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56044      Online Users : 4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60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602


    Title: 盛清時期的布政使研究
    Authors: 陳連域
    Contributors: 莊吉發
    陳連域
    Keywords: 布政使
    督撫
    錢糧
    藩司
    康雍乾盛世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7:10:36 (UTC+8)
    Abstract: 清朝布政使之職能,大略論之,有民政、財政、其他三方面。民政上,舉凡德音的宣達、戶口的調查、鄉試的提調、墾荒的起科、楷模的旌表,甚至祥瑞的呈報等等,布政使皆與其事;財政上,則錢糧之奏銷、解協各餉的解送、收支出納的調劑,莫不屬布政使之責;其他方面,包含官員之就任、離任、迴避、丁憂、薦舉、瀆職、不適任等相關事務,亦皆布政使轄之。由此可知布政使事務之繁忙及責任之綦重,然亦因此,可知其在清朝官僚體系中具有一定重要性。
    體制內之繁忙職能外,要了解布政使,更不可忽視其在體制外所肩負之種種任務。這些體制外之任務,有為完成體制內職能所不得不做者;有身處地方政治圈中所不得不妥協者;亦有因於政經局勢,而被交付之額外任務者。這些不存於官書典籍上之體制外任務,彰顯了布政使在政治上的多重作用與功能,透過本文的討論,將呈現布政使這個動態的面貌。
    由於布政使既需擔負靜態的體制內職能,復又有體制外之動態任務,故膺任布政使者必須要有一定程度之素質、能力,方可勝任;惟布政使之職能繁重並非沒有代價,蓋其職能繁重之餘,也為自己積累了寶貴的政治資本,使其自身在整個官僚體系中更具向上晉陞的競爭力。本文分析了盛清康、雍、乾三朝超過1000人次之布政使資料,基本呈現了盛清布政使之出身、陞轉遷調、任期以及滿漢組成結構等幾個具有仕途指標意義的面向。這些分析結果,除有助於進一步認知布政使之職官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以及皇帝的用人態度。
    本文以盛清時期的布政使作為研究中心,主要目的在探究布政使一職在康雍乾盛世下的時代面貌。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三帝共在位134年,斯時清朝國力鼎盛,文治武功遠邁漢唐,康、雍、乾三帝合力打造了盛清時代,也開創出後世稱頌的曠古盛世。康、雍、乾三帝,雖皆勤政,但性格各異,德治、法治、文治各有所重,因之所引領形塑而出之時代風格亦不同。布政使在這三個不同風格的時代中如何與皇帝進行互動?如何因應時代的變遷?如何滿足不同的政治期望?如何調整自己的行事步調?都是本文探究焦點。
    從整個盛世形成的發展來看,康雍乾三帝的勵精圖治固是一大因素,但建構歷史者並非僅有皇帝一人而已,皇帝之下整個文官體系的運轉成效,也是建構歷史發展的重要因子。從這個角度看,在地方上職任綦重之布政使必然在整個盛世的締造過程中起到一定之歷史作用,這個歷史作用,是布政使存在盛清這個大時代中的核心價值。
    Reference: 一、 檔案資料
    《上諭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方本。
    《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年羹堯奏摺專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1年。
    《明清史料》,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年。
    《明清史料》,癸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5年。
    《軍機處檔》,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
    《宮中檔康熙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6年。
    《起居注冊(康熙朝)》,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起居注冊(雍正朝)》,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廷寄》,臺北:廣文書局,1974年。
    《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年。
    《傳包‧傳稿》,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雍正硃批諭旨》,臺北:文源出版社,1965年。
    《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懲辦貪污檔案選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合肥:黃山書社,1998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4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匯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9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吳唅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張偉仁主編,《明清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6-1995年。
    二、 官書典籍
    《天聰朝臣工奏議》,收錄於《清史資料‧第二輯‧開國史料(二)》,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69年。
    《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皇清道咸同光奏議》,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皇朝政典類纂》,臺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皇朝蓄艾文編》,臺北:學生書局,1965年。
    《康熙帝御制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6年。
    《康熙政要》,臺北:華文書局,1969年。
    《御制文餘集》,收錄於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1301冊。
    《御制詩三集》,收錄於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306冊。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清國史(嘉葉堂抄本)》,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清朝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清朝通志》,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清朝通典》,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1987年。
    《掌故叢編》,臺北:國風出版社,1964年。
    《欽定八旗通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
    《欽定大清一統志》,收錄於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481冊。
    《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欽定戶部則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
    《欽定吏部則例‧銓選漢官品級考》,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
    《欽定禮物則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
    《諸司職掌》,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0年。
    《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59年。
    允祿等,《大清會典(雍正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4-1995年。
    允祹等,《大清會典(乾隆朝)》,收錄於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619冊。
    方大湜,《平平言》,收錄於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王又槐,《錢穀備要》,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王先謙,《十二朝東華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
    王慶雲,《石渠餘紀》,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丘濬,《大學衍義補》,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
    永瑢、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收錄於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冊。
    永瑢等修,《歷代職官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托津等,《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
    朱元璋,《明朝開國文獻》,臺北:學生書局,1966年。
    朱健,《古今治平略》,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李東陽等纂,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臺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
    李桓輯錄,《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文友書店,1970年。
    杜佑,《通典》,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臺北:新興書局,1976年。
    劭之棠,《皇朝經世文統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
    伊桑阿,《大清會典(康熙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3年。
    周振鶴,《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法式善,《陶廬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姚士觀等,《明太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出版社,1980年。
    洪亮吉,《卷施閣文》,收錄於洪亮吉撰、劉德權點校,《洪亮吉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計六奇,《明季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年。
    計六奇,《明季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年。
    剛毅,《牧令須知》,臺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
    夏燮,《明通鑒》,長沙:岳麓書社,1999年。
    孫承澤,《春明夢餘錄》,香港:龍門書店,1965年。
    徐孚遠、陳子龍、宋徵璧等編,《皇明經世文編》,臺北:國風出版社,1964年。
    徐學聚,《國朝典彙》,臺北:學生書局,1965年。
    袁枚,《小倉山房文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崑崗等,《欽定大清會典(光緒朝)》,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崑崗等,《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張玉書,《張文貞集》,收錄於永瑢、紀昀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1322冊。
    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張萱,《西園聞見錄》,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微縮複製中心,1996年。
    梁章鉅,《樞垣記略》,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脫脫等,《宋史》,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麥仲華,《皇朝經世文新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
    鄂容安等撰、李致忠點校,《鄂爾泰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黃六鴻,《福惠全書》,臺北:九思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
    黃訓輯,《皇明名臣經濟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
    趙爾巽等,《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趙翼,《廿二史劄記》,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趙翼,《簷曝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劉獻廷,《廣陽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蔣良騏,《東華錄》,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談遷,《國榷》,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
    錢儀吉,《碑傳集》,臺北:明文書局,1986年。
    龍文彬,《明會要》,臺北:世界書局,1972年。
    魏源,《聖武記》,臺北: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2年。
    顧亭林,《天下郡國利病書》,臺北,老古文化公司,1981年。
    三、 專書著作
    牛創平,牛冀青,《清代一二品官員經濟犯罪案件實錄》,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
    王安定,《湘軍記》,臺北:文苑出版社,1964年。
    王興業,《明代行政管理制度》,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古鴻廷,《清代官制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
    朱誠如主編,《清朝通史‧太祖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何炳著、葛劍雄譯,《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
    何烈,《釐金制度新探》,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2年。
    吳兆莘,《中國稅制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吳廷燮,《明督撫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李宗黃,《中國歷代行政通論》,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協會,1961年。
    李治亭,《清康乾盛世》,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周振鶴,《地方行政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孟昭信,《康熙皇帝大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孟森,《明清史講義》,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韋慶遠,柏樺,《中國官制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1年。
    唐文基、羅慶泗,《乾隆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孫文良,《清帝列傳‧乾隆帝》,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張哲郎,《明代巡撫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張晉藩,《中國官制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2年。
    張德澤,《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莊吉發,《清世宗與賦役制度的改革》,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
    莊吉發,《清代奏摺制度》,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年。
    莊吉發,《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
    許大齡,《清代捐納制度》,臺北:文海出版社,1977年。
    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政治》,臺北:雲龍出版社,2003年。
    陳支平,《清代賦役制度演變新探》,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8年。
    陳登原,《國史舊聞》,臺北:明文出版社,1981年。
    曾仰豐,《中國鹽政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馮爾康,《雍正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黃光亮,《清代科舉制度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年。
    楊予六,《中國歷代地方行政區劃》,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年。
    楊啟樵,《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葛金芳、劉澤華,《土地賦役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劉翠溶,《順治康熙年間的財政平衡問題》,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69年。
    稻葉君山著,但濤譯,《清朝全史》,臺北:中華書局,1960年。
    蕭一山,《清代通史》,臺北:商務印書管,1962年。
    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閻崇年,《努爾哈赤傳》,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戴逸,《乾隆帝及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
    戴逸、李文海主編,《清通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織田萬,《清國行政法汎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
    魏秀梅,《清代之迴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魏秀梅,《清季職官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
    羅玉東,《中國釐金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70年。
    關文發、顏廣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顧炎武,《亭林詩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
    欒成顯,《明代黃冊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四、 期刊論文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乾隆十二年江蘇清理積欠史料〉,《歷史檔案》,1995年第1期,頁1-1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十三年安徽清理積欠史料〉,《歷史檔案》,1995年第2期,頁29-37。
    公一兵,〈江南分省考議〉,《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第17卷第1輯(2002年3月) ,頁75-84。
    王業鍵,〈清雍正時期(1723-35的財政改革)〉,《清代經濟史論文集(一)》(台 北:稻香出版社,2003年),頁303-339。
    史五一,劉詠梅,〈略論清初對存留錢糧的裁減〉,《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頁505-508。
    申學鋒,〈清代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的演變〉,《河北學刊》,第22卷第5期(2002年9月) ,頁84-90。
    白新良,〈康熙朝進摺人員考略〉,《歷史檔案》,2005年第2期,頁38-53。
    何平,〈論清代定額化賦稅制度的建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頁1-8。
    何平,〈論清代賦稅徵收工具及其變遷〉,《清史研究》,1998年第1期,頁28-38。
    何本方,〈清代戶部諸關初探〉,《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3期,頁36-43。
    李國祁,〈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期上(1972年7月),頁150-158。
    邢義田,〈中國皇帝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屈春海,〈乾隆朝甘肅冒賑案懲處官員一覽表〉,《歷史檔案》,1996年第2期,頁74-78。
    胡天瓊,〈清代布政使的”廉”與”貪”〉,《職大學報》,2003年第3期,頁6-8。
    胡天瓊,〈清代布政使初探〉,《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7月), 頁1-8。
    胡天瓊,〈錢實甫《布政使年表》之補漏與勘誤〉,《職大學報》,2004年第1期,頁99-100。
    徐健竹,〈試論張居正的財政改革〉,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古史文存(明清卷上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頁375-397。
    莊吉發,〈謝遂《職貢圖研究》〉,《清史論集(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頁413-466。
    莊吉發,〈清代全史與清史研究〉,《清史論集(四)》(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頁1-32。
    莊吉發,〈從奏摺制度的沿革論清代前期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清史論集(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頁35-96。
    莊吉發,〈德治‧法治‧文治-從奏摺制度的沿革論盛清諸帝的治術〉,《清史論集(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頁1-34。
    莊吉發,〈知道了-奏摺硃批諭旨常見的詞彙〉,《清史論集(十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頁7-35。
    陳鋒,〈清代前期奏銷制度與政策演變〉,《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2000年4月),頁63-74。
    陳捷先,〈從民族問題的處理看清朝政權的建立〉,《清史論集》(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頁1-40。
    陳捷先,〈從清初中央建置看滿洲漢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清史論集》,頁119-135。
    陳樺,〈清代人丁編審制度初探〉,收錄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編,《清史研究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頁169-194。
    傅宗懋,〈清代督撫甄補實象之分析〉,收於王壽南、陳水逢編,《清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下冊,頁243-295。
    傅宗懋,〈清代總督巡撫制度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59年。
    單士元,〈清代檔案釋名發凡〉,《我在故宮七十年》(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頁5-7。
    溫浩堅,〈清朝蒙古的封禁隔離政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劉鳳雲,〈清代督撫及其對地方官的監察〉,《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頁280—293。
    劉錚雲,〈「衝、繁、疲、難」:清代道、府、廳、州、縣等級初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4本,第1分,(1992年3月),頁175-183。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布政使之人事遞嬗現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期(1971年6月) ,頁505-533。
    五、 外文資料
    Arthur W. Hummel , 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清代名人傳略),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
    六、 工具書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朱彭壽編,朱鰲、宋苓珠整理,《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北京:北京圖書館,2005年。
    呂宗力,《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
    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9153013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153013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13201.pdf35KbAdobe PDF21156View/Open
    53013202.pdf75KbAdobe PDF2961View/Open
    53013203.pdf132KbAdobe PDF21063View/Open
    53013204.pdf101KbAdobe PDF2943View/Open
    53013205.pdf279KbAdobe PDF21365View/Open
    53013206.pdf451KbAdobe PDF23403View/Open
    53013207.pdf718KbAdobe PDF25457View/Open
    53013208.pdf1412KbAdobe PDF25068View/Open
    53013209.pdf817KbAdobe PDF21407View/Open
    53013210.pdf653KbAdobe PDF23331View/Open
    53013211.pdf228KbAdobe PDF2989View/Open
    53013212.pdf188KbAdobe PDF21769View/Open
    53013213.pdf33KbAdobe PDF2779View/Open
    53013214.pdf75KbAdobe PDF2859View/Open
    53013215.pdf99KbAdobe PDF21052View/Open
    53013216.pdf92KbAdobe PDF21118View/Open
    53013217.pdf106KbAdobe PDF21255View/Open
    53013218.pdf101KbAdobe PDF21175View/Open
    53013219.pdf106KbAdobe PDF2993View/Open
    53013220.pdf100KbAdobe PDF21035View/Open
    53013221.pdf101KbAdobe PDF21074View/Open
    53013222.pdf72KbAdobe PDF2906View/Open
    53013223.pdf105KbAdobe PDF21029View/Open
    53013224.pdf107KbAdobe PDF21093View/Open
    53013225.pdf97KbAdobe PDF21142View/Open
    53013226.pdf101KbAdobe PDF21043View/Open
    53013227.pdf101KbAdobe PDF21108View/Open
    53013228.pdf76KbAdobe PDF2848View/Open
    53013229.pdf104KbAdobe PDF21239View/Open
    53013230.pdf96KbAdobe PDF21029View/Open
    53013231.pdf98KbAdobe PDF2976View/Open
    53013232.pdf91KbAdobe PDF21162View/Open
    53013233.pdf94KbAdobe PDF21130View/Open
    53013234.pdf96KbAdobe PDF21290View/Open
    53013235.pdf42KbAdobe PDF2873View/Open
    53013236.pdf344KbAdobe PDF22058View/Open
    53013237.pdf44KbAdobe PDF2960View/Open
    53013238.pdf585KbAdobe PDF22359View/Open
    53013239.pdf399KbAdobe PDF2265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