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59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2/145044 (79%)
造访人次 : 52076741      在线人数 : 1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593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93


    题名: 臺灣棉紡織業政策之研究(1949-1953)
    作者: 李怡萱
    贡献者: 陳慈玉
    李怡萱
    关键词: 生管會
    代紡
    代織
    棉紡織
    美援會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7 17:09:16 (UTC+8)
    摘要: 本文的撰述,係以1949年至1953年間,臺灣棉紡織產業政策為研究的主體。撰述以時間的發展為主軸,依序探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1953年棉紡織產業全面管制取消前,臺灣棉紡織產業的發展歷程。
    由本文對此階段棉紡織政策的研討中,發現此時期時間雖短,但棉紡織產業政策,為解決所現實環境陸續出現的不同問題,政策規畫卻歷經獎勵生產與開放進口雙管齊下策略、加強棉紡織產業生產原料供給扶助、改採限制進口與事權收回政府機關、棉紡織產業全面管制政策運作實施及棉紡織產業全面管制政策逐步放寬等五個不同策略的階段。而棉紡織產業政策發展的階段,正可以清楚看出其政策變化的轉折,乃是為解決當前面對的產業問題為考量主軸。
    因此政府對於棉紡織產業運作模式的變化歷程,也從美援恢復初期,採取與業者合作的模式,轉變為收掌權力於政府機構中,至1951年後更開展由原料分配、生產到銷售的全面產業管制的建立,隨著棉紡織產業日漸充足後,再逐步取消全面管制的產業運作模式,正是反映出對產業問題的因應。
    這階段政府扶植棉紡織產業的目的,在於節省外匯、解決棉紡織品不足問題,及建立臺灣棉紡織產業的發展。整體政策的規畫,是就當時實際產業與市場情況的安排。但就當時臺灣的經濟環境而言,外匯短缺、進口原料有限的情況下,大廠兼具技術、設備及人才等各項優勢,因此在政府扶植棉紡織產業的過程中,自然較易於獲得政府的協助。另外,政府在建立棉紡織產業的過程中,採取代紡與代織的制度,對於業者具有保障獲利與降低風險的效果,但卻將新設廠商與設備屏除在外,又是保障了已列入代紡代織配額的大廠。政府因實際經濟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在棉紡織產業政策施行對扶植廠商所做的選擇,仍為引起對此階段棉紡織產業政策規畫的質疑與抨擊的重要因素所在。
    另外,政府在明確了解臺灣的棉紗產量,尚不足以完全供應需求的情況下,而實施全面管制的措施,更應該採取充分的配套措施,以減輕各種紛擾,或降低對民眾權益的損害。政策的規畫未能謹慎考量到這些,正是許多爭議的開端。也使得研究者以市場價格機能的觀點,對於國民黨政權採取計畫性自由經濟體制下的棉紡織產業政策,有了更多質疑與批判的空間。
    由本文各章的探討中,可知當時的政策確實具有瑕疵,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但1949年至1953年,實際產業政策可以看見政府發揮控制力量,因應局勢需求的規畫發展,對於臺灣棉紡織產業發展過程的意義,是代表著從長期仰賴外來棉紡織品進口,發展為自給自足的歷程,也為日後臺灣整體紡織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一、 檔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49-195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美援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2-1954。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經濟安定委員會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3-1958。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數位化檔案網站:http://archives.sinica.edu.tw/main/ taiwan.html。
    臺灣省政府,《臺灣省政府公報》,數位化資料網站:http://210.069.070.022/stgogweb/。
    二、 史料彙編
    周琇環(編),《臺灣光復後美援史料》,第三冊技術協助計劃,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7。
    程玉鳳、程玉凰(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初編》,上、下冊,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82。
    薛月順(編),《資源委員會檔案史料彙編-光復初期臺灣經濟建設》,上、下冊,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3-1995。
    三、 年譜、傳記、回憶錄、口述歷史
    王作榮口述、工商時報經研室紀錄,《王作榮看臺灣經濟》第,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9。
    朱沛蓮(編),《束雲章先生年譜》,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吳尊賢,《人生七十—吳尊賢自述回憶錄》,臺北:財團法人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1987。
    沈雲龍編,《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3。
    徐有庠口述、王麗美執筆,《走過八十歲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
    康綠島,《李國鼎口述歷史》,臺北:卓越文化出版社,1993。
    黃進興,《半世紀的奮鬥---吳火獅先生口述傳記》,臺北:允晨出版社,1992。
    溫曼英,《吳舜文傳》,臺北:天下出版社,1993。
    謝國興訪問,《吳修齊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四、 報紙、期刊
    《中央日報》,臺北:中央日報社,1948-1953。
    《中國經濟月刊》,臺北:中國經濟月刊社,1950-1953。
    《自由中國之工業》,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54-1956。
    《紡織界》,臺北:紡織界週刊社,1952-1953。
    《臺灣銀行季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47-1953。
    《臺灣省政府公報》,臺北:臺灣省政府秘書處編,1948-1953。
    五、 專書
    于宗先編,《臺灣經濟發展總編》,臺北:聯經出版社,1975。
    尹仲容,《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臺北:自印,1953。
    尹仲容,《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三編》,臺北: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2。
    尹仲容,《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續編》,臺北:美援運用委員會,1960。
    尹仲容,《臺灣經濟十年來的發展之檢討與展望》,臺北:美援運用委員會,1960。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0。
    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78。
    王克敏,《臺灣民間產業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7。
    王振寰,《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的轉型》,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出版社,1993。
    臺灣區針織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區針織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廠名錄》,臺北:自印,1959。
    臺灣區棉紡工業同業公會,《臺灣區棉紡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廠名錄》,臺北:自印,1967。
    申一紡織廠理事會編,《臺北申一紡織廠產業工業》,臺北:編者,出版年不詳。
    吳若予,《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
    李國鼎,《臺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臺北:正中書局,1978。
    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
    沈雲龍,《尹仲容先生年譜初稿》,臺北:傳記文學,1972。
    谷蒲孝雄編,《臺灣的工業化: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林邦充,《經濟發展理論及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之個案研究:以臺灣紡織業發展為例》,臺北:著者,1985。
    林華德,《我國紡織工業產業政策之研究》,臺北:臺灣經濟雜誌研究社﹐1987。
    林繼文,《日據末期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1996。
    林鐘雄,《臺灣經濟發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7。
    林鐘雄,《臺灣經濟經驗一百年》,臺北:三通圖書公司,1995。
    南亞工專紡織實習室編:《機紡工程講義》,桃園:南亞工專,出版年不詳。
    段承樸,《臺灣戰後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4。
    美援會,《中美合作經援概要》,臺北:行政院美援會,1950。
    若林正丈,《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出版社,1994。
    袁穎生,《光復前後的臺灣經濟》,臺北:聯經圖書公司,1998。
    高希均、李誠,《臺灣經濟四十年》,臺北:天下文化公司,1991。
    高隸民(著)、胡煜嘉(譯),《臺灣奇蹟》,臺北:洞察出版社,1987。
    張宗漢,《光復前臺灣的工業化》,臺北:聯經圖書公司,1985。
    許滌新,《官僚資本論》,上海:海燕書局,1949。
    設計考核委員會,《美援運用在各方面所發生效果之研究》,臺北:中央委員會,1960。
    陳玉璽,《臺灣的依附型發展-臺灣個案研究》,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黃東之,《臺灣之紡織工業》,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臺灣研究叢刊第四十一種,1956年。
    黃金鳳,《臺灣地區紡織產業傳》,臺北:中華徵信所,1999。
    經濟部工業局,《臺灣工業發展五十年》,臺北:經濟部工業局,2000。
    臺灣省新聞處:《臺灣紡織》,臺北:編者,民40。
    趙岡、陳鍾毅,《中國棉業史》,臺北:聯經圖書公司,1977。
    趙既昌,《美援的運用》,臺北:聯經圖書公司,1985。
    遠東企業,《遠東紡織關係企業遷臺30週年紀念1949-1979》,臺北:裕民,1979。
    劉士永,《戰後初期臺灣經濟政策分析》,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
    劉進慶、涂照彥、隅谷三喜男,《臺灣之經濟》,臺北:人間出版社,1995。
    劉進慶著,王宏仁等譯,《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1992。
    潘志奇,《光復初期臺灣通貨膨脹之分析》,臺北:聯經圖書公司,1980。
    蕭全正,《臺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1。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
    蕭峰雄,《我國紡織工業升級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1981。
    蕭峰雄,《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臺灣的經驗》,臺北:自印,1994。
    蕭新煌(編),《低度發展與發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
    謝國興,《企業發展與臺灣——臺南幫的個案研究》,臺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驗》,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
    嚴演存,《早年之臺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1。
    六、 論文
    S.L.Buffinton,〈一九五二年上半年開工紡錠與棉紗生產〉,《紡織界》第13期(臺北,1952.08)。
    S.L.Buffinton,〈代織辦法-減低成本改造品質的可能性〉,《紡織界》第38期(臺北,1953.05)。
    S.L.Buffinton,〈臺灣紡織業的發展〉,《紡織界》,第9期(臺北,1952.07)。
    尹仲容,〈一年來臺灣花紗布的管制工作〉,《紡織界》第33-34合刊期(臺北,1953.01)。
    王 蓬,〈一年來美援運用情況〉,《中國經濟月刊》,第16期(臺北,1952.01)。
    王士強、蕭理昌,〈美援會紡織小組一年半工作報告〉,《紡織界》第33-34合刊期(臺北,1953.01)。
    王方回,〈我對紗布政策的看法〉,《紡織界》(臺北,1952.12)。
    王宏仁,〈臺灣戰後私人獨占資本的確立〉,臺北:臺大社會所碩士論文,1988。
    王紀平,〈中南紡織公司的克難創造〉,《紡織界》,第5期(臺北,1952.06)。
    王崇植,〈一年來的美援及其運用〉,《中國經濟月刊》,第28期(臺北,1953.01),頁15。
    王崇植,〈一年來的美援運用概況〉,《中國經濟月刊》,第4期(臺北,1951.01),頁15。
    王景陽,〈論易貨貿易〉,《臺灣建設》,第9期(臺北,1951.07)。
    司馬文光,〈萬寶紡織廠的新生邁進〉,《紡織界》,第7期(臺北,1952.06)。
    司馬文光,〈嘉義紡織整染廠的飛越發展〉,《紡織界》,第5期(臺北,1952.06)
    全漢昇,〈從布價狂漲談到臺灣棉紡織工業的保護〉,《財政經濟月刊》,第2卷第4期(臺北,1952.03)。
    吳婉韻,〈國家與臺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觀點〉,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吳耀輝,〈臺日貿易進口問題之檢討〉,《中國經濟月刊》,第6期(臺北,1951.03)
    呂成昱,〈一年來的臺灣毛巾工業〉,《紡織界》第33-34合刊期(臺北,1953.01)。
    束雲章,〈從經濟政策看發展臺灣紡織業〉,《中國經濟月刊》,第8期(1951.05)。
    李占春,〈解除管制與紡織工業〉,《中國經濟月刊》,第8期(臺北,1951.05)。
    李潤海,〈工人以廠為家的嘉豐紡織廠〉,《紡織界》,第8期(臺北,1952.07)。
    李潤海,〈社頭鄉的織襪業〉,《紡織界》,第7期(臺北,1952.06)。
    李積慶,〈一年來的臺灣針織工業〉,《紡織界》第33-34合刊期(臺北,1953.01)。
    李薰楓,〈臺灣紡織工業之計量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28卷第2期(臺北,1977.06)。
    卓宗吟,〈臺灣衣服廠的偉大創造〉,《紡織界》,第11期(臺北,1952.07)
    周 文,〈臺灣之紡織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24卷第1期(臺北,1973.03)。
    孟祥瀚,〈生管會與政府遷臺初期經濟的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林世賢,〈從臺灣紡織工業成長過程看其發展前途〉,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74。
    林邦充,〈臺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臺灣銀行研究季刊》,第20卷第2期(臺北,1969.06)。
    林忠正,〈臺灣百年來的產業發展——以紡織業為例〉,收錄於張炎憲等編,《臺灣近百年史研討會(1895-1995)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林健郎,〈將軍鄉的手工紡織業〉,《紡織界》,第11期(臺北,1952.07)。
    姚玉璋,〈中日貿易之回顧與展望〉,《國際貿易月刊》,第2卷第1期(臺北,1957.01)
    紗布調查組,〈紗布調查組四十一年度工作總報告〉,《紡織界》,第35期(臺北,1953.02)。
    袁嘯星,〈彰化的手工織布工業〉,《紡織界》,第8期(臺北,1952.07))。
    袁璧文,〈臺灣之貨幣發行〉,收入於《臺灣金融研究》,第1冊,臺北:臺灣銀行研究室,1969。
    高越天,〈中國紡織史〉,《紡織界》,第1期(臺北,1952.05),頁9-12。
    宿金璽,〈尹仲容與戰後臺灣經濟發展(1949-1963)〉,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茂修,〈臺灣紡織工業之發展〉,《臺灣銀行季刊》,第33卷第4期(臺北,1982.12)。
    梁偉成,〈臺灣工礦公司紡織部各廠簡介〉,《紡織界》,第30期(臺北,1952.12)
    許惠姍,〈進口替代時期臺灣的棉紡織政策(1949-195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世權,〈臺灣紗布管理的演進一〉,《紡織界》,第37期(臺北,1953.04)。
    陳世權,〈臺灣紗布管理的演進二〉,《紡織界》,第38期((臺北,1953.05)。
    陳世權,〈臺灣紗布管理的演進三〉,《紡織界》,第40期(臺北,1953.07)。
    陳世權,〈臺灣紗布管理的演進四〉,《紡織界》,第41期(臺北,1953.08)。
    陳永華,〈臺灣棉紡織工業發展之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1971。
    陳兆偉,〈從混亂到統一-光復後臺灣公營事業經營機關之演進〉,收錄於《中國現代史專題報告》,第十七輯,臺北:中華民國史料中心,1995。
    陳兆偉,〈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所藏生管會(1949-1953)檔案〉,收錄於林滿紅主編,《臺灣所藏中華民國經濟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
    陳式銳,〈臺灣棉布問題面面觀〉,《自由中國》,第7卷第1期(臺北,1952.07)。
    陳式銳,〈關於「為節省外匯而保護紡織業」〉,《自由中國》,第7卷第3期(臺北,1952.08)。
    陳金滿,〈臺灣肥料的政府管理與配銷(1945-1953)----國家與社會關係之一探討〉,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長庚,〈論標售棉紗〉,《紡織界》,第22期(臺北,1952.10)。
    陳思宇,《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1999。
    陸燕雲,〈發展臺灣棉紡織工業的正確性及其現況之調查〉,《中國經濟月刊》,第18期(臺北,1952.03)。
    黃 德,〈臺灣紗價的研究〉,《中國經濟月刊》,第3期(臺北,1950.12)
    黃子華,〈尹仲容的經濟政策與經濟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黃志亮,《狩獵和美三十年》,臺北:人間出版社,2000。
    黃東之,〈本省各紗廠之生產效能〉,《紡織界》第10期(臺北,1952.07)
    黃東之,〈進步中的臺灣紡織工業〉,《臺灣建設》,第1期(臺北,1950.11)
    黃東之,〈臺灣之紡織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臺北,1952.12)
    黃東之,〈臺灣之棉紡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7卷第1期(臺北,1954.12)
    黃東之,〈臺灣棉布可能自給嗎?〉,《中國經濟月刊》,第9期(臺北,1951.06)
    黃東之,〈臺灣棉紡織工業的發展及其前途〉,《臺灣建設》第9期(臺北,1951.07)
    黃維翰,〈臺灣之棉紡織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26卷第1期(臺北,1975.03)。
    趙志垚,〈一年來的紗布政策與棉紡織工業〉,《中國經濟月刊》,第28期(臺北,1953.01)。
    劉素芬、莊樹華,〈中研院近史所館藏有關臺灣戰後經濟之數位化檔案〉,「檔案與近代史研討會」會議論文,1998。又刊於《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7期(臺北,1988.03)。
    劉榕樺,〈尹仲容與臺灣之工業化(1949-1963)〉,臺中:私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94。
    蔡瑞娟,〈臺灣紡織業的成長與循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蕭峰雄,〈產業及技術選擇與工業發展-我國紡織工業之個案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
    謝國興,〈產業調整與企業經營-光復以來的臺灣紡織業〉,《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17輯,臺北:國史館,1995。
    瞿荊洲,〈臺灣之對日貿易〉,《臺灣之對外貿易》,臺北:臺灣銀行,1964年。
    瞿荊洲,〈續論經濟政策之技術的觀點〉,《自由中國》,第7卷第2期(臺北,1952.07)。
    顏尚琴,〈就業、投資與臺灣紡織工業的個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蘇震、盧采謙,〈臺灣之外匯〉,《臺灣金融之研究》,第1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
    七、 工具書
    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1945-1965)》,第一冊,臺北:業強,199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7153014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7153014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3014101.pdf41KbAdobe PDF2977检视/开启
    53014102.pdf107KbAdobe PDF21118检视/开启
    53014103.pdf84KbAdobe PDF2828检视/开启
    53014104.pdf63KbAdobe PDF2828检视/开启
    53014105.pdf72KbAdobe PDF21083检视/开启
    53014106.pdf47KbAdobe PDF2923检视/开启
    53014107.pdf263KbAdobe PDF22354检视/开启
    53014108.pdf491KbAdobe PDF23805检视/开启
    53014109.pdf695KbAdobe PDF22105检视/开启
    53014110.pdf312KbAdobe PDF21263检视/开启
    53014111.pdf183KbAdobe PDF21183检视/开启
    53014112.pdf170KbAdobe PDF21452检视/开启
    53014113.pdf352KbAdobe PDF2163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