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445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2/145044 (79%)
造訪人次 : 52093592      線上人數 : 2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52


    題名: 日本年金制度改革之研究
    作者: 蔡瑩潔
    貢獻者: 郭明政
    蔡瑩潔
    關鍵詞: 年金
    社會保險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18 10:18:50 (UTC+8)
    摘要: 身處二十一世紀,老年人口的增加是全世界共同避免不了的趨勢,聯合國已發布「世界人口正以驚人速率老化」警訊,不僅是工業化的國家如此,發展中國家亦然,台灣的人口老年化亦將益趨明顯,值得我們重視這個問題。人口老化意謂著勞動力之供給下降、經濟成長率下降以及公共部門財政風險之問題。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雖然喪失工作能力的開始年齡是因人而異,但可以確定的是,勞工們如欲藉著勞動生涯中所賺取的薪資金額來抵抗其老後的生活支出,乃是相當困難的,因此大多數工業化國家會為老年年金制定法律,並予以強制執行。
    日本於1980年代之前修正公共年金制度之重點皆放在提高保障水準,與擴大適用對象。然而直到1980年代左右,日本政府開始意識到自從1970年邁入高齡化社會後,全體國民平均壽命開始急速的往後延長,老年人口數急遽的增加,生育率也在不斷地下降。因此1980年代之後老年年金制度之改革開始小幅縮減。
    1980年之後在日本老年年金制度改革史上,可以劃分為幾個具代表性的年代。1985年之改革著重的重點除了擴張年金保險之保障外,乃是在於將各自獨立運作之公共年金制度整合,設立一元化的基礎制度。將日本老年年金制度之結構導入第一層基礎年金加上第二層職業年金之模式,至今這樣的結構體系仍未有所動搖。
    而1990年代老年年金制度之改革則完全是為了因應日本人口結構快速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背景,所做的種種努力,較消極的措施包括延後退休年齡、降低給付水準以及提高保險費率等。由於日本公共年金制度皆屬於隨收隨付制度,也就是現在所有的給付支出都是由收取現在工作世代繳納的保險費而來,因此,一切的改革都是為了使保險之收取與支出平衡所實施之措施。
    日本實施老年公共年金制度已達60多年,亦已達成全民皆年金之理想,而其中可供我國參考之處頗多,亦真正達到保障國民老後退休生活之經濟安全無虞。反觀我國由於各界意見不同,除擁有高額保障水準之軍公教人員以外,至今未能通過任何一個老年年金制度的相關立法。然而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都有必要建立一個社會經濟安全體系,以保障國民退休後生活問題。故本文冀望能夠透過日本歷年來的實施過程與經驗,年金制度之改革重點與制度最新之發展,對於我國老年年金制度之建立,作為一個參考方向與典範,能夠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1. Arthur Gould 著,吳明儒、賴兩陽,資本主義福利體系:日本、英國與瑞典之比較,巨流,1999。
    2. Franz-Xaver Kaufmann著,施世駿譯,德國福利國家的挑戰,五南,2002。
    3. ILO,社會安全導論,台閩地區勞工保險局編印,1984。
    4. 于宗先,勞基法中的核心問題-退休金給付與工資水準之決定,載:經濟前瞻第1期,中華經濟研究院,1986/01。
    5. 日本國民年金法,勞委會編印,1991/10。
    6. 內政部編印,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月報,2004/09。
    7. 內政部社會司編印,外國國民年金及社會保險法規資料選輯(二),1996。
    8. 內政部社會司,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1998。
    9. 內政部社會司,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2002。
    10. 內政部統計處,中華民國89年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00/10。
    11. 行政院勞委會,日本國民年金法,1991。
    12. 行政院勞委會,日本厚生年金保險制度概要,1991。
    13. 行政院經建會,日本之社會保障制度,1992。
    14. 行政院經建會,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84年至125年人口推計,1996。
    15. 王金標,社會安全制度,正中書局,1959。
    16. 王靜怡,日本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發展變遷暨其省思,載:企銀季刊,2002/07。
    17.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中華民國92年度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統計年報,2004/05。
    18. 田近榮治、金子能宏、林 文子著,日金の經濟分析 保險の觀點,東洋經濟新報社,1999。
    19. 末高信著,邱啟明譯,日本社會安全之發展,載:邱啟明編,社會安全,三民,1976。
    20. 甘粕啟介,日本高齡化社會的雇用問題,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1990。
    21. 古允文等,台灣地區老人經濟狀況及年金保險需求之研究,內政部86年研究報告,1997。
    22. 台灣勞工陣線,年金魔法書,網址:http://labor.ngo.org.tw/。
    23. 年金問題研究會,日本年金額知多少-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共濟年金,內政部社會司編印,1997。
    24. 江亮演,社會安全制度,五南,1990。
    25. 余雪明,比較退休基金法,元照,2001/08。
    26. 呂桐蕊,高齡者再就業之研究,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27. 李光廷,日本泡沫經濟瓦解後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載: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二期,2001。
    28. 労働大臣官房政策調查部,年齡者就業実態調查(平成八年調查),1998。
    29. 邱啟明,社會安全,三民書局,1976。
    30. 邱駿彥,退休金等法制檢討-以日本制度為例,台灣勞動法學會,2002。
    31. 吳凱勳等,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現況分析及整合問題,行政院研考會,1993。
    32. 吳凱勳,日本年金保險制度-改善歷程、面臨課題,先進國家年金制度,1994。
    33. 林顯宗,日本社會,新陸書局,1986。
    34. 林萬億,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1994。
    35. 林萬億,跨世紀台灣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方向,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1998/07。
    36. 阿藤 誠,日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簡介,NIPSSR,2002/12,頁9。
    37. 美國社會安全制度總署,一九九九各國社會安全制度總覽,勞保局編印,2001。
    38. 相澤安輝著,許碩芬譯,年金資產運用之國際知識,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2000。
    39. 洪千雅,論我國退休制度之法律規範兼論日本老年年金制度之借鏡,中正法研所碩士論文,1998。
    40. 柯木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2000。
    41.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年金保險,1996。
    42. 島田富子著,吳崇權譯,年金之結構與課題,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3。
    43. 許慶復等,日本年金制度及資產管理考察報告,考試院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2001/10。
    44. 陳國鈞,現代勞工問題及勞工立法,正光書局,1985。
    45. 陳雲中等,日本國民年金保險法制之研究,內政部委託報告,1997。
    46. 郭明政,台灣勞工退休制度之問題與展望,中日勞動條件專題研討會,1994。
    47.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國立政治大學法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翰蘆出版,1997。
    48. 郭明政,社會保險法律關係爭議問題之探討,行政法實務與理論,台大法學院,2003.3。
    49. 曾妙慧,社會安全與社會保險,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2。
    50. 曾明發,階段性實施國民年金制度方案之研究,載:社會福利政策及立法,2002。
    51. 曾榮盛,日本社會保險制度概要,勞工保險局印行,1986。
    52. 勞保局編印,中華民國92年勞工保險統計年報,2004/06。
    53. 勞動省著,張文海譯,1989年版日本勞動白書(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91。
    54. 勞動省著,張文海譯,1989年版日本勞動白書(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91。
    55. 荒木尚志(Takashi ARAKI),僱用制度的變化與勞動法的新展開,載:「二十一世紀勞動法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
    56. 黃世鑫,老年經濟安全與政府財政-現行規劃老年退休金制度之迷思,載: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院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1999。
    57.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2000。
    58. 黃癸楠,日本社會保險制度概要,中國勞工,1995/09。
    59. 趙俊人,我國規劃勞保年金之建議-日本厚生年金制度啟示,載:社會福利政策及立法,2002。
    60. 楊秀娟,如何健全社會福利之組織體系,載: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2002/08。
    61. 莊淑媛,中日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比較研究,文化勞研所碩士論文,2002。
    62. 莊秀美,日本社會福利體系再造:厚生勞動組織整併之分析,載:社區發展季刊第八十九期,2002.7。
    63. 經濟部統計處,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2003/12。
    64. 經濟部統計處,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1995/12。
    65. 經濟部統計處,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1994/12。
    66. 鄭凱方,勞退新制領得到、看得到?載:經濟前瞻第95期,中華經濟研究院,2004/09/05。
    67. 蔡宏昭,英美日社會福利政策與措施,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1990。
    68. 蔡宏昭,老人經濟安全政策與國民年金保險制度,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福利社會雜誌社,2001。
    69. 蔡宏昭,日本的國家老年年金制度,載:先進國家年金保險制度,內政部編印,1994。
    70. 謝秀芬,日本社會救助政策,社區發展季刊,2000/09。
    71. 蕭麗卿,高齡社會的老年年金制度,三民,1994。
    72. 藤田至孝,日本企業之退休與年金制度,載:中日勞動條件專題研討會論文,1994。
    二、 日文部分
    1. 三浦文夫,老人と社會保障,載:岡村重夫、三浦文夫主編,老人の福祉と社會保障,垣內出版株式会社,1979。
    2. 山口剛彥,年金制度改革の經緯,載:年金改革と老後生活,有斐閣,1984。
    3. 日本勞働研究機構,年金改革の改革が就業˙引退行動に及ぼす影響に關する研究Ⅰ-「高年齡者就業実態調查」による実証分析-,1997。
    4. 荒木誠之,社會保障法,青林書院,1988。
    5. 日本社會保障法學會,21世紀の社會保障法,法律文化社,2002。
    6. 日本社會保障法學會,所得保障法,法律文化社,2003。
    7. 田多英範,分立型國民皆年金體制の確立,載:橫山和彥、田多英範,日本社會保障の歷史,學文社,2001。
    8. 田代菊雄、古川繁子,少子˙高齡社會の社會福祉,學文社,2001。
    9. 西崎绿,社會保險の步み,載:橫山和彥、田多英範,日本社會保障の歷史,學文社,2001年。
    10. 佐口 卓,日本社会保險制度史,勁草書房,1977。
    11. 佐藤進,年金改革の理念と改正法の問題點,載:年金改革と老後生活,有斐閣,1984。
    12. 村上清,年金の知識,日本經濟新聞社,1990。
    13. 村上清,日本の年金制度と改革への提言,載:涉谷博史、井村進哉、中浜 隆,日米の福祉國家システム,日本經濟評論社,2000。
    14. 有斐閣,年金改革と老後生活, 1984。
    15. 社会保障審議会,今後の社会保障改革の方向性に関する意見,2003/06。
    16. 岡村重夫、三浦文夫主編,老人の福祉と社會保障,垣內出版株式会社,1979。
    17. 厚生省,少子、高齡社會所確立的新社會保障制度家族和社會保障-家族的社會支援,1986。
    18. 財團法人 生命保險文化研究所,企業年金,1996。
    19. 涉谷博史、井村進哉、中浜 隆,日米の福祉國家システム,日本經濟評論社,2000。
    20. 島田富子,女性の年金權,載:年金改革と老後生活,有斐閣,1984。
    21. 清水英彥,年金保險の擴充˙展開,載:橫山和彥、田多英範,日本社會保障の歷史,學文社,2001。
    22. 橫山和彥、田多英範,日本社會保障の歷史,學文社,2001。
    三、 英文部分
    1. Barr, Nicholas,Reforming pensions:Myths, truths, and policy choices,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55/2,2002,p.5~6。
    2. Estienne , Jean-Francois and Murakami, Kiyoshi,The Japanese experience of review and reform of public pension schemes,Social dialogue and pension reform,Edited by Emmanuel Reynaud,ILO,2000。
    3. ILO,Yearbook of Labour Statistics,1984,Geneva。
    4. ILO,Yearbook of Labour Statistics,1998,Geneva。
    5. Katagiri , Yuki,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f Social Insurance in Japan,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f Social Insurance,2002。
    6. Mikami, Fumiko and WadensjÖ, Eskil,Ageing and Work in Japan and Sweden, Welfare Policy and Labour Markets,published by Stockholm University,2004。
    7. Modigliani, Franco and Muralidhar , Arun,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Cambridge University,2004。
    8. OECD,The Future of Social Protection,1988,Paris。
    9. OECD,Employment Outlook 2003,Paris。
    10. Orszag, Peter R. and Stigliz , Joseph E.,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Ten Myths About Social Security System,from: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World Bank,2001。
    11. OKA , Shinichi,pension and employment policy for the aged inactive society-suggestion from Japanese experience-,dissertation of Leuven university,1986。
    12. Rix , Sara E.,The Challenge of an Aging Work Force:Keeping Older Workers Employed and Employable,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Vol. 8,1996。
    13. Schmähl , Winfried,Fundamental decisions for the reform of pension systems,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52/3,1999。
    14. Takayama, Noriyuki(高山憲之),Japan never-ending social security reforms,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Vol. 55/4,2002。
    15. Takayama, Noriyuki,Pension Arrangements in the Oldest Country-The Japanese Case,Welfare Policy and Labour Markets,published by Stockholm University,2004。
    16. World Bank Published,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1994。
    17. Zacher,Social Insurance and Human Rights,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n Social Insurance,2002。
    18. 新川敏光,The Struct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Pension Policy in Japan:A Study of Policy Determinants,載:勞動政治、工會運動與社會安全制度-台灣與日本的對話 國際研討會論文,勞委會以及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主辦,2001.3。
    四、 網址:
    -日本部分:
    1. Statistics Bureau,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Agency, Population Census of Japan for various years, and others. 網址:http://www.ipss.go.jp/English/S_D_I/Indip.html#t_3。瀏覽日期:2004/11/7。
    2. NIPSSR,網址:
    http://www.ipss.go.jp/English/irrj/p/p01_.html。瀏覽日期:2004/7/08。
    http://www.ipss.go.jp/English/Jasos2002/out_p.html。瀏覽日期:2004/7/2。
    http://www.ipss.go.jp/index-e.html。瀏覽日期:2004/11/12。
    3. Populational Projections for Japan:2001-2050,NIPSSR,2002.1。網址:http://www.ipss.go.jp/English/ppfj02/top.html。瀏覽日期:2004/7/08。
    4. National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Social Security in Japan 2002-2003,網址:http://www.ipss.go.jp/English/Jasos2002/Jasos2002.html。瀏覽日期:2004/06/21。
    5. 日本社會保險廳,網址:http://www.sia.go.jp/statis/geppou/ge1303.htm。瀏覽日期:2004/06/18。
    6. 厚生勞動省,網址:
    http://www.mhlw.go.jp/toukei/saikin/hw/life/life03/sanko-2.html。瀏覽日期:2004/10/11。
    http://www.mhlw.go.jp/english/org/policy/p36-37.html。瀏覽日期:2004/11/04。
    7. 厚生勞動省年金局「年金改革に関する有識者調査」,網址:http://www1.mhlw.go.jp/toukei/nenkin/index.html#sanko2。瀏覽日期:2004/11/02。
    8. 厚生勞動省年金局,網址:http://www.mhlw.go.jp/topics/nenkin/zaisei/tsumitate/hoho/index.html。
    http://www.mhlw.go.jp/topics/nenkin/zaisei/tsumitate/hoshin/unyo-hoshin.html。
    http://www.mhlw.go.jp/topics/nenkin/zaisei/tsumitate/kekka/index.html。
    瀏覽日期:2004/09/25。
    9. 厚生勞動白皮書(2001),網址:http://wwwhakusyo.mhlw.go.jp/mhlw/index.html。瀏覽日期:2004/10/04。
    -台灣部分:
    1. 台灣勞工陣線,年金魔法書,網址:http://labor.ngo.org.tw/。瀏覽日期:2004/05/13。
    2. 台灣年鑑,網址:http://www.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path=1_008_068。瀏覽日期:2004/11/25。
    3.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1chy/table/s003.xls。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1chy/table/A201.xls。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1chy/table/s086.xls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1chy/table/s088.xls。
    瀏覽日期:2004/05/17。
    4. 行政院主計處,2001/09,「我國社會福利資源之配置」。網址: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0chy/welfare.doc。瀏覽日期:2004/05/19。
    5. 財政部,網址:http://www.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path=1_013_018。瀏覽日期:2004/10/28。
    6. 勞退新制座談會-「分配正義」之實現抑「交換正義」之強化,網址:http://www2.nccu.edu.tw/~labour/home.htm。瀏覽日期:2004/12/05。
    7. 監察院,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2002。網址:http://www.cy.gov.tw/paper910312.pdf。瀏覽日期:2004/10/2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1262001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62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62001101.pdf8KbAdobe PDF2888檢視/開啟
    62001102.pdf9KbAdobe PDF2855檢視/開啟
    62001103.pdf16KbAdobe PDF21395檢視/開啟
    62001104.pdf10KbAdobe PDF2821檢視/開啟
    62001105.pdf81KbAdobe PDF21010檢視/開啟
    62001106.pdf357KbAdobe PDF23499檢視/開啟
    62001107.pdf235KbAdobe PDF21692檢視/開啟
    62001108.pdf348KbAdobe PDF22601檢視/開啟
    62001109.pdf391KbAdobe PDF22408檢視/開啟
    62001110.pdf362KbAdobe PDF22376檢視/開啟
    62001111.pdf20KbAdobe PDF21071檢視/開啟
    62001112.pdf286KbAdobe PDF2146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