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15484      Online Users : 1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75


    Title: 選舉制度變革的影響因素--以日本、台灣為例
    Authors: 吳振嘉
    Wu, Jack Chen-Chia
    Contributors: 劉義周
    吳振嘉
    Wu, Jack Chen-Chia
    Keywords: 選舉制度
    日本
    台灣
    選舉制度變革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9 15:44:53 (UTC+8)
    Abstract: 本文希望填補以往選舉制度研究文獻不對稱的情況。對選舉制度如何被選擇的上游研究給予適當重視,嘗試建構關於選舉制度改革的解釋架構,並以比較研究的觀點,分析日本與台灣選舉制度改革問題。
    本文的核心觀點是選舉制度的形成與變遷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受到政治系統中早已經形成的制度限制及分岐情況所影響。九○年代選舉制度變革所呈現的兩點特徵:政黨體系優先於選舉制度、選制變遷乃是在各種已存選舉制度中作選擇。選舉制度的類型依其效果可以排列在一條光譜線上,兩端分別為重視穩定性及重視比例性,選擇則是光譜上的位移。政黨體系、選舉制度、以及社會議題分歧長期的不協調將會產生改革趨力,如果再與政治系統的效能低落連上關係,社會結構就具有啟動改革的可能性。當改革議題進入議程,行動者的偏好就受到結構性因素及理性因素的影響,最後在兩組因素交互作用下,決定制度在光譜上的落點。
    就日本與台灣的比較而言,兩者的主要政黨對於選制改革的態度,基本上沿著席次增減的利益考量與相對實力認知及結盟可能性而定調或轉變。民主體系下,政黨基於理性而對於選制改革的偏好與表現出來的行為,其實有一定的脈絡可尋,但各國的結構性因素的差異卻可能間接地影響選擇結果。
    以日本為例,1993年大選後,政黨重組及取得政府的執政權力做為重要的目標,改變了各黨對選制改革的偏好,進而促成改革談判的空間。新議題的進入使得政黨偏好短期改變並改變談判空間,在改變規則限制不大下逕行政治交易而通過改革方案。其新制度的落點則是朝野政黨折衝修正的結果。
    使用同樣的解釋架構來看台灣的選制改革問題。結構因素使改革的提案範圍為各種不同組合的「混合制」,但高門檻的改變規則成為重要的阻礙。政黨體系日漸地分化,與改革成功必須組成3/4絕對多數的方向有基本地衝突,形成改革的困境。就行動者考量而言,國、民兩黨皆各有堅持,並互相握有否決權,使1997年的修憲擱置選制改革。2000年及2001年的大選雖然因政黨版圖改變,而改變政黨對選制改革的立場,但由於改變的高門檻,終將使得這一波改革前景堪慮。
    相較於日本在九○年代發生數次重大的政治弊案,造成選民對政治系統失靈的認知,並以選票支持倡言改革的候選人,使改革問題與取得執政權產生關聯性。台灣彷彿尚缺乏一項重要的觸媒,使改革問題真正進入議程,民眾雖對於立法委員的表現普遍不滿,卻仍未與政治系統的失靈產生關係。
    如果選舉制度改革是台灣政治改革的必經途徑之一,那麼,依本文的解釋架構來推測,今後有利的發展方式可以有幾個。首先是修正改變規則的高門檻或是引入公投機制,其次是期待政黨結構的改變,最後,一個具有觸媒效果的關鍵事件可能會戲劇化地加速改革的完成。
    Reference: 中文資料
    牛銘實、王業立
    1990 “選舉要怎樣拚才會贏”,《中國論壇》,第29卷,第8期,頁46-。
    牛銘實、謝復生、林慧萍
    1995 “民國八十三年省市長選舉中之議題投票—理性抉擇理論之分析”《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pp.77-92。
    王業立
    1995 “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選舉制度的探討”,《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47-167。
    1996 “對於選舉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政策月刊》第23期。
    1999 “立委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理論與政策》第50期,頁143-159
    2001a 《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2001b “立委選制改革 牽一髮動全身”,《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LICATION/IA/090/IA-R-090-220.htm
    王業立、黃豪聖
    2000 “選舉制度與政黨轉型:一個新制度論的分析架構” ,《政治制度》,林繼文主編。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院。
    包正豪
    1998 “新黨平均配票策略交界之研究:以八十四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5卷,第1期,頁95-138。
    伊懷哲
    1997 “日本選舉制度改革所造成的非預期結果”。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pecial-f-09.htm
    朱雲漢
    1993 “法國憲政體制對我國憲改的啟示”,《國家政策雙周刊》第73期,頁3-7。
    朱雲漢、黃德福、江大樹
    1991 “立委選舉—選區劃分之評估與建議”,《律師通訊》,第150期,pp24-28。
    吳文程
    1996 《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市:五南。
    吳玉山
    2001 “多黨制、聯合內閣與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LICATION/CL/090/CL-R-090-065.htm
    吳秀光
    2001 《政府談判之博奕理論分析》。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吳東野
    1999 “我國立法院不分區委員制度之研究”,《選舉研究》。第6卷,第1期,頁143-174。
    李憲榮
    2001 “從選舉制度面論立法院效能之改善”,立委減半研討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2001年2月17日。
    卓南生
    1995 《大國夢與盟主論:總保守化的日本政治及外交》。台北市:聯經。
    周志宏
    2001 “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法律問題”,立委減半研討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2001年2月17日。
    周育仁、楊鈞池
    2001 “「中選區制」的可行性及妥當性” ,《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蘇永欽主編。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林水吉
    1998 《憲政改革與民主化》。台北市:揚智。
    林勝發
    1997 《日本「聯合政府」之研究》。東海政研所碩士論文
    林繼文
    1997a “制度選擇如何可能:論日本之選舉制度改革”,《台灣政治學刊》第二期,頁63-106。台北:台灣政治學會。
    1997b “政黨重組與選舉制度改革”,《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2期,「日本選舉制度改革的回顧與檢討」專輯。
    1999 “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期,頁69-79。
    2001a “選舉制度:國會改革的基礎工程”,《當代》,171期,pp58-77。
    2001b “創設、選擇、與演化:制度形成的三個理論型範”,研討會論文,宣讀於2001年1月6日中國政治學會年會,台大法學院國際會議廳。
    侯貴娥
    1989 《日本國會議員選舉制度之考察》。淡江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正鋒
    1999a “選舉制度興革的概念架構”,收錄於施正鋒《台灣政治建構》,頁195-225。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9b “台灣選舉制度改革困境之研究”,同前書,頁227-252。
    2002 “選舉制度改革的思考”,研討會論文,發表於「選後台灣國家的展望研討會」。台北,國際文化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
    洪永泰
    2001 “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對政黨體系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LICATION/CL/090/CL-R-090-066.htm
    浦薛鳳
    1955 “認識政治因素”,《政治論叢》,頁43-59。台北市:正中。
    高崑峰等編
    1992 《中華民國史內政志(初稿)》。台北:國史館。
    許主峰
    2001 “台灣立法院選舉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制度比較和政治生態觀點”,立委減半研討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2001年2月17日。
    郭秋慶
    1996 《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出版社。
    陳坤森
    1993 “譯者緒論:李帕特政治制度設計的構思”,收錄於《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桂冠。
    陳明通、林繼文
    1998 “台灣地方選舉的起源與國家社會關係轉變”,《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陳明通、鄭永年主編,頁23-70。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秋滿
    1993 《日本變天:細川護熙與聯合政府》。台北市:九儀出版社。
    陳陸輝
    1994 “中國國民黨「黃復興黨部」的輔選效果分析”,《選舉研究》,第1卷,第2期,頁53-96。
    陳儔美
    1997 “從第四十一屆眾議院選舉看日本的新選舉制度”,《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頁63-75。
    2001 “日本第四十二屆眾議院選舉研折”,《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5期,頁23-36。
    陳鵬仁
    1996 “政黨與國會議員選舉”,《日本》,張隆義主編,第12章。台北市:政治大學國關中心
    1999 《日本當前政情:1989~1999》。台北:水牛出版社。
    彭天豪
    1998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之研究》。台大三研所碩士論文。
    1999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之比較研究”,《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七卷,第二期,頁7-28。
    彭懷恩主編 泰俊鷹、潘邦順編譯
    2001 《日本政治體系》。台北市:風雲論壇。
    游清鑫
    1996a “論兩票制的政治效果”,《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41期,pp5-7。
    1996b “選區劃分:規範面的探討”,《國家政策雙周刊》,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4期,頁5-7。
    1996c “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137-178。
    1997 “1996年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果之探討”,《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62期,pp8-10。
    1999 “論當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一些問題”,《國策專刊》第8輯,「當前憲政改革的重要議題」專輯,頁9-11。
    隋杜卿
    2001a “「婦女保障名額」與我國選舉制度改革”,收錄於《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蘇永欽主編,頁67-97。台北市:新臺灣人基金會。
    2001b 《中華民國的憲政工程:以雙首長制為中心的探討》。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黃德福
    1992 《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
    1995 “現代化、選舉競爭與地方派系:一九九二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選舉研究》,第1卷,第1期,頁75-91。
    楊世雄
    1998 《憲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楊鈞池
    2001 “日本實施中選區制的經驗及其對台灣的啟示”,《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LICATION/IA/090/IA-R-090-079.htm
    葉正德
    1996 《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研究—以九○年代之改革為中心》。淡江日研所碩士論文。
    雷競旋
    1985 《選舉制度概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廖益興
    1996 “選舉制度改革的政治過程”,《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41期。
    齊光裕
    1996 《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台北市:揚智。
    劉世康
    1997 《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之研究》。東海政研所碩士論文。
    劉義周
    1991 “國民黨責任區輔選制效果之研究”,收錄於民主基金會印,《政黨政治與憲政民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民主基金會,頁269-298。
    1995 “臺灣的新政黨體系”,《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0期,pp.1-10。
    2001 “從台灣選民選舉行為看在野聯盟的選舉合作”,《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蘇永欽主編。台北市:新台灣人基金會。
    鄭潤道
    1994 《韓國國會議員選舉制度之研究》。文大中山所博士論文。
    謝志得
    1996 《宜蘭縣派系政治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謝相慶
    2000 “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為例”,《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45-87。
    謝復生
    1992 《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1995 “制度不改、黨紀無存”,《中國時報》,5月7日。
    1996 “我國現行選舉制度之評析”,《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41期。
    2001 “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蘇永欽主編。台北市:新台灣人基金會。
    日文
    三宅一郎、山口定、村松岐夫、進藤榮一
    1991 《日本政治的座標》,東京:有斐閣。
    小林良彰
    1991 《現代日本的選舉》,東京大學出版會。
    升味準之輔
    1985 《現代政治 一九五五年以後 上下》,東京大學出版會。
    堀要
    1996 《日本政治之實證分析》,東海大學出版會。
    日文及英文譯著
    Duverger, Maurice
    1976 Les Parties Politiques, 10版. (初版為1951) Paris: Librairie Armand Colin,雷競旋譯,《政黨概論》,1991。香港:青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Geddes, Barbara
    1996 “東歐與拉丁美洲新型民主制度的建構”,Arend Lijphart & Carlos H. Waisman eds., Institutional Design in News Democracies: Easter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蔡熊山、陳駿德、陳景堯譯,1999,第二章。台北:韋伯文化。
    Huntington, Samuel P.
    1992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st Twentieth Century,劉軍寧譯,1994。台北:五南。
    Lijphart, Arend
    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陳坤森譯,1993。台北:桂冠。
    Lijphart, Arend & Waisman, Carlos H.
    1996 “制度設計與民主化”, Arend Lijphart & Carlos H. Waisman eds., Institutional Design in News Democracies: Easter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蔡熊山、陳駿德、陳景堯譯,1999,第一章。台北:韋伯文化。
    Nohlen, Dieter
    1996 “拉丁美洲的選舉制度與選舉改革”, Arend Lijphart & Carlos H. Waisman eds., Institutional Design in News Democracies: Eastern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蔡熊山、陳駿德、陳景堯譯,1999,第三章。台北:韋伯文化。
    Sartori, Giovanni
    1976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政黨與政黨制度》,雷飛龍譯,2000。台北:韋伯文化。
    Taagepera, Rein & Shugart, Matthew S.
    1989 Seats and Votes: The 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余明賢譯,1992。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小澤一郎
    1993 《日本改造計劃》,陳世昌譯,1994。台北市:聯經
    田中宗孝
    1993 《日本公職選舉法解說》,劉好山譯。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伊藤昌哉
    1991 《日本政治家評論》,謝森展譯。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出版社。
    沖野安春
    2000 《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曹瑞泰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英文部分
    Bawan, Kathleen
    1993 “The Logic of Institutional Preferences: German Electoral Laws as a Social Choice Outcome.”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7, No.4, pp965-89.
    Boix, Carles
    1999 “Setting the Rules of the Game: The Choice of Electoral Systems in Advanced Democraci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93, No. 3, pp.609-624.
    Brady, David & Jongryn Mo
    1992 “Electoral Systems and Institutional Choice—A Case Study of The 1988 Korean Election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24, No. 4, pp.405-429.
    Christensen, Raymond V.
    1994 “Electoral Reform in Japan: How It Was Enacted and Changes It May Bring.” Asian Survey, Vol. 35, No. 7, pp.589-605.
    Cox, Gary W.
    1991 “SNTV and d’Hondt are ‘Equivalent’” Electoral Studies, Vol. 10, No. 2, pp.118-132.
    1994 “Strategic Voting Equilibria under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8, No. 3, pp.608-621.
    1996 “Is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uperproportional? Evidence form Japan and Taiwan.”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40, pp.740-755.
    Cox, Gary W. & Emerson Niou
    1994 “Seat Bonuses under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ystem: Evidence form Japan and Taiwan.” Comparative Politics, pp.221-236.
    Cox, Gary W. & Frances Rosenbluth
    1993 “The Electoral Fortunes of Legislative Factions in Japa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7, No. 3, pp.577-589.
    1994 “Reducing Nomination Errors: Factional Competition and Party Strategy in Japan.” Electoral Studies, Vol. 13, No. 1, pp.4-16.
    1996 “Factional Competition for the Party Endorsement: The Case of Japan’s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6, pp.259-297.
    Cox, Gary W. & Frances Rosenbluth & Michael F. Thies
    1999 “Electoral Reform and the Fate of Factions: The Case of Japan’s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9, pp.33-56.
    Donovan, Mark
    1995 “The Politics of Electoral Reform in Ital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6, No. 1, pp.47-64.
    Dunleavy, Patrick & Helen Margetts
    1995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Electoral Reform.”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6, No. 1, pp.9-29.
    Farrell, M. David
    1997 Comparing Electoral Systems, 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sheaf.
    Grumm, J. G.
    1958 “Theories of Electoral System.” 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No. 2, pp. 357-76.
    Lee, Kap-yun
    1999 “The Votes Mattered: Decreasing Party Support under the Two-Member-District SNTV in Korea (1973-1978).” Edited by Bernard Grofman [et al], Elections in Japan, Korea, and Taiwan under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p: 252-265.
    Lehoucq, Fabrice Edouar
    1995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Political Conflict: Evaluating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of Electoral Reform in Costa-Rica.” Electoral Studies, Vol. 14, No. 1, pp. 23-45.
    Lijphart, Arend
    1994 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hlen, Dieter
    1984 “Changes and Choices in Electoral Systems.” Choosing an Electoral System, edited by Arend Lijphart & Bernard. Grofman, pp83-89. New York: Praeger.
    Norris, Pippa
    1995 “Introduction: The Politics of Electoral Reform.”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6, No. 1, pp.3-8.
    1997 “Choosing Electoral Systems: Proportional, Majoritarian and Mixed Systems.”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8, No. 3, pp.297-312.
    Quintal, D. P.
    1970 “The Theory of Electoral System.”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 23:
    pp.752-61.
    Rae, D. W.
    1967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ed, Steven R.
    1990 “Structure and Behaviour: Extending Duverger’s Law to the Japanese Cas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20, pp.335-356.
    1996 “Seats and Votes: Testing Taagepera in Japan.” Electoral Studies, Vol. 15, No. 1, pp.71-81.
    Rogowski, Ronald
    1987 “Trade and the variety of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2, pp.203-223.
    Rokkan,
    1970 Citizens, Elections, Parties: Approaches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slo: Universitetsforlaget.
    Sartori, Giovanni
    1968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Engineering”, Public Policy, Vol.1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arrow, Susan
    1997 “Party Competi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Expansion of Direct Democracy in Germany.” Party Politics, Vol. 3, No. 4, pp.451-72.
    Schumpeter, Joseph A.
    1947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Shiratori, Rei
    1995 “The Politics of Electoral Reform in Japa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6, No. 1, pp.79-94.
    Vowles, Jack
    1995 “The Politics of Electoral Reform in 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16, No. 1, pp.95-115.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88252017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25201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5201701.pdf103KbAdobe PDF21070View/Open
    25201702.pdf42KbAdobe PDF21067View/Open
    25201703.pdf45KbAdobe PDF21346View/Open
    25201704.pdf299KbAdobe PDF21883View/Open
    25201705.pdf122KbAdobe PDF22366View/Open
    25201706.pdf418KbAdobe PDF210548View/Open
    25201707.pdf197KbAdobe PDF213487View/Open
    25201708.pdf72KbAdobe PDF21476View/Open
    25201709.pdf62KbAdobe PDF2156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