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61845      Online Users : 80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427


    Title: 兩岸QFII制度與對股市的影響之比較研究
    Authors: 張煥政
    Contributors: 沈中華
    李建興

    張煥政
    Keywords: 合格外資機構投資者
    QFII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8 14:59:48 (UTC+8)
    Abstract: 近年來兩岸先後實施了「合格外資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外資在臺灣證券市場呼風喚雨,影響行情甚深,而在中國大陸證券市場外資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在2003年底,台灣的外資政策改為登記制,已幾近於完全開放,到2006年底為止,匯入投資台灣的QFII資金已達1303億美元,而中國大陸發出了52張合格外資機構業務許可證,49家外資取得了90.45億美元批准投資額度,已接近原定100億美元上限,市場殷殷呼籲再度擴容提高額度上限,大陸的外資政策未來將如
    何發展,早實施此制度的台灣經驗可否為大陸指引新的方向呢?
    本研究透過蒐集國內外相關QFII文獻資料,探討兩岸開放QFII的歷程與影響;歸納整理分析出重要開放項目與時點,進行兩岸QFII制度比較;解讀重要因素開放項目與時點之前後效果,推斷該因子未來再被列為考量進一步開放之可能因素,作為預測中國大陸未來可能開放的考量項目與時點,以利投資者掌握大陸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的政策開放可能的投資機會。
    本研究可歸納出下列四項結論:
    壹、台灣建立了具有特色的QFII制度,開放合格外資進入資本市場投資過程皆呈現有秩序、有步驟地漸進平穩發展,最後在2003年大陸實施此制度後,加速全面解除主要限制,成功地加速擴大了外資累計淨匯入投資資金。而開放至今歷程中,全體外資無畏台海導彈危機、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情衝擊,穩定台股行情,提昇投資人對證券市場信心;全體外資所持有股票占總市值比例逐年提高,參與上市櫃公司董事會,協助公司治理良性發展。在集中交易市場投資金額比重逐年提高,超越本國法人,散戶交易比重逐年下滑,改善了市場結構;成交值週轉率下降,讓市場穩定度逐漸提高;導入的長期投資理念,帶動了基本面理性投資,使本益比水準逐漸與國際主要股市拉近;參與國內期貨市場與借券交易,活絡了國內期貨及質借市場,在在都功不可沒,此外,外資的不斷加入,也提升了國內證券市場在國際上之知名度與地位,讓台灣資本市場更受國際機構肯定,同時也提高了持續投資台灣的意願。貳、中國大陸對合格外資的引進初期處處可見「摸著石頭過河」極為謹慎的試驗性質,這些可以從入門資格門檻、申請程序及投資監管政策上均較我國實施QFII制度初期來得嚴格。不過,在暫行過渡接近三年,同時更加確認台灣Q F I I全面放寬取得了正面成果後,大陸公佈了新的管理辦法,對合格外資的入門資格門檻大幅降低、修法為日後放寬規定預備彈性,在開放規模與時機上可以預見的將隨時可加大加快。現階段政策仍處「歡迎進來長期投資、加強監管」階段。
    參、台灣自2001年起外資月匯入淨額與股市的波動關聯度更加明顯,2001年外資交易量超過7%超過國內法人交易比重,且巧合地當年外資持股總市值突破市場總市值的7%,未來中國大陸若繼續開放,外資交易量及外資持股總市值佔場總市值何時超過7%,將是對市場影響力重要的觀察點。
    台股在連續下跌一季以上的指數及成交量抵相對波段低點月份及其相鄰月份,巧合地開放個別及全體投資額度上限頻率最高,可以推測指數及成交量的位置是開放外資政策的重要觀察因素之ㄧ,而最常用的工具是調高個別及全體投資額度上限。而中國大陸批准外資較大額度時機亦是在指數及成交量相對低檔時出現,由於政策性調控的批准金額呈現不規則鋸齒狀現象明顯,且時機大都出現在量縮至前波高峰量一半時出現,未來此現象可以繼續追蹤當量能再度縮為前波高峰量一半左右時是否再度批准放行較大的外資額度進入市場。
    肆、外資當月匯出入淨額與新台幣匯率呈現明顯的正向波動,外資的操作頻率與匯出入金額已逐漸放大,未來對新台幣匯率的影響將愈來愈大。中國大陸目前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且目前月獲批金額與累計批准額度仍小,短期之內,外資匯出風險不至對金融市場產生威脅,但「管理辦法」,已經加入了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當多的管理權限,也為未來的開放預先作了準備,相信未來匯率的因素仍會是中國大陸後續進一步開放外資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研究另提出二項建議:
    壹、對台灣的建議:台灣實施的QFII制度對於外資投資限制最終於2003年第四季開始除了特殊產業投資比例限制外,幾已完全開放,外資的操作頻率與匯出入金額已逐漸放大,對國內股匯市的影響正與日俱增,主管機關必須致力於改善基本面環境,讓外資更能長期安心持續投資台灣,對於可能突發的集體買賣股票、資金匯出入等重大影響因素,相關單位必須未雨綢繆,慎重考慮事先做好預警及危機處理的模擬掌控,並與國際與區域金融機構或組織,及早建立金融穩定合作機制,加強防範外資流動對股匯市造成鉅幅波動風險的危害。
    貳、對於中國大陸的建議:已擁有的巨額的外匯存底準備作後盾、外資持股總市值相對股市總市值仍低、香港H股及紅籌股上巿公司總數加速增加競爭及在修法上已對外資持續開放和對投資及匯率嚴格監管有所準備的情況下,應該在申請程序、投資額度、資金匯出入、投資項目品種、衍生性避險金融工具、投資個股上限比例、投資帳戶資產、財務報告等規定上於適當時機大膽的加速放寬,以讓長期、穩定的外資繼續流入,達到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改善市場結構、提高市場效率、提高上市公司素質,甚至匯率自由化等期望的目標上創造積極的貢獻。
    Reference: 參考資料
    (一)書籍與論文(依姓氏筆劃序)
    1、 史惠慈主持研究,大陸證券市場開放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影響,台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計劃報告,2001年。
    2、 甘蜀嫻,引進國外專業投資機構對台灣地區股市報酬及其風險之影響:經修正實證方法下之實證結果,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2004年。
    3、 沈中華,金融市場,華泰文化事業公司出版,2002年10月
    4、 沈中華主持研究、王儷容、徐政義、王月玲等,是否全面取消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制度,台灣證券交易所,2003年。
    5、 江小華,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研究,重慶大學經濟
    學碩士論文,2005年。
    6、 李允正,開放外資對股市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7、 李佳芳,外資交易資訊對電子股票報酬率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8、 李建興、郭進泰,開放QFII對中國大陸股票市場影響探討,2004年。
    9、 李新穎,開放外資進入台灣資本市場管理政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0、李萬鏑,論QFII制度對我國外匯市場及貨幣政策的影響,東北師
    範大學金融學碩士論文,2006年。
    11、邱建豪,中國大陸開放外資對證券市場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2、余志勇,我國QFII制度的法律思考,武漢大學經濟法學碩士論文,
    2005年。
    13、季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的實施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效應研究,蘇州大學金融學碩士論文,2005年。
    14、易重彬,中國證券市場開放與QFII制度,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碩士論文,2004年。
    15、張俊波,QFII法律制度研究,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法學碩士論文,2006年。
    16、張桂鳳,外資買賣超訊息與股票報酬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7、張馨元,外資持股比例變動對摩根史坦利電子個股報酬率及波動性影響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8、陳佳男,臺灣股票基金與外資法人之績效:DEA方法之應用,東吳大學應用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9、陳春芳,外資買賣對台灣股價指數衝擊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0、陳彥豪,外資與投信法人持股比率變化對股價報酬率影響之研究-以上市電子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1、陳坤戊,外資持股比率對股價報酬率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22、陳萬霖,從台灣經驗看大陸引進外資走向,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23、陳錦璇,提昇外資投資我國資本市場-檢驗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資本市場改革措施之行銷功用,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4、黃宏文,外資法人投資決策與上市公司強制性財務預測更新及報紙提前揭露之相關性研究,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25、郭賽君,對中國大陸QFII制度設計的分析,暨南大學金融學碩士論文,2005年。
    26、黃豔,QFII臺灣經驗及QFII對我國大陸證券市場的效應,中國人 民大學金融學碩士論文,2005年。
    27、雷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QFII制度研究,西南財經大學世界經
    濟學碩士論文,2005年。
    28、楊啟宏,外資買賣超資訊對個股股價之影響-臺灣股票市場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9、楊清筠主持研究、陳秋華、陳玉華等,我國證券市場對外資管理之研究兼論外國專業投資機構(QFII)資格之檢討,台灣證券交易所委託研究計劃報告,2001年。
    30、劉炆明,外資買賣超交易資訊對股價波動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31、魏黃賢,外資持股比例變動對上市電子股異常報酬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二)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序)
    1、丁君鳳、翟俊生,新興證券市場對外開放及績效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4年第2期,2004年。
    2、丁繼鋒,QFII制度分析,金融經濟,2007年。
    3、中央銀行,我國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制度(QFII)之演變,中央銀行民國九十二年年報,2004年。
    4、 王枳瑾,QFII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資金供給,浙江金融,2005年5月。
    5、 王煒,我國QFII制度之反思,廣州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6年第2期,2006年。
    6、 王勵陽,盤點QFII兼論QFII制度的完善,經濟論壇117期,2006年8月。
    7、 井百祥、孫伶俐,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對我國證券市場風險的影響分析-基於股權分置改革下的實證研究,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2006年9月。
    8、 田曉林,資本市場迎接國際化挑戰,現代審計與經濟2006第6期,2006年。
    9、 主筆,中國資本市場將適時適度擴大對外開放,浙江金融,2006年9月。
    10、朱孟楠、姜占英,海峽兩岸QFII制度的比較研究,福建金融,2005年。
    11、林穎、王忠文,試析我國金融開放條件下的QFII制度安排,環渤海經濟瞭望,2006年。
    12、安立松,商業銀行在QFII制度下肩負重任,西部論叢,2006年5月。
    13、李巧玲, QFII制度:中資銀行的機遇與挑戰,經濟與管理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11月。
    14、杜嘉薇,論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當代經理人下半月刊,2005年7月。
    15、岳高社,新興證券市場開放模式的分析及啟示,經濟問題2005年第11期, 2005年7月。
    16、吳家聲,我國證券管理政策回顧與展望,證券管理,1997年。
    17、周勇、周金濤,QFII的中國選擇:本土主導產業-QFII從印度到中國,證券導刊週刊,2006年。
    18、周慶行、魯燕、江小華,關於完善我國QFII制度的幾點思考,經濟師2005年第7期,2005年7月。
    19、高翔,QF II 制度:國際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世界經濟2001年第11期,2001年11月。
    20、馬建會,我國引入QFII制度對策研究,財經科學2002年增刊,2002年1月。
    21、馬建會,雙Q機制: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必然選擇,財經科學, 2006年6月。
    22、耿志民,中國QFII的投資行為特徵及其成因,統計與決策2006年第8期,2006年。
    23、殷慧菁,加入WTO 對中國證券業的影響及對策,商業研究2002年12月(下半月版),2002年12月。
    24、孫立、林麗,QFII 制度的理論基礎及其在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踐,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第5期,2005年5月。
    25、張力、劉穎,我國推行QFII制度的風險及對策,商場現代化2005年12月(下)總第453 期,2005年12月。
    26、張雪瑩,引入QFII對中國股市風險影響的實證研究 ,統計觀察2005年第7期,2005年。
    27、張輝,QFII & QDII-中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緩衝,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年6月。
    28、陳小新,QFII引領中國證券市場走向全球,新財經,2006年6月。
    29、郭壽康、張雨澤, 我國QFII制度的研究與思考,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9月。
    30、曾煜、鄧小朱,試論金融領域全面開放後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價格月刊2006年第七期。
    31、劉仁和,QFII 對股市影響的中外比較,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年17期。
    32、鄒林(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專案管理司司長)、周永坤,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現狀及其改進,中國金融半月刊2005年第9期,2005年。
    33、趙錫軍,QFII:2004年的實踐,中國外匯管理,2005年1-2月。
    34、樓潔潔,有關QFII 制度若干問題的思考,商業研究第287期,2004年3月。
    35、潘李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制度的完善,中國金融家2005年第12期,2005年12月。
    36、盧莉婭, QFII 的國際經驗借鑒及中國化問題初探,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5期,2005年7月。
    (三)網路資料(依筆劃序)
    1、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
    2、上海證券交易所(http://www.sse.com.cn/)
    3、大陸台商經貿網(http://www.chinabiz.org.tw/)
    4、中央銀行 (http://www.cbc.gov.tw/economic/EBOOK/WWW/cbc_menu_ch.asp)
    5、中華民國經濟部(http://www.moea.gov.tw/)
    6、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renhangjianjie/)
    7、中國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
    (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index.jsp?id=7)
    8、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9、中國證券報(http://www.cs.com.cn/csnews/)
    10、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src.gov.cn/cn/homepage/index.jsp)
    11、中國併購交易網(http://www.mergers-china.com/news/search.asp)
    12、中國外資網 (http://www.chinafiw.com/html/index.html)
    13、中國貨幣網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lumn/waihui/index.html)
    14、中証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s.xinhuanet.com/zcfg/01/)
    15、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1.asp)
    16、全景網(http://www.p5w.net/stock/news/bg/)
    17、行政院金管會證期局(http://www.sfb.gov.tw/13.asp)
    18、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se.com.tw/ch/index.php)
    19、金融界(http://jrj.com.cn/)
    20、香港證券交易所(http://www.hkex.com.hk/index_c.htm)
    21、深圳證券交易所(http://www.sse.org.cn/sse/)
    22、新浪網(http://finance.sina.com.cn/)
    23、證券專業圖書館 (http://libsvr.sfi.org.tw/torica97web/main5_2.asp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3932207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322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3220701.pdf12KbAdobe PDF2820View/Open
    93220702.pdf15KbAdobe PDF2824View/Open
    93220703.pdf20KbAdobe PDF21028View/Open
    93220704.pdf20KbAdobe PDF21642View/Open
    93220705.pdf32KbAdobe PDF21637View/Open
    93220706.pdf63KbAdobe PDF21197View/Open
    93220707.pdf1136KbAdobe PDF25306View/Open
    93220708.pdf136KbAdobe PDF21360View/Open
    93220709.pdf37KbAdobe PDF2898View/Open
    93220710.pdf28KbAdobe PDF21537View/Open
    93220711.pdf116KbAdobe PDF2195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