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67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39521      線上人數 : 3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676


    題名: 日本走向正常國家--冷戰後的日本外交政策
    作者: 翁淑婷
    貢獻者: 林碧炤
    翁淑婷
    關鍵詞: 日本
    正常國家
    美日安保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9-17 17:51:11 (UTC+8)
    摘要: 本文由所謂「正常國家」相對的「非正常國家」的意義和脈絡,來看為何日本提出要成為「正常國家」,背後必有與其相對的「非正常國家」之意涵,並由了解其意涵後探討日本邁向「正常國家」的脈絡及發展。
    其次,冷戰結束後,包括國際上美蘇對峙的國際格局之驟變、中國力量的崛起、北韓的飛彈挑釁,及國內泡沫經濟的爆發、人民對長期一黨獨大的自民黨的信心崩潰等之內外情勢,屬於全球經濟強權的日本,如何再次摸索其新世紀的戰略。其中日本政治家所喊出的「正常國家」口號,其具體內容究竟為何,包括防衛政策的調整、和平憲法的修正、聯合國外交的經過等轉變。
    最後是根據日本這種戰略的背景及實踐,來分析東亞及美國對於日本的轉變的態度及應變。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專書
    中曾根康弘(Yasuhiro Nakasone)。《新的保守理論》,金蘇城、張和平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4年。
    包霞琴、臧志軍編。《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朱松柏、柯玉枝編。《新世紀的中國大陸情勢與東亞》。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93年7月。
    朱松柏、蔡增家編。《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92年6月。
    任曉、胡泳浩。《中美日三邊關係》。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建民。《冷戰後日本「普通國家化」與中日關係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4月。
    呂理州。《日本戰後經濟史》。台北:時報文化,1989年。
    呂耀東。《冷戰後日本的總體保守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松村岐夫、伊藤光利、辻中豊。《日本政府與政治》,吳明上譯。台北:五南圖書,2005年。
    林尚立。《政黨政治與現代化日本的歷史與現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民國79年。
    金熙德。《日美基軸與經濟外交──日本外交的轉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威廉陶(William T. Tow)。《亞太戰略關係 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92年。
    孫承。《日本與東亞:一個變化的時代》。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孫政。《戰後日本新國家主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原彬久(Hara Yoshihisa)。《吉田茂傳》,高詹燦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徐萬勝。《日本政治與對外關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張暄。《當代中日關係四十年(1949~1989)》。北京:時事出版社,1993年。
    陳鵬仁、黃琬珺。《戰後日本的政府與政治》。台北:水牛出版社,2004年。
    猪口孝(Takashi Inoguchi)。《日本──經濟大國的政治運作》,賴郁君譯。台北:月旦出版,1995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The U.S.-Japan Alliance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年7月。
    馮昭奎、劉世龍、劉映春、江培柱、金熙德、周永生。《戰後日本外交(1945~199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蔣立峰編。《21世紀的日本:政治外交發展趨勢》。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蔡瑋、柯玉枝編。《東亞與台、日、中的新形勢》。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民94年。
    蔡瑋、蔡增家編。《變動中的東亞國際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95年。
    蔡增家。《日本轉型:九0年之後政治經濟體制的轉變》。台北:五南圖書,2004年。
    劉江永。《彷徨中的日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樊勇明、談春蘭。《日本的大國夢》。香港:三聯書店,1993年。
    賴因哈德(Reinhard Drifte)。《願望與現實──日本爭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歷程》(Japan`s Quest for a Permanent Security Council Seat: A Matter of Pride or Justice?),高增杰、魏嘯飛、陳月娥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年。
    邁可•沙勒(Michael Schaller)。《亞洲冷戰與日本復興》(The American occupation of Japan—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in Asia),郭俊鉌譯。台北:金禾出版社,民國81年。
    薛君度、陸忠偉。《顛簸的日本》。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蘇進添。《日本保守政治剖析》。台北:致良出版社,1992年。
    二、 中文期刊
    石原忠浩。〈戰後「中」日經濟與政治互動關係〉。《問題與研究》,36卷5期。民國86年5月,頁33-55。
    朱蓓蕾。〈全球毒品走私活動:非傳統性安全之分析〉。《東亞研究》,36卷2期。2005年7月,頁53-90。
    李天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日本的角色〉。《銘傳日本語教育》,6期,2003年12月,頁153-175。
    何思慎。〈「中國威脅論」與新世紀「中」日關係初探〉。《中國事務》,7期,2002年1月,頁35-52。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35卷2期,2004年7月,頁1-32。
    金榮勇。〈形成中的東亞共同體〉。《問題與研究》,44卷3期。2005年6月,頁33-56。
    柯玉枝。〈從國家利益看冷戰後中共與日本關係中的合作與競爭〉。《中國大陸研究》,42卷2期。民國88年2月,頁63-77。
    程文明。〈戰後日本自民黨社會統合能力分析〉。《日本學論壇》,2003年第2期。
    陳伯志。〈九0年代日本經濟不景氣之分析〉。《問題與研究》,38卷4期。民國88年4月,頁71-94。
    陳佳慧。〈論日本憲法中的和平理念-日本憲法第九條〉。《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期。2007年9月,頁351-416。
    張啟雄。〈日本第一v.s.和平崛起—冷戰前後東北亞國際秩序的衝突與整合〉。《興大歷史學報》,17期,民國95年6月,頁599-640。
    張雅君。〈中日關係的安全困境:國際體系與雙邊利益層面的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6卷4期。2005年10月,頁139-184。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9期。民國87年6月,頁275-304。
    ---------。〈冷戰時期日本之防衛與安全保障政策:一九四五~一九九0〉。《問題與研究》,41卷5期。民國91年9、10月,頁13-38。
    ---------。〈二00四年日本防衛白皮書解析〉。《歐亞研究通訊》,7卷11期。民國93年11月,頁7-10。
    廖書賢。〈論日本反恐機制與日台安全合作〉。《國防政策評論》,3卷1期,2002年,頁24-41。
    熊鵬。〈失去的十年之謎──日本經濟長期衰退原因探析〉。《陜西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卷1期。2005年2月,頁67-70。
    蔡宗羲。〈九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之長期衰退與政策論爭之研究〉。《華岡社科學報》,18期。2004年6月,頁17-35。
    潘國政。〈評美國主流學派之美日同盟觀〉。《東北亞論壇》,2期。2003年3月,頁25-28。-
    蔡增家。〈美日安保條約的政經意涵與制度的調適〉。《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9期,民87年9月,頁1-18。
    ----------。〈擺盪在合作與衝突之間:中國崛起下中日衝突的結構分析〉。《國際關係學報》,第21期,2006年1月,頁45-70,71-111。
    ----------。〈從新保守主義論述變遷中的日本防衛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8卷3期。2007年7月,頁91-125。
    蘇顯揚。〈國際經濟動向-日本泡沫經濟後的曙光〉。《經濟前瞻》,44期。1996年3月,頁74-77。
    三、 研討會論文
    上村幸治。〈2008年東亞的政治情勢—福田政權誕生之後的日中關係〉,第35屆台日亞洲太平洋研究會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日本大陸問題研究協會主辦,2008年3月27~28日。
    李大中。〈一九九0年代以來的美日安全關係:邁向更緊密的聯盟?〉,當西方遇上東方:當代日本研究的方法、理論與實務之對話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7年11月5日。
    何思慎。〈東亞新安全觀下的日中關係:台灣的觀點〉,第35屆台日亞洲太平洋研究會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日本大陸問題研究協會主辦,2008年3月27~28日。
    陳國雄。〈台、日、中的戰略關係與美日同盟〉,台灣的安全保障與民主研討會。台灣安保協會、亞洲安保論壇主辦,2004年1月17日。
    楊永明。〈東亞的政治動脈:多重雙邊關係的交錯〉,第34屆台日亞洲太平洋研究會議。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6年3月30-31日。
    楊鈞池。〈美日同盟關係調整與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之分析〉,2005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多元社會、和解政治與共識民主」學術研討會。中國政治學會主辦,2005年10月1日。
    劉冠効。〈新世紀初之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當西方遇上東方:當代日本研究的方法、理論與實務之對話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7年11月5日。
    蔡增家。〈擺盪在國際與國內勢力之間:九一一之後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7月15~16日。
    四、 日文專書
    浅井基文。《大国日本の選択―国連安全保障理事会と日本》。東京:労働旬報社,1995年。
    阿部斉、新藤宗幸、川人貞史。《概説 現代日本の政治》。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
    安倍晋三。《美しい国へ》。東京:文藝春秋,2006年。
    有賀貞、宇野重昭、木戸蓊、山本吉宣、渡辺昭夫編。《講座国際政治4 日本の外交》。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
    五百旗頭真編。《戦後日本外交史》。東京:有斐閣,1999年。
    石破茂。《国防》。東京:新潮社,2005年。
    猪口孝。《現代国際政治と日本――パールハーバー50年の日本外交》。東京:筑摩書房,1991年。
    入江通雅。《冷戦後世界と日本》。京都:嵯峨野書院,1994年。
    小沢一郎。《日本改造計画》。東京:講談社,1993年。
    外交政策決定要因研究会。《日本の外交政策決定要因》。東京:PHP研究所,1999年。
    姜尚中、水野直樹、李鍾元。《日朝交渉――課題と展望》。東京:岩波書店,2003年。
    北岡伸一。《「普通の国」へ》。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0年。
    ケネス・B・パイル(Kenneth B. Pyle)。《日本への疑問》(The Japanese Question-Power and Purpose in a New Era),加藤幹雄訳。東京:サイマル出版会,1992年。
    郷田豊。《世界に学べ!日本の有事法制》。東京:芙蓉書房,2002年。
    小島朋之編。《アジア時代の日中関係》。東京:サイマル出版会,1995年。
    佐藤勝巳。《日本外交はなぜ朝鮮半島に弱いのか》。東京:草思社,2002年。
    佐藤誠三郎、今井隆吉、山内康英編。《岐路に立つ国連と日本外交》。東京:三田出版会,1995年。
    島川雅史。《アメリカ東アジア軍事戦略と日米安保体制》。東京:社会評論社,1999年。
    しもみち直紀。《これでいいのか日本の外交・防衛》。東京:大村書店,2005年。
    周永生。《日中和解・共栄への道》。東京:日本僑報社,2005年。
    升味準之輔。《戦後政治 一九四五―一九五五 上》。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
    ----------------。《現代政治 一九五五年以後 上》。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
    武者小路公秀。《転換期の国際政治》。東京:岩波書店,1986年。
    -------------------編。《日本外交の課題と選択》。大阪:大阪経済法科大学出版部,1996年。
    田中明彥。《日中関係1945~1990》。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安全保障――戦後50年の模索》。東京:読売新聞社,1997年。
    -------------。《ワード・ポリティクス――グローバリゼーションの中の日本外交》。東京:筑摩書房,2001年。
    -------------。《「新しい戦争」時代の安全保障》。東京:都市出版,2002年。
    田中伸尚。《憲法九条の戦後史》。東京:岩波書店,2005年。
    中島信吾。《戦後日本の防衛政策――「吉田路線」をめぐる政治・外交・軍事》。東京:慶応義塾大学出版会,2006年。
    中山太郎。《憲法千一夜――衆議院憲法調査会への道》。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5年。
    日本外務省編。《外交青書》。東京:日本外務省,1990年。
    日本防衛庁編。《これでわかる日本の防衛》。東京:日本防衛庁,2005年。
    日本防衛庁防衛研究所。《東アジア戦略概観2004》。東京:日本防衛庁,2005年。
    藤原彰、荒川章二、林博史。《日本現代史》。東京:大月書店,1986年。
    船橋洋一。《同盟漂流》。東京:岩波書店,1997年。
    三宅一郎、山口定、村松岐夫、進藤栄一。《日本政治の座標》。東京:有斐閣,1985年。
    増田弘、木村昌人編。《日本外交史ハンドブック――解説と資料》。東京:有信堂高文社,1995年。
    町村信孝。《保守の論理―凛として美しい日本をつくる》。東京:PHP研究所,2005年。
    松村好隆。《外交戦略――日本は新国際秩序造りにどう挑むか》。東京:勁草書房,1993年。
    森本敏。《米軍再編と在日米軍》。東京:文藝春秋,2006年。
    山中恒。《すっきりわかる「靖国神社」問題》。東京:小学館,2003年。
    読売新聞政治部。《外交を喧嘩にした男──小泉外交二○○○日の真実》。東京:新潮社,2006年。
    ラインハルト・ドリフテ(Reinhard Drifte)。《21世紀の日本外交》,吉田康彦訳。東京:近代文芸社,1998年。
    渡辺治。《日本の大国化とネオ・ナショナリズムの形成》。東京:桜井書店,2001年。
    五、 日文期刊
    天児慧。〈新国際秩序構想と東アジア共同体論―中国の視点と日本の役割〉。《国際問題》,2005年3月,頁37-41。
    何思慎。〈普通の国へ-日本の新防衛観とその地域安全保障への影響〉。《問題と研究》,35巻2号。2006年3・4月号,頁1-10。
    田中均。〈二一世紀日本外交の戦略的課題〉。《外交フォーラム》,2005年10月号,頁8-13。
    森本敏。〈小泉外交・安全保障の功罪――五年にわたる小泉政治の軌跡〉。《海外事情》,54巻9号。2006年9月,頁84-85。
    山影進。〈日本の対ASEAN政策の変容-福田ドクトリンを超えて新たな連携へ〉。《国際問題》,2001年1月号,頁57-81。
    山田康博。〈東アジア地域経済統合と中国〉。《ジェトロ中国経済研究月報》,2002年6月。
    ラルフ・コッサ(Ralph A.Cossa)。〈アメリカからみた東アジア共同体構想〉。《外交フォーラム》,2005年10月,頁38-43。
    六、 英文專書
    Akaha, Tsuneo. “Three Faces of Japan: Nationalist, Regionalist and Globalist Future.” In Globalism, Reg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171-198, ed.Yoshinobu Yamamoto,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9.
    Armacost, Michael H. and Daniel Okimoto. The Future of American`s Alliances in Northeast Asi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2004.
    Cossa, Ralph A. Restructuring the U.S.-Japan Alliance: Toward a More Equal Partnership.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7.
    Green, Michael Jonathan. Japan’s Reluctant Realism,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s in an Era of Uncertain Power. New York: PALGRAVE, 2001.
    Hook, Glenn D. Japan’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ecurity. London: Routledge, 2001.
    Hughes, Christopher. Japan’s Economy Power and Security. London: Routledge. 1999.
    Ikenberry, G. John and Takashi Inoguchi. Reinventing the Alliance: U.S.-Japan Security Partnership in an Era of Chang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Katzenstein, Peter J. and Nobuo Okawara. Japan’s National Security, Structures, Norms and Policy Responses in a Changing World.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3.
    ------------------------ and Takashi Shiraishi. Beyond Japan: the Dynamics of East Asian Regionalis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6.
    ------------------------, Cultural norms and national security : police and military in postwar Japa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Khalilzad, Zalmay, and et al.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1.
    Liska, George F. Nations in Alliance: the Limits of Interdependence. Baltimore: John Hopkins Press, 1962.
    McCargo, Duncan. Conteporary Japan.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2000.
    Regnier, Philippe., and Daniel Warner., ed. Japan and Multilateral Diplomacy.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1.
    Robertson, Jeffrey. North Korea Nuclear Cri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the Department of the Parliamentary Library:Australia, March 18, 2003.
    Rose, Caroline. “Japanese Role in PKO and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In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today, ed. Inoguchi Takashi and Purnendra Jain, 122-135. New York: PALGRAVE, 2000.
    Russett, Bruce., and Harrey Starr. World Politic: the Menu for Choice.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1981.
    七、 英文期刊
    Christensen, Thomas J. “China,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3, Issue 4 (Spring 1999):49-80.
    ----------------------------. “Fostering Stability or Creating a Monster: The Rise of China and U.S. Policy Toward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1, (Summer 2006): 87-126.
    Cossa, Ralph. “U.S. Security Strategy in Asia and the Prospects for an Asian Regional Security Regime,” Asia-Pacific Review, (May 2005): 64-86.
    Deng, Yong and Thomas G. Moore. “China Views Globalization: Toward a New Great-Power Politics?”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7, no.3, (Summer 2004):117-136.
    Hughes, Christopher W. “Japan`s Security Policy,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War on Terror`: Incrementalism Confirmed or Radical Leap?”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8, Issue 4, (December 2004): 427-445.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Lonely Superpower,” Foreign Affairs, Vol. 78, No.2 (March/April 1999): 35-36.
    Kawasaki, Tsuyoshi. “Japan and Two Theories of Military Doctrine Formation: Civilian Policymaker, Policy Preference, and the 1976 National Defense Program Outlin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1, No.1, 2001): 68-70.
    Koizumi, Junichiro. “Japan and ASEAN in East Asia: A sincere and open partnership”, Japan Echo,( April 2002): 14-16.
    Kojima, Akira. “Seeking a Regional Framework for East Asia”, Japan Echo, (February 2005):37-41.
    Leavitt, Sandra R. “The Lack of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Southeast Asia and Japan.” Asian Survey, vol.45, no.2, (May 2005): 216-240.
    Miller, John H. “Will the Real Japan Please Stand Up”, World Policy Journal (Winter 2005/2006): 36-46.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 62(Fall 1992): 10-16.
    Mochizuki, Mike M. “Strategic Thinking under Bush and Koizumi: Implications for the US-Japan Alliance.” Asia-Pacific Review, vol.10, Issue 1, (May 2003): 82-98.
    Norris, Robert S. “North Korea`s Nuclear Program.”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vol.59, no.2, (March/April, 2003): 74-77.
    Pei, Minxin and Swaine Michael. “Simmering Fire in Asia: Averting Sino-Japanese Strategic Conflict,” Policy Brief, (November 2005): 2-7.
    Scalapino, Robert A. “Asia-Pacific Security-the Current Balance of Pow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8, no.3, (September 2004): 368-376.
    Singh, Bhubhindar, “Japan’s Post-Cold War Security Policy: Bringing Back the Normal State”,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Apr 2002): 82-105.
    Waltz, Kenneth N.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5, No.1, (Summer 2000): 5-41.
    Watanabe, Akio. “Has Japan Crossed the Rubicon? Defense Policy Since the Higuchi Report”, Jap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7, No. 4): 238-240.
    Wohlforth William C.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4, No.1 (Summer 1999): 5-41.
    八、 網路資料
    防衛庁・自衛隊http://www.jda.go.jp/
    防衛省http://www.mod.go.jp/
    日本外務省http://www.mofa.go.jp
    日本国土交通省 http://www.mlit.go.jp
    美國國防大學 http://www.ndu.edu
    聯合國 http://www.un.org
    聯合知識庫 http://udndata.com/library/
    大紀元報 http://news.epochtimes.com.tw/
    中央社 http://www.cna.com.tw/
    世界日報 http://www.worldjournal.com/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tw/
    台灣日報 http://www.taiwandaily.net/
    經濟日報 http://udn.com/hotnews/econ0.html
    Taipei Times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
    產経新聞 http://sankei.jp.msn.com/
    読賣新聞 http://www.yomiuri.co.jp
    朝日新聞 http://www.asahi.com/home.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94253021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302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302101.pdf41KbAdobe PDF21401檢視/開啟
    302102.pdf85KbAdobe PDF21598檢視/開啟
    302103.pdf59KbAdobe PDF21204檢視/開啟
    302104.pdf75KbAdobe PDF21238檢視/開啟
    302105.pdf231KbAdobe PDF22157檢視/開啟
    302106.pdf347KbAdobe PDF25374檢視/開啟
    302107.pdf358KbAdobe PDF210480檢視/開啟
    302108.pdf402KbAdobe PDF23285檢視/開啟
    302109.pdf465KbAdobe PDF23936檢視/開啟
    302110.pdf182KbAdobe PDF21392檢視/開啟
    302111.pdf270KbAdobe PDF2203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