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61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92058      在线人数 : 5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612


    题名: 服務品質的領航--初探北市婦女機構中的督導制度
    作者: 王淑貞
    Wang, Shu-Chen
    贡献者: 謝美娥
    王淑貞
    Wang, Shu-Chen
    关键词: 督導
    督導模式
    團體督導
    個別督導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09-09-18 10:44:28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目前婦女服務機構中多採用何種督導型式、督導在機構中的功能和任務為何、督導實務中所採用的督導模型取向為何,理論和實務間是否存在差距。除此,更希望進一步從制度面出發,探究目前婦女福利服務機構之督導制度的發展與阻礙所在。

    本研究主要以台北市之婦女服務機構為研究領域,以機構中的「社工員」和「督導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共訪問了六家婦女福利服務機構,包括基金會、公辦公營之婦女中心、與公辦民營之婦女中心三類,共計訪問六位社工員和七位社工督導者共十三人,每人進行一至兩小時的訪談,每次訪談時間約六十分鐘。資料分析則應用內容分析方法之操作程序,詳細進行質化資料的分析與整理,以其獲得有效之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北市婦女機構督導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為內部督導者,又分有Full-Time全職督導與Part-Time兼職督導者;二為外聘督導者。
    2.從社工員和督導者的觀點切入可發現,目前婦女機構發揮的功能仍集中在「行政功能」、「工作技巧協助」、「心理支持功能」方面。相對於在「教育訓練」上是較少的部分。
    3.在督導型式上,北市婦女機構中的督導者最常採用的督導型式為定期的團體督導和不定期的個別督導,外聘督導者最常採用的是個案研討與讀書會的型式。
    4.在督導理論的應用上,受訪的社工員與督導者皆表示沒有應用督導理論,然從資料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到機構中最常用的一種「問題解決中心」之督導模式流程。
    5.研究發現,北市婦女機構中的督導者多半是由經驗中累積自我的督導方式。
    6.目前婦女機構中督導實務上的缺點包括「社工員的專業學習成長較少」、在影響督導功能發揮的障礙上主要為「督導時間不足」、「機構經費有限」等。
    7.在督導的制度面建構中,督導者與社工員也描繪了心目中完善督導制度的要件包括:「內外部督導的相互補充」、「定期的督導」、「組織福利制度相關的規劃」三大要點。除此,在個人方面,社工員自身需破除被督導的焦慮;督導者也應給社工員足夠的發展和自主攻堅。如此在制度面與個人面的相互配合下,完善的督導制度使得發揮最大的功能。

    本研究最後也對實務和研究上進一步提出相關的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
    王玠、李開敏、陳雪真合譯(1998)社會工作個案管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朱若柔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
    林啟鵬(1983)台中張老師督導取向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盈誼等合譯(2000)社工督導。台北:學富文化事業公司。
    李玉華(1997)兒童福利服務督導工作之研究—以督導者之觀點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保悅(1989)美國社會工作督導系統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中心。
    吳秀碧(1992)「Stoltenberg的督導模式」在我國準諮商員諮商實習督導適用性之研究。輔導學報15,43-113。
    吳櫻卿(1988)台北市兒童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機構認同和工作滿足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西森(2001)個人中心取向督導模式之應用與評價。輔導季刊37(2),11-18。
    梁翠梅(1996)區辨模式在督導上的運用。諮商與輔導121,28-34。
    孫麗珠(1989)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北區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功能及作法。社區發展季刊46,74-81。
    莫藜藜(1995)社會工作督導與諮詢。收錄於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頁236-247)。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翁淑卿(1995)督導行為取向與社會工作者職業倦怠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縣市政府社會工作員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錫銘(1989)諮商督導的模式及其架構。諮商與輔導78,7-13。
    楊蓓(1989)各領域社會工作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科會補助論文。
    黃宜敏(1993)督導的個人過程模式。諮商與輔導93,4-11。
    黃俐婷(2002)探討督導功能的實施內涵—從降低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壓力談起。社區發展季刊99,382-395。
    黃源協(1999)社會工作管理。台北:揚智出版社。
    葉育秀(2001)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督導功能之現況分析。社區發展季刊95,284-295。
    張英陣、彭淑華、鄭麗珍譯(1998)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萬育維(2001)社會工作督導。收錄於萬育維(編著)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
    趙碧華(1980)台灣省縣市社會工作專業督導滿意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0)社會個案工作。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逸驊(2000)兒童與家庭的臨床社會工作之新進人員壓力適應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滕青芬(1987)台灣省縣市社工員離職行為和離職傾向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鳳茹(1996)督導行為與受督導者滿意度之探究—以台灣一般綜合醫院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美智(1996)社會工作系畢業生任職專業工作及離職因素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謝美娥(2000)成年子女照顧者照顧失能父母之影響與因應經驗。台大社會工作學刊3:1-36。
    謝儒賢(1996)策略性行銷在社會服務輸送應用之初探:以台北市殘障福利機構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
    Babbie, Earl R.(1995)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Wadsworth Pub. Co.
    Bernard, J. M. & Goodyear, R. K. (1992) 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Bowers, B., Esmond, S. & Canales, M. (1999) Approaches to Case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23(1), 29-49.
    Brown, A. & Bourne, I. (1996) The Social work supervisor.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Bulin, J. G. (1995). Supervising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pp.1-28). Supervision: skills for managing work and leading people.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unker, Douglas R. & Wijnberg, Marion H.(1988) Supervision and Performance: Managing Professional Work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Cohen, Ben-Zion (1999). Intervention and Supervision in Strengths-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Families in Society, 80(5), 460-467.
    Compton, B. R. (1994) Social Work Process. Pacific Grove, Calif.: Brooks/Cole.
    Edwards, Jeffery K. & Chen, Mei-Whei (1999). Strength-Based Supervision: Frameworks,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Directions—A Wu-wei Method. The Family Journal, 7(4), 349-357.
    Goodyear, Rondney K. & Bernard, Janine M. (1998). Clinical Supervision: Lessons From the Literature. Counselor Education &Supervision, 38(1), 6-23.
    Holloway, W. L. (1995). Clinical supervision: A systems approach. Sage publications.
    Holloway, S. & Brager, G. (1989). Supervising in the Human Services: the politics of practice. New York: Free Press.
    Itzhaky, Haya (2000). The secret in supervisio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ocial work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Families in Society, 81(5), 529-537.
    Jarman-Rohde, Lily & McFall, JoAnn (1997). The changing context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cial work educators.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33(1), 29-46.
    Kadushin, A (1992). Supervision in social work. 3rd ed.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iddleman, Ruth R. & Rhodes, Gary B. (1985). Competent supervision : making imaginative judgment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Powell, David J. (1993). Clinical Supervision in Alcohol and Drug Abuse Counseling. New York : Lexington Books ; Toronto : Maxwell Macmillan Canada ; New York : Maxwell Macmillan Inc.
    Prouty, A. M., Thomas, V., Johnson, S., Long, J. K. (2001) Methods of feminist family therapy supervision.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27(1), 85-97.
    Roberts-DeGennaro, M. (1987). Developing case management as a practice model. Social Casework: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Social Work, 68(8), 466-470.
    Taylor, Steven J. & Bogdan, Robert. (1998).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 a guidebook and resource.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Weil, Marie O. (1996). Community building: Building community practice. Social Work, 41(5), 484-499.
    Williams, Abi B. (1997). On Parallel Process in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 25(4), 425-43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89254013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5401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5401301.pdf38KbAdobe PDF2784检视/开启
    25401302.pdf44KbAdobe PDF2934检视/开启
    25401303.pdf42KbAdobe PDF2956检视/开启
    25401304.pdf45KbAdobe PDF2831检视/开启
    25401305.pdf65KbAdobe PDF23109检视/开启
    25401306.pdf135KbAdobe PDF25098检视/开启
    25401307.pdf65KbAdobe PDF21821检视/开启
    25401308.pdf201KbAdobe PDF22681检视/开启
    25401309.pdf65KbAdobe PDF22697检视/开启
    25401310.pdf50KbAdobe PDF21517检视/开启
    25401311.pdf60KbAdobe PDF2247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