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299
|
Title: | 俄漢語顏色詞之對比研究 |
Authors: | 張淑琦 |
Contributors: | 宋雲森 張淑琦 |
Keywords: | 顏色 對比 國情語言學 文化意涵 聯想意義 |
Date: | 2005 |
Issue Date: | 2009-09-17 16:09:31 (UTC+8) |
Abstract: | 在母語的使用上,人們並不會去深究詞的形式(форма)與其內容(содержание)是否相符。但當學習母語之外的第二外語時,在學了該語言的語音、語法及詞彙之後,並不表示就能夠暢行無阻的與其語言使用者溝通無礙,特別是以其為母語的民族。因為此時隱藏在語言背後的社會、歷史、風俗、文化等等多種特殊因素造成了不同民族間溝通的障礙。此時光是靠字面上的意思,已經沒辦法理解其代表的實際意義為何。 儘管人類對於顏色的感知差別並不會太大。但是由於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響,相同顏色詞的象徵意義在不同的民族會有其相似性及相異性。若忽略掉此一特徵,在理解與溝通上便會產生困難。因此俄漢語中的顏色詞是很值得探討的課題。本論文將進行六種顏色詞(黑、白、紅、黃、綠、藍)的分析研究,找出在俄、漢人民心中顏色象徵意義的普遍性與差異性。 在本論文的研究中使用了三種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語料分析法從俄、漢語字典及成語字典和網路上中挑選出帶有顏色詞的詞組與例句,約有六百多項,以便本論文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工作。(二)對比研究方法先就顏色詞在俄、漢語中所代表的文化意涵進行對比研究;再根據不同主題,比較俄漢語中帶有顏色詞的詞組所表現出來的普遍性與差異性進行分析研究。由於作者為俄語研究者,本論文將從俄語著手,進行單向的對比。 (三)國情語言學研究法國情語言學是經由文化來研究語言的一門科學,不論是從文化到語言,探討相同的顏色在俄漢語中的文化意涵;還是由語言到文化,探討俄漢帶顏色詞之詞組在各項不同主題表達之異同,都必須藉由國情語言學研究法,方能達到所期待之效果。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俄漢顏色詞的文化意涵有時候相似,有時候卻完全不同。例如:在俄國文化中,“красный”(紅色的)會和火產生聯想,如“пусти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字面意義為放出紅色公雞,意為火災)。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伏爾加河流域就流傳著關於“пусти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字面意義為放出紅色公雞,意為縱火)的故事。據說,俄國農民起義首領斯捷潘.拉辛(Разин Степан Тимофеевич 1630-1671)年幼時,曾放火焚燒地主的莊園。他在一隻大公雞的尾巴綁了一束亞麻杆,並且點火,亞麻杆馬上就燃燒起來。由於受到驚嚇,著火的公雞到處亂跑亂飛,飛到哪裡,火也就跟著燒到哪裡。事後,有人問小斯捷潘是誰放的火,他回答說:「是紅公雞。」之後,俄語“красный петух”(字面意義為紅公雞)、“пусти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字面意義為放出紅色公雞)的形象就被用來形容「火災」、「縱火」。「紅」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顏色之一。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紅色會這麼受到重視有許多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來自於祖先對炎帝(炎帝又稱為赤帝,是因為火德得名)的崇拜。此外,火常被人們當作是火神和太陽神的化身,崇拜火是原始人類的信仰,因為火為赤(紅)色,人們常以紅色作為火的代表。對於火的崇拜,後來便慢慢地轉變成為對「紅」的崇拜。這裡俄語“красный”和漢語「紅」的文化意涵是相同的。 俄語“зелёный”和漢語「綠」在生命、春天、環保的文化意涵上是相同的。不過,有時候其文化意涵也存在著差異性。當說到「綠軍」、「綠營」台灣人首先會和黨派產生聯想,不過在俄語“зелёный”中則無此種文化意涵。漢語「綠」有時還帶有負面的文化意涵,如「戴綠帽」、「綠林好漢」等。俄語“зелёный”也有和漢語「綠」不同的文化意涵,如“зелёное вино”(伏特加),“до зелёного змия”(喝醉,爛醉如泥),在這裡俄語“зелёный”帶有「酒」的文化意涵。 札爾克別克娃(Жаркынбекова)認為:顏色是文化的概念之一,不僅能反映出一般文化從開始形成到最終固定的發展過程,更可以反映出在民族文化中所獨有的特殊文化概念。俄漢顏色詞文化意涵之對比分析有助於理解顏色詞的民族文化內涵意義,也幫助俄語學習者更加深入的掌握語言。 就人類的生理層面而言,每個民族對於基本顏色的感知,並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如俄國人認為是白色的東西,在中國人眼中並不會變成黑色。不過,受到不同文化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對於顏色的認知,便產生了差異性。俄國學者拉顏卡(Л. В. Лаенко)認為:「在所有語言中,大部分顏色詞都有使用在人類個性以及不同生活現象的轉義」。根據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的調查研究指出,不同民族的語言對於顏色的分類往往不盡相同,某民族語言對於顏色的分類,常與該民族的自然生態、文化環境脫不了關係。也就是在跨文化交際時,相同的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已不是絕對相同。此時,如何理解顏色詞在跨文化交際時正確意涵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課題。因此,本節將參考學者包惠南在《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裡〈色彩的文化內涵與翻譯〉一文中對顏色詞的分類,加以歸納整理,比較俄漢語中顏色詞的對應關係。 根據〈色彩的文化內涵與翻譯〉一文中的分類,顏色詞被分成三大類: 1.俄漢語顏色詞的基本語義:俄語чёрный(黑色的)在《俄語詳解辭典》中的解釋為“цвета сажи, угля”(煙、煤的顏色),而漢語「黑」的解釋為「煤或墨一般的顏色」。俄語чёрный與漢語「黑」的基本語義相似,因此可以得到“чёрное брюки”(黑色褲子)、“чёрная ручка”(黑筆)的意義是相同的。不過,儘管基本語義相同,顏色詞組有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如俄語“чёрный чай”在漢語中會翻譯成「紅茶」;再如俄語“красный ковёр”只是用來形容紅色的地毯,但在漢語中「紅毯」還有婚禮的聯想意義。 2.俄漢語顏色詞的民族心理:俄語чёрный可以用來表示“плохой”(如чёрное слово, чёрная неблагодареость и т.д.),“нелегальный”(如чёрное дело, чёрный рынок),“тяжёлый”(如чёрный час, чёрный год, сидеть на чёрном хлебе),“болезнь” (如чёрная ножка, чёрная оспа, чёрная немочь),“низкий слой”(如чёрная кость, чёрный народ), “без трубы”(如чёрная печь, чёрная изба, чёрная баня)等等。在漢語「黑」中也有相同的聯想意義,如「不好的-黑心,天下烏鴉一般黑」、「非法的-黑市,黑貨」、「不幸、艱難的-黑色星期五,黑暗期」、「疾病-烏腳病,黑眼圈」;不過也存在著不同的聯想意義,如「看不透的-黑馬,黑鍋,黑幕」等。 3.俄漢語顏色詞的社會屬性:在顏色詞的社會屬性中將顏色詞再細分成歷史範疇,禮儀習俗範疇,政治範疇,經濟範疇來進行討論。 (1)歷史範疇:(顏色詞的歷史範疇分別是1.以服飾顏色表示王位;2.以建築、服飾顏色表示官品等級;3.以服飾顏色表示身分;4.以服飾顏色表示職業等來加以分類。)俄語中的“люди в белых халатах”和漢語的「白衣天使」,俄語“белые веротничики”和漢語「白領階級」等都屬於歷史範疇。 (2)禮儀習俗範疇:俄語中的“белая магия”(善良的魔法),“белая ведьма”(使用善良魔法的女巫)和漢語「白包」都是屬於此類範疇。 (3)政治範疇:俄語“белая армия”和漢語「白軍」,“белый террор”和「白色恐怖」等。 (4)經濟範疇:俄語中有用“белый рынок”(合法的市場)“белый бизнес”(合法的經濟)來形容「合法的」。在漢語「白」中我們找不到相似的用法,但漢語「黑」則和俄語“чёрный”相同,帶有「違法的」聯想意涵。 本論文以語言、文化為基礎進行帶有顏色詞之比較,希望本項研究對學術能有以下貢獻: (一)作為教學的參考。不管是在俄文的教學或者是學習上,帶有文化背景的詞匯常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希望藉由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能夠較輕易掌握具有特殊涵意的顏色詞。 (二)作為翻譯的參考。當翻譯作品遇到特殊文化詞匯時,常會遇到不求甚解的譯者,直接按照字面意義翻譯,但往往失去了原意,且沒有理解作者欲表達的正確思維。本論文中將顏色詞做了詳盡的分析整理,以供譯者及讀者參考。 (三)提供未來相關主題進一步的研究方向。語言和文化是分不開的,國情語言學是一門很有趣的科學,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如果有其文化背景當強而有力的後盾,學習起來會更有心得且更為有趣。不過,國情語言學的範圍太為廣大,尚有許多地方值得進行探討,希望本文研究成果能提供未來相關研究新的發展方向。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1.王超塵,黃樹南,信德麟等編,《現代俄語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王國安、王小曼,《漢語詞語的文化透視》。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3.12。 3.王寧、周曉麗主編,《詞匯》。香港:海峰出版社,1998。 4.王德春、楊素英、黃越圓著,《漢英諺語與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6.西北出版社編輯部,《辭海》,東南書局,民91.8。 7.李梵,《文字的故事》。台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2.4。 8.李瑞華主編,《英漢語言文化對比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3。 9.吳友富主編,《國俗語義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10.吳國華,《語言文化研究新視角》。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 11.吳國華主編,《語言文化研究新視角》。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9.1。 12.吳貴緞等撰寫,《階梯彩色圖畫實用辭典》,台北市:階梯,2005。 13.宋長庚、趙玉秋主編,《詞匯》。北京:華齡出版社,1994。 14.汪溶培、顧雅云編譯:《九十年代國外語言學的新天地》。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15.沈錫倫,《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1。 16.周紀生主編,《俄語成語語源辭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 17.周慶華,《語言文化學》。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18.南方朔著,《語言是我們的海洋》。台北:大田出版社,2000。 19.倪波,顧柏林主編,《俄語語義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20.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11。 21.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譯,《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 22.索绪爾著,《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3.張翔鷹,《話說趣味語詞》。台北:五南,民88。 24.崔永華主編,《詞匯文字研究語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7。 25.崔熳主編,《21世紀俄語新詞新義詞典》。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 26.常敬宇,《漢語辭彙與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1。 27.葉芳來編,《俄漢諺語俗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8.彭在義,《俄語成語釋源》。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83。 29.程家均主編,《現代俄語與現代俄羅斯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0.黑龍江大學俄語系辭典編輯室,《大俄漢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31.黑龍江大學辭書研究所,《俄漢詳解大辭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 32.雷飛鴻主編,《新編辭海》,世一,民91。 33.楊德峰編著,《漢語與文化交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 34.趙敏善著,《俄漢語對比研究》。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7。 35.趙愛國、姜雅明著,《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6.劉永紅、袁順芝、張豫鄂著,《俄漢成語的文化分析》。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7.譚林,《俄語語言國情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 38.譚全基著,《修辭新天地》。台北市:書林,1993。 39.顧亦瑾主編,《語言與文化-俄語語言國情學概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二、論文 1.顏伊伶,〈含動物詞彙俄漢成語之對比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俄國語文學系,民92.6。 2.張莉敏,〈中文裡有關顏色的譬喻用法〉,碩士論文,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民87。 3.陳春年,〈中英文間顏色辭隱喻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民84。 4.費寧,〈中英顏色詞語意概念的差異及其對理解顏色詞語的影響〉,碩士論文,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民88。 5.劉憶萍,〈國語六個基本顏色詞之認知研究〉,碩士論文,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語言組,民91。 貳、俄文部份 一、書籍 1.Брагина А. А.《Лексика языка и культура страны》. М., 1981. 2.Вежбицкая А.《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культур через посредство лексики и прагматики》. М., 2001. 3.Верещагин Е. М.《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слова》. М., 1980. 4.Верещагин Е. М.《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в препода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как иностранного》. М., 1990. 5.Гак В. Г.《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ое изучение языков и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 типология》.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за рубежом, 1974, No3. 6.Гвоздарев Ю. А.《Рассказы о русской фразеологии》,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88. 7.Даль В. И.《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живого велико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1955. 8.Жуков В. П.《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их пословиц и поговорок》. М., 2001. 9.Забылиным М. Собранные《Русский народ: его обычаи, предания, обряды и суеверия》. М., 2002. 10.Кобозева И. М.《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ая семантика》. М., 2000. 11.Колесов В. В.《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в рассказах》. М., 1982. 12.Кузьмин С. С.《Русско-английский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переводчика》. М., 2001. 13.Максимов С. В.《Крылатые слова》. М., 1995. 14.Маслова В. А.《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 М., 2001. 15.Мокиенко В. М.《Загадки русской фразеологии》. М., 1990. 16.Мокиенко В. М.《Образы русской речи》. Л., 1986. 17.Ожегов С. И.《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1981. 18.Под редакцией Н. З. Котеловой. 《Словарь новых сл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С.Петербург, 1995. 19.Степанов Ю.《Константы: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М., 2001. 20.Степанов Ю. С.《Язык и культура. Факты и ценности》. М., 2001. 21.Федорова А. И.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в 2-х томах.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91. 22.Фелицына В. П., Мокиенко В. М. 《Руский фразе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М., 1999. 23.Фелицына В. П., Прохоров Ю. Е.《Русские пословицы, поговорки и крылатые выражения》. М., 1988. 24.Фомина М. И.《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Лексикология》. М., 2001. 25.Черных П. Я.《Историко-этим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в 2-х т. М., 2002. 26.Яранцев Р. И.《Русская фразеология》. М., 2001. 二、論文 1.Чэнь Цзянь-чэн,〈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группы русских фразеологизмов со значением цветообозначений и времени(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 с китайскими)〉, диссертации на соискание учёной степени магистра гуманитарных наук, институт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литературы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Вэнь-Хуа, 1996.12. 三、網路部分 1. http://slovari.ru/lang/ru/ivoc/sem/sem1/ogl/5.html 2. http://www.rusword.com.ua/rus/index.php 3. http://horo.mail.ru/colors/ 4. http://www.vjaz.sidheland.com/symbol/1-01.htm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俄國語文研究所 90554005 9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554005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斯拉夫語文學系] 學位論文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