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6709      Online Users : 63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59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97


    Title: 近代廣州商人與政治(1905-1926)
    Authors: 胡其瑞
    Contributors: 林能士
    胡其瑞
    Keywords: 商人
    商會
    廣州
    商人與政治
    Date: 2002
    Issue Date: 2009-09-17 17:09:50 (UTC+8)
    Abstract: 本論文主要探討近代廣州商人與政治的互動關係;討論的時間範圍,始自1905年廣東總商會成立,終於1926年國民政府北遷武漢。
    由於清末開放口岸貿易的關係,使廣州失去了以往「一口通商」的獨佔地位。但廣州商人倚仗著對外貿易的經驗與雄厚的外僑資本,依舊藉著商人組織的轉型,建立新式商會,在廣州社會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之後,他們在立憲運動中開始建立自治組織,並且參與清末許多國內與國外的政治事務,但也由於清政府的許多作為與表現,使得商人轉而寄望革命,並投身於革命運動中。辛亥革命起,商人發揮了安定社會與援助革命黨的作用,但卻因為革命後的動盪不安,而使他們再度走向「反革命」的路線。
    隨著護法運動的展開,廣州商人成為護法政府不可或缺的經濟來源,但也由於護法政府的羽翼未豐,因而對商人有所讓步,這樣的態度,在五四運動後的政商關係中相當明顯;商人的社會地位,也在五四運動之後益形重要。但是,商人畢竟沒有堅強的武力作為後盾,因而在護法政府勢力愈來愈強的同時,商人在政治上的表現,也由主動漸漸轉為被動,對於各個實力派的興替,僅僅只是做著「送往迎來」的工作,而不主動介入政治。
    1924年的商團事件無疑是商人對護法政府不滿情緒的反撲,影響所及,是護法政府對於商人的管控變得更加嚴格,甚至以政黨的力量,籌組商民協會,利用大小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達到掌控商人的目的。最後,由於國民政府北遷,廣州成為權力的邊陲,使得廣州商人漸漸淡出政治舞台,政商關係又進入了另一個新的局面。
    Reference: 徵引書目
    壹、中文資料
    一、史料
    (一)檔案與史料彙編
    1.廣州市檔案館藏,《廣州商務總會刱辦章程》,檔號:26:1:613。
    2.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藏,〈關於捐助廣東全省商民協會籌備處經費〉,《廣州國民政府檔案》,檔號:19.069。
    3.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藏,〈廣東省各行業商請取消各項稅捐〉,《廣州國民政府檔案》,檔號:19.256。
    4.黨史會藏,〈廣州商界聯合會普告各界〉,檔號:部13190。
    5.黨史會藏,〈廣東全省商民協會籌備處上中執會函〉,檔號:部2269。
    6.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商民協會函〉,檔號:部0043。
    7.黨史會藏,〈廣州市黨部商民協會致中執會函〉,檔號:部0996。
    8.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黨部商民協會函〉,檔號:部0998。
    9.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黨部商民協會函〉,檔號:部0999.1。
    10.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州市黨部商民部函〉,檔號:部0999.2。
    11.黨史會藏,〈省務會議要求廢除廣州總商會〉,檔號:部14016。
    12.黨史會藏,〈中央商民部致廣東商民部函稿〉,檔號:部7815。
    13.(編者不詳),《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8月。
    14.大本營秘書處,《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9年。
    15.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
    16.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軍政府公報》,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74年。
    17.江蘇美術出版社,《老廣州—屐聲帆影》,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
    18.周康燮,《一九二四年廣州商團事件》,香港:崇文書店,1974年1月。
    19.段雲章,倪俊明,《陳炯明集》(全二冊),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20.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民國78年。
    21.國民政府秘書處,《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22.梁廷枏等,《粵海關志•雜識》(影印版),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4年。
    23.彭澤益,《中國工商行會史料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
    24.湯象龍,《中國近代海關稅收和分配統計(1861-1910)》,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初版一刷。
    25.黃宇和,《兩次鴉片戰爭與香港的割讓:史實與史料》,台北:國史館,民國87年。
    26.黃季陸,《革命文獻》第五十一輯(重建護法政府史料),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59年6月初版。
    27.黃葦,夏林根,《近代上海地區方志經濟史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初版一刷。
    28.榮孟源,《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
    29.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近代廣州口岸經濟社會概況—粵海關報告匯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一刷。
    30.廣州博物館,《廣州歷史文化圖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
    31.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財政紀實》(1-6編),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版),民國78年8月。
    32.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省港大罷工資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
    33.羅家倫,《革命文獻》第十輯、第二十輯,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43年3月初版。
    34.譚其驤,《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
    (二)年譜與回憶錄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廣東省委員會、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
    2.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影印版),香港:龍門書局,1965年。
    3.利耀峰,〈廣州火柴工業與東山火柴廠〉,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工商經濟史料》(廣州文史資料第36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4.吳鐵城,《吳鐵城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民國57年。
    5.李宗黃,《李宗黃回憶錄》,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民國61年。
    6.秦慶鈞,〈北伐戰爭時期的廣東省財政〉,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第27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7.秦慶鈞,〈民國時期廣東財政史料,1911-1949〉,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廣州文史資料》,第29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
    8.陳公博,《苦笑錄》,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79年。
    9.陳定炎,《陳競存(炯明)先生年譜》(全二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7月。
    10.陳醒吾,〈馬應彪與先施公司〉,收入:中國民主建國會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工商經濟史料》(廣州文史資料第36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三)報刊雜誌
    1.《七十二行商報》,廣州,1917年。
    2.《大公報》,天津,1927年。
    3.《民國日報》,上海,1919年-1920年。
    4.《民國日報》,廣州,1923年-1927年。
    5.《申報》,上海,1905年-1927年。
    6.《華字日報》,香港,1905年-1927年。
    7.《新國華報》,廣州,1924年。
    8.《商民月刊》,廣州:廣州特別市商民協會,民國16年10月。
    9.《商民運動》,第1期,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商民部,1926年。
    10.大山,〈廣州總罷市的解決與商團聯防〉,《東方雜誌》,21卷12期(重印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
    11.作者不詳,〈廣東總商會簡明章程〉,《東方雜誌》,1卷12期(重印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
    二、專書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廣州百年大事記》,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
    2.井泓瑩,《廣州商團事變》,台中:浪野出版社,中華民國81年3月。
    3.王日根,《鄉土之鏈—明清會館與社會變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4.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2月。
    5.司馬遷,《史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7月。
    6.朱英,《辛亥革命時期新式商人社團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7.朱英,《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8.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6年1月初版。
    9.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台北:及人書局,中華民國76年8月影印二版。
    10.沙東迅,《五四運動在廣東》,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4月。
    11.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台北: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5月18日初版五刷。
    12.林玲玲,《廖仲愷與廣東革命政府(1911-1925)》,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5年12月。
    13.林能士,《經費問題與護法運動》,台北:大學搖籃出版社,中華民國84年3月。
    14.邱捷,《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與清末民初的廣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
    15.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義與聯省自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5月。
    16.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
    17.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18.徐德志,黃達璋,梁鬱榮,成有江編著,《廣東對外經濟貿易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19.馬敏,《商人精神的嬗變:近代中國商人觀念研究》,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0.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6年。
    21.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22.張玉法,《清季的立憲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4年2月再版。
    23.張廷玉,《明史》,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
    24.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一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7月。
    25.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出版社,1994年5月。
    26.陳錦江(著),王笛、張箭(譯),《清末現代企業與官商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6月。
    27.曾慶榴,《廣州國民政府》,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28.黃國信、黃啟臣、黃海妍,《貨殖華洋的粵商》,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29.黃啟臣,龐新平著,《明清廣東商人》,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年12月。
    30.黃詔年,《中國國民黨商民運動經過》(《商民運動沿革史》),上海:三民公司,民國17年3月再版。
    31.黃葦,《上海開埠初期對外貿易研究(1843-1863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
    32.楊萬秀,鍾卓安(編),《廣州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33.虞和平,《商會與中國早期現代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
    34.劉昫,《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8年。
    35.劉壽林等,《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36.廣州工人運動史研究委員會辦公室(編),《廣州工人運動簡史》(初稿),廣州:編者,1988。
    37.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編),《廖仲愷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5月2版。
    38.蔣祖緣、方志欽主編,《簡明廣東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39.鄭觀應,《盛世危言•商戰(上)》,卷二,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54年11月。
    40.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再版三刷。
    41.閻守誠,《中國人口史》,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8月。
    三、論文
    (一)期刊及會議論文
    1.丁長清,〈試析商人會館、公所與商會的聯繫和區別〉,《近代史研究》,1996年3期(總期93),北京:1996年5月。
    2.王爾敏,〈商戰觀念與重商思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期,台北:民國65年6月。
    3.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博與賭稅〉,《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台北:民國84年6月。
    4.呂芳上,〈廣東革命政府的關餘交涉(1918-1924)〉,收入: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第一冊:國民革命史)(台北:編者,民國73年6月)。
    5.李陳順妍,〈晚清的重商主義〉,《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期,台北:民國61年7月。
    6.李達嘉,〈上海商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1905-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2(上),台北:民國82.06。
    7.李達嘉,〈五四前後的上海商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1期,台北:民國81年6月。
    8.李達嘉,〈商人與政府—一九二四年廣州商團事件原因之探討〉,《國史釋論》(上冊),台北:民國76年11月。
    9.林能士,〈從北伐經費問題試論陳炯明事變之原因〉,《史學:傳承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民國87年6月。
    10.邱捷,〈辛亥革命時期的粵商自治會〉,《近代史研究》,1982年3期,北京:1982年7月。
    11.金神保,〈比較分析 已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獎券的背景與意義〉,《中國論壇》227期,台北:1985.3。
    12.洪桂己,〈辛亥廣州之役日本外務省檔案〉,《國史館館刊》,復刊第7期,台北:民國78年12月。
    13.洪溫臨,〈省港大罷工初期的港粵關係〉,《港澳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民國89年。
    14.郝延平,〈買辦商人—晚清通商口岸一新興階級〉,《故宮文獻》,2卷1期,台北:民國59年12月。
    15.張家昀,〈廣州商團事變前因及其經過〉,《世界華學季刊》2卷4期,台北:民國70年12月。
    16.張維屏,〈說粵食〉,《廣東文徵》第三冊,香港:香港珠海書院出版委員會,民國62年10月。
    17.張曉輝,〈論民初軍閥戰亂對廣州社會經濟的影響〉,《廣東社會科學》1997年6期,廣州:1997年12月。
    18.莫世祥,〈孫中山和資產階級在一九二三年〉,《近代史研究》,1987年1期,北京:1987年1月。
    19.章開沅,〈就辛亥革命性質問題答台北學者〉,《近代史研究》,北京:近代史研究雜誌社,1983年1月。
    20.喬兆紅,〈論一九二○年代商民協會與商會的關係〉,《近代中國》期149,台北:民國91年6月。
    21.馮筱才,〈中國大陸近代商人之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6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7年9月。
    22.黃啟臣,〈清代前期海外貿易的發展〉,《歷史研究》,北京;1986.04。
    23.楊聯陞,〈Government Control of Urban Merchant in Traditional〉,《清華學報》,新八卷,1112期,台北:清華學報出版社。
    24.劉廣京,〈商人與經世〉,《近代中國研究通訊》,6期,台北:民國77年9月。
    25.樂正,〈近代上海的崛起與廣州的失落〉,《二十一世紀雙月刊》,香港:1994年8月號。
    26.賴澤涵,〈廣東革命政府的財政〉,收入: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第四冊:經濟文化史)。
    27.蘇雲峰,〈民初之商人(1911-192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1期,台北:民國71年7月。
    (二)專書與學位論文
    1.沈雲龍,〈陳炯明叛變與聯俄容共的由來〉,《民國史事與人物論叢》,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中華民國70年9月1日初版。
    2.梁方仲,〈廣州十三行名稱考〉,《廣州十三行滄桑》,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2001。
    3.王正華,〈廣州時期的國民政府〉,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0年。
    4.李達嘉,〈商人與政治—以上海為中心的探討(1895-1914)〉(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民國83年)。
    5.邱澎生,〈商人團體與社會變遷:清代蘇州的會館公所與商會〉,台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4年6月。
    6.劉怡青,〈商人與軍閥政治(1916-1928)——以天津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88年。
    7.劉柏沖,〈天津商人與抵制日貨運動(1919-1923)〉,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91年。
    貳、外文資料
    1.Bergère, Marie-claire, The Golden Age of the Chinese Bourgeoisie,1911-1937. translated by Janet Lloyd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Ku, Hung-ting, ”The Merchants Versus Government: The Canton Merchant’s Volunteer Corps Incident.” Asian Affairs Vol. 9 (Oct, 1978).
    3.Tsin, Michael, Nation, Governance, and Modernity in China: Canton, 1900-1927.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Coble, P. M. Jr., The Shanghai Capitalists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1927-1937.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5.Wilson, David C., “Britain and the Kuomintang, 1923-28: A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Official Policies and Perceptions in Britain and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1973.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8153016
    9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815301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16101.pdf14KbAdobe PDF21044View/Open
    53016102.pdf23KbAdobe PDF2944View/Open
    53016103.pdf17KbAdobe PDF2864View/Open
    53016104.pdf18KbAdobe PDF2853View/Open
    53016105.pdf51KbAdobe PDF22033View/Open
    53016106.pdf161KbAdobe PDF23775View/Open
    53016107.pdf181KbAdobe PDF22145View/Open
    53016108.pdf177KbAdobe PDF23452View/Open
    53016109.pdf320KbAdobe PDF24814View/Open
    53016110.pdf33KbAdobe PDF21012View/Open
    53016111.pdf34KbAdobe PDF2134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