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47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105/145137 (79%)
造访人次 : 52146825      在线人数 : 5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77


    题名: 政黨輪替後的競選策略:2001年花蓮縣長選舉個案研究
    作者: 蔡偉祺
    weichi.tsai
    贡献者: 劉義周
    I-Chou Liu
    蔡偉祺
    weichi.tsai
    关键词: 競選策略
    政黨輪替
    個案研究
    民進黨
    原住民
    花蓮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9 15:30:23 (UTC+8)
    摘要: 本文採取參與觀察結合民調資料的個案研究方式,對游盈隆的整體競選策略作通盤的研究分析,同時也希望由該個案探索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候選人的競選策略的改變。

    筆者在分析架構中提出影響候選人競選策略的因素有:整體環境因素、候選人因素、政黨因素與選舉資源。游盈隆在選擇「候選人為中心」與「議題為中心」的競選策略,並以民進黨的執政優勢主打「東部優先」的競選主軸,藉以擴大選民的支持基礎。同時採取建立後援會的方式,加強中南部與原住民的組織弱勢。

    研究發現,在競選策略與選舉結果上,「候選人為中心」達成預期目標,穩定游盈隆的基本選情,但「議題為中心」的『東部優先』競選主軸未能達成其擴大選民支持基礎的目的。組織策略上,忽略民進黨支持者在政黨輪替後的選舉行為改變,以致錯估情勢,且原住民組織則未如預期有效。所以即使投票率提升,但是游盈隆的整體選票未有明顯成長。而政黨輪替後,地方環境改變不多,且花蓮縣國民黨有長期執政的優勢,不僅整體環境有利、組織基礎亦厚實。

    本文雖然未比較游盈隆的兩次縣長選舉,不過政黨輪替的主要差異在於整體的政治情勢。所以筆者仍是基於相同的選舉類型與相同研究對象,對於民進黨的候選人在政黨輪替後競選策略的轉變,應有達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對選舉策略研究理論提出貢獻。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分
    Bruce J. Jacobs
    1989 「中國政治聯盟特殊關係的初步模式:台灣鄉鎮中的人情關
    係」,載於黃國光等著,中國人的權力遊戲,台北:巨流圖書
    公司,頁:85-140。
    James A. Thurber. And Candice J. Nelson. 郭岱君譯
    1999 選戰必勝方程式-美式選戰揭密,台北:智庫文化。
    王金壽
    1994 國民黨候選人選舉機器的建立與運作,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包正豪
    1997 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新黨競選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與桃園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朱肇華
    2000 新人參選行為之研究:台北市議員吳世正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李蓉姣
    1986 政治廣告策略之研究---民國七十四年台北市議員競選傳單之內容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慧霞
    1993 我國縣長候選人競選行為模式之研究---民國七十八年台北縣長選舉之比較分析,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盛杏湲
    1991 「社會系絡與選民的投票行為」,載於雷飛龍等著,台灣地區選民
    的投票行為-一個理論模式的探索,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頁:117-171。
    2001 「統獨議題與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一九九0年代的分析」,新政局的開端2001年選舉研究學術論文集,台北: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頁:1-30。
    陳義彥、黃麗秋
    1986 「選民政見取向的再探討」,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中國政治學會,頁:206-238。
    陳昭凱
    1997 立法委員競選連任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1998
    陳陸輝
    1995 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輔選效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陳錦榮
    1996 政治信念、策略抉擇與選舉效能: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三個個案之比較分析,東吳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陳靜儀
    1995 民主進步黨在歷屆選舉中政治廣告之內容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陳宏銘
    1995 「競選策略與競選效能: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三黨候選人競選行為研究」,東吳政治學報,五期,頁:103-131。
    黃 紀
    1969 無黨籍人士競選言論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黃秀端
    1995 「一九九四年省市長選舉選民參與競選活動之分析」,選舉研究,二卷一期,頁:51-76。
    游盈隆
    1993 「政治信念、競選策略與選舉動員:台灣地區二屆立委候選人競選模式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二期,頁375-395。
    1994 「台灣選民的議題取向投票﹍二屆國大選民的分析」,東吳政治學報,三期,頁219-254。
    游清鑫
    1996 「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三卷一期,頁137-178。
    1999 「選舉策略的個案研究:1998年民進黨台北市南區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選舉研究,六卷二期,頁163-190。
    2001 「競選策略效果的探討:兼論2000年總統選舉之「興票案」」,
    2002 「選戰策略:2001年選舉的總體觀察」,國家政策論壇,二卷一期,頁12-19。
    蔡佳洹
    1999 候選人競選策略之研究:以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馬英九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劉義周
    1991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制的效果之研究」,政黨政治與憲政民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頁269-298。
    1992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活動之參與觀察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4期,頁209-233。
    鄭自隆
    1996 競選廣告-理論、策略、研究案例,台北:正中。
    羅清俊
    2001 台灣的分配政治,台北:前衛。
    二、 英文部分
    Abramson, Paul R., John H. Aldrich, and David Rodhe.
    1992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1984 Election. Revised edition.
    Ansolabehere, Stephen, Behr, Roy, and Shanto Iyengar.
    1992 The Media Game: American Politics in the Television Age.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Bibby, John F.
    2000 Politics, Parties, and Elections in America. 4th eds. Canad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
    Berelson, Bernard, Lazasfeld, Paul, and William McPhee.
    1954 Voting: A Study of Opinion Formation in Presidential Campaig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ampbell, Angus, Philip Converse, Donald Stokes, and Warren Miller.
    1960 The American Voter. New York: John Wiley.
    Carmines, Edward G. and James A. Stimson.
    1980 “ The Two Faces of Issue Voting.”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4, pp.78-91.
    Converse, Philip E.
    1964 “The Nature of Belief System in Mass Public.”In Ideology and Discontent edited by David E. Apter. New York: Free Press.
    Dawson, Paul A. and James E. Zinser.
    1976 “ Characteristics of Campaig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1972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In Louis Maisel, (ed.) , Changing Campaign Techniques: Elections and Values in Contemporary Democracies. Sage Publications, Inc., pp.93-108.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Gant, Micheal M.
    1983 “Citizens’ Evaluations of 1980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Ifluence of Campaign Strategies.” American Politics Quarterly, 11, pp:327-348.
    Kessel, John H.
    1992 Presidential Campaign Politics. 4th eds.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Key, V. O.
    1966 The Responsible Electorat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zarsfeld, Paul, Berelson, Bernard, and Helen Gaudet.
    1948 The People’s Choice: How the Voter Makes Up His Mind in a Presidential Campaig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ayhew, David R.
    1974 “Congressional Election: The Case of the Vanishing Marginal.”Polity, 6-3, pp: 295-317.
    Martz, John D. and Enrique A. Baloyra.
    1976 Electoral Mobiliz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The Venezuelan Campaign of 1973.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Rahn, Wendy M., John H. Aldrich, Eugene Borgida, and John L. Sullivan.
    1990 “A Social Cognitive Model of Candidate Appraisal.” In Controversies in Voting Behavior edited by Nieme and Weisberg. Third edition. CQ press: pp: 187-206.
    Salmore, Barbara G., and Stephen A. Salmore.
    1985 Candidates, Parties, and Campaigns: Electoral Politics in America.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89252003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52003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5200301.pdf17KbAdobe PDF2681检视/开启
    25200302.pdf14KbAdobe PDF2803检视/开启
    25200303.pdf122KbAdobe PDF2793检视/开启
    25200304.pdf163KbAdobe PDF21265检视/开启
    25200305.pdf756KbAdobe PDF22764检视/开启
    25200306.pdf576KbAdobe PDF21245检视/开启
    25200307.pdf857KbAdobe PDF2984检视/开启
    25200308.pdf494KbAdobe PDF21044检视/开启
    25200309.pdf50KbAdobe PDF21080检视/开启
    25200310.pdf44KbAdobe PDF2751检视/开启
    25200311.pdf18KbAdobe PDF269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