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79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29335      在线人数 : 5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96


    题名: 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之研究-政治、經濟、軍事
    作者: 吳有臺
    贡献者: 黃奎博
    吳有臺
    关键词: 關係發展
    國際情勢
    意識形態
    民族矛盾
    領土糾紛
    軍經援助
    相互依賴
    敏感度
    脆弱度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7 18:09:46 (UTC+8)
    摘要: 中越關係,如同中蘇關係,是國際關係學習很好的一課。中越共50餘年的正式關係,大致言之,可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50年至1964年,此為兩國關係最密切友好的時期。第二階段自1964年至1975年,雙方仍維持友好關係,然同時存在若干的磨擦和衝突,致雙方關係每下愈況。第三階段自1975年至1991年,此為兩國關係最惡化的時期,尤其在1979年「懲越戰爭」之後,有10餘年的時間,雙方中斷了正常的往來。第四階段自1991年迄今,兩國關係恢復正常,並穩步成長。

    支配每個階段雙方關係演變的因素非常多,吾人可從國際及國家層次結合中越關係的實際發展情形,綜合歸納有以下五大變數主導兩國關係的發展:一、國際情勢。二、意識形態。三、民族矛盾。四、領土糾紛。五、軍經援助。這五大變數在中越關係每一個發展階段中,一直存在,並同時互為因果,交相作用。而且各變數在不同的階段,對兩國的關係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所導致的結果也有所不同。

    亙中越關係發展的全期,五大變數中的國際情勢因素,始終都發揮較強的影響力,而在第三階段中,五大變數的影響力同時增強,並使雙方關係迅速惡化,此階段的中越關係亦為雙方53年關係的最低潮。

    國家之間在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的相互依賴是國際關係,特別是現代國際關係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它為國際的合作和衝突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可能和機會。在53年的中越關係中,有合作友好的一面,也有衝突對抗的一面,這也正好是相互依賴關係的特徵之一。而因為相互依賴有導致國際衝突的內在傾向,中越間的衝突與對抗,就是這種內在的傾向被激化的結果。

    五大變數不僅直接影響中越關係的發展,同時亦成為觀察雙方互賴關係的重要指標。如在軍經援助因素中,吾人可從中共對越南支援的質量,來判讀越南對中共依賴的程度;再如民族矛盾與領土糾紛因素中,吾人可從越南挑起此類問題的時機和其發生的頻率,來研析中越間敏感度與脆弱度的轉換;此外亦可從國際情勢及意識形態因素的變化中,來比較雙方主要需求的規模和替代性。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 官方出版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2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7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9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0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1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2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會編。〈越共總書記黎可漂訪問北平〉。《大陸情勢雙週報》,1308期。1999年3月24日,頁27-35。
    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會編。〈遲浩田訪問寮、越、柬、尼、泰五國〉。《大陸情勢雙週報》,1358期。2001年3月7日,頁27-34。
    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會編。〈中共最近與越南的高層接觸〉。《大陸情勢雙週報》,1383期。2002年3月20日,頁35-43。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編。〈中共外交〉。《大陸情勢》。2002年1月,頁68-70。
    國家建設計劃委員會編。《越戰越南化問題之研究》。臺北:國家建設計劃委員會,1971年8月。
    廣州軍區政治部聯絡部編。《越南改革概況》。廣西:廣州軍區政治部聯絡部,1991年5月。
    二、 專書
    力平。《開國總理周恩來》。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1994年。
    王衛國、尤須熙等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1987年。
    王根賢。《援越抗美實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6月。
    王泰平、裴堅章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二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王炳南。《中美會談九年回顧》。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作者自印本,2001年8月。
    中共中央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共中央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匪情年報》。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79年9月。
    中共國家統計局編。《國際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9月。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2003》。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鑑出版社,2003年9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
    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2月。
    丘宏達。《西沙南沙群島領土主權問題的分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曲星。《中國外交五十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朱張碧珠。《國際關係》。台北:三民,民79年12月。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1999年11月。
    朱鶴賓。《東南亞新興國家》中冊。臺北:中華文化,1957年4月。
    世界知識出版社編。《世界知識年鑑》1992/1993-2002/2003。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2003。
    呂士朋。《北屬時期的越南》。香港:中文大學,1964年6月。
    谷書堂編。《中國計劃體制改革探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87年。
    李壽源主編。《國際關係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少軍。《國際政治學概論》。上海:人民,2002年3月。
    何博傳。《山坳上的中國》。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1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民86年4月。
    林輝基。《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
    林小鈴、林岑玫編。《現代用語導讀-國際關係暨國際組織類》。臺北:書泉出版社,2000年5月。
    林德昌。《海峽兩岸外援政策之比較》。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
    周煦。《1980年代的西太平洋安全》。臺北:聯鳴文化,1981年8月。
    周恩來。《周恩來選集 》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6月。
    胡志明。《胡志明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胡曉風、韓淑禎主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討論綱要》。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馬敏、嚴昌洪等。《當代中國-東方巨人的崛起》。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梁錦文。《後冷戰時期之越南外交政策》。台北:翰蘆,2002年3月。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
    陳鴻瑜。《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渤海堂,1992年12月。
    陳峰君。《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1999年7月。
    陳志奇。《評析美國亞洲政策》。臺北:黎明文化,1977。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11月。
    郭樹勇。《建構主義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年11月。
    郭明、羅方明、李白茵編。《現代中越關係資料選編》上、中、下冊。北京:時事出版社,1986年4月。
    郭明。《中越關係演變四十年》。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郭翠榮。〈中國與越南〉,收錄《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林輝基主編,頁506-512。山東:人民,1995年5月。
    袁文靖。《越南戰爭史》。臺北:國際現勢周刊,1981年12月。
    袁文靖。《世界和平幻想之旅-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大陸》。臺北:國際現勢周刊社,1972年4月。
    華僑志編纂委員會。《華僑志》。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78年1月。
    董世桂、張彥之。《北平和談紀實》。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12月。
    楊松河。《軍事外交概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年4月。
    楊志恆等。《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8月。
    楊作洲。《南海風雲》。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9月。
    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上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5月。
    張小明。《冷戰時期新中國的四次對外戰略抉擇》。北京:世界知識,1997年12月。
    張良任。《尼克森總統的越南政策》。臺北:臺灣商務,1883年4月。
    張岱云。《赫魯雪夫回憶錄》(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
    張彝鼎。《尼克森主義》,國際關係,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四冊。臺北:臺灣商務,1976年9月。
    張劍華,《東南亞的變局》。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
    張旭平、羅懷家、劉玉鳳。《中共經濟政策發展的綜合評估》。臺北:經建會經濟研究處,1990年5月。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6月。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1月)。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臺北:月旦,1999年5月。
    鄭永常。《征戰與棄守》。臺南:成功大學,1998年5月。
    魯凡之。《中國經濟發展論》。臺北:南方出版社,1988年1月。
    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待安置印支難民辦公室編。《廣西接待安置印支難民紀實》。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待安置印支難民辦公室,1990年12月。
    蔣中正。《戰爭原則釋義》。臺北:國防部,1959年。
    蔣永敬。《胡志明在中國》。臺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72年8月。
    盧子健。《中國對外關係轉變》。香港:金陵,1985年9月。
    劉天均。《中越共關係的衝突層面》。台北:台灣商務,民73年12月。
    劉咸岳、黃錚。《2000年越南國情報告》。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劉宏暄。《中國睦鄰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年5月。
    劉伯奎。《中法越南交涉史》。臺北:學生書店,1980年1月。
    劉向東等。《我國利用外資概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臺北:三民,1989年。
    蔡瑋。《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2000年3月。
    謝益顯。《當代中國外交思想》。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韓念龍編。《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
    竇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概述》,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1995年。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互賴發展的順境與逆境》。台北:風雲論壇,2000年7月。
    羅石圃。《中俄共爭霸下的東南亞》。臺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1980年9月。
    羅石圃。《中共籠絡東協的反霸意圖》。臺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1982年12月。
    三、譯本
    白石昌也。《越南-革命與建設之間》,吳瑞雲、田川雅子譯。台北:月旦,1994年12月。
    尼克森( Richard Nixon )。《尼克森回憶錄》(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 ),中國時報編輯部譯。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5月。
    柏森(Frederick S.Pearson)、羅契斯特(J. Martin Rochester)。《國際關係》(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 Relations),胡祖慶譯。臺北:五南,2001年9月。
    波克(Douglas Pike)。《南越解放陣線》(Viet Cong:The Organization and Technique of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 of South Vietnam ),陳銘感譯。香港:篝火出版社,1967年11月。
    馬斯(David Marsh)、史托克(Gerry Stoker)。《政治學方法論》(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陳菁雯、葉銘元、許文伯譯。臺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1998年10月。
    格斯坦(Joshua S. Goldstein)。《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歐信宏、胡祖慶譯。臺北:雙葉,2003年7月。
    奧拜倫斯(Edgar O’Ballance)。《越南作戰》(The Wars in Vietnam),朱成祥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0年。
    窪田光純。《躍動的國家-越南》,林雅倩譯。台北:大展,1997年12月。
    (越)趙文達。〈越南發展和擴大對外經濟的45年〉,韓裕家、趙忠才譯。《東南亞研究》,1991年2期。1991年2月,頁113-116。
    霍尼(P. J. Honey)。《北越內幕》(Communism in North Vietnam),陳銘感譯。香港:篝火出版社,1966年5月。
    霍斯提(K. J. Holsti)。《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譚溯澄,李偉成譯。臺北:幼獅,1995年8月。
    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編。《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The Rise of China in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5月。
    蘭恩尼克(Isaac Kramnick)、華特京士(Frederick M. Watkins)。《意識形態的時代-從1750年到現在的政治思想》(The Age of Ideology-Political Thought, 1750 to the Present),張明貴譯。臺北:聯經,1983年。
    羅斯特(Russett, Bruce)、史塔爾(Starr, Harvey)。《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menu for choice),張明澍譯。臺北:五南,1995年。
    四、期刋及專書論文
    丁永康。〈相互依存理論興起的背景及其發展過程〉。《東亞季刊》,26卷3期。1995年1月,頁87-97。
    刀書林。〈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當議〉。《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1月,頁14。
    1965年5月號。1965年5月,頁1-14。
    于向東。〈勞森和他的《中越衝突》〉。《中國外交》,1990年10期。1990年10月,頁46-48。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紅旗》,1965年9月號。1965年9月,頁1-25。
    孔建勳。〈越南十年經濟改革與面向21世紀的發展戰略〉。《東南亞研究》,1997年5期。1997年5月,頁32-34。
    石之瑜。〈被污染的道德之二-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中機會成本觀念之源起與大興〉。《中共研究》,25卷2期。1991年2月,頁21-27。
    公敬之。〈蘇聯全球霸權主義與越南地區霸權主義〉,收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問題》,廣西社會科學院印支研究所編,頁101。廣西:廣西社會科學院印支研究所,1984年12月。
    皮軍。〈中越經貿關係為何發展相對滯後〉。《南洋問題研究》,2000年4期。2000年4月,頁31-38。
    皮軍。〈中越工業企業改革比較〉。《南洋問題研究》,總99期。1999年9月,頁58-63。
    谷源祥。〈中國與東盟加速建立自由貿易區〉。《經濟報導》,總2765期。2002年 4月15日,頁20-21。
    呂家明。〈越南華人受了什麼逼害〉。《香港明報》,152期。1978年8月,頁53。
    李寶俊。〈冷戰後中國外交新戰略與中西關係走向〉。《中國外交》,2002年4期。 2002年4月,頁2-7。
    李金明。〈南海主權爭端的現狀〉。《南洋問題研究》,2002年1期。2002年1月,頁53-65。
    李金明。〈21世紀南海主權研究的新動向〉。《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1期。2001年1月,頁80-95。
    李瑞光、陳華明。〈近來中越經貿關係探析〉。《東南亞研究》,1997年6期。1997年6月,頁14-16。
    李麗欣。〈越南的投資環境分析〉。《東南亞研究》,1996年6期。1996年6月,頁13-16。
    李軍。〈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的新發展〉。《外交學院學報》,2003年2期。2003年2月,頁80-84。
    杜朝平。〈論印越戰略夥伴關係及對我國的影響〉。《東南亞研究》,2001年4期。2001年4月,頁9-12。
    杜濤。〈試析越南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我方對策〉。《經濟問題探索》,2001年10期。2001年10月,頁125-128。
    杜進森。〈1990年代以來的越中邊貿及其展望〉,收錄《越南、中國與台灣關係的轉變》,許文堂主編,頁129-145。臺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2001年12月。
    甬人。〈匪俄與越戰〉。《中國大陸研究》, 26期。1972年4月,頁31-36。
    余仁。〈中越關係正常化及對東南亞的影響〉。《廣角鏡月刊》,1991年12期。1991年12月,頁67-69。
    汪慕□。〈越南經濟改革的進程與背景〉。《南洋問題研究》,總85期。1996年1月,頁56-61。
    林利民。〈亞太大國關係的歷史變遷-單極?兩極?還是多極〉。《國際政治》。2002 年12月,頁69。
    林彪。〈人民戰爭勝利萬歲〉。《紅旗》,1965年10月號。1965年10月,頁1-25。
    林明華。〈新時期越南外交〉。《國際政治》,2003年6期。2003年6月,頁77-82。
    林梅。〈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及其前景〉。《南洋問題研究》,2002年2期。2002年2月,頁7-12。
    吳福寶。〈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27卷2期。2001年2月,頁41-49。
    吳紫辰。〈中國外交思想的演變:從「和平共處」到「和平發展」〉。《中國外交》,2002年9期。1995年1月,頁2-17。
    周岳峰。〈試析越南全方位外交政策〉。《東南亞研究》,1994第二、三期。1994年5月,頁29-31。
    邱文福。〈越南:華僑華人政策的調整及其影響〉。《東南亞研究》,1995年1期。1995年1月,頁49-51。
    邱振淼。〈中共積極介入大湄公河開發案研析〉。《中共研究》,31卷6期。1997年6月,頁95-101。
    侯水源。〈研究中共外交政策的兩個模型〉。《東亞季刊》,13卷1期。1981年7月,頁34-47。
    侯鶴祥。〈越南成為東盟第七個成員國〉。《國際政治》,1995年9期。1995年9月,頁144-146。
    侯松岭。〈東盟國家與越南經貿關係的發展與現狀〉。《東南亞研究》,1995年6期。1995年6月,頁31。
    侯松岭。〈困境中的越南經濟〉。《東南亞研究》,1998年4期。1998年4月,頁38-41。
    侯松岭。〈中國與東盟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南沙問題〉。《東南亞研究》,2000年5/6期。2000年11月,頁65-69。
    柳豔。〈越南加入東盟後與東盟經貿關係展望〉。《東南亞經濟論壇》,1995年5期。1995年5月,頁14-15。
    秦素函、關彩琴。〈“21世紀中越關係展望”-中越學術研討會綜述〉。《南洋問題研究》,2002年4期。2002年4月,頁89-93。
    時殷弘。〈論越南抗美戰爭的戰略演變〉。《東南亞研究》,1993.3期。1993年3月,頁71-77。
    徐長文。〈雙贏前景-中國與東盟在經貿合作中的期待與憂慮〉。《國際貿易》,2001年12期。2001年12月,頁15-17。
    郭明。〈對正常化後中越關係模式的認識〉。《中國外交》,1992年4期。1992年4月,頁45-48。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國家對東南亞區域建立信心安全措施之省思〉。《東南亞季刊》,2卷1期。1997年4月,頁82-101。
    陳欣之。〈三十年代法國對南沙群島主權宣示的回顧〉。《問題與研究》,36卷11期。1997年11月。
    陳建岡。〈中共外援之研究與評估〉。《東亞季刊》,10卷2期。1978年10月,頁80-112。
    陳英。〈1989年的中共外交〉。《中共研究》,34卷2期。1990年2月,頁26-39。
    陳科壽。〈蘇越關係試析〉,收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問題》,廣西社會科學院印支研究所編,頁298-308。廣西:社會科學院印支研究所,1984年12月。
    許梅。〈影響越南外資投入的內因分析〉。《東南亞研究》,2001年4期。2001年4月,頁34-37。
    許梅。〈淺析美越建交的主要動因〉。《東南亞研究》,1996.3。1996年3月,頁36-39。
    夏立平。〈美國重返東南亞及其對亞太安全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2002年8期。2002年8月,頁19-22。
    華夏。〈美國封鎖北越與匪俄的反應〉。《中國大陸研究》,30期。1972年5月,頁39-43。
    盛力軍。〈南沙風雲〉。《鏡報月刊》,1995年6月號。1995年6月,頁56-59。
    孫建設、辛立。〈南海群島的主權紛爭與發展趨勢〉。《中國外交》。1996年3月,頁31-36。
    敦庸。〈中越共爆發有限戰爭之分析〉。《匪情月報》,21卷9期。1979年3月,頁33。
    湯炯明。〈中蘇關係正常化及對國際局勢的影響〉。《中國外交》,1989年2期。1989年2月,頁21-22。
    曾振隆。〈從世界體系理論談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策略〉。《共黨問題研究》,25卷12期。1999年12月,頁89-93。
    黃奎博。〈冷戰後中共與東南亞國協之政治合作〉。《國際關係學報》,第十五期,頁173-214 。
    黃云靜。〈越南與東盟的關係:從對抗到合作〉。《東南亞研究》,1995年3期。1995年3月,頁43-45。
    黃勝偉。〈越南外交:從「一邊倒」到「走平衡」〉。《國際政治》,2001年9期。2001年9月,頁106-108。
    黃錚。〈略論越南地區霸權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收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問題》,廣西科學院印支研究所編,頁150-164。廣西:廣西科學院印支研究所出版,1984 年12月。
    喬一名。〈蘇聯與東南亞的關係〉,收錄《東南亞國家國際關係論叢》,羅石圃編,頁26-41。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3年4月。
    馭志。〈中共與蘇、越共關係現況探析〉。《匪情研究》,31卷7期。1988年7月,頁77-87。
    馭志。〈天安門事件對中共外交之影響〉。《匪情研究》,32卷10期。1989年10月,頁49-58。
    張雅君。〈柬埔寨問題中的中共因素:角色與抗爭〉。《中國大陸研究》,31卷9期。1989年3月,頁69-77。
    張京萊。〈中共「懲越戰爭」戰爭指導研究〉。《國防雜誌》,7卷7期。1992年1月,頁99。
    張登及。〈1979年中共「懲越戰爭」的歷史結構分析-武力使用(Use of Force)的解釋〉。《東亞季刊》,31卷1期。2000年,頁91-114。
    張惠玲。〈中共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之戰略考量評析〉。《共黨問題研究》,28卷7期。2002年7月,頁4-15。
    張萬生。〈柬越之間戰爭的淵源〉,收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問題》,廣西社會科學院印支研究所編,頁33-45。廣西:廣西社會科學院印支研究所,1984年12月。
    張耀秋。〈越南變局對東南亞的影響〉,收錄《東南亞國家國際關係論叢》,羅石圃編,頁411。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3年4月。
    趙甦成。〈中國大陸與越南邊境貿易分析〉。《國際與大陸要情研析報告》。2003年2月,頁156-165。
    趙新民。〈越南-投資處女地〉。《工商世界》,106期。1992年12月,頁52。
    趙建民。〈中共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內政關聯下的基本原則與決定因素〉。《共黨問題研究》,12卷7期。1986年7月,頁10-17。
    裘援平。〈「以鄰為伴」的戰略思考〉。《中國外交》,2003年5期。2003年5月,13-17。
    鄭翠英。〈試論冷戰後越南外交戰略和外交政策的調整〉。《東南亞研究》,2001年3期。2001年3月,頁36-41。
    滿忠和。〈柬越領土爭端的由來〉。《國際政治》,1995年5期。1995年5月,頁67-68。
    黎登營(越)。〈革新十年後的越南經濟〉。《世界經濟》,1999年2期。1999年2月,頁11-15。
    黎德寬。〈越南侵犯中國領土的霸權主義行徑〉,收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問題》,廣西科學院印支研究所編,頁150-164。廣西:廣西科學院印支研究所出版,1984 年12月。
    劉建飛。〈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的關係〉。《現代國際關係》,2001年7期。2001年7月,頁33-37。
    蔡佩蓉。〈從區域主義的實踐論中共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28卷12期。2002年12月,頁46-55。
    盧林。〈論國際相互依賴與相互衝突〉。《外國政治、國際關係》,1990.9期。1990年9月,頁17-25。
    戴可來、游明謙。〈中國對越南的投資:現狀與機遇〉。《南洋問題研究》,總109 期。2002年1月,頁39-44。
    魏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想與前景〉。《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7期。2002年7月,頁51-55。
    顧長永。〈聯合國處理柬甫寨爭端的角色變遷〉。《問題與研究》,34卷9期。1995年9月,頁12-19。
    羅瑞卿。〈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把反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進行到底〉。《紅旗》。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東盟課題組。〈中國對東盟政策研究報告〉。《中國外交》,2003年3期。2003年3月,頁30-40。
    日本海外投資研究所。〈越南的外資直接投資〉。《南洋資料譯叢》,總125期。1997年3月30日,頁50-56。
    〈中越關係的真相〉。《國際問題研究》,1981年2期。1981年2月。
    〈中共中央八屆十一次全會公報〉。《紅旗》,1966年11期。1966年11月,頁2-9。
    〈美越雙邊投資及貿易概況〉。《東南亞投資雙月刊》。2001年12月12日。
    五、碩博士論文
    李昭毅。〈越南經濟改革的政策與實踐〉。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5月。
    沈基燮。〈中共外交決策過程中變數之研究〉。國立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年1月。
    金永培。〈中共對越南政策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2年6月。
    林國雄。〈中共與越南關係之研究(1950-1960)〉。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1年6月。
    洪孟啟。〈中共戰略意願與戰略能力互動關係之研究:以1975-1979年之中越共關係為研究個案〉。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80年7月。
    梁若慧。〈後冷戰時期中共的亞太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年。
    姜孝伯。〈中共外交政策取向演變與其變數之研究(1982-1992)〉。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2年11月。
    陳佩修。〈柬埔寨問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年。
    陳宏盛。〈中共外交政策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2年6月。
    陳永豐。〈越南之外交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7月。
    許光武。〈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意識型態結構內容的比較〉。國立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年7月。
    黃一正。〈中共外交政策中「國家利益」與「意識型態」研究途徑之分析與比較〉。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月。
    彭慕仁。〈中共「懲越戰爭」的決策〉。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12月。
    曾慶順。〈中共對外戰爭政治環境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8年。
    孫采薇。〈越南發展途徑之分析(1975-1995)-國際因素與經濟因素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6年6月。
    張智凱。〈越南「革新」政策緣起及演進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年12月。
    劉維群。〈越南政經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90年4月。
    六、研討會論文
    朱振明。〈世紀之交東南亞政治經濟的發展與中國〉,南華第一屆亞太學術研討會《21世紀亞太發展與中國》。南華管理學院亞太研究所主辦,1999年5月。
    梁錦文。〈1990年代之越南與東協關係〉,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1999。中央研究院 東南亞研究計畫主辦,1999年4月。
    梁錦文。〈1990年代越南與中共關係之分析〉,2000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主辦,2000年5月。
    許文堂。〈越南的經濟改革與政治轉型〉,1999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主辦,1999年4月。
    郭冠廷。〈中國大陸與越南經濟改革之比較研究〉,南華第一屆亞太學術研討會《21世紀亞太發展與中國》。南華管理學院亞太研究所主辦,1999年5月。
    賀聖達。〈金融危機後的東南亞與中國關係:趨勢、格局和經濟合作〉,南華第一屆亞太學術研討會《21世紀亞太發展與中國》。南華管理學院亞太研究所主辦,1999年5月。
    賴洪毅。〈中共16大之後美國對華政策之探討〉,中共16大之後內部暨國際環境評估國際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2002年12月18日。
    七、報紙、雜誌
    《人民日報》
    《人民報》
    《文匯報》
    《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明報》
    《河內越南之聲》
    《星島日報》
    《南洋星洲聯合早報》
    《新晚報》
    《新華月報》
    《廣西日報》
    《瞭望》
    《聯合報》
    八、網路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http://www.yunnan.cn/282/2003/10/22/64@23189.htm
    〈「中美貿易」中國政府稱雙方貿易發展快速且穩健〉http://hk.news.yahoo.com/031029/3/v2rd.html
    〈中俄經貿合作關係的背景、問題與前景〉http//www.rus.org.cn/index%20document/911zhongejingmao.htm - 18k
    〈中越經貿問題出在那兒?〉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1/21/content_1191419.htm
    〈中越陸地邊界廣西段第一季清障排雷工作順利結束〉《中國新聞社》http://csin.mac.gov.tw/maccgi/ttsweblib?@@0.1444333988186981
    〈中國東盟簽署宣言共避南海衝突-南沙不再建碉堡〉《人民網-環球時報》,http://news.sohu.com/
    〈中俄經貿合作關係的背景、問題與前景〉http://www.rus.org.cn/index%20document/911zhongejingmao.htm
    〈中國參與次區域開發的主要領域和內容〉http://www.e-yunnan.com.cn/mgh/index.asp - 22k -
    〈中國積極支持和參與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http://www.yunnan.cn/282/2003/09/27/64@10608.htm
    〈中國入世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61053.htm
    〈中越經貿合作關係穩步發展〉《中共新華社》http://csin.mac.gov.tw/maccgi/ttsweblib?@@
    〈印度和越南簽署關於印越開展全面合作的《聯合宣言》〉《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world/2003-05/02/content_855957.htm
    〈世界銀行:越南經濟增長速度排名東亞第二〉《國際在線》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
    〈兩國加強軍事合作 越南擬採購印度武器裝備〉《雲南資訊港》http://news.yn.cninfo.net/dly/yaowen/2003/9/1062392411_4/
    〈胡錦濤與越共總書記農德孟舉行會談〉《中共新華社》 http://csin.mac.gov.tw/maccgi/ttsweblib?@@
    〈理性看待中美貿易不平衡〉http//www.gjmy.com/list.asp?articleid=1539&classid=8
    〈商務部副部長:中俄貿易結構及秩待改善〉http://www.zei.gov.cn/news/2003-10-15/101506.htm
    〈越南國家貿易部促進局官員認為中越雙邊貿易會有輝煌未來〉《新華網》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8/29/content_879698.htm
    〈越南:中國7類企業的投資“錢”景看好〉《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3-03/28/content_803778.htm
    〈雙邊關係〉《中共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338/default.ht
    〈關於中美貿易平衡問題〉《中共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2296/t10524.htm
    《中共海關總署網站》http://www.customs.gov.cn/tongjishujv/Book1.htm
    《夜光新聞》http://latelinenews.com/ll/chinese/1291073.shtml
    英文部份
    一、書籍
    Alexiou, Jon James.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wards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1975-1979. Coral gables: 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 1982.
    Brown,T. Louise. War and Aftermath in Vietnam. New York:Routledge, 1991.
    Baldwin, David.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Barnett, A. Doak China And Major Powers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 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7.
    Carter, Jimmy. Keeping Faith: Memoirs of a President. New York: Bantam Books Press, 1982.
    Chen King, China’s War With Vietnam, 1979.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e Press, 1987.
    Carter, Jimmy. Keeping Faith: Memoris of a President. New York:Bantam Books, 1982.
    Copper, John Franklin. China’s Foreign Aid: An Instrument of Peking’s Foreign Policy. Massachusetts: Lexing Books, 1976 .
    Curl, Peter V, Documents on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1954 . New York : Harper and Brothers, 1955.
    Chang, Pao-min. Beijing, Hanoi,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2.
    Deutch, Karl W. Political Communit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Problems of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Conneticut: Archun Books Press, 1954.
    Day, Alan J.Border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Detroit, Mich. : Gale Research Co., 1992.
    Duiker, Willuam J. Vietnam: Nation in Revolution.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3.
    Edmonds, Robin. Soviet Foreign Policy. London: Oxford Uni. Press, 1975.
    Freeden, Michael. Ideologis and Political Theor,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6 13.
    Fall, Bernard B. Vietnam Witness,1953-66. New York: Praeger, 1966.
    Gravel, Mike ed., The Pentagon Papers: The Defense Department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Decisionmaking on Vietnam, Vol. III. Boston: Beacon Press, 1971.
    Hinton, Harold C. 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 Houghton Mifflin, 1966 .
    Hood, Steven J. Dragons Entangled-Indochina and the China-Vietnam War. New York: M. E. Sharp Inc. Press, 1992.
    Holsti, K. 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5 .
    Honey, P. J. Communism in North Vietnam.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73.
    Hinton, Harold C. The Sino-Soviet Confront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New York: Grane, Russak, 1976.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2nd., Boston: Little Brown, 1989.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977.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 e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Kissinger, Henry. White House Years. Boston: Little, Brown, c1979.
    Kissinger, Henry A. Diplomacy. New York: Touchstone, 1994.
    Lawson, Eugene K. The Sion-Vietnamese Conflict.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84.
    Merje, Marcel. Sociologi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 2th ed. Paris: Dalloz, 1976.
    Morgenthau, Hans J. Politics Among Nations. 5th 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3.
    McNamara and Brian VanDeMark, In Retrospect: 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6.
    Mclane, Charles B. Soviet-Asian Relations Vol. 2.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3.
    Ninh, Kim. Vietnam Struggle and Cooperation.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ike, Douglas. Vietnam and the Soviet Union: Anatomy of an Alliance.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Inc. , 1987.
    Rosenau, James The Study of Globl Interdependence: Essay on the 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World Affairs. London: Frances Pinter, 1980.
    Roskin Michael G. and Nicholas O. Berry, IR:The New Wor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nd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Inc., 1993.
    Rosser, Richard F. An Introduction to Soviet Foreign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Press, 1969.
    Simmel, George. The Sociology of George Simmel, Translated by Kurt F. Wolf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50, 118-162.
    Sonderman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1974.
    Van der Kroef, Justus M. Communism in South-East Asia.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81.
    Zhai, Qiang. China and the Vietnam Wars, 1950-1970.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0.
    Zagoria, Donald S. Vietnam triangle; Moscow, Peking, Hanoi. New York : Pegasus, 1967.
    二、期刊及專書論文
    Barang, Marcer. “Hard Times for Hanoi.” South(January 1981): 9-12.
    Bauer, Robert A. “The Case for Strategy Is Disengagement. ” Foreign Affairs(Apr 1973): 509-521.
    Benoit, Charles. “Vietnam’s ‘Boat People’,” in The third Indochina War ed. David W. P. Elliott, 139-162.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1.
    Bonavia, David. “Sowing the Seeds of a Bigger War.”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Mar 1979): 13.
    Brown, Fredeick Z.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ietnam, Lao, and Cambodia.”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Winter 1993): 4-6.
    Chanda, Nayan. “Secrets of Former Friends.”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June 15, 1979): 38-39.
    Chen Jian. “China’s Involvement in the Vietnam War.”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42, (June, 1995): 359.
    Crossette, Barbara. “China Aid offer to Hanoi is Reported.”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August 1986): 71.
    Dittmer, Lowell. “The Strategic Triangle: An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 in Klaus Knorr ed, The Power, Stratigy, and Security, 37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3.
    Donnell, John C. “Vietnam 1979: Year of Calamity.” Asian Survey,(Jan 1980): 25.
    Ghebhardt, Alexander O. “The Soviet System of Collective Security in Asia.”Asian Survey , 13 No 12(December 1973):1075-1076.
    Ginsburg, Major General Robert N. U. S. A. F.(Ret.)“China Touches The Tigers’ Bottoms.”Air Force Vol. 62, No. 6(June 1979):42.
    Hiebert, Murray. “United States.” South East Asia International(April-June 1980): 110.
    Humtington, Samuel P. “Transnation Organizations in world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Vol. 25, No. 3 (April 1973): 333-368
    Hung, Nguyen Manh. “The Sno-Vietnam Conflict: Power Play among Communist Neighbors.” Asian Survey,(Nov 1979): 1041-1044.
    Ismael, Tareq 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frica.” The Journal of Modern Arican Studies, Vol. 9, No. 4.(1971): 522-523.
    Karniol, Robert. “Vietnan Seeks to Bolster Air Force with More Su-27s.” Defence Weekly 31:6 (6 January 1999): 12.
    Mirsky, Jonathan. “China’s 1979 Invasion of Vietnam: A View from the Infantry.” Journal of RUSI (June 1981): 51.
    Mullins, Willeud A. “On the Concept of Ideology in Political Scien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IXVI, (June 1972):507-510.
    Nghiep, Le Thanh. “Agricultural Deveiopment in Vietnam,” in Vietnam’s Dilemmas and option, eds. Mya Than & J. L. H. Tan, 145-146. Sing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3.
    Niehause, Marjorie. “Vietnam 1978: The Elusive Peace.” Asian Survey, Vol.XIX, No. 1,(Jan 1979): 92.
    Oizumi, Keiichiro. “Development in Vietnam Companies: Organizational Change Under Economic Reform.” Pacific Business and Industies, Vol. 1(1992): 9.
    Oksenberg, Michel. “The China Problem.” Foreign Affairs, Vol. 70, No. 3(Summer 1991): 8-12.
    Pike, Douglas. “Vietnam in 1990: The Last Picture Show.” Asian Survey, Vol. XXXI, No. 1,(January 1991): 79-86.
    Pike, Douglas. “Vietnam in 1991: TheTuning Point.” Asian Survey, Vol. XXXII, No. 1,(January 1992): 81.
    Pike, Douglas.“Communist vs. Communist in Southeast Asia.”International Security(Sum. 1979): 106.
    Pike, Douglas. “The USSR and Vietnam: into the Swamp.” Asian Survey, Vol. XIX, No. 12(Dec. 1979): 1164.
    Porter, Gareth. “The Sino-Vietnnamese Conflict in Southeast Asia.”Current History, Vol. 75, No. 442,(December, 1978): 193
    Porter, Gareth. “Vietnamese Policy and the Indochina Crisis,” in The Third Indochina Conflict, ed. David Elliott, 85.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1.
    Rogers, Frank E. “Sino-American Relations and Vietnam War, 1964-66.”China Quarterly,(June 1976): 306-309.
    Rosenau, James. “Pre-theory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in Approaches to comparative and Interational Politics, ed. R. Barry Farrel, 27-92. Evanston, Illinoi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66.
    Schurmann, Franz. “The Logic of World Power:An Inguiry into the Origins, and Contradictions.”World Politics(New York, 1974): 460.
    Simon, Sheldon. “Toward a U. S. Security Policy in Southeast Asia: A Maritime Emphasis,” in A. U. S. Foreign Policy for Asia, ed. Ramon H. Myers, 640. Stanford: 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1982.
    Sutter, Robert G. “China’s Strategy towards Vietna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hird Indochina Conflict ed. David w. P. Elliott, 163-192.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1.
    Taubman, Philip. “Gorbachev Overhauling Foreign Policy System.”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te(August 11, 1986).
    Thayer, Carlyle A. “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the Interplay of Ideology and National Interses.” Asian Survey, Vol.34 No. 6,(1994): 515-516.
    Thayer, Carlyle A.“Vietnam and ASEAN: A First Anniversary Assessment,”in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ed. Daljit Singh, 365. Singapoe: ISEA Press, 1997 .
    Thornton, Richard C. “Soviet Strategy and the Vietnam War.” Asian Affairs(March-April, 1974): 216.
    Tow, William.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eds. Thomas W. robinson and David Shambaugh , 124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4.
    Tretiak, Daniel. “China’s Vietnam War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 China Quarterly(Dec 1979): 744.
    Turley, William S. and Jeffrey Race, “The third Imdochina War.” Foreign Policy,( Spring 1980): 92-116.
    Viraphol, Saras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 Security Consideration for the 1980s,” i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ecurity Issues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80s, ed. Robert A. Scaiapino and Jusuf Wanandi, 14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2.
    三、報紙雜誌
    Beijing Revirw
    Keesing’s Contemporary Archives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
    四、網路
    “China and Vietnam”
    http://us-mirror.fmprc.gov.cn/eng/4471.html
    “China, Viet Nam Sign Border Agreements”
    http://www.china.org.cn/english/2000/Dec/5730.htm
    “China, Viet Nam Sign Joint Statement for Future Cooperation”
    http://fpeng.peopledaily.com.cn/english/ 200012/25/eng20001225_58777.html
    “China and Viet Nam Issue Joint Statement ”
    http://www.intellnet.org/news/2001/12/02/8373-1.html
    “China, Vietnam Sign Far-Reaching Agreements”
    http://pd.cpim.org/2001/feb18/feb18_china_vietna.htm
    “Chinese FM Spokesman on Sino-Vietnamese Border Talks”
    http://fpeng.peopledaily.com.cn/english/ 200009/26/eng20000926_51321.html
    “Jiang Zemin Holds Talks with Top Vietnamese Leaders”
    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200202/ 28/print20020228_91098.html
    “Letter Of Protest On Sino Vietnam Border Agreements”
    http://www.trungtamdukien.org/article.php?id_article=929
    “No. 1 Vietnam-China Relation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http://www.ntu.edu.sg/idss/WorkingPapers/WP01.pdf
    “Sino-Vietnam Border Treaties Equal to Both Countries: Spokesperson” http://english.peopledaily.com.cn/200201/ 24/eng20020124_89291.shtml
    “Sino-Vietnam Border Treaties Equal to Both Sides ”
    http://www.china.org.cn/english/FR/25843.htm
    U.S.Energy Information Agency,Country Analysis Brief,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china-htEnl.
    “Vietnam,China Meet on Land Border”
    http://www.nhandan.org.vn/english/19981023/bai-news6.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1922006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922006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92200601.pdf21KbAdobe PDF21362检视/开启
    92200602.pdf18KbAdobe PDF21295检视/开启
    92200603.pdf23KbAdobe PDF21477检视/开启
    92200604.pdf93KbAdobe PDF21268检视/开启
    92200605.pdf18KbAdobe PDF21191检视/开启
    92200606.pdf28KbAdobe PDF21507检视/开启
    92200607.pdf368KbAdobe PDF22030检视/开启
    92200608.pdf377KbAdobe PDF28831检视/开启
    92200609.pdf303KbAdobe PDF23963检视/开启
    92200610.pdf586KbAdobe PDF23382检视/开启
    92200611.pdf562KbAdobe PDF25376检视/开启
    92200612.pdf563KbAdobe PDF22196检视/开启
    92200613.pdf850KbAdobe PDF29819检视/开启
    92200614.pdf198KbAdobe PDF21742检视/开启
    92200615.pdf251KbAdobe PDF21854检视/开启
    92200616.pdf327KbAdobe PDF2364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