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973/144999 (79%)
Visitors : 52002020      Online Users : 4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33


    Title: 部分工時勞動法制之研究
    Authors: 陳玲琍
    Contributors: 王惠玲
    陳玲琍
    Keywords: 部分工時
    非典型工作
    定期契約與部分工時勞動法
    工作分享
    傳喚型工作
    僱用部分工時勞工參考手冊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8 10:15:38 (UTC+8)
    Abstract: 近年來非典型之勞動型態日益發展,而其中尤以部分工時勞動所佔的比例為最,因此隨著該勞動群體就業率的增加,其在勞動法制上的權益問題,著實不容忽視。部分工時為一種工時彈性化的措施,同時具有其優缺的面向,所以在法制的設計上,應考量如何制定一可發揮該制度之優點,同時並可避免該制度之弊端的法規範。部分工時法制的討論分析上,首要之務在於掌握其基本概念,因此本文內容架構安排上,先於第二章中討論部分工時之定義及態樣等,再分別於第三、四章中介紹國際勞動基準及他國對部分工時之相關規範,在上述基礎下,接著探討我國部分工時之規範並檢討之,最後提出本文的結論與建議。
    部分工時的態樣依區分標準的不同可能呈現出多種的型態,本文採工作時數及工作時段固定與否、勞動契約之性質為區分之標準,將部分工時之態樣區分為固定型部分工時、變動型部分工時、定期契約部分工時及不定期契約部分工時。上述各種態樣之部分工時,彼此間分別具有共通性與個別性的勞動問題,本文分別從個別勞動關係、集體勞資關係及就業安全面討論之。個別勞動關係方面:由於部分工時在工作時間上的特殊性,因此其個別勞動關係上的主要問題多因工作時間的差異而產生,例如加班費與例假日的問題。而在集體勞資關係方面:部分工時勞動團結權之問題,可能不在於法制規範是否賦予其組織或加入工會的權利,而在於行使團結權有其實際上的障礙。由於工作總時數的變動範圍與部分工時勞動者之就業安定性有關,因此對於變動的範圍應有所限制,以避免不安定狀態的期間過長。
    部分工時為一種自願性選擇的就業型態之前提下而展開,法制的考量面向在於,如何藉由規範的建立使部分工時制度更具吸引力並提高部分工時制度的可得性。是以,從國際上部分工時法制之規範內容來看,同時包括均等待遇及促進利用的部分。均等待遇部分,有同一保護事項及同等保護事項之分;而在促進利用上,其包含有:部分時間工作的開發、相關訊息的提供及公開、提供員工工作時間轉換的管道等。
    我國於民國九十二年廢止「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實施要點」後,雖有新公佈之「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參考手冊」以為規範,不過就後者的規範形式來看,該手冊為不具任何強制效力之行政指導,其法規範之拘束力甚至低於過去之「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實施要點」。然而,對於部分工時勞動之規範,既涉及人民之權利義務關係,依據法律保留原則及基於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五條之規定,未來在有關部分工時勞動新規範的制定上,形式上仍應提升至法律位階規範之。
    Reference: 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列)
    中文部分
    書籍:
    1.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巨流圖書,2000年9月。
    2. 何勤華等,德國法律發達史,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月。
    3.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七版,三民書局,民國90年。
    4. 俞行健,勞工關係用詞介紹,中華民國勞工雜誌社,民82年2月。
    5. 陳正良,部分時間工作勞動基準規範之研究,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民92年4月。
    6.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7月。
    7. 張其恆等,歐盟部分時間工作基準,部分時間工作勞動關係法制化之研究:國際比較的觀察,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委託研究,民91年11月。
    8. 焦興鎧譯,美國勞工法入門,國立編譯館,民85年。
    9. 劉黃麗娟譯,Roger Blanpain 著,歐洲勞動法與勞資關係,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民88年4月。
    期刊:
    1. 成之約,淺論「非典型聘僱關係」工作形態的發展與影響,勞工行政,第一三九期,民88年11月,頁10-18。
    2. 林泰安,部分時間工作勞工之僱用契約與勞動法令之地位,台灣勞工,第32卷,民85年2月,頁29-37。
    3. 迫田章子,就業分享的途徑---小時工勞動論,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月刊,2000年第11期,頁48-56。(北京出版)
    4. 郭玲惠,兩性工作平等法面面觀─性別歧視之禁止與促進就業措施,律師雜誌,91年第二七一期,頁28-39。
    5. 焦興鎧,對部分時間工作者之法律保障---歐美國家之經驗,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八期,民86年12月,頁285-302。
    6. 焦興鎧,歐洲聯盟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歐美研究季刊,第三十一卷第四期,民90年12月,頁753-818。
    7. 張其□,保障婦女部分工時工作的權利,勞工行政,第一四三期,民89年3月15日,頁38-44。
    8. 楊通軒,我國部分時間勞動法律問題之探討─兼論德國之部分時間勞動法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二期,88年7月,頁287-310。
    9. 鄭津津,美國就業歧視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應有之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二卷第四期,頁135-204。
    碩士論文:
    1. 何琇伊,勞動力彈性化的性別批判─以部分工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年。
    2. 陸瑞玉,部分時間工作之研究─以日本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年6月。
    3. 魏俊明,台灣與德國工作時間制度之比較---以工時彈性化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年7月。
    研討會資料:
    1. 王惠玲,我國部份時間工作相關勞動法規之修正與立法,部分時間工作相關勞動法規修正與立法研討會會議資料,行政院勞委會,民85年12月13日。
    2. 李誠等,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僱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89年。
    官方資料:
    1. 立法院公報第九十一卷第七十五期3271號。
    2.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人力運用調查報告,民91年12月。
    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編印,部分工時勞工綜合實況調查報告,民90年11月。
    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基準法暨附屬法規解釋令彙編,民90年6月。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國際勞動統計,2003年。
    6.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訓局,就業安全辭典,民87年6月。
    7.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與勞動基準法法規調適分析報告書,民90年。
    網站資料:
    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div2all.htm
    外文部分
    英文書籍:
    1. Barker Kathleen/Christensen Kathleen, Contingent Work---American Employment Relations in Transition, Cornell University, 1998.
    2. Daniele Meulders/Olivier Plasman/Robert Plasman, Atypical employment in the EC, England, 1994.
    3.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Part-time Work Report V(1),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 80th Session, Geneva, 1993.
    4. Isik Urla Zeytinoglu, International Policymaking The ILO Standards on Changing Work Relationships, in Isik Urla Zeytinoglu(ed.), Changing Work Relationships in Industrialized Economies ,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1999.
    5. Marshall Adriana, The Sequel of Unemployment :The Changing Role of Part-time and Temporary Work in Western Europe, in Gerry/Janine Rodgers(ed.), Precarious Jobs in Labour Market Regulation:The Growth of Atypical Employment in Western Europ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 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 1989.
    6. OECD, Employment Outlook, Paris, 2003.
    7. Patrick Bolle, Part-time work:Solution or Trap? in Martha Fetherolf Loutfi(ed.), Women ,Gender and Work: What is Equality and How Do We Get There?, Geneva, Switzerland, 2001
    8. Roger Blanpain/Jean-Claude Javillier &Jean-Michel Servais(eds.), Codex International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London, Boston, 2002
    英文期刊:
    1. Arne L. Kalleberg , 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0, Vol. 26 Issue 1, pp.341-365
    2. Clyde W. Summers, Contingent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ative Labou Law Journal, 1997, vol.18, pp.503-522
    3. Georges Lemaitre/Pascal Marianna/Alois van Basteler,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art-Time Work, OECD Economic Studies No.29,1997/II.
    4. Jack Longmate/Frank Cosco, Part-Time Instructors Deserve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2002, No.48
    英文網站:
    1.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employment/strat/kilm/kilm05.htm
    2.http://www.hourei.mhlw.go.jp
    3.http://www.legislation.hmso.gov.uk/si/si2000/20001551.htm#2
    4.http://www.dol.gov/dol/topic/workhours/parttimeemployment.htm
    5.http://www.curia.eu.int
    日文書籍:
    1. マンフ─ト•レ-ウィツシュ,現代ドイツ労働法,株式会社法律文化社,1995年10月30日.
    2. 中窪裕也,アメリカ労働法,弘文堂,1995年9月.
    3. 中漥 裕也/池添 弘邦,アメリカの非典型雇用,日本労働研究機構,2001年3月.
    4. 苧古秀信,ドイツの労働,日本労働研究機構,2001年1月.
    5. 国際交流基金,女性のパ─トタイム労働,薪水社,1999年7月.
    6. 財団法人日本ILO協会,講座ILO(国際労働機関)1999年10月29日.
    日文期刊:
    1. ウルリツヒ•ツアツハルト,ドイツにおける労働法改革の現在,日本労働研究雑誌,No.497,2001年12月
    2. 川口美貴,パ─トタイム労働の法制度---フランス,海外労働時報 増刊号,2002年增刊號No.331.
    3. 川田 知子,パ─トタイム労働の法制度---ドイツ,海外労働時報 増刊号,2002年增刊號No.331
    4. 川田 琢之,パ-トタイム労働の法制度-アメリカ,海外労働時報,2002年增刊號No.331
    5. 小倉 一哉,非典型雇用の国際比較,日本労働研究雑誌,2002年8月,No.505
    6. 家田 愛子,パ-トタイム労働の法制度---EU,海外労働時報,2002年增刊號No.331
    7. 鈴木芳明,西ドイツにおけるパ-トタイム労働法制,季刊労働法151號,1989年4月25日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0262002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26200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6200201.pdf14KbAdobe PDF2823View/Open
    26200202.pdf15KbAdobe PDF2779View/Open
    26200203.pdf14KbAdobe PDF2965View/Open
    26200204.pdf19KbAdobe PDF2787View/Open
    26200205.pdf27KbAdobe PDF21194View/Open
    26200206.pdf79KbAdobe PDF22563View/Open
    26200207.pdf50KbAdobe PDF21966View/Open
    26200208.pdf78KbAdobe PDF21707View/Open
    26200209.pdf58KbAdobe PDF23021View/Open
    26200210.pdf20KbAdobe PDF2961View/Open
    26200211.pdf33KbAdobe PDF2950View/Open
    26200212.pdf29KbAdobe PDF2782View/Open
    26200213.pdf28KbAdobe PDF2760View/Open
    26200214.pdf32KbAdobe PDF280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