洪波編:《中國書院學規》(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繆詠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林慶彰、陳恆嵩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93–199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4月)
    王炳照、徐 勇主編:《中國科舉制度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楊廷福、楊同甫編:《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單篇論文
    王重民:〈套版印刷法起源於徽州說〉,原載《安徽歷史學報》第1卷第1期(1957年10月),收入於《冷廬文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頁69–92
    喬衍琯:〈我國套色印刷簡說〉,《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第4卷第1期
    (1971年3月),頁17–23
    喬衍琯:〈套色印本〉,收入於《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編輯委員會編:《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臺北:中國圖館學會,1985
    年6月),頁224–241
    祝 誠:〈鍾惺生卒年考辨〉,《鎮江師專學報》1986年第3期,頁72–75
    張業茂:〈鍾惺生卒年及譚元春卒年考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5期,頁101–104
    葉德均:〈凌濛初事跡繫年〉,收入於《戲曲小說叢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3月),頁577–590
    趙 芹、戴南海:〈淺述明末浙江閔、凌二氏的刻書情況〉,《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80–83
    沈 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1996年第1期,頁101–118
    陳杏珍:〈譚元春及其著作〉,《文獻》1998年第4期,頁231–235
    周心慧主編:《明代版刻圖釋》(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12月)
    參、子 部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宋〕張 載:《張子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
    〔宋〕陸九淵:《象山語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項安世:《項氏家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周 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影印《正誼堂全書》本)
    〔明〕曹 安:《讕言長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陳獻章:《白沙子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9月影印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本)
    〔明〕王 鏊:《震澤長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王守仁:《傳習錄》(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3月)
    〔明〕趙撝謙:《學笵》(《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21冊,影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陳塏重刻本)
    〔明〕門無子:《韓子迂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6冊,影印明萬曆六年〔1578〕自刻十一年〔1583〕重修本)
    〔明〕李 贄:《焚書》、《續焚書》合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5月)
    〔明〕孫 :《書畫跋跋》(臺北:漢華文化事業公司,1971年5月影印
    民國八年〔1919〕上海大東書局刊本)
    〔明〕朱長春:《管子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6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張維樞刻本)
    〔明〕戴君恩:《剩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91冊,影印明末刻本)
    〔明〕王思任:《王季重雜著》(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9月)
    〔清〕馮 班著,〔清〕何 焯評:《鈍吟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清〕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0月)
    〔清〕閻若璩:《潛邱劄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清〕唐 彪輯著,趙伯英、萬恆德選注:《家塾教學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6月,《叢書集成簡編》據《正誼堂叢書》本排印)
    〔清〕李 塨:《平書訂》(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清〕王應奎:《柳南續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臺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1月影印清吳興劉承幹嘉業堂刊本)
    〔清〕章學誠:《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
    〔清〕錢泰吉:《曝書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據《式訓堂叢書》本排印)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影印開明書店1941年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商務印書館1944年版)
    侯外盧等:《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嵇文甫:《左派王學》(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4月)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 里仁書局,1994年11月)
    周志文:《晚明學術與知識份子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3月)
    左東嶺:《王學與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4月)
    肆、集 部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唐〕韓 愈:《韓愈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宋〕陸 游著,〔清〕雷 □註釋:《箋註劍南詩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6月影印上海掃葉山房民國十九年〔1930〕石印本)
    〔宋〕朱 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呂祖謙選評:《古文關鍵》(臺北:鴻學出版公司,1989年9月)
    〔宋〕陳傅良:《止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樓 昉:《崇古文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真德秀:《文章正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姚 勉:《雪坡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 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魏天應編,〔宋〕林子長注:《論學繩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方 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書店,《叢書集成續編》影印《懺花盦叢書》本)
    〔元〕劉辰翁:《須溪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吳師道:《禮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何喬新:《何文肅公文集》(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年5月,《明代論著叢刊》本)
    〔明〕王守仁著,吳 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明〕何景明著,李淑毅等點校:《何大復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
    〔明〕楊 慎著,王仲鏞箋證:《升庵詩話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明〕孫 陞:《孫文恪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99冊,影印明嘉靖袁洪愈徐栻刻本)
    〔明〕吳承恩著,陳先行、包于飛校點:《西遊記(李卓吾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明〕李開先著,路 工輯校:《李開先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2月)
    〔明〕王維楨評:《杜律頗解》(臺北:大通書局影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江陽朱茹刊本)
    〔明〕王維楨:《槐野先生存笥稿》(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渭南王氏刊本)
    〔明〕李攀龍著,李伯齊點校:《李攀龍集》(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12月)
    〔明〕徐 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4月)
    〔明〕汪道昆:《太函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346–1348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孫 等編:《今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22冊,影印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刻本)
    〔明〕孫 :《月峰先生居業次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26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呂胤筠刻本)
    〔明〕孫 :《孫月峰先生評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7冊,影印明末烏程閔氏朱墨刻本)
    〔明〕李化龍:《李于田詩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3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馮夢龍編:《太平廣記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天啟六年〔1626〕沈飛仲刻本)
    〔明〕趙南星:《味檗齋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75冊,據《畿輔叢書》排印)
    〔明〕陳繼儒:《晚香堂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叢書集成三編》第51冊,影印明崇禎九年〔1636〕刊本)
    〔明〕黃汝亨:《寓林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2冊,影印明天啟吳敬等刻本)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明〕顧起元:《嬾真草堂集》(臺北:文海出版社,《明人文集叢刊》本)
    〔明〕鍾 惺:《隱秀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8冊,影印明天啟二年〔1622〕沈春澤刊本)
    〔明〕鍾 惺著,李先耕、崔重慶標校:《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
    〔明〕鍾 惺、譚元春評選:《詩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7、338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刻本)
    〔明〕鍾 惺著,〔明〕陸雲龍評選:《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合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40–141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舊題〔明〕鍾 惺編:《周文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9、340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明〕何偉然、丁允和選,〔清〕陸雲龍評:《皇明十六名家小品––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小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8冊,影印明崇禎六年〔1633〕陸雲龍刻本)。
    〔明〕王志堅編,〔清〕蔣士銓評:《評選四六法海》(臺北:德志出版社,1963年7月)
    〔明〕艾南英著,〔清〕呂留良輯評:《艾千子先生全稿》(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9月影印清康熙天蓋樓刊本)
    〔明〕陳 衎:《大江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4月)
    〔明〕譚元春著,陳杏珍標校:《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明〕盧世□:《尊水園集略》(清順治十七年〔1660〕劉經邦、張鴻儒刊本)
    〔明〕凌義渠:《凌忠介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吳應箕:《樓山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明〕黃淳耀:《陶菴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馬嘉松輯:《十可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43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清〕錢謙益:《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清〕錢謙益:《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9月)
    〔清〕吳偉業著,〔清〕顧 湄箋注:《吳梅村詩集箋注》(光緒十年〔1884〕湖北官書處重鋟)
    〔清〕黃宗羲:《南雷文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四部叢刊》本)
    〔清〕黃宗羲:《姚江逸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0冊,影印康熙南雷懷謝堂刻五十年〔1711〕倪繼宗重修本)
    〔清〕周亮工評選:《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36冊,影印清康熙賴古堂刻本)
    〔清〕周亮工:《賴古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船山全書》(15)(長沙:嶽麓書社,1995年6月)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船山全書》(14)(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10月)
    〔清〕呂留良:《呂晚村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3月)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70年8月)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清〕儲 欣選評:《唐宋十大家全集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4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洪若皋:《梁昭明文選越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7冊,影印清康熙名山聚刻本)
    〔清〕惲 格:《甌香館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72年11月)
    〔清〕田 雯:《古歡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9月)
    〔清〕邵廷采:《思復堂文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6月影印光緒十九年〔1893〕會稽徐友蘭鑄學齋刊本)
    〔清〕張 潮輯:《虞初新志》(《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第38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戴名世著,王樹民編:《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9月)
    〔清〕薛 熙編:《明文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8冊,影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古淥水園刻本)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年12月)
    〔清〕厲 鶚輯:《宋詩紀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4月)
    〔清〕楊繩武編:《文章鼻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8冊,影印清乾隆二十八〔1763〕年刻本)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3月)
    〔清〕袁 枚:《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5月)
    〔清〕乾 隆敕撰:《御選唐宋文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姚 鼐:《古文辭類篹》(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滁州李氏求要堂校本校刊)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79冊,據清咸豐《粵雅堂叢書》排印)
    〔清〕楊 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10月)
    〔清〕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清〕方東樹:《方植之全集》(光緒中刊本)
    〔清〕梁章鉅:《制義叢話》(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3月)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集》(臺北:世界書局,1952年7月)
    〔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10月影印民國十四年〔1928〕刊本)
    〔清〕姚永樸:《文學研究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8月)
    〔清〕林傳甲:《中國文學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2月)
    〔清〕劉聲木:《桐城文學撰述考》(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10月)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一)古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12月)
    葉慶炳、邵 紅輯:《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3月)
    侯忠義、王汝梅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2月)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7月)
    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郁 沅、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陶秋英編選:《宋金元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王鎮遠、鄔國平編選:《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二)評點研究
    中村加代子:《劉辰翁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
    吳承學:〈儒學與評點之學〉,《華學》第1期(1995年8月),頁41–49
    周興陸:〈劉辰翁詩歌評點的理論和實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頁110–113
    蔡娉婷:《劉辰翁評杜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蔣星煜:〈明容與堂刊本李卓吾《西廂記》對孫月峰本、魏仲雪本之影響〉,收入於《西廂記的文獻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頁101–113
    于立君、王安節:〈詩文評點源流初探〉,《松遼學刊》1998年第1期,頁50–55
    孫琴安:〈試論中國評點文學的兩個來源〉,《遼寧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頁67–71
    孫琴安:《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
    林 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于立君、王安節:〈「評點」的涵義和性質〉,《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第4期,頁34–36
    譚 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白嵐玲:〈小說評點與晚明出版業〉,收入於陳平原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頁392–408
    陳廣宏:〈竟陵派詩歌評點之學的傳釋論〉,《中國學研究》第五輯(濟南:濟南出版社,2002年6月),頁12–20
    朱萬曙:《明代戲曲評點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章培□、王靖宇主編:《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三)明代文學、文學批評研究
    邵 紅:〈竟陵派文學理論的研究〉,《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24期(1975年10月),頁1–50
    陳萬益:〈竟陵派的文學思想〉,《大地文學》第1期(1978年10月),頁274–337
    張瑞華:《鍾惺及其文學批評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李四珍:《明清文話敘錄》(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
    竟陵派文學研究會編:《竟陵派與晚明文學革新思潮》(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5月)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5月)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
    林保淳:《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袁震宇、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李先耕:〈簡論鍾惺––兼竟陵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複印報刊資料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頁157–166
    王 愷:《公安與竟陵––晚明兩個「新潮」文學流派》(杭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左東嶺:《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羅天祥:《賀貽孫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徐定寶:《凌濛初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
    孫 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陳廣宏:〈論「鍾伯敬體」的形成〉,《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56–62
    陳國球:〈引古人精神,接後人心目––《唐詩歸》初探〉,《嶺南學報》新第1期(1999年10月),頁375–415
    陳文新:《明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夏咸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吳承學、李光摩編:《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鄭利華:《王世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
    李聖華:《晚明詩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四)其它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6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馮書耕:《古文辭類纂研讀法》(增訂本)(自印本,1981年11月)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1月)
    賴干堅:《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評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年7月)
    鄭慶篤:《杜集書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9月)
    張廷琛編:《接受理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月)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90年2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
    賴力行:《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
    沃爾夫岡•伊瑟爾(Wolfgang Iser)著,金惠敏等譯:《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6月)
    鄭明娳、林燿德:《當代世界文學理論》(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7月)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鄧雲鄉:《清代八股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集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印,1994年4月)
    啟 功、張中行、金克木:《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7月)
    譚家健:《先秦散文藝術新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寸鎮東:《語境與修辭》(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
    劉祥光:〈時文稿:科舉時代的考生必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2期(1996年9月),頁49–68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謝正光、佘汝豐編著:《清初人選清初詩彙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錢鍾書:《談藝錄》(增訂本)(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9年2月)
    蔡鎮楚:《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長沙:嶽麓書社,1999年4月)
    張 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劉明今:《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張 健:《元代詩法校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鄒雲湖:《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
    常 森:《二十世紀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4151503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41515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150301.pdf369KbAdobe PDF23695View/Open
    15150302.pdf416KbAdobe PDF22666View/Open
    15150303.pdf457KbAdobe PDF21729View/Open
    15150304.pdf846KbAdobe PDF22557View/Open
    15150305.pdf883KbAdobe PDF24753View/Open
    15150306.pdf730KbAdobe PDF22511View/Open
    15150307.pdf486KbAdobe PDF22497View/Open
    15150308.pdf437KbAdobe PDF21869View/Open
    15150309.pdf673KbAdobe PDF22706View/Open
    15150310.pdf350KbAdobe PDF21792View/Open
    15150311.pdf219KbAdobe PDF2114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