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35262      Online Users : 5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00


    Title: 能源戰略環境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一個淨評估的探討
    The Impact of the Energy Strategy Environment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A Net Assessment
    Authors: 徐子軒
    Contributors: 陳勁甫
    徐子軒
    Keywords: 淨評估
    能源戰略環境
    國家安全
    SWOT分析
    想定技術
    Net Assessment
    Energy Strategy Environment
    National Security
    SWOT
    Scenario Technique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7:54:28 (UTC+8)
    Abstract: 自1970年代開始,美國國防部為了因應長期軍事規劃不足之處,而發展出一套名為「淨評估」(Net Assessment)的分析技術,最初是針對當時的蘇聯以及華沙公約組織,以進行軍事能力的評估分析,然而,隨著歷史的演變,軍事作為主要保障國家安全的要素固然不變,但有更多的領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淨評估觀念發展至今,已大為擴張,舉凡科技、政治、經濟、社會、意識形態,甚至疾病等足以影響到整個國家興衰的因素,都應是淨評估分析的目標。1990年之後國際能源短缺問題甚為嚴重,許多衝突雖未以爭奪能源為名,但究其根本,仍是為了各國日益短缺的生存命脈,因此能源的競逐似乎已成未來國與國間最為激烈的導火線,而就台灣來說,對外能源的依賴度達到98%以上,在亞太局勢愈趨險峻、台海衝突一觸及發的當下,如何擬定一套能源戰略,實為迫在眉睫,本文便以淨評估的角度,對台灣能源戰略環境進行全面性的診斷與機會探索,試圖回答以下的問題:(一)目前台灣在能源戰略環境中所面臨之態勢;(二)在如是能源戰略環境下的演變趨勢與預測。
    Since the 1970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defective plan of military for a long time, US DOD develops one set of analytical technology - Net Assessment. At first, it used 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WTO assessment analysis of carrying on military ability. Doubtless, an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military affairs is the guarantee national security. However, more fields are paid attention to by people gradually. The concept of the Net Assessment, therefore, is society, ideology, even the diseases are enough to influenc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ation, there are all targets that the Net Assessment should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shortage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 after the 1990s. Although many conflicts between the countries are not fighting for the energy, to get bottom of an affair, for lifeblood in short day by day in each country. Therefore the energy competition seems to be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fight/ conflict between countries in future.
    As to Taiwan, Dependence on imported energy is up to 98%. At the moment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Asia Pacific is more and more tense. Besides, the conflict of the Taiwan Straits can be happened any time. How to draft a set of energy strategy is an extremely urgent mission.
    The author used the Net Assessment point to write this article. Focus on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chance to explore to Taiwan energy`s strategic environment; moreover, try to find 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First, the posture Taiwan faces in the energy strategy environment at present. Second, the trend of evolvement and prediction is under the energy strategy environment.
    Reference: 一、 中文資料
    (一)專書
    肯特.考爾德(Kent E. Calder)著,戴保羅譯(1998)。亞洲致命危機。台北: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6年)。
    Alan Collins著,楊紫函譯(2004)。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原著出版年﹕2000年)。
    Humphrey Hawksley, Simon Holberton著,林添貴譯(1997)。龍擊:世紀之戰。台北:立緒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7年)。
    Kess van der Heijden著,陸劍豪譯(1999年)。預演未來。台北:商業週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6年)。
    Wilfried A. Hermann著,張天虹、翟文中、沈明室譯(2000)。亞洲的安全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原著出版年﹕1998年)。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2003)。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原著出版年﹕1997年)。
    Stuart E. Johnson, Martin C. Linicki, Gregory F. Treverton編,高一中譯(2005)。國防決策的新挑戰與新工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原著出版年﹕2003年)。
    Duk-Ki Kim著,吳奇達等譯(2004)。東北亞海軍戰略。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原著出版年﹕2000年)。
    馬丁.拉薩特(Martin L. Lasater)、俞劍鴻、徐光明、林蘿嬪(Robyn Lim)著,林宜瑄等譯(2004)。後鄧小平時期的臺灣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原著出版年:2000年)。
    凱洛琳.龐芙瑞(Carolyn W. Pumphrey)編,郭家琪等譯(2003)。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原著出版年﹕2002年)。
    彼得.史瓦茲(Peter Schwartz)著,吳惠民等譯(2002)。遠見的藝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原著出版年﹕1996年)。
    日本防衛廳編,黃朝茂等譯(2005)。2003日本防衛白皮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原著出版年﹕2003年)。
    中華民國海巡署(2005)。台灣海洋。台北:海防署。
    中華民國國防部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中華民國經濟部編(2005)。2005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台北:經濟部。
    中華民國經濟部能源局編(2005)。能源政策白皮書。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金融時報亞洲版記者群(2005)。亞洲能源版圖。台北: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鳳起、周大地主編(1999)。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
    倪建民主編(2005)。國家能源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7)。亞太安全譯文彙輯(Ⅱ)。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9)。亞太安全譯文彙輯(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陳鳳英、趙宏圖主編(2005)。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
    楊志恆、陳必照、林正義、林郁方、張中勇、宋燕輝等著(1995)。臺灣的國防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
    潘東豫(2003)。淨評估:全面掌握國家與企業優勢。台北: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 期刊、論文
    Andrew Scobell(2002)。中國的南海戰略。國防政策評論,2:2,76。
    于有慧(2005)。胡溫體制下的石油外交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48:3,29-31。
    平可夫(1996)。中國對南中國海的可能行動之研究。當代中國研究(美國),53,89-91。
    石美瑜(2006年4月)。中日東海問題磋商之研析。大陸工作簡報,13-14。
    朱鳳嵐(2005)。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當代亞太(北京),127,11-12。
    _______(2005)。解讀日本大陸架延伸戰略。世界知識,2005:15,24。
    吳耿東、李宏台(2002)。生質物發電利用技術現況與發展。台電工程月刊,651,77-78。
    ______(2004)。生質能源化腐朽為能源。科學發展,383,26。
    宋燕輝(2003年3月)。南海地區安全戰略情勢之發展與現況。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市。
    _______(2005)。東協與中國執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發展現況。戰略安全研析,5,9。
    李志剛(2003)。中共處理南海爭端的可能模式。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欣哲(2003年8月)。再生能源在澎湖的展望。2003打造海洋新故鄉—澎湖研討會,澎湖縣,網路版,http://www.gff.org.tw/activity8/activity20030830-1.htm。
    李金明(2002)。南沙海域的石油開發及爭端的處理前景。廈門大學學報(廈
    門),152,54。
    李魁鵬、周勤凱(2003)。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系統之建築節能與經濟效益。太陽能及新能源學刊,8:1,15。
    杜朝平(2001)。論印度東進政策。國際論壇,3:6,26-27。
    肖鵬、孫東余(2004)。南中國海上的“海狼”-越南海軍。海洋世界(北京),2004:07,28、30。
    林正義(1995)。台灣南海政策的困境。國策期刊,116,網路版,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10-9/no117.htm。
    ______(2003)。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亞太研究論壇,19,6-7。
    林忠育、李欣哲(2002)。全球地熱發電開發現況與展望。台電工程月刊,651,49~52。
    林海清(2005)。台灣海權的發展戰略-從海洋政策層面分析(下)。海軍學術月刊,39:1,網路版,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ubject.aspx?TopicID=1134。
    邱榮守(2001)。淨評估在美國戰略規劃運作之研究。國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信民(2005年6月)。能源政策與能源結構發展方向。全國能源會議,台北市。
    施勵行、林琨翔(2003)。綠色供應鏈中企業的整合策略。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12,16-17。
    洪正(2005)。中共石油政治與戰略管理。展望與探索,3:7,65-66。
    翁榮羨、呂威賢(2002)。全球風力發電應用現況與國內開發展望。台電工程月刊,651,18。
    馬小康、唐敏(2005)。我國風力發電技術之評估與建議。工業污染防治,94,106-108。
    張明亮(2006)。越南的能源與中越能源合作。東南亞縱橫(廣西),2006:01,22-23。
    張潔(2005)。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麻六甲因素。國際政治研究(北京),97,20-21。
    張輝(2004)。全球價值鏈理論與我國產業發展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北京),194,45-46。
    梁啟源、吳再益、郭博堯、劉致峻(2004)。再生能源發展方案之社會成本效益分析。台灣經濟論衡,2:10,15-16。
    許志義(1999)。台灣電價制度之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5:1,網路版,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g/sag22.htm。
    郭平欣(2004年6月)。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之安全存量分析。2004年亞太區域研討會,台北市。
    郭禮青(2002)。全球太陽光電開發現況及國內應用潛力。台電工程月刊,651,38-39。
    陳文樹(2004)。汽電共生的推廣應用。瓦斯季刊,68,52-53。
    陳立功(2000)。一九九九年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兼論國內研發經費。科學發展月刊,28:10,772-775。
    陳志恆、楊顯整(2005)。節能材料之開發與使用技術。工業污染防治,94,136-137。
    陳良棟、林華宇、林明傳、陳玲慧、黃孝信(2005)。我國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推動之回顧與展望。工業污染防治,94,164、168。
    陳勁甫(2001)。我國建立淨評估機制應有的認知。國防雜誌,16:11,3-10。
    ______(2001)。從決策理論看淨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3:3,23-39。
    陳勁甫、邱榮守(2001)。美國淨評估的歷史發展與意涵。戰略與國際研究,3:2,102-124。
    (2002)。淨評估在美國戰略規劃之角色探討。戰略與國際研究,4:2,72-95。
    陳繼章(2004)。越南經濟的支柱產業-石油天然氣業。東南亞縱橫(廣西),2004:09,17-18。
    陸綺雯(2004)。石油爭奪下一站:非洲。人民文摘,2004:07,網路版,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086/12404/1115608.html。
    黃宗煌(2005年6月)。我國能源發展與能源結構規劃。全國能源會議,台北市。
    楊志恆(1997)。中共與南海周邊主要國家的軍事交流。國策期刊,169,網路版,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60-9/no169.htm。
    ______(2001)。從綜合國力看淨評估-後冷戰時期美「中」國力評估方法的比較。戰略與國際研究,3:3,42-57。
    ______(2005)。中共的石油外交戰略與市場操作。大陸工作簡報,6-7。
    楊冠雄(2005年9月)。BEMS 建築物能源管理系統。2005年建築物能源管理研討會,台北市,網路版,http://www.cc.ntut.edu.tw/~wwwar/_acr/7-2-8.htm。
    葉惠青(2004年11月12日)。我國推動再生能源的應用策略。綠色能源技術研討暨發表會,桃園縣。
    董天植(2004)。第十四屆世界液化天然氣會議側記。瓦斯季刊,68,2-3。
    董珮真(2004)。物價上漲對亞洲及台灣經濟的影響。電工資訊,167,網路版,http://www.teema.org.tw/publish/index.asp?serialno=0411100001。
    電工資訊編輯部(2005)。全球太陽光電產業發展與挑戰。電工資訊,180,網路版,http://www.teema.org.tw/publish/index.asp?serialno=0512120001。
    詹世弘(2005年6月)。綠色能源發展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全國能源會議,台北市。
    廖文中(2005)。釣魚台列島主權歸屬牽涉中、日東海劃界。戰略安全研析,3,22。
    翟文中(2005)。南海爭議的緣起,現況與解決(上)。海軍學術月刊,39:8,網路版,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ubject.aspx?TopicID=1163 。
    劉二龍(2002)。經濟與政治的接軌-由東協自由貿易區看中共區域版圖的擴張。共黨問題研究,28:8,65。
    劉家瑄、徐春田(2002)。甲烷水合物研究—探索未來的新能源及其對環境的衝擊。自然科學簡訊,14:1,18。
    劉復國(2005)。對我國當前南海政策之建議。戰略安全研析,5,16-17。
    蔡明彥(2001)。從淨評估看東亞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3:3,58-81。
    鄭先祐(2005年11月)。從「生態」的觀點,談台灣的「永續運輸」。「邁入台灣高速運輸時代--分享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
    鄧瑞彬、林再興(2003)。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天然氣水合物。科學發展,361,64。
    簡淑綺(2005)。中國大陸原油需求與油源外交之研究。兩岸經濟統計月報,153,73。
    (三) 新聞、雜誌、評論及網路資料
    工研院能資所永續能源組能源查核室(2005)。93年國內能源使用分析,網路版,http://emis.erl.itri.org.tw/upload/admin/ISSUE/38/file/93年國內總體能源效率分析.doc。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2)。石油工業十五規畫,網路版,http://www.setc.gov.cn/gjjmwznzn/gyswgh/200207310027.htm。
    王素彎。油價上漲物價蠢動(2005)。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商電子報,http://news.cier.edu.tw/Y04/1002/2301.htm。
    台灣電力公司網站,電力與生活-電源開發計畫-再生能源,http://www.taipower.com.tw/left_bar/power_life/power_development_plan/Regeneration_energy.htm。
    白裕成、吳榮華(2004)。石油安全議題剖析-石油安全存量範例研究。成功大學石油策略研究中心,專題研究,網路版,http://www.ncku.edu.tw/~cpss/。
    ______(2005)。政府儲油成本效益初步探討。成功大學石油策略研究中心,專題研究,網路版,http://www.ncku.edu.tw/~cpss/。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1)。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網路版,http://www.nsc.gov.tw/policy/。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研處(2003)。能源發展新趨勢—氫經濟,網路版,www.cepd.gov.tw/upload/News/921202@900856.1649913276@.doc。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06)。農委會牽引農工雙方共同跨出打造綠色油田的第一步,網路版,www.afa.gov.tw/agriculture_news_look.asp?NewsID=450。
    何玉麗(2005)。越南能源情勢。能源報導,2005:09,28-29。
    吳依凡。我國石化燃料能源供給現況與展望。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IS),網路版,www.itri.org.tw/chi/services/ieknews/c1301-B10-02732-B6C1-0.doc。
    宋燕輝(2006)。麻六甲海峽四國聯合空中巡邏演習之意涵暨我應持立場。CSCAP中華民國委員會會訊,12,44。
    李欣哲(2006)。2006前瞻:能源發展─油價飆漲下的新能源契機。環境資訊中心,網路版,http://e-info.org.tw/node/2393。
    侯貞雄(2005)。因應京都議定書 產業界觀點。全國工業總會財經文摘,網路版,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407-424-5。
    胡勝正、翁明賢、楊永明、林碧炤、林文程、林正義(2001)。二O二五年國家安全戰略規畫案,網路版,www.sinica.edu.tw/as/ssrc/data/林正義-2025年國家安全戰略.doc。
    韋伯韜、蒙志強(2005)。政府應積極面對嚴峻的台灣經濟形勢。國政評論,網路版,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4/FM-C-094-045.htm。
    徐世勳、李篤華、周磊(2005)。國際原油與國內油品價格同時提高對台灣總體經濟之影響評估。石油策略研究中心時事月報,5,網路版,http://www.ncku.edu.tw/~cpss/。
    能源資訊網,「全國及各部門節約能源趨勢分析」,2004節約能源要覽,2005年4月15日,網路版,http://emis.erl.itri.org.tw/book/seview/list.asp。
    財團法人中技社(2005)。政府機關與住商部門節能診斷手冊,網路版,http://www.ctci.org.tw/ct.asp?xItem=157&ctNode=61。
    張四立(2005)。分散油源與能源供應安全。能源報導,2005:01,33-34。
    梁啟源(2005)。京都議定書生效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國政研究報告,網路版,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4/SD-R-094-009.htm。
    ______(2005)。高油價對台灣的衝擊。國政研究報告,網路版,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4/SD-R-094-008.htm。
    許博涵(2006)。邁向「氫經濟」之路。能源報導,2006:02,15-16。
    郭博堯(2002)。從兩岸合作探油看我國石油產業發展。國政研究報告,網路版,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1/SD-R-091-004.htm。
    ______(2003)。全球石油危機的油價衝擊。國政分析,網路版,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2/SD-R-092-005.htm。
    ______(2004)。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網路版。國政分析,網路版,www.npf.org.tw/PUBLICATION/SD/093/SD-R-093-002.htm。
    黃俊勛(2005)。油價對半導體產業之影響。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IS),網路版,http://www.itri.org.tw/chi/services/ieknews/200509261138424E886-0.doc
    萬其超、Robert Rose(2005)。台灣燃料電池商業化的潛力,Woodrow Wilson Center’s China Environment Forum,網路版,http://www.wilsoncenter.org/news/docs/08-29-2005%20Full%20Cell%20Paper%20FINAL%20VERSION%20Chinese%20COMPLEX%20characters.doc。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6年1月25日)。企業服務E網通電子報,46,http://esmeap3.moeasmea.gov.tw/e-News/e-News46.htm。
    ______。京都議定書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與因應策略。網路版,http://www.moeasmea.gov.tw/Data_Service/approul.asp。
    ______。油價上漲對中小企業經營之影響與對策。網路版,http://www.moeasmea.gov.tw/Data_Service/%E6%B2%B9%E5%83%B9%E4%B8%8A%E6%BC%B2%E5%B0%8D%E7%AD%96.asp。
    董珮真(2005年5月)。綠色能源氫世紀,燃料電池新動力。Focus OpenLab季刊,春季號,20-21。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2005年12月7日)。剖析國際油價上漲對ICT產業之衝擊。MIC觀點,網路版,http://mic.iii.org.tw/pop/micnews2_op_new.asp?sno=121&cred=2005/12/7。
    謝惠子(2003)。春風吹動力飛-春風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能源報導,2003:02,5-6。
    譚亮璽、餘政達(2004)。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台灣綠建築,二氧化碳減量相關指標之探討。網路版,http://www.ldm.leader.edu.tw/_student/achievement/Conference/2004/weather.pdf。
    蘇宗振(2006)。打造綠色油田-政府規劃種植能源作物。能源報導,2006:04,17-19。
    「東海石油流向何處」,中國時報,2004年10月24日,網路版,http://www.gl.ntu.edu.tw/resources_article_8.php。
    「兩岸探勘石油,明簽第二階段合約」,工商時報,2002年5月15日,網路版,http://www.future-china.org.tw/fcn-tw/200205/2002051505.htm。
    「中菲越南海合作進展良好 第一階段地震採集提前完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公司資訊,網路版,http://www.cnooc.com.cn/。
    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與德國經濟辦事處、國科會、能源局、德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新世紀能源』研討會,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網頁,最新消息,網路版,http://www.daimlerchrysler.com.tw/dc_taiwan/0-747-450282-86-478232-1-0-0-0-0-0-8391-0-0-0-0-0-0-0-0.html。
    「南海:共同開發大步走」,新華網,世界知識,網路版,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14/content_2829754.htm。
    「日印美共築海上安全防線 試圖遏制中國海軍」,新華網,2003年12年23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3-12/23/content_1244779.htm。
    「鼓勵印打造一流海軍 美國借印度之手遙控麻六甲」,人民網,2005年11月8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8/3837887.html。
    「能源合作可望成為中印關係之紐帶」,亞洲時報在線,2005年4月13日,http://www.atchinese.com/2005/04/0413spe2.htm。
    「太陽光電將是未來重點發展能源產業 台灣產業鏈日趨完備」,經濟日報,2005年6月16日,網路版,http://www.pmc.org.tw/news.jsp?HotNewsID=1565&pageNum=1&history=0。
    「中國離“氫經濟”時代還有多遠? 」,中油網科技頻道,2005年3月11日,http://161.207.1.13:82/gate/big5/www.oilnews.com.cn/oilkj/kj_info.asp?id=11558。
    「台達電工研院共製太陽能電池,第三季量產,旺能首季2千萬瓦」,台視新聞,2005年3月3日,網路版,http://www.ttv.com.tw/news/html/094/03/0940303/094030390267026.htm。
    二、 英文資料
    (一) 專書
    Committee on Alternatives and Strategies for Future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Use (2004), The Hydrogen Economy: Opportunities, Costs, Barriers, and R&D Nee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Eliot A. Cohen & John Gooch(1990), Military misfortunes: the anatomy of failure in wa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George E. Pickett, James G. Roche, and Barry D. Watts(1991), “Net Assessment:A Historical Review,” in Andrew W. Marshall, and Henry S. Rowen eds. On Not confusing Ourselves, Boulder(CO):Westview Press.
    Gill Ringland(1998), Scenario Planning,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Herman Kahn(1984), Thinking About the Unthinkable in the 1980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Liam Fahey and Robert M. Randall(1998), Learning from the Future: Competitive Foresight Scenario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Michael E. Porter(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Free Press.
    Michael T. Klare(2001), Resource wars: the new landscape of globe conflict,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Sam J. Tangredi(2000), All possible wars? Toward a Consensus View of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2001-2025,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Stephen Peter Rosen, “Net Assessment as an Analytical Concept,” in Andrew W. Marshall, and Henry S. Rowen eds. On Not confusing Ourselves, Boulder(CO):Westview Press.
    Thomas L. Mcnaugher(1985), Arms and Oil,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William F. Glueck(1976), Business Policy:Strategy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Zalmay Khalilzad and Ian O. Lesser, eds.(1998), Source of 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Regional Futures and U.S. Strategy, Santa Monica, CA: RAND.
    (二) 期刊、論文
    Eliot A. Cohen(1988), “Toward Better Net Assessment:Rethinking the European Conventional Balanc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3:1, 50-89.
    ______(1990), “Net Assessment:An American Approach,” paper delivered at the Jaffe Institute, Tel Aviv, Israel.
    Jasjit Singh(1988), “Indian Ocean and Indian Security,” in Indian Defense Review, ed., by Satish Kumar, India:Lancer International.
    Sergei Troush(1999), “China’s Changing Oil Strategy and its Foreign Policy Implicati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CNAPS Working Paper, http://www.brookings.edu/fp/cnaps/papers/1999_troush.htm#FOOTNOTE_11
    Weihrich Heinz (1982), “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15:2, 60.
    (三)新聞、評論、研究計畫及網路資料
    British Petroleum(2004),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4, http://www.bp.com/downloads.do?categoryId=9003093&contentId=7005944.
    Declan Walsh (2005, November 10). US uneasy as Beijing develops a strategic string of pearls. The Guardian.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03), "South China Sea Region Tables,"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schinatab.html.
    ______ (2005), “World Oil Transit Chokepoints, Strait of Hormuz,”
    http://www.eia.doe.gov/emeu/cabs/World_Oil_Transit_Chokepoints/Hormuz.html.
    EUROPA Summaries of legislation (2005), “Security of supply of natural gas,” http://europa.eu.int/scadplus/leg/en/lvb/l27047.htm.
    IC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 (2005).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2005ANNUAL REPORT, www.icc-ccs.org.
    U.S.-Taiwan Fuel Cell Initiative with 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s China Environment Forum(2004), Potential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Fuel Cells in Taiwan, http://www.fuelcells.org/info/reports.html.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2), A National Vision of America`s Transition to a Hydrogen Economy—To 2030 and Beyond, www.hydrogen.energy.gov/pdfs/vision_doc.pdf
    ______ (2004), Basic Research Needs for the Hydrogen Economy,
    http://www.sc.doe.gov/bes/hydrogen.pdf.
    ______ (2004), Hydrogen Posture Plan-An Integrated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monstration Plan, http://www.chinaev.org/html/qnjs/html/bzfg/20050112ycgh.pdf.
    ______ (2004),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4,
    www.eia.doe.gov/oiaf/ieo/index.html.
    ______ (2005), National Hydrogen Energy Roadmap,
    http://www.chinaev.org/html/qnjs/html/bzfg/20050112qnlx.pdf.
    ______ (2005), President’s Hydrogen Fuel Initiative,
    http://www.chinaev.org/html/qnjs/html/bzfg/20050112rldy.pdf.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2253023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5302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23101.pdf46KbAdobe PDF2879View/Open
    53023102.pdf88KbAdobe PDF2930View/Open
    53023103.pdf76KbAdobe PDF21170View/Open
    53023104.pdf89KbAdobe PDF2906View/Open
    53023105.pdf293KbAdobe PDF21404View/Open
    53023106.pdf276KbAdobe PDF21494View/Open
    53023107.pdf1036KbAdobe PDF25002View/Open
    53023108.pdf654KbAdobe PDF216767View/Open
    53023109.pdf155KbAdobe PDF21261View/Open
    53023110.pdf252KbAdobe PDF2168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