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73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45868      線上人數 : 56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37


    題名: 從雅典到北京-二00八年北京奧運文化理念分析
    作者: 葉韋君
    Yeh,Wei Chun
    貢獻者: 李英明
    葉韋君
    Yeh,Wei Chun
    關鍵詞: 文化研究
    北京奧運
    意識型態
    奧林匹克
    論述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17 18:00:53 (UTC+8)
    摘要: 「新北京,新奧運」標示著中國對「奧林匹克」注入新的內涵,本論文將從文化研究取徑,以「體育文化研究」與「奧林匹克系譜」為理論框架,以北京奧運相關政策做為文本,分析在中國國家意識形態的操作下,奧林匹克精神如何被具體化,做為文化理念教育其人民,並將其視為中國成為全球化選民的努力,其中涉及奧林匹克論述的轉移,與西方體育文化進入中國的現代性問題。奧林匹克從以神為主體的祭神慶典,轉為以國家為主體的國力競爭,並在資本主義的深化下成為以消費為主體的嘉年華會。承接奧林匹克現有的框架,北京以其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再現西方價值傳統的奧林匹克,將奧林匹克鑲嵌入「三個代表」的發展策略,並意味中國告別反和平演變的思維,進入奧林匹克精神為普世價值的全球化過程。奧運作為載體在權力實踐中呈現的是各取所需滿足於各方需求的一個節點,一方面藉由奧運,中國找到了主體,同時國內各實踐者也由此找到了主體,二方面各國也較為容易地將北京定位。奧運雖然是全球化符號,但是實踐起來卻充滿了不連續性,這種不連續性是權力主體掙扎的結果,偶然的連續性則是刻意的經營。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卜純英,1989,奧林匹克運動百科全書,台北:桂冠。
    于克勤、章惠菁,1986,古代奧運會史話,上海:上海人民。
    毛禮說,1983,中國古代教育史,北京:北京人民。
    王宗吉,1992,體育運動社會學,台北:銀禾。
    王昶、苗春迎,2001,北京奧運大商機,台北:大地。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市計畫委員會編,1999,北京文化產業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石之瑜,1995,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台北:五南。
    吳文忠,1989,體育史,台北:正中。
    李英明,1996,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
    2003,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台北:揚智。
    2003,閱讀中國-政策、權力與意識型態的辯證,台北:揚智。
    谷世權,1997,中國體育史,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周谷城,1939,中國通史,香港:百靈。
    周谷城,1939,中國通史,香港:百靈。
    周寧、董昭崗、孫麒麟,2002,人文體育-體育演繹的文化,北京:中國海關。
    林伯原,1996,中國古代體育史,台北:五洲。
    邱金松,1988,運動社會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胡惠林,2003,文化政策學,上海:上海文藝。
    馬同斌、秦圓圓,2001,北京2008,申奧的台前幕後,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高起祥、袁振宇,1999,北京文化產業研究,北京:北京。
    崔樂泉,2003,奧林匹克運動簡明百科,北京:中華書局。
    張純本、崔樂泉,1993,中國武術史,台北:文津。
    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文化。
    畢世明,1998,體育誌,上海:上海人民。
    許義雄, 1996,中國近代體育思想,台北:啟英文化。
    郭齊家,1998,中國古代學校,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恆,2001,失落的文明.古希臘,香港:三聯。
    陳掌諤,1952,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史,菲律賓:中華體育編纂社。
    彭永捷、張志偉、韓東暉,人文奧運,2003,北京:東方。
    湯銘新,1983,奧林匹克常識,台北:中華奧會教委會。
    湯銘新,1983,奧林匹克精神,台北:中華奧會。
    湯銘新,1996,奧運百週年發展史,台北: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程紹同,2001,第五促銷元素,台北:滾石文化。
    程紹同,2003,運動政策與事業經營管理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奧林匹克編委會,2001,大眾奧林匹克讀本,北京:奧林匹克。
    奧林匹克學編寫組,1999,奧林匹克學,北京:高等教育。
    楊向東,2000,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史,天津:天津人民。
    葛元煦,1989,賽跑馬.滬遊雜記卷一,上海:上海古籍。
    董錫玖、劉峻驤、秦序,1998,樂舞誌,上海:上海人民。
    齊文心、王貴民,1998,商西周文化誌,上海:上海人民。
    盧泰宏,2003,行銷體育.奧運篇.世界盃篇,成都:四川人民。
    戴錦華,1999,斜塔瞭望-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台北:遠流。
    羅榮渠.1993,現代化新論.北京:北京大學。
    羅曉南,1997,當代中國文化轉型與認同,台北:生智文化。
    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 and Horkheimer, Max, 1990, 啟蒙辯證法, 洪佩郁、藺月峰譯, 重慶:重慶出版社。
    Alexdorn,Tim, 2001, 民主的曙光.古雅典-BC.525-BC.322, 老安 譯, 山東:山東畫報。
    Dreyfus, Hubert L. & Rabinow, Paul, 1992, 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 錢俊譯, 台北::桂冠。
    Eliade, Mircea, 2001, 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從石器時代到埃勒烏西斯神秘宗教, 吳靜宜、陳錦書譯, 台北:商周。
    James, F., 1989, 唐小兵譯, 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 台北:合志文化。
    Joseph, Pine B., 2003, 夏業良、魯煒譯, 體驗經濟, 台北:城邦文化。
    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2002, 帝國, 韋本、李尚遠譯, 台北:商周。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2000, 悲劇的誕生, 周國平譯, 台北:貓頭鷹。
    Nixon, Howard L.II and Frey, James H., 2001, 運動社會學, 王宗吉譯, 台北:天下文化。
    Plato, 2003, 柏拉圖全集(卷四), 王曉朝譯, 台北:左岸文化。
    Foucault, Michel. 2001,臨床醫學的誕生, 劉北成譯, 南京:譯林。
    Sardar, Ziauddin, 1999, 文化研究, 陳貽寶譯, 台北:立緒。
    Sartori, G., 1998, 民主新論, 馮克利、閻克文譯, 北京:東方。
    Sennett, Richard, 2003, 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 黃煜文譯, 台北:麥田。
    Sullivan, Tim O’. Hartley, John. Saunders, Danny. Montgomery, Martin& Fiske, John, 2001, 傳播及文化研究主要概念,楊祖珺譯,台北:遠流。
    Time Inc. ,1996. Olympics 100, 台北:經典傳訊。
    Turner, Grarme, 1998, 英國文化研究導論,唐維敏譯,台北:亞太圖書。
    Vernant, Jean-Pieer, 1996, 秦海鷹譯, 希臘思想起源, 北京:三聯。
    2001, 余中先譯, 神話與政治之間, 北京:三聯。
    □□□□2001, 杜小真譯, 古希臘的神話與宗教, 北京:三聯。
    2002, 曹勝超譯, 眾神飛揚-希臘諸神的起源, 北京:中信。
    二、中文期刊及博碩士論文:
    石之瑜,1998,「主體政治與政治主體」,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5期,頁61-77。
    吳淑儀,1997,「台灣主要報紙對奧運新聞報導之內容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所碩士論文。
    李英明,1991,「權力、路線和意識形態的互動關係-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研究」,東亞季刊,第22卷第4期,頁38-53 。
    李姬淑,1991,「近代中韓民族主義體育思想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健鴻,1992,「身體與消費社會」,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歐梵,2000,「奧運精神知多少?」,亞洲週刊,第15卷第3期,頁10。
    沈學政,1990,「公共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我國爭取主辦一九九八年亞運會個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海濤,2001,「論武術套路形成的文化淵源—兼談中西方格鬥技能的文化學差□□□ 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第3期,頁12-15。
    侯政遠,1985,「第廿三屆奧運新聞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倪偉,2001,「符號消費的文化政治-評《現代中國文化》兼論深圳民俗文化村」,視界,第1輯,頁136-143。
    孫葆麗,2003,「北京2008年奧運會 『人文奧運初探』」,學者論壇,見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21029.htm。
    馬莉,2002,「『資本』運營與『文化』建構-簡析大專辯論賽的文化操作」,視界,第7輯年,頁140-144。
    馬敬、鄧京力,1992,「試論中國體育早期現代化與民族解放鬥爭」,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頁92-96。
    崔樂泉,2001,「從遠古走向未來 從神州走向世界—中國體育的過去、現在和□□□ 未來」,群言,第10期,8-11。
    張大江,1996,「奧運百年斷想」,體育博覽,第96期,頁12。
    張孝銘,1998,「論現代運動中之意識形態」,中華體育,第12卷第2期,頁26-33。
    郭云鵬,2000,「關於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思考」,體育文史,第5期,頁17-18。
    陶東風,2001,「市場化、世俗化及傳統與自由之關係-關於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思考」,二十一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第21卷,頁1-51。
    傅豐誠,2002,「中國主辦2008年奧運,真正能產生多少商機?」,兩岸經貿資訊知識庫,http://cset.cier.edu.tw/china_a.htm
    曾瑞成,1991,「新文化運動時期之體育思想(民國八年∼民國十六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瑞福,1994,「清末女子體育思想的形成(1894-1911)以自強保種思想為中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華社,2000年6月27日,「北京奧申委撰寫《申請報告》的前前後後」,新華網,見. http://sports.sina.com.cn。
    楊文學、萬彩英,199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代體育與奧林匹克運動之關係」,體育文史,第4期,頁44-46。
    劉進枰,1995,「中華民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會籍演變之歷史考察1949-198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外文專書及期刊:
    Althusser,L .1971.” Ideology and Logical State Apparatus.” Lenin and Philosophy.New York and London:Monthly Review Press.
    Anthony,Donald J. 1969. “The Role of Sport i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view. 12: 10-11.
    Arbena, Joseph L. 1985. “Sport and the Study of Latin American History: An Overview.” 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 13: 87-96.
    Brohm, Jean-Marie. 1978. Sport: A Prison of Measured Time. London:Inks Links.
    Cantelon, Hart and Gruneau, Richard (Eds.). 1983. Sport, Culture and the Modern State.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kley, Jay J. 1994. Sport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5th ed. St. Louis: Mosby.
    Elias, Norbert and Dunning, Eric. 1986. Quest for Excitement: Sport and Leisure in the Civilizing Process. London: Basil Blackwell.
    Espy, Richard. 1979. The Politics of the Olympic Gam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rey, James H. 1988.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le of Sport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1: 65-82.
    Geertz, Clifford. 1963. “The Integrative Revolution: Primordial Sentiments and Civil Politics in New States.” In C. Geertz (Ed.) 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 The Quest for Modernity in Asia and Africa (pp.105-107). Glencoe, IL: Free Press.
    Guttmann, Allen. 1992. The Olympics: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Games.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Jaeger, Werner, 1986, Paideia: the ideals of Greek cultureI II III,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greaves, John. 1986. Sport, Power and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
    Hill, Christopher R. 1992. Olympic Politic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Hoberman, John M. 1984. Sport and Political Ideology.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Homer, translaterd by Robert Fitzgerald, 1995. The Iliad. Beijing: Oxford University.
    IOC(InternationalOlympic Committee), 2002, Olympic Charter. http://www.olympic.org/
    Johnson, Arthur T. and Frey, James H. (Eds.). 1985. Government and Sport: The Public Policy Issues. Totowa, NJ: Rowman and Allanheld.
    Kang, John-Mann. 1988. “Sports, Media and Cultural Dependenc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18: 430-439.
    Kanin, David B. 1981.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Kyrolainen, Hanna and Varis, Tapio. 1981.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Sport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urrent Research on Peace and Violence. 4: 55-58.
    Lever, Janet. 1983. Soccer Madn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tin, L. J, 1983 “Africa.” In J. C. Merrille (Ed.). Global Journalism: A Survey of the World’s Mass Media (pp. 190-248). New York: Longman.
    Nixon, Howard L. II. 1984. Sport and the American Dream.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Leisure Press Imprint.
    Nixon, Howard L. II. 1988. “The Background,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apitalist Olympic Games .’” In J. O. Segrave and D. Chu (Eds.). The Olympic Games in Transition (pp. 237-251).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hapiro, Richard L. 1976. “The Lombardian Ethic: Sport and Social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mplication for Afric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Af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 Boston.
    Starr, Chester G.1986.Individual and Community,The Rise of the Polis, 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renk, Andrew. 1977. “Sport as a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Tool.” Arena Newsletter 1: 3-10.
    Strenk, Andrew. 1979. “What Price Victory? 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Politic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45: 128-140.
    Wilson, John. 1994. Playing By the Rules: Sport, Society and the State.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0260019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260019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6001901.pdf135KbAdobe PDF21728檢視/開啟
    26001902.pdf119KbAdobe PDF2951檢視/開啟
    26001903.pdf338KbAdobe PDF21306檢視/開啟
    26001904.pdf369KbAdobe PDF21547檢視/開啟
    26001905.pdf378KbAdobe PDF22942檢視/開啟
    26001906.pdf465KbAdobe PDF21546檢視/開啟
    26001907.pdf149KbAdobe PDF21111檢視/開啟
    26001908.pdf205KbAdobe PDF2150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