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18808      Online Users : 4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381


    Title: 從「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探討兩岸政治定位問題
    Authors: 王聖淳
    Contributors: 趙建民
    王聖淳
    Keywords: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兩岸政治定位
    主權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8 10:06:50 (UTC+8)
    Abstract: 台海兩岸因國共內戰分裂後,長期以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曾經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而這「一個中國」政策的共同點就是台海兩岸都承認且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份」。然而在「一個中國」的涵義上,自兩岸分裂分治以來,雙方就有其各自的堅持與解釋,從來沒有在「一個中國」的涵義上有任何的雷同之處。台海兩岸也都反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所以,也都各自認為自己的「中國」才是唯一的法統中國。
    但七○年代以後,中華民國經歷退出聯合國與「中共」與美建交等逆境,自此國際上大多數的國家轉而承認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而中共在取得了「一個中國」的排他性壟斷權後,不斷在國際上將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向國際社會推行,有鑑於此,李登輝總統主政後開始在兩岸的政治定位層面上作出調整,先後提出了「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一個分治中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等新的政治定位主張來突破中共「一個中國」原則的指涉及謀取兩岸間的對等地位及台灣之國際生存空間。
    中共在國際上一再壓縮我中華民國外交空間的舉動,以及長期以來在不同場合釋放出諸如「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等之類充滿宗主國心態的談話,「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述的提出或許就是台灣意欲破解中共排他性「一個中國」的表示。面臨中共無法正視中華民國為一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再加上美國在九○年代末期中國政策的傾斜,提出了傷害台灣利益甚深的「三不政策」及與中共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使得台灣認為美國不再像過去一樣的重視台灣的存在,而且為了因應中共海協會汪道涵會長的訪台而爭取兩岸平等的政治地位,為避免台灣被地方化的危機,中華民國最後只好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來因應台海兩岸之間的政治定位關係。
    李登輝總統對德國之聲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論述,從憲法的層面來看,修憲後的憲法增修條文架構才能詮釋出這「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憲法增修條文架構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該論述所傳達出的意涵,第一,確認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原第十條)已經改變了我國的『領土範圍』,換言之,我國憲法的地域效力僅及於台灣而不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治下的中國大陸,也就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有別於中華民國的另一個國家。第二,中華民國九○年代以後的歷次修憲,促使台灣走向民主化,而歷次修憲後的結果,諸如國會成員的全面更新、地方自治的徹底落實、主權在民的總統直選,這些修憲後的成果在在具有重新確立我國政府統治的民主正當性,因為不論是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的國會議員、或是直轄市長,或是身為國家元首的總統,都已經完全由台灣人民在公正、公開、公平及民主的選舉方式下產生,而中國大陸人民的選舉權自始自終就被排除,中國大陸地區的人民相對地無法參與我中華民國民主化的這些進程,由此可確認台海兩岸存在兩個國家。
    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向主張的「領土主權」論述,也就是對台灣主張「固有領土權」,宣稱擁有台灣的主權,這是毫無意義的。本文中,特別了解在過往歷史上有哪些統治者統治過台灣,並且已得出確切的結果,無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如何主張「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這都不是事實。歷史上台灣政治地位的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無法也未曾將其控制伸入台灣,所以台灣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管轄的區域,也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固有之疆域。
    另外,在涉及台灣主權地位的國際條約上,《馬關條約》將台灣的主權割讓給了日本,而《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雖然聲明台、澎必須歸還中華民國的立場,但由於兩者僅只是戰爭中的政策聲明,所以並不具有任何強制性的法律效力。《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對於台灣的主權地位,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台灣的歸屬問題懸而未決,只能確定台灣脫離了日本的主權管轄。《中日和平條約》中,雖然日本只是完全遵照《舊金山對日和約》的領土條款來處理,但由於是日本與中華民國簽署的正式國際條約,所以這也就確定了台灣的主權是歸屬於中華民國的,所以《中日和平條約》對台灣的主權地位歸屬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觀諸台海兩岸對主權問題爭議的癥結所在,乃在於中共當局始終視台灣為地方政府,不肯面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為一主權國家的事實。但是根據國際法上的「佔領」及「時效」原則而言,自西元一九四九年起,中華民國政府由中國大陸地區播遷至台灣,對於台、澎、金、馬等地區,一直是事實的佔有,擁有統治權,亦即台、澎、金、馬的主權一直是屬於中華民國,換言之,中華人民共和國迄今未曾統治過台、澎、金、馬地區,而「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乃是據此而延伸出來一個對事實的陳述,目的也是在於突顯中華民國自一九一二年以來為一主權國家的事實。
    Reference: 參考書籍及資料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1. 天下編輯著。發現台灣(上)(下)。台北:天下雜誌發行,西元1992年2月1日初版5刷。
    2. 王秋嵐譯,Bruce D. Friedman著。研究工具箱:研究技巧整合實用手冊。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1999年8月初版。
    3. 王鐵崖等編著。國際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1年5月初版一刷。
    4. 王鐵崖、陳體強譯。奧本海國際法(上卷『平時法』第二分冊)。北京:商務印書館,西元1981年7月第二次印刷。
    5. 中國文化大學中華學術院先總統 蔣公全集編纂委員會編輯、張其昀主編。先總統 蔣公全集(第三冊)。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73年4月出版。
    6. 正中書局主編。傾聽人民的聲音--李登輝總統十年建樹,破舊立新。台北:正中書局,西元1998年6月第三次印行。
    7. 丘宏達編輯、陳純一助編。現代國際法參考文件。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5年11月初版。
    8. 丘宏達著。現代國際法問題。台北:新紀元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55年3月20日初版。
    9. 史明著。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社會發展四百年史。台北:前衛出版社,西元1992年8月初版第一刷。
    10. 台灣主權論述論文集編輯小組編輯。台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上)(下)。台北:國史館,民國90年12月初版。
    11. 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編輯。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台北:國史館,民國91年3月初版。
    12. 江宜樺著。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事業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8年初版一刷。
    13. 李登輝著。經營大台灣--李登輝總統談市政經營、省政經營與國家經營。台北: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5年1月1日初版一刷。
    14. 李登輝著。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9年5月20日初版一刷。
    15. 李登輝、中島嶺雄著。亞洲的智略。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11月初版一刷。
    16. 林正義主編。中美關係專題研究:1995-1997。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民國87年12月初版一刷。
    17. 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西元2000年7月初版。
    18. 林衡道、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主編。台灣史。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8年2月10日再版。
    19. 邵宗海著。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華泰書局,西元1997年5月修訂二版。
    20. 邵宗海著。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西元1998年7月初版二刷。
    21. 邵宗海主編,趙春山、楊開煌、邵宗海合著。兩岸關係論叢-乙亥至己卯年。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10月初版。
    22. 吳新興著。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4年8月初版一刷。
    23. 周煦著。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1999年2月初版一刷。
    24. 若林正丈著,何義麟、陳添力譯。轉型期的台灣-「脫內戰化」的政治。台北:故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8年12月31日初版。
    25.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7年3月一版四刷。
    26. 姜皇池著。國際法與台灣:歷史考察與法律評估。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12月一版。
    27. 胡為真著。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從尼克森到柯林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1年6月初版第二次印刷。
    28. 高朗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一九五○∼一九七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2年4月初版一刷。
    29. 高朗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一九七二∼一九九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3年4月初版一刷。
    30. 馬起華編。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實錄。台北:中華會,民國81年12月出版。
    31. 徐學江主編。危險的一步:李登輝“兩國論”真面目。北京:新華出版社發行,西元1999年8月第一版。
    32. 郭立民編。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下冊)。台北:永業出版社,西元1992年4月5日初版一刷。
    33. 郭廷以著。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9年11月初版第十次印行。
    34. 許宗力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公司,西元1999年3月初版第1刷。
    35. 許慶雄著。憲法入門。台北:元照出版公司,西元2000年9月初版1刷。
    36. 陸鏗、馬西屏採訪記錄。別鬧了,登輝先生:12位關鍵人物談李登輝。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1年10月15日第一版。
    37. 黃大受著。台灣史綱。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10月初版第六刷。
    38. 黃年著。李登輝總統的最後一千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西元2000年4月初版。
    39. 黃昭元主編。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5月一版。
    40. 黃昭元、蔡茂寅、陳忠五、林鈺雄編輯。學林綜合小六法。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2002年3月七版。
    41. 張五岳著。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西元1992年8月初版。
    42. 張亞中著。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1998年11月初版二刷。
    43. 張亞中著。兩岸統合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8月初版二刷。
    44. 張亞中、李英明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出版公司,民國2000年4月初版一刷。
    45.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出版公司,西元2000年3月初版二刷。
    46. 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編著。台灣開發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8年10月初版七刷。
    47. 張慧英著。超級外交官--李登輝和他的務實外交。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6年1月10日初版一刷。
    48. 張慧英著。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5月第一版。
    49. 張讚合著。兩岸關係變遷史。台北:周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佛光大學聯合出版,西元1996年元月初版一刷。
    50. 陳志奇主編。台海兩岸關係實錄(文獻、政策、談話、評論)(1979∼1997)(上、下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台海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民國87年4月初版。
    51. 陳治世著。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9年9月初版。
    52. 陳錦華譯,I. A. Shearer著。國際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8年3月初版一刷。
    53. 彭明敏、黃昭堂合著。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5年5月初版一刷。
    54. 裘兆琳著。柯、江會後我國因應之道建議。台北:國家發展研究文教基金會,民國87年12月。
    55. 楊中美著。李登輝VS.江澤民。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0年2月20日初版一刷。
    56. 楊開煌著。縱論兩岸尋雙贏。台北: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6年5月1版二刷。
    57. 楊開煌著。困局-論陸台香濠。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西元2000年1月初版。
    58.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書局,民國88年7月十三版七刷。
    59. 新新聞編譯小組譯,唐耐心(Nancy Bernkopf Tucker)著。不確定的友情:台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5年3月20日初版一刷。
    60. 鄭宇碩等著。後冷戰時期的中國外交。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西元1999年出版。
    61. 鄭宇碩、孔秉德編。1997-1998峰會後中美關係之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西元1999年出版。
    62. 鄭海麟著。台灣主權的重新解釋。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西元2000年9月初版。
    63. 鄒景雯採訪記錄。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西元2001年6月初版50刷。
    64. 趙全勝編著。分裂與統一:中國、韓國、德國、越南經驗之比較研究。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西元1994年8月初版。
    65. 趙建民著。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台北:永業出版社,西元1994年7月初版一刷。
    66. 趙建民等著。建構有為有守的兩岸與外交政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研究工作會,民國88年12月初版。
    67. 蔡百銓譯,柯邁政(Marc J. Cohen)、鄧津華〈Emma Teng〉編著。台灣就是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西元1991年12月台一版。
    68. 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編輯。蔣經國先生全集(第十三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民國80年11月初版。
    69. 駱文森、楊明珠譯,上阪冬子著。虎口的總統。台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西元2001年6月初版。
    70. 劉學成、李繼東主編。中國和美國-對手還是伙伴。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西元2001年2月第一版。
    71. 戴天昭著。台灣國際政治史。台北:前衛出版社,西元1997年1月初版二刷。
    72. 酆邰著。台灣法律地位問題的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4年4月初版。
    二、期刊及專論文章
    1. 丁樹範著。「一九九六年三月以後美國、台灣與中共關係的發展」。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1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
    2. 于有慧著。「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
    3. 王升著。「李登輝關於兩岸關係定位的主張之演變」。台灣研究(北京),第3期(總27期),西元1994年9月。
    4. 石之瑜著。「兩岸關係與政治人格—從李登輝到陳水扁」。政治科學論叢(台北),第14期,民國90年6月出版。
    5. 丘宏達著。「一中原則與台灣法律定位」。爭鳴(香港),總280期,西元2001年2月。
    6. 宋學文著。「從國際關係理論分析美國對『兩國論』之反應」。政策月刊(台北)第49期,民國88年8月。
    7. 李登科著。「我國務實外交之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4卷第7期,民國84年7月。
    8. 林正義著。「『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之後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政策」。政治科學論叢(專刊)(台北),民國88年12月出版。
    9. 林滿紅著。「界定台灣主權歸屬的國際法-簽訂於五十年前的『中日和約』」。近代中國《中日和約簽訂五十年學術座談會專輯》(台北),第148期,民國91年4月25日出版。
    10. 吳玲君著。「從美國的『三不』分析台北對華府的外交策略」。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8卷第4期,民國88年4月。
    11. 吳新興著。「從『一個中國』到『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大陸政策之分析」。政策月刊(台北),第51期,民國88年10月。
    12. 施正鋒著。「『國與國關係』論述與台、美關係」。政策月刊(台北),第50期,民國88年9月。
    13. 胡志強著。「中共『大國外交』及我國因應之道」。政策月刊(台北),第50期,民國88年9月。
    14. 姜新立著。「民主統一V.S.一國兩制」。政治科學論叢(專刊)(台北),民國88年12月。
    15. 洪茂雄著。「論『特殊國與國關係』及其台灣化建構」。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第9期,西元2000年4月。
    16. 殷天爵著。「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
    17. 黃自進著。「戰後日本的對華政策:以『中日和約』為例的探討」。近代中國《中日和約簽訂五十年學術座談會專輯》(台北),第148期,民國91年4月25日出版。
    18. 柳金財著。「台灣法律地位問題與『一個分治中國』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
    19. 張文生著。「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岸關係的定位」。台灣研究集刊(廈門),第4期(總66期),西元1999年12月。
    20. 張保民著。「北京為何堅持統一?」。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2卷第1期,民國85年1月。
    21. 張惠玲著。「『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提出後對兩岸政治談判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6卷第3期,民國89年3月。
    22. 張顯超著。「從『兩國論』析主權爭執及兩岸前景」。遠景季刊(台北),第1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
    23. 陳思慎、陳建華、洪啟嘉著。「華府中國政策架構下台灣外交活動之數理分析」。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第16期,西元2000年春季號。
    24. 陳隆志著。「台灣的國際法地位」。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第7期,西元1999年9月。
    25. 陳隆豐著。「台灣定位的國家繼承與政府繼承-觀念的提出」。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創刊號,西元1998年2月。
    26. 陳鴻瑜著。「在『一個中國』與『兩國關係』之間: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政策月刊(台北),第50期,民國88年9月。
    27. 彭錦珍著。「美國對『兩岸三邊』互動關係的策略運用及其『中國政策』--以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二○○○年我國總統大選為例」。復興崗學報(台北),第69期,民國89年6月。
    28. 楊力宇著。「『兩國論』對抗『一國論』-美中台的三角矛盾」。爭鳴(香港),第8期(總262期),西元1999年8月。
    29. 楊開煌著。「『兩國論』後中共『文攻式武嚇』之分析--以部分地方媒體『武力統一論』為例」。遠景季刊(台北),第1卷第1期,民國89年1月。
    30. 趙春山著。「建構跨世紀的兩岸關係--正視一個分治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2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
    31. 趙建民著。「中共對台獨因素的互動解釋」。問題與研究(台北),第35卷第3期,民國85年3月。
    32. 趙建民著。「當前兩岸關係的癥結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2卷第8期,民國85年8月。
    33. 趙建民。「台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的對抗: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兩岸關係」。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1卷第1期,民國87年1月。
    34. 趙建民著。「未來兩岸政治會談:背景、需求、問題」。政治科學論叢(專刊)(台北),民國88年12月出版。
    35. 魯維廉著。「中共『新安全觀』與其外交政策的關係」。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12期,民國88年12月。
    36. 蔡文斌著。「憲法增修條文與特殊的兩國論」。高雄律師會訊(高雄),第5卷第3期,民國89年6月。
    37. 蔡瑋著。「由九八年柯江會談看兩岸關係之發展」。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2卷第1期,民國88年1月。
    38. 潘錫堂著。「『特殊國與國關係論』對美『中』台關係之影響」。政策月刊(台北),第51期,民國88年10月。
    39. 劉文宗著。「從國際法論主權不可分享及台灣的法律地位」。台灣研究(北京),第3期(總47期),西元1999年9月。
    40. 劉國奮著。「李登輝謀求重新『定位』兩岸關係問題之分析」。台灣研究(北京),第4期(總48期),西元1999年12月。
    41. 劉勝驥著。「台灣民眾統獨態度之變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1卷第3期,民國87年3月。
    42. 劉慶祥著。「一個中國的完整敘述--從中共對主權看法分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6卷第11期,民國89年11月。
    43. 謝志淵著。「『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後的台海情勢發展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5卷第11期,民國88年11月。
    44. 謝敏捷著。「唯一選項或民主選擇:台北、北京、華府關於兩岸關係前景的爭議」。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4卷第9期,民國90年9月。
    45. 戴東清著。「一個中國內外有別對台灣之適用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4卷第6期,民國90年6月。
    46. 蘇永欽著。「從憲法的角度看兩岸政策」。歷史月刊(台北),第166期,民國90年11月5日出版。
    三、學位論文
    1. 李森永著。「戰後台灣『一個中國』原則轉變之政治經濟分析」。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2. 張斯綱著。「中華民國外交拓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7月。
    3. 賴建國著。「台灣主體意識發展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四、官方出版品及文件聲明
    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編。外交政策。台北:立法院國會圖書館,民國88年
    11月出版。
    2.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3年7月。
    3.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合訂本)第壹冊、第貳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7年8月。
    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大陸工作參考資料(八十九年版)。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9年7月。
    5.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李總統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國88年8月。
    6.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著。兩岸關係大事紀-民國八十八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89年3月出版。
    7.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編著。兩岸關係大事紀-民國八十九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民國90年2月出版。
    五、報紙
    1. 「林碧炤:李總統是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定調」,聯合報,民國88年7月11日,版2。
    2. 中國時報社論,「不宜錯估形勢動搖兩岸基本定位」,中國時報,民國88年7月12日,版3。
    3. 「美重申遵行一個中國政策」,中國時報,民國88年7月13日,版3。
    4. 聯合報社論,「『德國之聲版』-這扇門的後面是否真有出路或活路?」,聯合報,民國88年7月13日,版2。
    5. 「北京強烈反擊兩國論」,星島日報,西元1999年7月13日,版A3。
    6. 「兩岸關係新定位研究一年多」,中國時報,民國88年7月14日,版2。
    7. 「張戴佑重申:美反對中共動武也反對台灣挑釁」,中國時報,民國88年7月13日,版14。
    8. 中國時報社論,「正視美國對『兩國論』的負面反應」,中國時報,民國88年7月17日,版3。
    9. 「百餘學者籲停止推動兩國論」,聯合報,民國88年7月19日,版4。
    10. 「兩岸兩國,七成四民眾贊成」,自由時報,民國88年7月19日,版4。
    11. 「李總統再詮釋特殊國與國關係」,中國時報,民國88年7月20日,版1。
    12. 自由時報社論,「台灣主權獨立是人民集體意志的展現-『兩國論』在法理層次與現實層次上均不容置疑」,自由時報,民國88年7月21日,版3。
    13. 「卜睿哲:美對台政策不變」,中央日報,民國88年7月26日,版1。
    14. 「特殊國與國關係詮釋簡史」,民眾日報,民國88年7月26日,版3。
    15. 聯合報社論,「兩國論-事實論述正確,戰略論述錯誤」,聯合報,民國88年7月26日,版2。
    16. 「李總統:本人沒有提『兩國論』」,聯合報,民國88年7月27日,版2。
    17. 「李總統:反制一國兩制,陳述兩岸現況」,中國時報,民國88年8月2日,版2。
    18. 「兩國論若入憲北京視為台獨」,聯合報,民國88年8月5日,版2。
    19. 新華社評論員,「李登輝的『變』與『不變』,三評辜振甫七月三十日談話稿」,人民日報,西元1999年8月6日,版4。
    20. 劉文宗,「要害是分裂中國主權-評李登輝的“兩國論”」,人民日報,西元1999年8月8日,版2。
    21. 中共中央台辦宣傳局、國務院台辦新聞局,「一個中國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評台灣當局對『特殊國與國關係論』的書面說明」,文匯報,西元1999年8月13日,版A7。
    22. 「為何在汪道涵來訪前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李總統:提升台灣對等談判地位」,中國時報,民國88年8月15日,版4。
    23. 新華社評論員,「“特殊兩國論”是對亞太和平的公然挑戰」,人民日報,西元1999年8月25日,版3。
    24. 冉亮,「華府傳來的空谷足音」,中國時報,民國88年9月7日,版14。
    25. 石梭,「中央從未稱台灣為『叛逆省份』」,大公報,西元1999年9月14日,版B2。
    26. 人民日報評論員,「國際社會的『麻煩製造者』-五評李登輝及其『兩國論』」,人民日報,西元1999年9月16日,版4。
    27. 「『兩國論』不收回,汪不訪台」,文匯報,西元1999年10月18日,版A5。
    28. 「北京強調堅持一中原則始能復談,『兩國論』阻辜振甫踏足大陸」,星島日報,西元1999年10月22日,版A17。
    29. 「中共『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全文,聯合報,民國89年2月22日,版14、版39。
    30. 林佳龍,「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自立晚報,民國89年5月15日,版5。
    31. 「揮別李登輝時代系列專題╱兩岸外交篇:『一中或是兩國?兩岸從轉機到危機』」,聯合報,民國89年5月17日,版8。
    32. 「錢其琛的新三句話究竟是怎麼說的?」,聯合報,民國89年9月5日,版13。
    33. 「中共正面回應小三通」,中國時報,民國90年1月5日,版1。
    34. 「兩岸直航,中共交通部:不需簽航空協定」,聯合報,民國90年1月7日,版1。
    35. 「葉菊蘭:兩岸通航絕非國內航線」,聯合報,民國90年1月12日,版4。
    36. 「紀登斯:全球化潮流下會有更多國家注意台灣問題,兩岸問題是歷史難解的問題,而中共非民主國家,令關心此議題的人都感到憂心,但相信全球化能促進世界和平」,中國時報,民國91年4月17日,版3。
    37. 「50年前中日和約已確定台灣主權歸屬」,中時晚報,民國91年4月27日,版10。
    38. 「從貿易行為……發現主權定位」,中時晚報,民國91年4月27日,版10。
    39. 林滿紅,「界定台灣主權歸屬的國際法─《中日和約》」,自由時報,民國91年4月28日,版14。
    六、網路資料
    1. 中央社
    http://www.cdn.com.tw/daily/1999/07/16/text/880716g2.htm
    2. 中時報系資料庫
    http://www.gcinfobank.com.tw/eip/search/se_title_eeip.asp
    3. 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chinese.htm
    4. 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newmofa/index.htm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premade/30414/jianjiao.htm
    6.中國官方對台政策文件匯集--「1999-7-9兩國論專題」
    http://gptaiwan.org.tw/~cylin/China/index.html
    7.台灣政治網
    http://www.twpolitics.com/
    8.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
    http://www.geocities.com/lui_ho_fung/3.htm
    9.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未來中國研究
    http://www.future-china.org.tw/index_o.html
    10.兩岸定位「特殊國與國關係」--大陸反應
    http://www.future-china.org/spcl_rpt/2state/state2state_cn.htm
    11.兩岸定位「特殊國與國關係」--台灣反應
    http://www.future-china.org/spcl_rpt/2state/state2state_tw.htm
    12.兩岸定位「特殊國與國關係」--外國反應
    http://www.future-china.org/spcl_rpt/2state/state2state_ot.htm
    13.兩岸定位「特殊國與國關係」--官方言論
    http://www.future-china.org/spcl_rpt/2state/state2state_gv.htm
    14.兩岸定位「特殊國與國關係」--重要言論
    http://www.future-china.org/spcl_rpt/2state/state2state_pp.htm
    15.「和平論壇--所有議題--兩岸關係分析」
    http://www.dsis.org.tw/peaceforum/cindex.htm
    16.聯合新聞網--「兩國論」
    http://udn.com/SPECIAL_ISSUE/FOCUSNEWS/TWOSTATES/index.htm
    17.「鯤島─台灣地理歷史」之台灣歷史統治者簡表
    http://cmp.nkhc.edu.tw/homepage/teacher/t0015/history/h3-2.htm
    18.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http://www.lccncf.org.tw/index-c.htm
    貳、英文部份
    1. A. Doak, Barnett ,“Developing a Peaceful, Stable, and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Foreign Affairs, vol.75, no.5(September/October 1996), p. 20.
    2. Chas W. Freeman, Jr, “Sion-America Relations: Back to Basics,” Foreign Policy, no.104(Fall 1996), p.12.
    3. James A.Baker,“America in Asia: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Foreign Affairs, vol.70, no.5,winter (1991-1992),pp.1-17.
    4. Jim Rohwer,“Two Chinas, one unholy mess,”Fortune, vol.140, no.4,(August 16.1999), p.21.
    5. Julian Baum and Shawn W. Crispin,“What State Now?”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162, no.30,(July 29.1999),pp.20-21.
    6. Liu I-chou and Ho Szu-yin,“The Taiwanese/Chinese Identity of the Taiwan people,” Issues & Studies, vol.35, no.3,(May/June 1994), pp.1-34.
    7. Michal Oksenberg,“Taiwan, Tibet, and Hong Kong in Sion-America Relations,” Foreign Policy, no.104(Fall 1996), pp.69-72.
    8. “One China is an indisputable fact,”Beijing Review, vol.42, no.35,(August 30.1999), pp.8-10.
    9. Teng-hui Lee,“Understanding Taiwan:Bridging the Perception Gap,”Foreign Affairs, vol.78, no.6,(November/December 1999), pp.9-14.
    10. Terry Mccarthy,“On Second Thought,”Time, vol.154, no.4,(August 2.1999), pp.19-20.
    11. Yoshifumi Nakai, “Turbulence Threatens,”The World Today, vol.55, no.11,(November 1999), pp.16-1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88261007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8261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6100701.pdf9KbAdobe PDF2815View/Open
    26100702.pdf11KbAdobe PDF2864View/Open
    26100703.pdf14KbAdobe PDF21028View/Open
    26100704.pdf14KbAdobe PDF2776View/Open
    26100705.pdf53KbAdobe PDF21094View/Open
    26100706.pdf130KbAdobe PDF22788View/Open
    26100707.pdf215KbAdobe PDF218266View/Open
    26100708.pdf81KbAdobe PDF218036View/Open
    26100709.pdf103KbAdobe PDF21601View/Open
    26100710.pdf35KbAdobe PDF2961View/Open
    26100711.pdf47KbAdobe PDF21245View/Open
    26100712.pdf79KbAdobe PDF2131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