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76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22/144841 (79%)
造訪人次 : 51797961      線上人數 : 5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761


    題名: 危機管理的系統思考途徑分析-以九一一事件為例
    作者: 雷國宏
    貢獻者: 詹中原
    雷國宏
    關鍵詞: 危機管理
    系統思考
    九一一事件
    系統動力學
    回饋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s Thinking
    9/11 Event
    System Dynamics
    Feedback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19 15:08:28 (UTC+8)
    摘要: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廿一世紀的國際安全情勢更為錯綜複雜,其中「恐怖攻擊」具備成本低、效果高、機動性強的條件,讓恐怖攻擊行動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亦無道德、規範的侷限,此種全然改變戰爭本質的非傳統型態戰爭行為,儼然已成為危害國際社會發展與人類生存的一種新形態危機。
    今日國際社會所要面對的「恐怖攻擊」危機,是由人為所誘發的危機。受到不同社會系統內政治、文化、經濟、種族、宗教等因素相對之間的動態性互動影響,使得危機的源頭更趨向於多元與複雜,因此,若能及早偵知危機預將發生或能判明引爆危機的原由,對於危機管理甚有助益。
    針對「動態性複雜」問題,Peter M. Senge發展一套源自於系統動力學的「系統思考」途徑,透過「資訊回饋」的特性,由整體思考方式與觀察環狀因果的互動關係,能看出一再重複發生的結構型態,釐清複雜事件背後運作的簡單結構,並經由模式設計改善組織及工作指導準則。
    研究發現,在危機管理的系統思考途徑中,事件層次的反應式作為僅能有限度地預防危機與處理危機;行為變化型態層次的順應變動中的趨勢,能從變動趨勢中警覺危機、發現危機與危機處理,若要全方位預防危機、有效危機處理以避免後遺,就必須從系統結構層次的觀點著手,改造行為的變化型態。
    依據九一一事件的分析,人為所誘發危機的關鍵在於「人」,以及「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爭奪的重點就在「利益」,也就是「得」與「失」之間;恐怖主義濫殺無辜,不可原諒也不可寬容,但另一方面,反恐政策也不應如美國政府在九一一事件後「擴張軍武、推銷軍售、共同發展武器」等作為就可以達成。
    美、英等強權國家在探討反恐策略為何失敗、譴責恐怖攻擊手段兇殘之際,是否也應該反省文明衝突與族群對立的源頭,以及阿富汗、伊拉克人民的死傷慘狀,以及在其他地方所發生的殺戮與飢餓問題,才能避免強權國家一意孤行的後果,由全球的無辜者共同承擔。同時,基於地球的資源有限,如何和平共處、分享資源,才是遠離「人為誘發危機」的最佳方法。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of 21st century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The "terror attack" has the conditions of low cost, high effect, and high mobility, which make the terrorist no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no restriction of moral and norm. The kind of non-traditional type warfare behavior completely changes the nature of war. That solemnly becomes the new type crisis to endang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
    Today’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face the "terror attack" crisis which is brought out by mankind. The factors of politics, culture, economy, race, and religion of different kind of community systems have relatively dynamic interaction effect which makes the crisis origin trend to more diverse and complicated. For this reason, if we can early detect the cause of the crisis, when and where, it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crisis management.
    Being aimed at "dynamic complexity", Peter M. Senge developed the "systems thinking" approach from systematic dynamics which goes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formation feedback"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thought manner and observed circle effect, and find out the repeated configuration to clear the back performance of simple structure of complicated event, and improve the guidelines of organization and work by mode design.
    Findings discover that during the approach of systems thinking of crisis management, event-arrangement behavior can only limitedly prevent from crisis and handle crisis. The variation-orientated trend of behavior variation arrangement can watch crisis, discover crisis, and handle crisis from variation trend. If someone wants to dimensionally prevent crisis, effectively handle crisis and avoid sequela, he should do it from the viewpoint of systematic constructive arrangement and to change the behavior variation type.
    According the 911 analysis, the key point of man-made crisis is "man", and the key point of argument from "interaction of the men" is "benefit", which is between "to gain" and "to lose". The terrorism causes the death of innocence, which can not be forgiven. But in the other side, counter-terrorist policy should not be achieved by "arms drive, promoting military sale, and mutually developing weapons", provided from US government after 9/11.
    When the powerful states, such as US, UK, probe into failure of counter-terrorist policy and condemn the cruel measure of terrorist attack, they should make themselves-examination of the fountainhead of civilization conflict and clan confrontation, and the casualty of Afghanistan and Irapi, and the slaughter and starvation of other places. Considering those things, we can avoid the result of powerful state doing, which put on the innocence of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limited resources of the earth, the best way to keep off "man-made crisis" is to live peace and to share resour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思峰(1994),管理學習實驗室之設計與學習遷移動態性複雜案例之處方性實驗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博士論文。
    王承豪譯(1999),系統思考實用手冊,台北:世茂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7)。
    丘臺峰(1987),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增剛(1992),危機處理專家系統研究-以五二九群眾事件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是三春(2002),自殺式恐怖活動分析報告(宋一之譯),國防大學彙編,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501-508,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巨克毅(2002),宗教衝突與基要主義之研究,台北:第三屆天帝教天人實學研討會論文。
    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朱愛群(2001),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劍明(2003),九一一事件對美國之衝擊及其強化國土安全之研究,台北: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炳友(1992),軍隊危機管理之研究-從公共事務層面探討,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結祥(1996),危機處理之研究-以我國因應未來南海紛爭為例,桃園: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登科等編著(1996),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時英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8)。
    呂冠頤(2003),現狀霸權與崛起強權全互動模式之研究-一個理論與歷史的分析途徑,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明室(2002),美國在阿富汗反恐戰爭的軍事戰略,載於蘇進強(主編),美國反恐戰爭-台灣觀點,209-210,台北: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
    周蕙蘋(1995),危機管理之研究,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瑩等譯(2004),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3)。
    林昇德(2000),我國緊急災難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毅(1998),危機管理與對策,公教資訊季刊,第二卷第一期,53-56。
    邱毅(1999),危機管理,台北:中華徵信所。
    邱強(2002),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宜蓁等譯(2001),危機管理診斷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3)。
    吳明清(2003),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東野等編著(2003),九一一與國際反恐,台北:遠景基金會。
    彼得•聖吉(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郭進隆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0)。
    彼得•聖吉(1995),第五項修練Ⅱ-思考、演練與超越(齊若蘭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4)。
    彼得•聖吉(2001),第五項修練Ⅲ-變革之舞(李芳齡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9)。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馬康莊、陳信木譯(1995),社會學理論,台北:巨流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2)。
    洪一峰(2002),運用系統動力學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台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施桂雲(2002),以系統思考觀點探討健保總額預算制度對醫療系統影響之研究,彰化: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宗國譯(1995),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2)。
    唐雲明(1994),警察危機決策之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唐雲明(1998),公共安全與警察危機決策行為之研究,理論與政策,第十二卷第二期,124-141。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3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高宣揚(2002),魯曼社會系統理論與現代性,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袁闖(1999),混沌管理-中國的管理智慧,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佳妮(2001),以系統思考研究組織文化對啟動變革之影響-以北高戶政革新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世賢(2001),以系統動力學檢視工程品質管理問題-以高雄煉油廠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振農(2003),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與反恐發展之研究,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陶在樸(2003),系統動態學-直擊「第五項修鍊」奧秘,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國防部(2004),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聯勤北部印製廠。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4),超越恐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原著出版年:2002)。
    傅凌(1995),新戰爭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黃新福(1992),危機管理之研究-從組織層面來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裕美譯(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7)。
    黃煥德(1998),危機管理在警察機關上的運用,警光雜誌,第五0七期,33-35。
    黃煥德(1999),危機管理運用之研究-以警察機關為例,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蓮(2002),以系統動力學研究保險人、被保險人、及醫療機構之決策互動對健保財務與品質的影響,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馮作民編著(1975),西洋全史12-法國大革命,台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鈕先鍾譯(1984),戰爭論,台北: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印(原著出版年:1832)。
    鈕先鍾(1986),危機與危機管理:理論與實際,中華戰略學刊春季版,90-111。
    曾彩雅(2002),以同步化流徑搭配方式發展系統動力學模式高槓桿解設計方法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中勇(1989),美國反制國際恐怖主義的決策運作,美國月刊,第四卷第八期,23-24。
    張嘉尹(1996),國家理論─系統理論的觀點,淡江大學法政學報,第一卷第五期,87-107。
    張中勇(2002),國際恐怖主義的演變與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季刊,第四卷第一期,8。
    張秋康(2003),分析美國菁英媒體對「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的新聞報導-以紐約時報與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為例,台北: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碩士論文。
    詹中原(1990),美國政府之危機管理-組織發展與政府架構,美國月刊,第五卷第五期,96-105。
    詹中原(1993),英美國際危機管理體系-決策組織與過程,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6。
    詹中原(2003),危機管理-個案分析,台北,神州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詹中原(2004),危機36-矩陣式管理策略分析,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裘兆琳(主編)(1993),美國外交與危機處理,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趙剛(1998),災難與事故危機管理,研考月刊,51-66。
    蔡百銓譯(1989),簡明中東歷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蔡清安(2004),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影響,台中:私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長宏(1980),系統動力學-理論、方法與運用,台北: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劉必棟(2003),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危機處理與相關機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北: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真如譯(2005),野蠻的下一個社會,台北:四方書城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2)。
    盧興義(2004),危機管理在資訊安全上之研究-以防範「組織內部人員不當竊取」為例,彰化: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宏昌(2004),恐怖主義與現代戰爭,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韓應寧譯(1987),危機管理,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86)。
    韓釗(2002),系統動力學-探索動態複雜之鑰,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韓釗(2003),公共政策的動態分析,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顏澤賢(1993),現代系統理論,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魏宏森(1993),系統論,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簡菁儀(2002),台灣軟體廠商服務績效之系統動力學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振軒(2001),彭思舟策劃,六十秒人生危機管理,台北:匡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Ebrenfeld, R. (1990). Narco: Terrorism. New York: Basic Books.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orrester, J. W. (1994). System Dynamics, System Thinking, and Soft OR, System Dynamics Review. Summer 1994, vol. 10, No.2.
    Laqueur, W. (1978) Terrorism. London: Sphere Books, Ltd.
    Mitroff, I. I. & Pearson, C. M. (1993). Form Crisis Prone to Crisis Prepared: a framework for crisis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7 No1, pp.48~59.
    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 (2004). The 9/11 Commission Report.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enge, P.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Doubleday.
    Senge, P. M., Kleiner, A., Roberts, C., Ross, B. R., & Smith, B. J. (1994). The Dance of Change: The Challenges of Sustaining Momentum in Learning Organization, first edition, USA, April.
    Senge, P. M., Kleiner, A., Roberts, C., Ross, R., Roth, G., & Smith, B. (1999).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NY: Doubleday.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erman, J. D. (2000).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 Boston, MA: McGraw-Hill.
    Sterman, J. D. (2001).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 Tools for Learning in a Complex World.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3 (4), 8-25.
    Sterman, J. D. (2002). All Models Are Wrong: Reflections on Becoming a Systems Scientist. System Dynamics Review, 18 (4), 501-531.
    U. 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National Foreign Assessment Center (1980).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1979. Washington, D.C.: Director of Public Affairs, Central Intelligency, p. 1.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GPO.
    U.S.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1986). U.S. Exercise Right of Self-Defense against Libyan Terrorism. pp. 9-10.
    Weiss, C. H., & Bucuvala, M. J. (1980).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Decision - Mak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ilkinson, P. (1976).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 Macmillan.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三、網路資料
    巨克毅(2004),當前蓋達(Al-Qaeda)組織的思維與策略之分析,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中心,取自:http://cgpss.nchu.edu.tw/index.php。
    巨克毅(2004),國際恐怖主義理論,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中心,取自:http://cgpss.nchu.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51。
    何秉松(民國91年8月2日),現代恐怖主義之意義與反恐怖主義的國際實踐。國政論叢,憲政(研)091-034號,取自:http://www.npf.org.tw。
    徐瑾(民國90年9月13日),美國九一一事件面面觀。國政論叢,國安(評)090-201號,取自:http://www.npf.org.tw。
    張中勇(2003),美國「九一一」事件後國土安全作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廿一期,取自:http://www.taiwanncf.org.tw。
    關中(民國90年9月17日),美國如何因應恐怖主義。國政論叢,內政(研)090-032號,取自:http://www.npf.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2921010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921010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2101001.pdf12KbAdobe PDF21146檢視/開啟
    92101002.pdf21KbAdobe PDF21489檢視/開啟
    92101003.pdf22KbAdobe PDF21164檢視/開啟
    92101004.pdf22KbAdobe PDF21449檢視/開啟
    92101005.pdf19KbAdobe PDF21027檢視/開啟
    92101006.pdf21KbAdobe PDF21521檢視/開啟
    92101007.pdf18KbAdobe PDF2965檢視/開啟
    92101008.pdf321KbAdobe PDF22498檢視/開啟
    92101009.pdf290KbAdobe PDF23631檢視/開啟
    92101010.pdf222KbAdobe PDF26349檢視/開啟
    92101011.pdf401KbAdobe PDF24448檢視/開啟
    92101012.pdf36KbAdobe PDF21851檢視/開啟
    92101013.pdf331KbAdobe PDF22077檢視/開啟
    92101014.pdf27KbAdobe PDF21398檢視/開啟
    92101015.pdf188KbAdobe PDF22912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