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84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62232      在线人数 : 76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41


    题名: 從整合理論分析反分裂法對兩岸統一之影響
    作者: 江敏勳
    贡献者: 邱坤玄
    江敏勳
    关键词: 整合理論
    歐盟整合
    德國統一
    反分裂國家法
    兩岸統一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09-09-17 18:16:37 (UTC+8)
    摘要: 國民政府遷台後,兩岸分治五十幾年是客觀的事實,長期以來各自發展不同的政治體系,經濟行為,意識形態。台灣早期的威權時期,對大陸政策固然保守,大陸方面尤其毛澤東時代更是封閉,兩岸關係在動員戡亂時期是全然隔離,軍事的敵對,影響了經濟、人文的聯繫。兩岸關係解凍後,政治緊張的現象依然存在,國際上互相拉扯,舉世皆知,外交競爭更是激烈。
    二十一世紀開始,中國大陸累積實力,國家生產力大增,經濟發展向前跨越,外貿吸引各國,外匯增加速度實不容小視,不論是和平崛起還是霸權抬頭,已足以影響世局。兩岸關係也因而突顯其重要性,政界、國內學者莫不投入精力研究。
    從整合理論的角度切入,探討兩岸發展,應有其意義。雖然整合理論最初被運用在1950年代,主要涉及對象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而南、北韓交流的互動模式來看也頗類似。整合理論具有規範性,它是以國家的統合作為目標,和分裂國家有很大的相似點。
    而中共的反分裂國家法出爐後,引起國際間的關切,儘管事後加以解釋,世界各國大都抱著存疑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到「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政治爭議問題,依然沒有理性科學的解構和整合。「反分裂國家法」的訂立,對台灣人民的感情期待與實質認同,究竟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甚或是否直接影響到台灣人民的感情,及是否會產生不利因素?都是非常值得關注問題。
    雖然反分裂國家法橫立兩岸之間,我們是否可以試著從整合理論分析兩岸統合策略及面臨的困難。兩岸關係又具有相當錯綜複雜的特性,分歧問題甚多,如何找出一個平衡點,努力以新的觀念思維和智慧來化解的對立衝突危機,是我們應該深思的。
    關鍵詞:整合理論、歐盟整合、德國統一、反分裂國家法、兩岸統一
    Upon the reloc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to Taiwan, the separate governan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for over fifty years were an objective fact. For decades,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economic behaviors, and ideologies had been separately developed. For the authoritative period in Taiwan at the early stage, although a conservative stance was instituted by Taiwan on the Cross-Strait policies, it was a much more explicitly closed society on Mainland China during the Mao Tse-Dong Period.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were thoroughly frozen during the Communist Rebellion Period. The military antagonism toward one another had impacted the economic and human contacts. Upon the liberation of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 unsettling political struggles are still observed to be in existence. The political wrangling between both parties at the global stage is well know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diplomatic competitions are even far more sever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accumulating competencies and increasing the national productivity profoundly. Many forward strid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s; the foreign trade has attracted other countries, with the foreign reserve increasing at a staggering rate that cannot be easily ignored. Whether China is rising peacefully or as a super power, it is already capable of influencing the world. It has thus projected explicit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Politicians and domestic scholars are unable to not to devote any energy and efforts in this area of discipline.
    Investigating the Cross-Strait develop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theori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with the relevant implications. Although the integration theories were initially applied in the 1950’s, with the post-World-War-II Europe as the main entity involved. Further, the interactive exchange model adopted by North and South Koreas also exhibits a certain degree of similarity. The integration theo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normality, which positions the integr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as the objective and exhibits points of profound similarity with the secession of the country.
    The disclosure of the Anti-Secession Law enacted by Communist China caused concer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lthough further elaborations were instituted afterwards, a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till exhibit suspicious attitude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Anti-Secession Law still lacks the rational scientific de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in the controversial Cross-Strait political issues. Whether the enactment of the Anti-Secession Law, in terms of Taiwanese people’s expectations for and substantial identifications with Mainland China, would indeed b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mpact or even directly affect the feeling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or generate any disadvantageous factor is a relatively critical issue for concern.
    Although the Anti-Secession Law has been lai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we may consider whether we could attempt to analyze th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nd existing obstacles for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theories.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moreover, exhibit relatively intertwined, complic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myriad issues of difference. How to find a balance point to resolve the standoff, conflicts, and crises by applying the new concepts, thoughts, and wisdom is what we shall consider with profoundness.
    Key Word: Integration Theory, European Union Integration, German Unification, Anti-Secession Law, Unific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一)中文書籍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市: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12月)。
    中共國務院,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3年8月31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文獻社,三中全會以來的重大決策。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北韓全書下卷,韓國漢城,極東問題研究所,1974年3月。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1999 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對江澤民新春談話的分析。台北市:行政院出版,民84年2月9日。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對江澤民新春談話的分析,1995年2月9日。
    江澤民,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朱鎔基,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朱新民主編,胡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兼論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台北市:遠景基金會,民95年。
    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市:台灣商務書局,民93年。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
    吳新興,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民84年。
    吳滄海,德國的分裂與統一。台北市:志一出版社,民84年9月。
    吳稼祥,頭對著牆-大國的民主化。台北:聯經出版,民90年。
    金日成著作選集第一卷,北韓平壤:朝鮮勞動黨出版社,1968年。
    紀欣,「反分裂國家法」立法大震撼。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4年4月。
    南北對話,第28號,韓國漢城:國際文化協會出版, 1982年2月。
    施正鋒,歐洲統合與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8月)。
    馬克斯.顧安奇(Max Quanchi),隆、阿丹斯(Ron Adam)編,太平洋文化史。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9年。
    邵宗海,兩岸關係與兩岸對策。台北:時報出版社,民85年。
    ______,中共十六大後兩岸政治關係之走向。台北:中共十六大後兩岸政治關係之走向論文集,民91年12月18日。
    陶在樸著,歐洲共同體透視兼論中華共同體。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2年。
    黃深瑜著,歐洲聯盟─跨世紀政治工程。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8年3月。
    陳水扁,跨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出版,2002年4月。
    陳一新著,2002-2003年亞太形式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出版社,民92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民81年。
    陳勁,歐盟之整合興體制運作。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88年。
    陳麗娟,歐洲共同體法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民85年。
    張啟雄主編,戰後東北亞國際關係。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民91年。
    張茂桂等,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3月。
    陽光政策的意涵與促進方向,韓國漢城,統一部統一教育學院,1998年7月5日。
    黃薇薌,中共意識型態之演變與運作研究。台北:俄情研究雜誌社,民81年。
    統一問題理解統一環境與南北關係,統一部統一教育院,韓國漢城:1998年7月。
    統一白皮書,國土統一院,韓國漢城:1990年12月。
    統一對話,國土統一院南北韓對話事務所,韓國漢城:1982年6月。
    統一問題理解,統一部統一教育學院,韓國漢城:2002年2月8日。
    韓國外交四十年(1948-1988),漢城外務部,1990年6月。
    韓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的實踐與制度化研究,國土統一院,韓國漢城:1991年2月。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民94年。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86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______,鄧小平文選第3卷。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
    蔡瑋主編,東亞與台、日、中的新形勢。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94年7月。
    權寧植編,國防地理,韓國漢城:博英社,1977年。
    (二)期刊、雜誌
    田麗虹,「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背景與其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2期,91年2月。
    朱少先,「韓國的六0年代與七0年代」。問題與研究,第9卷6期,台北:民59年3月。
    宋國誠,「一九九三年中共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的評估」。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2期,民83年2月。
    吳幼珉,「連宋大陸行的意義與展望」。明報月刊,2005年6月號。
    http://www.cdn.com.tw/daily/2005/05/11/text/940511c3.htm。
    胡敏遠,「江澤民「三個代表」的戰略涵義」。國防雜誌,第18卷4期,民91年8月。
    胡聲平,「國際政治情勢與中共反分裂國家法」。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1期。
    陳明通,「中國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意圖與影響」。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9期,
    2005年3月30日。
    ,「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陳總統2006年元旦祝賀的申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3期,2006年3月30日。
    曹俊漢,國政研究報告,民91年2月8日。
    趙成儀,「中共十六大之後的政治情勢」。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期,2003年1月。
    董立文,「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後的對台政策」。台北市:歐亞研究通,第11期17卷,民93年。
    曉羽,「元老們為何選中江澤民」,鏡報月刊,1999年7月。
    嚴家其,「中國式的寡頭專政-評中共老人政治的特色」香港:開放雜誌,1992年7月。
    陳毓鈞,「兩岸將持續官冷民熱狀態」。新新聞,984期,2006年1 月21日。
    「胡錦濤對台手腕高招奪回兩岸政治博弈主導權」。廣角鏡,2005年5月14日。
    張麟徵,「兩岸關係的春天已經到來了嗎-評連宋大陸行的影響」。海峽評論,第174期,2005年。
    蔡瑋,從中共反分裂國家法的內容分析。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通訊,第2期,2005年3月。
    (三)報紙
    人民日報,1990年6月12日,版1。
    ________,1991年12月12日,版1。
    ________,1981年10月1日,版1。
    ________,1988年11月9日,版6。
    ________,1993年4月8日,版6。
    中央社,85年1月31日,版3。
    中國時報,84年2月22日,版2。
    ________,2005年3月10日。
    ________,1996年1月31日,版3。
    ________,1995年3月9日,版2。
    金日成新年演說詞,勞動新聞,北韓平壤:1991年1月1日,頁1。
    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意義大。中國時報,民95年1月16日,版A13。
    邵宗海,「中共對台政策的轉折」。中國時報,民93年7月16日,版A15。
    爭民心北京續出招。聯合報,民95年2月12日,版A13。
    孫傳偉,中國反分裂國家法料無時間表。聯合早報,2004年12月27日。
    朝鮮日報,2000年9月16日,第1頁。
    潘錫堂,胡錦濤對臺政策不脫兩手。中央日報,民92年6月29日,版9。
    從「反分裂國家法」看中共對台政策三個台階。聯合報,94年3月9日。
    楊開煌,抓住解凍機會,擴大和平可能。聯合報,民94年2月3日
    韓國日報,1982.01.23,版16。
    ________,2003年2月5日,頁1。
    ________,2003年8月29日,頁1。
    羅恩瑋,香港「成報」,2005年3月8日。
    (四)學術研討會
    林中斌,「反分裂法的反思:國際與兩岸」和平論壇研討會,95年3月13日
    羅致政,「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座談會,2004年12月 29日。
    黃介正,「2005年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和平論壇研討會,2005年12月29 日。
    (五)網際網路線上文獻
    胡錦濤出席人大台灣代表會體會議時,發表概括為「三個有利於」和「四點意見」,2003年03月11日http://losangeles.china-consulate.org/chn/topics/twwt/t58584.htm
    2005年美國讓台獨很失望,2005年12月3日, 環球時報,0http://latelinenews.com/news/ll/fanti/1397736.shtml?cc=11627
    56年來第一次國共談出許多共識,BBC網站,2005年3月21日,http://news8.thde.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4390000/new-sid-4395800/4395885.stm.
    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對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之立場,民94年3月29日,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ofa9403.htm.
    中國國民黨第17屆中央常務委員會,中國國民黨網站,2006.04.13.http://www.kmt.org.tw/category_3/category3_2_n.asp?sn=104。
    中國開始制裁「綠色台商」,BBC中文網,2004年6月6日,http://news8.thdo.bbc.uk/chinese/trad/hi/newsid-3780000/newsid-3780500/3780527.stm.
    支持反分裂法的外國政府表,中華網,2005年3月17日,http://www.news.china.com/zh-cn/945/20050317/12175988.html.
    民進黨舉辦分裂國家法之遊行,大紀元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5/3/25/n864306.htm.
    民主進步黨黨綱,民主進步黨網站,http:/www.dpp.org.tw/
    日本稱對北京製定《反分裂國家法》深感憂慮,2005年3月25日, 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2743014604800/20050325/525073.shtml.
    北京對台底線已退至臺灣不可正式宣布獨立,2004年10月5日,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http://www.fpri.org/enotes/20041005.asia.delisle.afterjiang.html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處,民95年第3季。http://www.mac.gov.tw,陸委會網站。
    李光耀,中國透過反分裂國家法緩和台海緊張 2005年4月3日, 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2743014604800/20050403/529635.shtml
    奇美許文龍退休感言,經濟日報,民94年3月26日,http://www.udn.com/2005/3/26/NEWS/FINANCE/FIN9/2583562.shtml
    施正鋒,和平與非和平方式,南方快報,2005年3月21日,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Shih/Shih_index.htm
    施正鋒,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奇摩網站 www.wufi.org.tw/shih/f0008.htm
    美國國務院表示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損害了海峽兩岸的互信,美國在台協會網站,2005年4月11日, http://www.ait.org.tw/zh/news/officialtext/viewer.asp?ID=2005041101&GROUP=BG
    徐永明,2005年台灣主權獨立正名評析,要反對反分裂法,澳洲台基會政治論 壇,2005年1月18日。http://home.kimo.com.tw/ccmau/
    陳隆志,2005年台灣主權獨立正名評析,中國國內法管不到台灣,澳洲台基會政治論壇,2004年12月19日,http://home.kimo.com.tw/ccmau/
    楊勉,文教交流是兩岸共贏的事業,2004年10月27日,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issues/docDetail.php?doc_id=388&issue_id=52。
    楊永明,兩岸一中順應區域發展,中華歐亞基金會,民94年5月13日,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4/NS-C-094-094.htm
    胡全威,胡錦濤的機遇與挑戰,www.npf.org.tw.
    胡錦濤,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新華網,2005年3月4日,http;//news.xinhuanct.com/newscenter/2005-03/04/content-2647980.htm.
    高永光,反分裂國家法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民94年1月12日,漢聲廣播電台,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4/CL-C-094-008.htm。
    許文龍個人小檔案,奇摩網站,http://home.kimo.com.tw/smartnet.tw/。
    新華社 http://www.xinhuanet.com/newscenter/lzdlx/index.htm ,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5-05/05/content_2918439.htm.
    童振源,兩岸回歸政冷經熱基本面,http://www.appledaily.com.tw/News/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5&showdate=20050516&art_id=1781471&ShowCat=836825&NewsType=twapple&loc=TP&Header=
    俄法總統就反分裂法及對華軍售答鳳凰記者問, 鳳凰網,2005年3月19日.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2743014604800/20050319/522039.shtml.
    郝培芝,反分裂法與兩岸關係:國際面向的分析,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415/940430-2.pdf - 159k。
    張榮恭,對中共反分裂法的分析與對策,民94年3月16日,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
    http://www.kmt.org.tw/Content/HTML/WhatNew/Comment/20050316_10_7703.html
    陳水扁,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就職演說,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民89年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subject-043.html.
    陳水扁後有「陳水扁」台獨結果論很危險,新華網,2006.10.15http://news.sina.com.tw/politics/xinhuanet/cn/2006-10-15/081012135380.shtml.
    陳雲林,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努力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求是雜誌,2005年第4期, http;//www.gwytb.gov.cn:82jiang8d/jiang8db0.asp?jbd-m-id=143。
    國共基層黨際交流有利兩岸融合,人民網,2005年08月29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1/14869/3649687.html.
    截至今日支持中共通過反分裂法之國家一覽(1)中共外交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fflgjg/default.htm.
    謝長廷:許文龍一中說法不代表政府,http://www.tssdnews.com.tw/daily/2005/03/28/text/940328a2.htm
    劉紅,兩岸政黨交流意義深遠,2005年05月17日,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la/xzzl/lh/2005/00319323.html.
    楊開煌,中共對台政策解釋與評估-決策人物取向之研究,www2.scu.edu.tw/politics/journal/doc/j7/04.pdf.
    蔡瑋,國際與台灣對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的反應,2005. 03. 17. 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4942037860352/20050317/520893.shtml.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3842526232576/20050317/521433.
    Shtml.
    總統重申正名制憲,台聯:盼說到做到,民95年8月12日http://times.hinet.net/news/20060813/polity/b9e55abe8bc3.htm hinet.
    賴斯談反分裂國家法:北京試圖降低台海緊張 , 鳳凰網,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2743014604800/20050326/525866.shtml.
    溝通反分裂法台、美穿梭兩岸 兩面「應戰」, 2005年03月10日,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4942037860352/20050310/516789.shtml
    二、 英文
    (一)英文書籍
    Caporaso, Comett, J.A. “ And it Moves! States Interest and Social Forc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n J. N . Reosenau, E.O. Czempiel (ed.),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Order and Change in the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22.
    Cooper, R.N. Economic Policy in on Independent World,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86.
    Frankel, Joseph.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heory and the Behavior of Stat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Keohane, R.O. J.S. Nye(eds.),Ttransnational Rel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Keesing’s Research Report, Germany and Eastern Europe since 1945.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 1973.
    Luttwak, Edward. From Geopolitics to Geo-economics, The National Interests, Summer 1990.
    Nentwich, Micheal and Gerda, Falkner. Intergovermmental Conference 1996: Which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on?, in :European Law Jaurnal 2 1996 .
    Offe C., Disorganized Capital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 1985.
    Plano, Jack C. and Olton Roy,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ictionary.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Inc., 1988.
    Romm, Joseph J. 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The Non-Military Aspects.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1993.
    Smith, D. State and military blocs: NATO, in : The State and society, 6(27),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84.
    Han Woo-Keun, The History of Korea, Seoul: Eulyoo Publishing Co.,1970.
    Wilbur, White W. White’s Political Dictionary Cleveland Ohio: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47 .

    (二)英文期刊、雜誌
    Haas, Ernst B.,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Joy and Anguish of Pretheoriz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XXIV:4, (Autumn 1970).
    Hoffman, Stanly. Reflection on theNation-State in Western European today, in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XXI(1 and 2),1982.
    luttwak, Edward. “From Geopolitics to Geo-economics”, The National Interests, (Summer 1990)
    Puchala, Ernst B., “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4:4, (Autumn 1970).
    Inglehart, Ronald.” An End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LXI:1, (march 1967).
    (三)網際網路線上文獻
    2005 White Paper Chapter3, Expansion of Inter-Korea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inistry of Unification.http://www.unikorea.go.kr/english/EUL/EUL0301L.jsp.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China’s Anti-Secession Law Expert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Cross-Strait Relations, U.S. Interests, March 21, 2005, http://www.csis.org/media/csis/events/050321_chinalaw.pdf
    Schriver Randall G., Hearing on Peoples`s Republic of China Anti-Secession Legislation April 6, 2005.http://www.state.gov/p/eap/rls/rm/2005/44299.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2981020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8102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8102001.pdf46KbAdobe PDF21015检视/开启
    98102002.pdf82KbAdobe PDF21007检视/开启
    98102003.pdf79KbAdobe PDF21270检视/开启
    98102004.pdf15KbAdobe PDF2958检视/开启
    98102005.pdf74KbAdobe PDF21082检视/开启
    98102006.pdf225KbAdobe PDF21739检视/开启
    98102007.pdf275KbAdobe PDF22896检视/开启
    98102008.pdf380KbAdobe PDF23289检视/开启
    98102009.pdf306KbAdobe PDF22964检视/开启
    98102010.pdf323KbAdobe PDF21500检视/开启
    98102011.pdf132KbAdobe PDF21113检视/开启
    98102012.pdf273KbAdobe PDF21723检视/开启
    98102013.pdf93KbAdobe PDF23222检视/开启
    98102014.pdf96KbAdobe PDF2895检视/开启
    98102015.pdf82KbAdobe PDF22282检视/开启
    98102016.pdf96KbAdobe PDF21268检视/开启
    98102017.pdf107KbAdobe PDF21184检视/开启
    98102018.pdf82KbAdobe PDF23708检视/开启
    98102019.pdf109KbAdobe PDF2991检视/开启
    98102020.pdf87KbAdobe PDF21017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