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72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22734      線上人數 : 4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29


    題名: 中國大陸山東省鄉鎮企業產權改革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ownships and Villages Enterprises Property Rights Reform in Mainland China Shandong Province
    作者: 李焱求
    LEE, HYUK-KU
    貢獻者: 魏艾
    WEI, AI
    李焱求
    LEE, HYUK-KU
    關鍵詞: 鄉鎮企業
    山東省
    產權改革
    Townships and Villages Enterprises
    Shandong Province
    Property Rights Reform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2009-09-17 17:59:28 (UTC+8)
    摘要: 開始於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有效地重整了中國大陸農村經濟。農村工業部門成為80年代中國大陸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門之一,而中國大陸農村工業的發展是以鄉鎮集體所有的企業為先導的。然而,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鄉鎮企業的外部環境開始變得日益嚴峻起來。並且,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鄉鎮企業原有制度安排存在的低效率問題日益顯現出來,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不斷提高的競爭力,以及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的週期性問題,而顯著地降低了鄉鎮企業的效益。由於鄉鎮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的增多,一些地方政府開始意識到如果鄉鎮企業要繼續成為農村發展的強大動力,產權改革是必要的。當中央政府於1996年採取了「抓大放小」的政策後,產權改革試點的政治基礎大大擴展了,中國大陸的鄉鎮企業也開始出現明顯的組織和所有制的改革。到2001年,以產權制度為主要內容的鄉鎮集體企業改革進一步擴大,其中涉及產權制度的改革已達90%。本論文將描述並分析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以及改制後的影響。
    In Shandong and most other parts of China, rural industrial growth was led by enterprises that were collectively owned by townships and villages (TVEs).However, during the late 1980s and the early 1990s, increased competition from private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he cyclical nature of the Chinese macro-economy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fitability of TVEs. As the problems facing TVEs multiplied, some local governments began to realize that property rights reform might be necessary and desirable if TVEs are to continue to be a strong engine of rural growth. W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dopted its “Zhua-da-fang-xiao” policy in 1996, the political space for experimentation in property rights reform expanded significantly, and China’s TVEs began to undergo significant organizational and ownership changes. By the end of 2001, about 90 percent of TVEs in Shandong had undergone property rights reform. The purpose of this and its companion volumes is to describe and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property rights reform among township-village enterprise in Shandong and to study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reform.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股份合作制法律問題研究》課題組,「山東股份合作企業發展法律分析」,法學論壇(濟南),2000年第3期,頁105。
    于淑波,「股份合作制改制的個案分析─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的改制經驗」,中國財政(北京),2001年第6期,頁28。
    山東大學《山東省出口創匯持續增長研究》課題組,「山東省出口創匯持續增長的主要障礙及對策分析」,山東社會科學(濟南),1999年第6期,頁32。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篡委員會編,山東省志•鄉鎮企業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
    山東省委政策研究室編,「山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調查」,農業經濟問題(北京),1997年第8期,頁7∼10。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編,中國企業發展報告(2001)(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年7月)。
    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專家組編,制度的障礙與供給─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問題研究(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編,中國農業發展報告’98(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編,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報告No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4月)。
    方孝謙,「企業改私、集體改股─從山東B鎮的股份(合作)制經驗論私有化問題」,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臺北),1999年10月第29期,頁33∼51。
    方孝謙,「統合化或私有化?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政經效果初探」,政治大學國際
    關係研究中心內部討論會論文,2000年,頁2∼3。
    王方華,現代企業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王正明,「蘇南模式中的政府行為探析」,調研世界(北京),1997年第4期,頁40∼41。
    王延中,「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前景」,鄉鎮企業研究(北京),1999年第5期,頁3∼4。
    王信賢,「當代西方『中國研究』之新制度典範分析」,中國大陸研究(臺北),2000
    年8月第43期第8期,頁31∼35。
    王義明,「鄉鎮企業的變革:『轉制』與『轉型』─對廣東順德市的調查與思考」,中國農村經濟(北京),2001年第3期(總第194),頁49∼50。
    田振剛、汪小勤、李衛兵,「交易費用、風險規避與鄉鎮企業產權改革模式的選擇」,中國農村經濟(北京),2002年3月,頁40∼41。
    任元傑譯,Robert A. Dah 著,當代政治分析 (Modern Political Analysis) (臺北: 巨流圖書公司,1992年)。
    何明駿、李嘉曉、李樺,「鄉鎮企業融資障礙與對策」,現代經濟探討(江蘇),2001年第12期,頁35∼36。
    何軍、張兵、應瑞瑤,「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的制度邏輯」,中國農村經濟(北京),2001年第7期,頁50∼51。
    佐佐木信彰主編,中國經濟展望(長春:長春出版社,2002年3月)。
    余映麗、李進傑,模式中國─經濟突圍與制度變遷的7個樣版(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10月)。
    吳玉山,「回顧中國大陸產權改革」,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1999年(夏季),頁177。
    吳玉山,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臺北:正中書局, 1996年)。
    宋林飛,「『蘇南模式』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江海學刊(南京),2001年第3期,頁3∼5。
    宋斌全,「第一個農村人民公社的由來」,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1994年第2期,頁60。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9月)。
    李志國,「制約鄉鎮企業發展的五大障礙」,農村經濟與技術(貴州),2000年第3期,頁27∼28。
    李周炯,「鄉鎮企業發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從產權制度改革的角度」,國家行政學院學報(北京),2000年第4期,頁27∼33。
    李芹、趙衛華著,鄉鎮企業改制與農村社區發展(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李銀、華明偉等,「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問題與方向」,中國鄉鎮企業會計(北京),1998年第2期,頁32∼35。
    易曉文,「溫州農村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的障礙性因素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北京),2001年3月,頁54。
    沈永祥,「在新形勢下加快鄉鎮企業發展的思考」,經濟問題探索(雲南),2001年第4期,頁60。
    肖耿,產權與中國的經濟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5月)。
    谷照明,產權改革與員工持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周文根,「股份合作制理論與企業改革」,浙江社會科學(蘇州),2000年第2期,頁50∼51。
    周其仁,產權與制度變遷─中國改革的經驗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
    周爾鎏、張雨林合編,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宗錦耀、陳劍光、袁若飛,21世紀中國鄉鎮企業發展(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4月)。
    於金著,鄉鎮企業發展深層問題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林紅玲,「西方制度變遷理論的述評」,社會科學輯刊(遼寧),2001年第一期(總
    第132期),頁76~80。
    林義男主譯,Robert P. Weber著,內容分析導論-Basic content analysis(臺北:巨 流圖書公司,1989)。
    林聚任主編,鄉鎮企業改制與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邱風,「國企改革的理論困境與進一步改革的探索」,財經研究(上海),2001年6月第27卷第6期,頁12∼13。
    邱澤奇,「鄉鎮企業改制與地方威權主義的終結」,社會學研究(北京),1999年第3期,頁89。
    金雁,「市場發育中的地方政府行為及其規範」,南京社會科學(南京),1998年第11期,頁22∼28。
    姜永濤,「艱難坎坷路輝煌二十年─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回顧與展望」,中國鄉鎮企業(北京),1998年10期,頁4∼5。
    姜長雲,「如何解決鄉鎮企業融資難題」,中國鄉鎮企業報(北京),2001年4月17日,頁2∼4。
    姜長雲,「鄉鎮企業產權改革的邏輯」,經濟研究(北京),2000年第10期,頁23。
    姚賢濤等編著,中國家族企業:現狀、問題與對策(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 年6月)。
    威廉•伯德、林青松合編,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洪輝,「股份合作制改革與中國大陸鄉鎮集體企業─這將與江蘇兩省的發展現況研究」,中國大陸研究(臺北),1996年4月第39卷第4期,頁12。
    胡必亮、鄭紅亮,中國的鄉鎮企業與鄉村發展(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年4月)。
    劉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產權制度解釋(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 學出版社,2000
    年2月)。
    胡福明,「簡論蘇南鄉鎮企業」,江南論壇(無錫),2001年第9期,頁24。
    范從來、路瑤、陶欣、盛志雄、袁靜,「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模式與股權結構的研究」,經濟研究(北京),2001年第1期,頁62∼63。
    唐忠、孔祥智主編,中國鄉鎮企業經濟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夏斯勇,「淺談鄉鎮企業改制面臨的問題與對策」,農村財務會計(北京),1999年第4期,頁35。
    孫文鍇,「論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度創新」,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北京),1998年第6期,頁7∼8。
    徐哲根,「論鄉鎮企業委託代理關係及其激勵與約束機制」,黑龍江社會科學(哈爾賓),1998年第1期(總第46期),頁46∼49。
    徐逢賢等著,走向世界的中國鄉鎮企業(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6月),頁81。
    徐斯儉,「大陸農村經濟發展與基層民主發展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臺北),2001年5月第44卷第五期,頁29。
    徐慶光,「山東省鄉鎮企業實現第二次異軍突起的思路」,山東經濟(濟南),1994年第3期(總第62期),頁45。
    海聞編著,中國鄉鎮企業研究(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7年1月)。
    祝瑞洪、須亞斌,「關於蘇南模式產權結構轉型中的幾個問題」,鎮江學刊(鎮江),1999年第3期,頁7∼8。
    祝爾娟,鄉鎮企業改革發展大趨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秦暉,「十字路口看企業—清華大學鄉鎮企業轉制問題研究報告(上)」,改革(北京),1997第6期,頁109。
    秦暉,「十字路口看鄉企—清華大學鄉鎮企業轉制報告之研究(下)」,改革(北京),1998第1期,頁99∼110。
    秦慶武,「村莊兼併:現代化中的農村社會變遷─山東村莊兼併現象考察」,戰略與管理(北京),1996年第5期,頁23∼30。
    秦慶武,「山東鄉鎮企業跨世紀發展的戰略與措施」,山東社會科學(濟南),1999
    年2 月,頁31∼34。
    馬曉和等,「當前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思路」,中國農村經濟(北京),1998年第4期,頁22。
    高濱淮,「從蘇、浙、魯、粵鄉鎮企業發展的對比分析看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取向」,現代經濟探討(南京),2000年第9期,頁4。
    崔之元,第二次思想解放與制度創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
    常修澤等合著,中國企業產權界定(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張五常著,中國的前途(香港:香港信報有限公司,1989年)。
    張五常著,經濟解釋:張五常經濟論文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1月)。
    張弘遠,「中國大陸嫁接式市場化改革:地方政府角色與企業行為」,中國大陸研 究(臺北),2001年1月第44卷第1期,頁48∼53。
    張克難,作為制度的市場和市場背後的制度(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6)。
    張邠,「股份合作制與鄉鎮企業籌資途徑探討」,經濟問題探索(雲南),2001年第4期,頁54∼56。
    張亞斌著,中國所有制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藕合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張後義、明立志主編,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199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3月)。
    張紅霞,「搞好山東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發展論壇(煙台),2000年第6期,頁41∼42。
    張桌元、胡家勇、劉學敏著,論中國所有制改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張義國,「山東工業實現利潤緣何位居全國第一」,中國統計(北京),1997年11月,頁12∼13。
    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張毅、張頌頌編著,中國鄉鎮企業簡史(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12月)。
    張毅著,中國鄉鎮企業艱辛的歷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年)。
    張曉山,「中國的鄉鎮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變遷與現狀」,學習與探索(哈爾賓),2001年第1期,頁55∼58。
    張曉山、苑鵬等,「農村股份合作企業─理論探討與實證分析」,改革(北京),1997年第6期,頁89∼96。
    張壽正、朱銘等,「改制對無錫鄉鎮企業產權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北京),1998年第7期,頁41。
    曹明貴,「現階段貧困地區鄉鎮企業發展存在的障礙和困難」,求實(江西),2000年第5期,頁35∼36、81。
    曹廣明編,鄉鎮企業股份制改造與股票上市(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
    曹鋼,產權經濟學新論─產權效用、形式、配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梅莉,「鄉鎮企業面臨的新挑戰」,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太原),1998年第2期,頁35。
    段曉光,「對『諸城經驗』的重新審視與思考」,理論學刊(濟南),2000年第3期,頁71∼77。
    許經勇,「我國農村的三次歷史性變革─人民工社、家庭承包、鄉鎮企業、城鎮化」,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南寧),2002年第1期,頁12。
    郭書田,「鄉鎮企業與WTO」,中國農墾經濟(北京),2001年第10期,頁18∼19。
    陳乃醒、王延中著,中國鄉鎮工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4年8月)。
    陳天祥,「中國地方政府與制度創新」,中山大學學報(廣州),2000年第6期,頁124。
    陳志柔,「中國大陸農村產權制度變遷的地方社會基礎:經濟社會學的思考」,台
    灣社會學年會(臺北),頁16∼17。
    陳忠衛,「我國鄉鎮企業發展的內在弱點」,中國改革(北京),1998年第3期,頁31∼32。
    陳郁等譯,Douglass North著,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陳朝陽、林玉妹編著,中國現代企業制度(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2年10月),頁31∼36、319。
    陳斌,「鄉鎮企業概念新解」,中國鄉鎮企業(北京),2001年第8期,頁29∼30。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1年10月)。
    惠雙民、唐紹文,「鄉鎮企業發展中的地方政府行為分析」,中國金融學院學報(北京),1999年第1期總第43期,頁103∼106。
    程虹,制度變遷的週期─以個一般理論及其對中國改革的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黃鵬章著,中國鄉鎮企業運行機制與發展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4月)。
    楊永東,「鄉鎮集體企業經營者選擇管理機制」,中國農村經濟(北京),2001年第9期,頁32。
    楊宏偉,「蘇南鄉鎮企業改制模式透視」,發展(蘭州),1998年第6期,頁28~29。
    楊沐,「討論:中國鄉鎮企業的奇蹟是怎樣出現的?」,馬戎等編,九十年代中國 鄉鎮企業調查(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頁436。
    楊繼瑞,「鄉鎮企業:扶持、改革、調整的思考」,中國農村經濟(北京),1995年第5期,頁70。
    葉健民,「邁向共生性的中國農村政企關係─轉變與契機」,香港社會科學學報(香港),2000年第17期,頁2∼4。
    鄒宜民、戴瀾、孫建設,「蘇南鄉鎮企業改制的思考」,經濟研究(北京),1999年
    第3期,頁59∼65。
    劉小玄,中國企業發展報告(1990~2000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3月)。
    劉世定著,佔有、認知與人際關係─對中國鄉村制度變遷的經濟社會學分析(北 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1月)。
    劉守英等譯,A.A. Alchain著,「產權:一個經典註釋」,載於,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頁166。
    劉佩芳,「山東省加大扶持欠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力度」,中國鄉鎮企業(北京),1994年第4期,頁13。
    劉芳震,「淺談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的困難、問題及對策」,中國農村經濟(北京),1999年5月,頁72∼73。
    劉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產權制度解釋(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 年2月)。
    劉國亮著,中國鄉鎮企業增長與效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
    劉雅靈,「強制完成的經濟私有化:蘇南吳江經濟興衰的制度基礎」,國立政治大 學經濟研究會論文,2000年,頁17∼18。
    劉瑞華譯,Douglass North 著,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臺北:時報文化出 版,1994年)。
    劉德綸,「鄉鎮企業制度創新與宏觀環境的配套改革」,北京社會科學(北京),2002年第1期,頁112。
    廣西區計委赴山東考察班,「山東省鄉鎮企業發展考察報告」,計劃與市場探索(南寧),1994年第10期,頁26。
    潘勁,「淄博市昌亞股份有限公司」,載於魏道南、張曉山主編,中國農村新型合作組織探析(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年),頁203-205。
    皺帆、江華,「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中的障礙與矯正思路」,農業經濟問題(北京),1999年第6期,頁21∼23。
    鄧力群等主編,當代中國的鄉鎮企業(北京:當代出版社,1991年)。
    盧現祥,現代產權經濟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年10月)。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政治經濟的基礎理論(臺北:桂冠圖書,1991年)。
    謝百三主編,中國當代經濟政策及其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魏建,「職工持股與股份合作制─以諸城的股份合作制為例」,中國農村觀察(北
    京),第5期,1998年,頁51∼55。
    譚秋成,鄉鎮集體企業產權結構的特徵與變革(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寶貢敏、朱允衛,「規制與中國鄉鎮企業的崛起、發展」,浙江學刊(杭州),1998 年第3期(總第110期),頁22。
    蘇州市農村經濟研究會,「對蘇州市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幾點認識」,中國農村經濟(北京),1999年第12期(總第180),頁49∼50。
    顧建平,「『蘇南模式』反思」,浙江社會科學(蘇州),1998年第6期,頁29∼31。
    二、英文部分
    Coase, Ronald.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0, pp.1~44.
    Demsetz, Harold. “Towards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7, no. 2, 1967(May), pp. 347~359.
    Hsu, Szu-Chien. “Two local regime types in China’s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sues &
    Studies, vol.35, no.1, 1999, pp.80~130.
    Kung, James Kai-sing. “The evolution of property rights in village enterprises: the case of Wuxi County”, in Oi, Jean C & Walder, Andrew G. eds.,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95~120.
    Lin, Nan & Chen, Chih-jio Jay, (1999) “Local elites as officials and owners: shareholding and property rights in Daqiuzhuang”, in Jean Oi & Andrew Walder eds.,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45~170.
    Lin, Nan & Ye, Xiaolan, “ Chinese Rural Enterprise in Transformation: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in Issues & Studies, 1998,vol. 34, no. 11/12, pp. 1~28.
    Lin, Nan, “Local Market Socialism: Local Corporatism in Action in Rural China,” Theory and Society, Vol24, No3, 1995(June), pp.301~354.
    Liu, Yia-Ling. “Reform from Below: The Private Economy and Local Politics in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WenZhou,” The China Quarterly, No.130, 1992 (June), pp.293~316.
    Nee, Victor. “Social Inequalities in Reforming state Socialism: Between Redistribution and Markets in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56, 1996(June), p.268.
    North, Douglas. “Economic Performance through Tim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 pp.359~360.
    North, Douglas. Institu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8.
    North, Douglass. “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Politics”,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1, 2 (4), pp.355~367.
    Oi, Jean C & Walder, Andrew G. eds.,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22~24.
    Oi, Jean C, “ The Role of the Local State in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in The China Quarterly,no.144,1995,pp.1132~1135.
    Oi, Jean C. “ Fiscal Reform and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China”, World Politic, Vol.45, No.1, 1992 (Oct), pp.102~112..
    Oi, Jean C. “ The Evolution Local State Corporatism,” in Walder, Andrew G. ed., Zouping in Transition—The Process of Reform in Rural North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 62~85.
    Oi, Jean C. Rural China Takes Off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pp.95~99.
    Sachs, Jeffery and Woo, Wing Thye. “Understanding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Discussion Paper No.1793, Harvard University, 1997(Feb), pp.1~45.
    Walder, Andrew G. “The Quiet Revolution from Within: Economic Reform as a
    Source of Political Decline,” in The Waning of the Communist State, Ed. Andrew G. Wald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5),pp.1~24.
    Wang, Shao-guang. “Central-Local Fiscal Politics in China,” in Jia Hao and Lin, Zhimin(eds.), Changing 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china:Reform and state Capacity(Boulder:Westview,1994), pp.97~100.
    Whiting, Susan. “The Regional Evolution of Ownership Forms: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s and Rural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Wenzhou,” in Jean Oi & Andrew Walder eds.,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78~186.
    Wong, Christine, Christopher Heady and Woo, Wing Thye. Fiscal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108.
    Wu, Jieh-min. “Fictive Ownership and paths to Privatization in Rural China,” 載於中 國改革開放的制度變遷: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小型研討會論文集(台 北:中央研究院大陸研究推動委員會,2000年),頁I-1-2~37。
    Xiao, Yuan-Dong, Paul Bowles and Samuel P.S.Ho, “The Determinants of Employee
    Ownership in China’s Privatized Rural Industry: Evidence from Jiangsu and Shando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No30, 2002, pp.415~436.
    三、韓文部分
    Yoo, Dong-wun,新制度主義經濟學(漢城:Sun-Hak-Sa,1999年1月)。
    四、原始文獻
    《歷城區人民政府全福街道辦事處關於對濟南市歷城區第二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實施改制的意見》,濟南市歷城區人民政府全福街道辦事處文件─濟歷城全
    辦【2001】2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9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96(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年)。
    中國鄉鎮企業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鄉鎮企業年鑑1990∼2002(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編,中國農村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年11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9260018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60018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6001801.pdf8KbAdobe PDF2831檢視/開啟
    26001802.pdf12KbAdobe PDF21026檢視/開啟
    26001803.pdf11KbAdobe PDF2994檢視/開啟
    26001804.pdf14KbAdobe PDF2818檢視/開啟
    26001805.pdf47KbAdobe PDF21696檢視/開啟
    26001806.pdf72KbAdobe PDF21636檢視/開啟
    26001807.pdf92KbAdobe PDF27333檢視/開啟
    26001808.pdf85KbAdobe PDF22110檢視/開啟
    26001809.pdf75KbAdobe PDF21318檢視/開啟
    26001810.pdf61KbAdobe PDF21116檢視/開啟
    26001811.pdf15KbAdobe PDF286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