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56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814241      在线人数 : 1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560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60


    题名: 明代太常寺官員陞遷之研究
    作者: 戴月芳
    贡献者: 張哲郎
    戴月芳
    关键词: 太常司
    奉常
    太常寺
    太常寺卿
    考課之法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09-09-17 17:04:09 (UTC+8)
    摘要: 吳元年(1368),設置太常司,其制度源自秦朝的奉常,是主掌國家祭祀禮儀的機構,至洪武三十年(1397)改名為太常寺,一直延用到明末。太常寺的官員有寺卿、少卿、寺丞、典簿、博士、協律郎、贊禮郎、奉祀、祀丞、廩牲令大使、廩牲令副使、司樂。太常寺卿與大理寺卿同是正三品,比光祿寺卿、太僕寺卿高一等,比鴻臚寺卿高三等,可見太常寺卿位尊品高。雖然明代考課之法規定,無論中央或地方官員,任滿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在九年兩次的考核中,稱職的官員得以留任,表現中等或不稱職者,除非犯大錯,也可以留任。本研究以有明一代為時間範圍,希冀針對明代以前太常寺發展、明代太常寺的組織、職掌和功能、太常寺官員的來源、異動做研究,來看明代太常寺官員陞遷的發展與特色。本研究係探究太常寺的第一篇專文,採用史料以《明實錄》為主,以《明史》、《大明會典》、《太常續志》、《國朝列卿紀》、《弇山堂文集》為輔,《明實錄》記載人名、時間與其他史料不同時,則以《明實錄》所載為準,除非《明實錄》不載,則以有記載之史料為準。
    Ming dynasty set up Tai Chang Si in 1368A.D. It originated from Chin dynasty’s Feng Chang which was an official institution responsible for courtesy and ceremony. In 1397A.D., the title of Tai Chang Si was changed to Tai Chang Ci. Tai Chang Ci’s officials included “Ci Ging, Shao Ging, Si Cheng, Dian Bu, Bo Shi, Xie Lu Lang, Zan Li Lang, Feng Si, Si Cheng, Ling Sheng Lin Ta Shi, Ling Sheng Lin Fu Shi, Si Yan”. Tai Chang Ci Ging and Da Li Ci Ging were the same third grade officials. Tai Chang Ci Ging was one grader higher than Guang Lu Ci Ging and Tai Pu Ci Ging. Tai Chang Ci Ging was three grades higher than Hong Lu Ci Ging. So Tai Chang Ci Ging was in an honored position and a high-ranked official. Although Ming dynasty official check-up system regulated that after a term of three years, central officials and local officials had to be checked. After six years, they had to be checked again. In nine-year-check system, good-grading officials could continue their work in the original positions; bad-grading officials who did not make big mistakes also could stay in their positions. This paper focus in M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i Chang Ci before Ming dynasty, organization of Tai Chang Ci in Ming dynasty, their work and function and it’s organization, we can research the Tai Chang Ci officials position change and it’s character.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special essay of researching on Tai Chang Ci. It’s major material focus on “Ming Sin Lu”. And another references is from “Ming History”, “Da Ming Hei Dian”, “Tai Chang She Zu”, “Guo Zao Le Ging Gi”, “Yan San Dong Wan Gin”. Name and time is according to the “Ming Sin Lu”. If there were no records in “Ming Shi Lu”, it will reference in another materials.
    參考文獻: 一、專書與文獻部分
    1. 〔漢〕司馬遷,《史記》,共一三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2. 〔後漢〕班固,《漢書》,共一百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3. 〔劉宋〕范曄,《後漢書》,共一三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4. 〔晉〕陳壽,《三國志》,共一三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5. 〔南北朝〕沈約,《宋書》,共一百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6. 〔梁〕蕭子顯,《南齊書》,共一三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7. 〔北齊〕魏收,《魏書》,共一一四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8. 〔唐〕令狐德棻,《周書》,共五十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9. 〔唐〕李百藥,《北齊書》,共五十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0. 〔唐〕李延壽,《北史》,共一百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1. 〔唐〕李延壽,《南史》,共八十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2. 〔唐〕房玄齡,《晉書》,共一三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3. 〔唐〕姚思廉,《梁書》,共五十六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4. 〔唐〕姚思廉,《陳書》,共三十六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5. 〔唐〕魏徵,《隋書》,共八十五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6. 〔後晉〕劉昫,《舊唐書》,共二百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7.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8. 〔宋〕歐陽修,《新唐書》,共二二五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19.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共一五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20. 〔元〕脫脫,《宋史》,共四九六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21. 〔元〕脫脫,《遼史》,共一一六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22. 〔元〕脫脫,《金史》,共一三五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23. 〔明〕《明實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民國五十一年。
    24. 〔明〕不著撰人,《太常續考》,共八卷,引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五九九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5.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共一百卷,六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五月。
    26. 〔明〕申時行,《大明會典》共二二八卷,臺北市:東南書報社,民國五十二年。
    27. 〔明〕宋濂,《元史》,共二一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28. 〔明〕李東陽等,《大明會典》,共一一七卷,臺北市:東南書報社,出版時間不詳。
    29.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共三十卷,臺北市:新興書局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版。
    30. 〔明〕俞汝楫編,《禮部志稿》,共四十七卷,引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五九七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1. 〔明〕徐石麒,《官爵志》,共三卷,引自《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二六0冊,臺南縣:莊嚴文化出版社,1996年。
    32. 〔明〕徐學聚,《國朝典彙》共二百卷,四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
    33. 〔明〕徐學謨,《世廟識餘錄》共二十六卷,臺北市: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四年九月。
    34. 〔明〕張萱,《西園聞見錄》共一七0卷,四十冊,北平:哈佛燕京學社,一二七卷,三十冊,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1年。
    35. 〔明〕陳仁錫,《皇明世法錄》共九二卷,四冊,臺北市: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四年元月。
    36. 〔明〕鄭繼芳等訂正,洪啟睿等校,《大明律例集解附例》,共三十卷,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民國五十八年。
    37. 〔清〕丘濬,《太學衍義補》共一六0卷,京都:中文出版社,1979年。
    38. 〔清〕永瑢、紀昀,《欽定歷代職官表》,共三十卷,引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六0一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9. 〔清〕呂坤,〈明職〉同治九年,1879年,吳世裕刻,包括呂坤之〈明職〉,海瑞之〈參評〉及耿定向之〈耐煩說〉成一書。
    40.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十一版。
    41. 〔清〕夏燮,《明通鑑》,共九0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5年。
    42. 〔清〕張廷玉等,《明史》,共三三二卷,北京市:中華書局,1974年。
    43. 〔清〕龍文彬,《明會要》,共八0卷,臺北市:世界書局,民國四十九年。
    44. 王興亞,《明代行政管理制度》,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第1刷。
    45.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83年。
    46.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83年。
    47. 林尹,《周禮今註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七刷。
    48. 張治安,《明代政治制度》,臺北市:五南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
    49. 張哲郎,《明代巡撫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初版。
    50. 黃本驤,《歷代職官表》,臺北市:洪氏出版社,民國六十五年一月。
    51. 楊樹藩,《元代中央政治制度》,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三版。
    52. 楊樹藩,《宋代中央政治制度》,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三版。
    53. 楊樹藩,《明代中央政治制度》,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三版。
    54. 萬言,《崇禎長編》,不分卷,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民國五十一年。
    55. 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祭祀》,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9月初版一刷。
    56. 戴月芳主編,《國語》,引自《中國名著選譯叢書》6,臺北市: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年四月初版。
    57. Ho Yun-Yi(賀允宜),“The Ministry of Rites And Suburban Sacrifices in Early Ming” (明初的禮部及郊祀),臺北市:雙葉書店,民國六十九年。
    二、論文部分
    1. 蕭衡倩,〈由明神宗時代御史的遷轉路線看太僕寺、太常寺、光祿寺的特殊作用〉,引自《史薈》第十三期(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會,1983),頁74-87。
    2. 戴月芳,〈明太祖太常寺官員陞遷的研究〉,刊載於《中國歷史學會集刊》第三十一期(臺北市:中國歷史學會,民國八十九年七月),頁74~87。
    3. 戴月芳,〈明成祖太常寺官員陞遷的研究〉,刊載於《淡江史學》第十二期(臺北縣:私立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民國九十年十二月),頁57-87。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2153505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215350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5350501.pdf9KbAdobe PDF2885检视/开启
    15350502.pdf11KbAdobe PDF21007检视/开启
    15350503.pdf28KbAdobe PDF21289检视/开启
    15350504.pdf22KbAdobe PDF21617检视/开启
    15350505.pdf222KbAdobe PDF21818检视/开启
    15350506.pdf172KbAdobe PDF21759检视/开启
    15350507.pdf239KbAdobe PDF21555检视/开启
    15350508.pdf805KbAdobe PDF24153检视/开启
    15350509.pdf26KbAdobe PDF24201检视/开启
    15350510.pdf17KbAdobe PDF21216检视/开启
    15350511.pdf24KbAdobe PDF286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