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30640      Online Users : 5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144


    Title: 團體保險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團體信用保障保險為例
    Authors: 林裕嘉
    Contributors: 林建智
    彭金隆

    林裕嘉
    Keywords: 團體保險
    示範條款
    保險利益
    信用保障保險
    集體承保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8
    Abstract: 現行保險法並無任何關於團體保險之規定,目前各家保險公司之團體保險保單悉以主管機關制定之各項「示範條款」為依據。而示範條款以要保單位為要保人,團體成員為被保險人,在此架構下,要保人與被保險人並非同一人,因而於實務運作上產生許多適法性之問題,例如(一)許多類型之團體保險,要保單位對於被保險人欠缺保險利益;(二)示範條款所列舉之要保團體並非均具有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三)由於團體保險之被保險人往往人數眾多,保險人通常無法確實依保險法第一○五條第一項取得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四)也由於要保單位為要保人,因此要保單位得自行決定終止保險契約並領取解約金,亦可指定自身為受益人,對於團體成員之保障不足。
    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具有本質上之差異,本文亦贊同應修正保險法設立團體保險專章,和個人保險之規範有所區別,然而在修法工作完成之前,現行團體保險之問題仍有待解決。本文透過文獻比較分析,並參考法國團體保險之架構,提出集體承保之概念,在現行保險法之規範下重新建構團體保險契約當事人,以團體成員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而要保單位為要保人之代理人,要保人與要保單位間須具有一定連結關係,如此不但可擴大團體保險之適用範圍,並且更能保障被保險人之權益,也得以解決現行團體保險適法性之問題。此外,由於現行示範條款乃專就人身保險而設,無法適用於財產保險,重新建構團體保險契約當事人將有利於團體財產保險之發展。本文並以國外普遍存在之信用保障保險為例,說明現行示範條款架構之不足。希冀透過本文建議,使團體保險得以突破傳統僵化的運作模式,並且能更加符合保險監理的原則及目標,有利團體保險之發展。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1.Nadege Genetay & Philip Molyneux,張文武譯,《銀行保險—銀行兼營保險之策略》,台北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00年11月,初版。
    2.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增訂版。
    3.王博,《最新銀行經營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1月,五版。
    4.Group Insurance Handbook,國泰人壽保險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印,《團體保險總論》,國泰人壽保險叢書之十二,1978年7月,初版。
    5.生命保險協會編著,吳崇權譯,《團體保險》,台北市: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1996年3月。
    6.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市: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修訂四版。
    7.林展義,《授信業務的法律衣裳---金融機構授信業務的法律觀點》,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2005年11月,初版。
    8.邱潤容,《銀行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初版。
    9.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商事法精論》,今日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修訂版。
    10.袁宗蔚,《保險學—危險與保險》,台北市:合作經濟月刊社,1994年10月,增訂三十三版。
    11.凌氤寶、康裕民、陳森松,《保險學概論》,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二版。
    12.陳雲中,《人壽保險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修訂四版。
    13.陳雲中,《保險學要義—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修訂七版。
    14.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
    15.葉國興、黃天麟主編,《銀行對企業授信規範》,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0年12月,十版。
    16.葉秋南,《美國消費者信用管理》,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1996年6月,初版。
    17.鄭玉波,劉宗榮修訂,《保險法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2月,修訂六版。
    18.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初版。
    19.羅際棠,《銀行授信與經營》,台北市:作者發行,1995年10月,初版。
    20.蘇法、林茂陽,《認識銀行—金融行銷與銀行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初版。
    (二)期刊專論
    1.方明川,〈我國團體保險與保險利益問題新論〉,《壽險季刊》,第101期,1996年9月。
    2.王澤鑑,〈勞災補償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法學叢刊》,第99期,1980年9月。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5)—信用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1期,2007年2月。
    4.王超馨,〈保險法第一百零五條實務應用問題研析〉,《壽險季刊》,第137期,2005年9月。
    5.王志誠、陳春山、李智仁、李金樺、鄭少珏,〈由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論對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及金融機構之影響及因應途徑〉,《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4期,2005年12月。
    6.江朝國,〈無權代理制度於保險法上之突破—以無權代理人以要保人之名義訂立保險契約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26期,2002年12月。
    7.李婉萍、鄭菀瓊,〈金融服務百貨化與消費者個人資料之保護—法律與經濟分析的觀點〉,《法令月刊》,第54卷,第10期,2003年10月。
    8.林誠二,〈類推適用勞動基準法第五十九條之法理基礎—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台上字第八五四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
    9.胡木成,〈評析我國團體壽險示範條款之當事人、關係人及保險利益問題〉,《保險專刊》,第51輯,1998年3月。
    10.郝充仁、李雅婷,〈銀行保險通路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31期,2004年3月。
    11.郝充仁、李雅婷,〈銀行保險在臺灣之發展〉,《企銀季刊》,第28卷,第3期,2005年7月。
    12.陳武宗,〈團體人壽保險理論與實務〉,《壽險季刊》,第16期,1975年6月。
    13.陳美如,梁懷信,〈金融控股公司法下有關個人資料隱私權保護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1期,2002年12月。
    14.陳聰富,〈損害賠償補償制度三層結構與職業災害補償〉,《勞工行政》,第148期,2000年8月。
    15.陳俊元、陳仁傑,〈論保險利益之適用範圍與存在時點〉,《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2005年2月。
    16.康鴻誼,〈團體定期壽險之研究〉,《保險論文選集第五集》,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發行,1981年10月。
    17.康鴻誼,〈團體保險契約條款的解釋及其判例〉,《壽險季刊》,第46期,1982年12月。
    18.黃品豪,〈銀行保險列車開動—台灣銀行保險熱戀當中〉,《現代保險》,第166期,2002年10月。
    19.楊淑文,〈信用卡交易之法律性質及其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信用卡交易之三面法律關係及冒用風險轉嫁條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6月。
    20.詹森林,〈信用卡定型化契約與卡債風暴〉,《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21.趙清遠,〈我國銀行保險市場行銷管理策略之研究〉,《保險實務與制度》,第3卷,第1期,2004年。
    22.應式文,〈責任保險不能以傷害保險代替〉,《保險專刊》,第36輯,1994年6月。
    23.謝敏雄,〈團體壽險契約之探討〉,《壽險季刊》,第15期,1975年3月。
    (三)碩士學位論文
    1.王寸久,《人壽保險業經營銀行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2.江聖元,《授信保險與信用保險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3.江坤琳,《消費者貸款信用保險經營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4.李琬鈴,《團體壽險暨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5.姚孟德,《信用保險之信用風險管理功能及其承保方式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9年。
    6.羅淑絹,《論團體保險暨相關法律問題》,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5年。2261
    7.羅忠政,《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
    (四)研究計畫及其他專論
    1.林勳發主持,《保險契約法相關法律問題及其解決對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1月。
    2.吳玉鳳,《信用保障債務團體保險透過電話行銷並於線上成交之可行性及適法性》,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研究報告,2008年4月。
    3.梁正德、彭金隆主持,《保險多元行銷通路之管理》,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12月。
    4.黃正宗,《「台灣省各級農會員工互助保證」是否為「保險」的探討》,保險審議會專案研究報告,1999年5 月。
    5.鄭濟世主持,《我國財產保險團體行銷之研究》,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委託研究報告,1994年12月。
    (五)主要瀏覽網站
    1.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http://www.lia-roc.org.tw/
    2.中華民國論文期刊索引系統http://140.119.115.32/ncl-cgi/hypage51.exe?HYPAGE=Home.txt
    3.法源法律網
    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4.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
    http://www.tii.org.tw/index.asp
    5.國立政治大學碩博士論文全文影像系統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cdrfb3/gsweb.cgi?o=dallcdr
    二、英文部份
    (一)書籍
    1.Harriett E. Jones & Dani L. Long, Principles of Insurance: Life, Health, and Annuities (1996).
    2.Kenneth Black, Jr. & Harold D. Skipper, Jr., Life & Health Insurance (13th ed., 2000).
    3.Kenneth S. Abraham,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Cases and Materials (4th ed., 2005).
    4.Robert I. Mehr, Fundamentals of Insurance (2nd ed., 1986).
    5.William F. Bluhm, Robert B. Cumming, Alan D. Ford, Jerry E. Lusk & Peter L. Perkins, Group Insurance (4th ed., 2003).
    (二)期刊專論
    1.Bernard L. Webb, Collective Merchandising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36, No. 4 (1969).
    2.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Group Insurance Policies: The Employer/ Insurer Agency Relationship, Duke Law Journal, Vol. 1968, No. 4 (1968).
    3.Irving M. Field, Group Proper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35, No.1 (1968).
    4.Irving M. Field, Collective Merchandising of Automobile Insurance and Auto Insurance as a Fringe Benefit: Commen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38, No.1 (1971).
    5.Jan-Juy Lin, “Global Liberalization of Insurance Services and Harmoniz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Reviewing Certain Regulatory Issues in Taiwa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aipei (1999).
    6.Robert E. Vanderbeek, Auto Insurance As A Fringe Benefit,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Vol. 36, No. 4 (1969).
    (三)主要瀏覽網站
    1.CUNA Mutual Group, Debt Cancellation Products for Credit Unions, 2003. http://www.cunamutual.com/
    2.FindLaw http://www.findlaw.com/
    3.JSTOR. http://www.jstor.org/
    4.Legifrance http://www.legifrance.gouv.fr/home.jsp
    (Code in English) http://195.83.177.9/code/index.phtml?lang=uk
    5.LexisNexis https://www.lexisnexis.com/ap/auth/
    6.ProQuest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95358011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3580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801101.pdf397KbAdobe PDF21246View/Open
    801102.pdf457KbAdobe PDF21113View/Open
    801103.pdf453KbAdobe PDF21215View/Open
    801104.pdf521KbAdobe PDF21256View/Open
    801105.pdf474KbAdobe PDF22088View/Open
    801106.pdf593KbAdobe PDF213069View/Open
    801107.pdf586KbAdobe PDF210745View/Open
    801108.pdf516KbAdobe PDF23208View/Open
    801109.pdf642KbAdobe PDF24237View/Open
    801110.pdf551KbAdobe PDF22273View/Open
    801111.pdf477KbAdobe PDF21555View/Open
    801112.pdf492KbAdobe PDF21602View/Open
    801113.pdf527KbAdobe PDF2143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