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58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491312      Online Users : 12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87


    Title: 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
    Authors: 張欣宇
    Contributors: 孫鐵剛
    張欣宇
    Keywords: 戰國
    秦國

    對外關係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7 17:08:19 (UTC+8)
    Abstract: 戰國時期秦國的對外關係,可見於戰爭、朝見、聯姻、會盟等。其中最為頻繁的當屬戰爭。秦國在對外戰爭中,由最初的被動攻擊,轉而為主動進攻,最後成為七國間最有實力達成統一者。本文旨在討論秦國勝出六國的關鍵原因。
    本文由內政、對外關係兩方面進行探討。秦簡公以來的改革、秦孝公商鞅變法後沿襲的制度,為秦國內政奠下穩定的基礎。此外,秦孝公開啟了任用外來賢能客卿的大門,以及秦國徹底實施的將相分離,也使秦國在政治上較其他國家更為開放、進步。最特別的是,秦國能善用「相」的對外交涉功能,對他國的政治進行影響,從而取得有利於本國的利益與優勢。
    對外關係方面,在戰國中期以後的史料記載中,秦是很少打敗仗的。在公孫鞅變法後,單一國家對秦國的勝利戰爭只有兩次,一次在西元前320年秦攻齊、敗於匡章的那一役;另一次,是西元前269年,秦敗給趙奢的閼與之役。後來即使秦國有敗績,實則十之八九都是敗在東方各國的聯合進攻下。另外,在文獻記載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國朝見秦君的紀錄。從戰爭、朝見等紀錄中,彷彿早就可以看出秦勝出六國的實力。
    秦國於內政改革與對外攻略上,皆採取積極的態度,不論是在國勢衰弱抑或是強盛之時,其一貫的作法即是不間斷地對外發展,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秦由邊陲的弱勢國家,逐步擁有勝出六國的軍事實力之原因。
    Reference: 徵引書目
    一、史料
    1.【戰國】呂不韋,陳奇猷校,《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戰國】,列禦寇,《列子》,台北:中華書局,1966。
    3.【戰國】,吳起,《吳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4.【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
    5.【東漢】王充,《論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6.【東漢】王符,《潛夫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5。
    8.【晉】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0。
    9.【晉】常璩,顧廣圻校,《華陽國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
    10.【後魏】,酈道元,《水經注》,台北:世界書局,1962。
    11.【宋】,朱熹,《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99。
    12.【宋】司馬光編撰;【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56。
    13.【清】黃式三,《周紀編略》,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7。
    14.《孔子家語》,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15.《國語》,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56。
    1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
    17.《墨子集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8.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62。
    19.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20.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編,《戰國縱橫家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21.陳奇猷,《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2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8。
    二、專書
    1.中國通史教學研討會編,《中國通史論文選》,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
    2.中國歷代戰爭史編纂委員會,《中國歷代戰爭史》,2,台北:黎明文化有限公司,1989。第一版:台北:三軍參謀聯合大學,1961。
    3.王明閣,《先秦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
    4.王彩梅,《燕國簡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
    5.王蘧常,《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6.史振鼎,《現代國際關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62。
    7.呂思勉,《先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8.沈長云等,《趙國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0
    9.沈長雲、楊善群,《戰國史與戰國文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
    10.周秦文化研究編委會編,《周秦文化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
    11.林劍鳴,《秦史稿》,中和:谷風出版社,1986。第一版: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
    12.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
    13.馬非百,《秦集史》,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
    14.崔明德,《先秦政治婚姻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15.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8
    16.許倬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7.郭沫若,《中國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陳光江編,《燕文化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19.陳夢家,《西周年代考.六國紀年》,北京:中華書局,2005
    20.傅啟學,《中國古代外交史料彙編》,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輯委員會,1980。
    21.傅樂成主編,蕭璠著,《先秦史》,台北:獅谷出版有限公司,1982。
    22.彭友生,《秦史》,台北:帕米爾書店,1965。
    23.楊寬,《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4.楊寬,《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增訂版。
    25.楊寬、吳浩坤,《戰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6.蒙文通,《周秦少數民族研究》,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58。
    27.蒙默等,《四川古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8.裴默農,《春秋戰國外交群星》,重慶:重慶出版社,1994。
    29.趙鼎新,《東周戰爭與儒法國家的誕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0.齊思和,《中國史探研》,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5。
    31.劉達人,《外交科學概論》,上海:上海書店,1992。
    32.黎東方,《中國上古史八論》,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
    33.黎東方,《先秦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
    34.翦伯贊,《先秦史》,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
    35.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北京:中華書局,1985。
    36.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第一版:上海:國立編譯館,1947。
    37.繆文遠,《戰國史繫年輯證》,成都:巴蜀書社,1997。
    38.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8。第一版:成都:巴蜀書社,1987。
    39.韓振華,《中外關係歷史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99。
    40.魏復古著,徐式谷等譯,《東方專制主義:對於極權力量的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三、期刊論文
    1.王保國,〈戰國時期秦國統一策略的演變〉,《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2006.4),頁525-529。
    2.王保國,〈戰國時期秦對六國外交策略的演變〉,《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總82期,2002:4),頁64-67
    3.王強,〈古代中國是否存在國際法的探討及其評析〉,《瀋陽工程學院報(社會科學版)》,1:4,2005.10,頁58-60。
    4.王強,〈古代中國是否存在國際法的探討及其評析〉,《瀋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4(2005.10),頁58-60。
    5.何清谷,〈公孫衍事迹考〉,《文史》,第13輯,頁25-33
    6.李孟存,〈略論春秋與戰國的年代斷限〉,《山西師大學報》,1981:1,頁97-100。
    7.金元山、王勇,〈論戰國時期的秦國外交〉,《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1993:1,頁104-109。
    8.施偉青,〈從秦簡看戰國時期秦國保護“人力”的措施〉,《中國經濟史研究》,1985:3,頁1-6、18。
    9.唐群,〈從秦統一六國看宗法制的作用〉,《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5:4,頁22-26
    10.徐揚杰,〈秦統一中國的原因的再探索〉,《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1,頁78-83。
    11.晁福林,〈戰國的相權〉,《中國社會科學》,1998:5,頁57-70。
    12.馬培棠,〈巴蜀歸秦考〉,《四川文獻雜誌》,148(1974.12),頁3-7
    13.張箭,〈戰國長平之戰趙降卒被秦坑殺數新探〉,《齊魯學刊》,193(2006:4),頁45-47
    14.陶芳,〈戰國中後期齊國對外策略及其實失誤述評〉,《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001.7),頁31-34。
    15.勞榦,〈戰國七雄與其他小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期刊》,48:4(1977.12.),頁619-667。
    16.解恒謙,〈春秋戰國分野年代述論〉,《遼寧大學學報》,65(1984:1),頁57-59。
    17.蔡鋒,〈春秋戰國時的秦晉河西之爭〉,《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88:4,頁39-47、54。
    18.盧鷹,〈穰侯魏冉新論〉,《人文雜誌》,1998:3,頁84-89
    19.繆文遠,〈張儀和楚國關係考實—兼評于鬯《戰國策年表》〉,《四川大學學報》1983:2,頁93-98。
    20.謝巍,《范睢疑年考》,《中華文史論叢》,1981:1,頁33。
    四、學位論文
    1. 林俞學,〈春秋戰國時代秦國重要人物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3153014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30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Histor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301401.pdf110KbAdobe PDF21215View/Open
    15301402.pdf102KbAdobe PDF21126View/Open
    15301403.pdf89KbAdobe PDF21167View/Open
    15301404.pdf51KbAdobe PDF21060View/Open
    15301405.pdf51KbAdobe PDF21113View/Open
    15301406.pdf406KbAdobe PDF23791View/Open
    15301407.pdf356KbAdobe PDF23790View/Open
    15301408.pdf434KbAdobe PDF22365View/Open
    15301409.pdf341KbAdobe PDF23231View/Open
    15301410.pdf303KbAdobe PDF24989View/Open
    15301411.pdf289KbAdobe PDF21573View/Open
    15301412.pdf122KbAdobe PDF21543View/Open
    15301413.pdf165KbAdobe PDF2166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