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53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88528      Online Users : 69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39


    Title: 經典與實踐-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
    Authors: 李建弘
    Lee, Chien-Hung
    Contributors: 蔡彥仁
    Tsai, Yen-zen
    李建弘
    Lee, Chien-Hung
    Keywords: 經典
    儒家
    宗教
    世界觀
    讀經運動
    scripture
    Confucianism
    religion
    worldview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7 17:00:05 (UTC+8)
    Abstract: 本文是關於臺灣讀經運動之研究。讀經運動始於1990年初,由台中師院王財貴教授發起,發展至今已有十多年,估計參與過之學童數超過百萬,活動遍及全臺灣各地,甚至蔓衍至世界各地的華人社群。讀經運動雖然以讀最有價值的書為訴求,在實質上是民初以來儒家發展的新階段。包括主要的推廣者王財貴,乃是知名新儒家學者牟宗三的學生,實際的讀經活動中則以儒家經典為主皆說明這是以儒家為主的運動。此論文之預設是視經典為宗教傳統的一個重要現象,儒家為華人之重要宗教傳統,它提供華人意義和作為華人之世界觀。
    首先藉由歷史發展,說明讀經運動與1912年教育總長蔡元培廢止讀經,1935年和1953年等讀經問題之關聯。這些歷史說明儒家經典從被視為宗教經典,轉變為「文化」傳統的歷程,它是知識分子有心的造作,加以反宗教的潮流和時尚下完成,而政治力的介入和運用,使得儒家的發展憑添變數。其次,簡述推廣者之主要推廣歷程和理念,敘述讀經發展成社會運動的轉折、建立組織的過程以及讀經運動的現況,並且指出這些過程或現象與宗教的關聯,以及其全省分佈之狀況,接下來則證明讀經運動以儒家經典為主,而經典的定位問題與儒家之宗教性有關,最後,指出當代讀經運動的推廣者與支持者,對儒家經典的建構,以及讀經活動與社會規範、儒家的宗教定位等之關聯。
    經由描述當代讀經運動的發展歷程,反映出儒家傳統如同各宗教傳統一般,有類似的特徵,包括有(一)儒家經典成為善書,推廣讀經被視為善行。(二)有著聖人和聖典。經典被人們認為必然蘊含倫理道德。(三)經典代表秩序感,有永恆和全面的知識內涵。(四)、讀經有其經驗層面等。華人社會各宗教團體或人士之投入,即在於儒家傳統乃是華人之世界觀,它提供華人意義,如同盧克曼宗教社會學意義下之隱形宗教,儒家傳統是華人宗教之底色。因此,儒家傳統於宗教研究中,有必要以別於單一傳統等相關概念加以理解,儒家傳統在華人之宗教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This thesis is about a Confucian movement which is called “Du Ching “(讀經) in Taiwan. Du 讀 means reading literally. In actually, Du ching include reciting, memorizing, chanting etc. Du ching movement which started by a professor Wang tsai guei (王財貴)in Taichun about 1991. The movement developed to the whole Taiwan in a decade and over millions of pupils had attended it. “Reading the most valuable book” is Professor Wang’s appealing slogan though. Actually, almost all of the pupils who attend the movement use Confucian scriptures. Beside, Wang is the famous Confucian scholar Mou Tzung san’s follower. So, this movement can be seen as a Confucian movement. My assumption is Confucianism which is a religion to Chinese. As a world view to Chinese, Confucianism provides meanings.
    First, I will show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scripture’s changing in 1900s. In the history, people can find how the scriptures was shaped by Confucian intellectuals by intention from religious texts to cultural texts. The politician influence made this changing violently. Second, I describe the ideas of Professor Wang about du ching and the movement’s key process. To show how did people organize themselves to promote Confucian scripture? And what are people’s practicing about the scriptures? Lastly, I will point out the du ching movement’s promoter and supporter’s idea about Confucian scriptures is part of imaginations. The imagina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social order and people moral state. The core of the imagination is Confucius not the scriptures which some students think of.
    By the history what Confucian scripture met in early modern era and the du ching movement in modern Taiwan, it reflects Confucianism as well as the other religions, it has the same character. It comprises Confucian scriptures and classics as moral books, sainthood holly books, moral and order phase, as if an encyclopedia, experimental phase etc. In summary, Confucianism is the worldview of Chinese. It is the basic tone of Chinese religious life, as the sociology Thomas Luckmann said “ the invisible religion”. However, Confucianism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ommunities globally.
    Reference: 主要文獻
    一、書籍
    中共研究雜誌社編,《共匪批孔資料選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74)。
    王財貴,《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臺北:華山講堂,1997)。
    何炳松編,《讀經問題》(香港:龍門,1966),原版於1935年6月出刊。
    李盈穎,〈在家教狀元〉,《商業週刊》(臺北:城邦)942(2005),頁148-156。
    房志榮,《三字經與聖經卅二講》(臺北:天主教之聲雜誌,,2005)。
    胡適,《胡適文存》卷四(臺北:遠東,1953)。
    胡曉明主編,《讀經:啟蒙還是蒙昧?來自民間的聲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
    張之洞,〈中學學堂宜注重讀經以存聖教〉,《奏定學堂章程》(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0),頁55-58。
    華山書院,《讀經通訊》(臺北:讀經推廣中心),創刊號、第1-46期。
    黃力生(原名任卓宣)編,《讀經問題》(臺北:中國政治書刊社,1953)。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1980)。
    劉勰著,《文心雕龍譯注》陸侃如、牟世金譯注(臺北:建安,1997)。
    臺灣文社,《臺灣文藝叢志》1(臺中:臺灣文社,1919)。
    粱實秋,《雅舍小品(四集)》(臺北:正中,1986)。
    朱斐,《朱斐居士文集》(臺北市:慧炬,1992)。
    二、讀經用經本與教材
    《讀經聯絡簿》(臺北:圓音出版社,1996)。
    《三字經等合刊》(臺北:圓音出版社,1996)。
    《養心詩選》(臺北:圓音出版社,1996)。
    《學庸論語》(臺北:圓音出版社,1995)。
    《學庸論語》(臺南:和裕出版社,1997)。
    《兒童讀經課本》初、中、高級(臺北:一貫道基礎先天道場,1997)。
    《啟蒙文學輯要》(彰化:光明國學圖書館,1996)。
    王財貴編訂,《老子莊子選》(彰化:光明國學圖書館,1996)。
    《孟子》,(高雄:高雄淨宗學會,1996)。
    三、報刊資料
    (一)聯合報系(包括聯合報、聯合晚報、民生報、經濟日報)
    蔣中正,〈整理文化遺產改進民族習性〉,《聯合報》,1952年6月16日,第1版。
    徐道鄰,〈我們如何以傳統文化來打擊共產主義〉,《聯合報》,1959年1日1日,第9版。
    蔣經國,〈我所受的庭訓〉,《聯合報》,1963年10月31日,第9版。
    于斌,〈蔣公豐功偉業的精神基礎〉,《聯合報》,1975年4月16日,第14版。
    秦孝儀,〈蔣公行誼在平凡中顯示偉大〉,《聯合報》,1976年4月18日,第2版。
    高全之,〈有人談「論語」教學問題〉,《聯合報》,1979年1月26日,第12版。
    林本炫,〈新評道〉,《聯合晚報》,1996年6月20日,第15版。
    民生報,1996年7月26日,第2版(中華動態)。
    高大鵬,〈民生論壇兒童讀經教育平議〉,《民生報》,1996年7月26日,第2版。
    邵冰如,〈各地教徒子女 到`聖山`上課〉,《聯合晚報》,1997年5月10日,第4版。
    聯合報,〈8月8日 星雲法師:全球讀經日 兩岸三地、星馬小朋友 一起誦讀禮運大同篇、大學、老子及論語〉,2006年8月9日,第C5版(大台北)。
    ———,〈中台山佛教蓮社 推廣兒童讀經〉,2000年7月21日。
    ———,〈全民閱讀博覽會 盛大揭幕〉,2006年7月9日,第C2版(高屏澎新聞)。
    ———,〈佛光兒童讀經 南區初賽〉,2005年4月4日,第C2版(高屏澎新聞)。
    ———,〈法鼓山兒童讀經〉,2006年5月31日,第C2版(台南市新聞)。
    ———,2006年6月8日,第C2版(台南市新聞),。
    ———,〈南區讀經賽 允文允舞有看頭〉,2006年5月7日,第C2版(高屏澎新聞)。
    ———,〈熱血教師集合…獻愛〉,2001年3月9日,第18版(彰化縣新聞)。
    ———,〈兼容並蓄諸子百家 不再專攻四書內容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決重編〉,1991年10月17日,第5版。
    ———,〈考試地點橫跨美國、澳洲及香港等地 佛光山佛學會考 預計超過五萬人報名 基隆市長、花蓮市長等知名人士也參加測試〉,1990年8月4日,第10版。
    ———,〈黑白集〉,1957年5月4日,第3版。
    ———,1953年4月8日,第3版。
    ———,2005年3月16日,第A11版(話題)。
    ———,2002年12月05日,第18版(台中市新聞)。
    ———,2001年9月11日,第18版(高市澎縣新聞),。
    ———,2001年9月29日,第17版(新竹新聞)。
    ———,1999年11月10日。
    ———,1993年12月20日,第14版。
    簡獻宗,〈小小博士 背經文8000字 名間國小設進階頭銜 61人通過全國總會考〉,《聯合報》,2006年10月20日,第C2版(南投縣新聞)。
    (二)中國時報、臺灣新生報(徵信新聞報為中國時報之前身)
    徵信新聞報,〈科學時代與讀經〉,《徵信新聞報》,1964年12月22日,第二版。
    臺灣新生報,〈讀經與國民道德問題〉,《臺灣新生報》,1964年12月22日,第二版。
    四、影音資料
    中華電視臺,〈華視新聞雜誌採訪報導〉,《兒童讀經特別報導》(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東森電視臺,〈臺灣尚美專訪〉,《兒童讀經特別報導》(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公共電視臺,〈在家教育新聞〉,《兒童讀經特別報導》(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佛光衛視,《快樂讀經行-里仁篇》(臺北:佛光衛視)。
    相關研究
    一、 中文書目
    王志宇,《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1997)。
    白詩朗(John H. Berthrong),〈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趨向〉(Trend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Religiosity in the West) 彭國翔譯,《求是學刊》29:6(2002)頁27-36。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 : 揚智,1998 )。
    吳稚暉,《吳稚暉學術論著》(上海:出版合作社,1927)。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的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1999)。
    李明輝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8)
    李焯然著,〈儒家思想與新加坡〉,於劉述先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韓國與東南亞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8)頁167-194。
    李學忠、林秀英,《欽加保恩》(新竹:張天然出版社,1992)。
    李豐楙,〈禮生與道士:臺灣民間社會中禮儀實踐的兩個面向〉,《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1)頁331-362。
    杜維明,《杜維明文集》(武漢市:武漢出版,2002)。
    宋光宇,《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1995)。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台北:稻鄉,2005)。
    林惠勝,〈漫談讀經〉,《語文教育通訊》18(1999),頁7-11。
    柯欣雅,〈一貫道與兒童讀經教育-以「發一靈隱」組線為例〉,《臺灣宗教研究通訊》5(2003),頁113-136。
    胡適,《胡適文存》(臺北:遠東,1953)。
    韋伯著、簡惠美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2000),頁255。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 : 人民出版發行)。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臺北 : 文海出版社,1963)。
    陳來,《哲學與傳統》(台北:允晨,1994)。
    陳榮捷著、廖世德譯,《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臺北:文殊,1987)。
    陳熙遠,〈宗教-一個近代文化史上的關鍵詞〉,《新史學》,13:4 (2002),頁37-65。
    黃千芳,〈中國傳統讀經方式之默會向度〉《教育社會學通訊》64(2005)(嘉義:南華大學),頁23-31。
    黃俊傑,〈戰後臺灣的儒家思想:存在形式、內涵與功能〉《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 總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a)。頁155-194。
    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1b)。
    黃進興,《聖賢與聖徒》(臺北:允晨,2001)。
    熊十力,《讀經示要》(臺北:廣文,1960,初版為1945年)。
    翟本瑞,〈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社會學反省〉,《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頁51-81。
    劉述先主編,《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韓國與東南亞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1a)。
    劉述先,《儒家思想開拓的嘗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b)。
    蔣中正,《先總統蔣公全集》(臺北 : 中國文化大學,1984)。
    蔡彥仁,〈比較宗教經典與儒學研究:問題與方法學芻議〉,《漢學研究》15:2(1997),頁239-253。
    鄭家棟著,李明輝主編〈近五一年來大陸儒學的發展及其現狀(1950-1996):歷史、境遇〉《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總論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8)頁15-80。
    鍾雲鶯,〈儒家思想被宗教詮釋之形成的探討〉,《孔孟學報》79(2001),頁149-172。
    瞿海源,《宗教教育之國際比較及政策研究》(臺北:教育部,1995)。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漢京,1983,初版為1907年)。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1968)。
    周予同,《群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1997,1931年初版)。
    錢玄同,《錢玄同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二、英文書目
    Beckman, Patricia Zimmerman, The Power of Books and the Practice of Mysticism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Heinrich of Nördlingen and Margaret Ebner on Mechthild’s Flowing Light of Godhead. in Church History 76:1 (2007), pp.61-83.
    Berthrong, John H., Transformations of the Confucian Way (Boston:Westview Press, 1998)
    Ching, Julia. Mysticism and kingship in China: The heart of Chinese wisdom(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Clart, Philip, & Jones Charles B., ed., Religion in Modern Taiwa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a Changing Society (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3a)
    Confucius and the Mediums: Is there a “Popular Confucianism”? in T’oung Pao, 89, (2003b), pp.1-38.
    Eliade Mircea, Adams Charles J. eds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N.Y. : Macmillan. 1987)
    Fingarette, Herbert. 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 ( Illinois:Prospect Heights, 1998[1972])
    Gardner, Howard.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 Basic, 1993.)
    Geertz, Cliff.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 selected essays (New York : Basic, c1973)
    Graham, William A. Scripture in The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vol.13 ( N.Y. : Macmillan. 1987)
    Henderson, John B. Scripture, Canon, and Commentary : A comparison of Confucian and Western Exegesis (New Jersey:Princen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Huang, Chun-Chien. (黃俊傑), “Confucianism in Postwar Taiwan “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OC Part C: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 No.2 1992, pp.218-233.
    Hwang, Jinlin L.(黃金麟), Contestong the Sacred: A Discourse-Centered Approach to the May Fourth Culture Movement, in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中國社會學刊)18, 1995, pp.193-242.
    Jochim, Christian. “Carrying Confucianism into the modern world”, in Philip Clart, Charles B.Jones ed. 2003a.
    Levering, Miriam. Rethinking Scripture : Essays from a Comparative(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45, 1989)
    Luckmann, T. The Invisible Religion: The Problem of Religion in Modern Society ( 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 1967).
    Redfield, Robert. The little community an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Schwartz, Benjamin. “The Religious Dimension and the Role of ‘Fate’ (Ming)” in The World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Smith, Wilfred Cantwell. What is Scripture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1993)
    Taylor, Rodney Leon. The religious dimensions of Confucianism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The religious character of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Jan 1998; 48, 1;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80.
    --- ‘Confucianism’, in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May 1995; 54, 2; p. 347
    Tracy, David. Analogical Imagination (New York: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1972)
    Tucker, Mary Evelyn. “Religious dimensions of Confucianism: Cosmology and cultivation” in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Jan 1998; 48, 1;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Yang, C.K.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1)
    參考資料
    林麗容,〈讀經問題初探(1912-1937)(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美錦,〈反孔廢經運動的興起(1894-1937)〉(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王怡方,〈兒童讀經之態度、教學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張樹枝,〈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楊旻芳,〈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洪孟君,〈當代臺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想性與侷限性〉(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柯欣雅,〈近十年台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1991-2001﹞〉(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莊榮順,〈一個實施兒童讀經班級的觀察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敏惠,〈兒童讀經實施策略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為例〉(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廖彩美,〈國民小學實施讀經教育對提昇兒童自我概念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所碩士論文,2002)。
    李美昭,〈兒童讀經對國小低年級兒童認字能力及國語成績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韓珩,〈兒童讀經之唐詩教學行動研究〉(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所碩士論文,2002)。
    楊欽助,〈國民小學實施兒童讀經教育之研究----以ㄧ個班級為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孔繁嘉,〈家長選擇在家自行教育之個案研究〉(台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王琪妮,〈兒童讀經的教育學思考—以語文、道德、人格為核心〉(臺北:師範大學,2006)。
    鍾雲鶯,《民國以來民間教派大學中庸思想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3156003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6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5600301.pdf42KbAdobe PDF21128View/Open
    15600302.pdf108KbAdobe PDF21232View/Open
    15600303.pdf74KbAdobe PDF21104View/Open
    15600304.pdf35KbAdobe PDF21070View/Open
    15600305.pdf74KbAdobe PDF21032View/Open
    15600306.pdf385KbAdobe PDF21852View/Open
    15600307.pdf358KbAdobe PDF21753View/Open
    15600308.pdf596KbAdobe PDF24547View/Open
    15600309.pdf507KbAdobe PDF28260View/Open
    15600310.pdf305KbAdobe PDF21254View/Open
    15600311.pdf146KbAdobe PDF21114View/Open
    15600312.pdf191KbAdobe PDF21755View/Open
    15600313.pdf176KbAdobe PDF2121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