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60827      Online Users : 68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211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211


    Title: 《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統獨偏向與立論觀點之比較-以中共1993年與2000年兩次對台白皮書為例
    Authors: 林毓芝
    Contributors: 王石番
    林毓芝
    Keywords: 聯合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對台政策白皮書
    歷史淵源
    經貿交流
    人民自決
    本土化
    民主化
    主權議題
    台海安全
    美中台關係
    聯合國議題
    台灣國際空間
    Date: 2003
    Issue Date: 2009-09-17 15:48:06 (UTC+8)
    Abstract: 中國大陸在1993年8月31日與2000年2月21日,由大陸國台辦與新聞辦發表了兩篇對台白皮書,台灣的輿論界掀起一陣對於中共對台白皮書的討論與報導,兩岸關係的議題也倍受關注。在此,本研究希望能藉由中共發表兩次對台白皮書為研究時間始點,並使用內容分析法,研究《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三大報社論針對兩岸關係的篇數、標題、立論觀點、統獨偏向及稱呼兩岸用語之差異。

    研究發現,對兩岸議題著墨較多的報業,統獨偏向的立場也較為明顯。《自由時報》社論的篇數一直是最多的,甚至是其他兩報的兩倍,《自由時報》的統獨偏向也是最偏獨立。至於,《聯合報》與《中國時報》兩報的統獨立場相近,社論篇數也相近。

    社論標題方面,從1993年到2000年,社論標題主角都回歸以「台灣」優先,只有最偏統一的《中國時報》還以「兩岸」優先。由於2000年新政府執政,因此三大報提及「新政府」的比例大幅增加。標題主題方面,2000年三大報對於兩岸議題較少以國際觀點來談,也較少以兩岸歷史淵源來談,而較關注主權議題、國家安全以及台灣人民自決。

    社論立論觀點方面,1993年,「兩岸經貿交流」、「兩岸主權議題」是三大報社論常用的立論觀點,然而在比例上,《聯合報》、《中國時報》比較偏統一的報業最關注「兩岸經貿交流」,《自由時報》比較偏獨立的報業卻最關注「兩岸主權議題」。2000年,「兩岸經貿交流」、「兩岸主權議題」還是三大報社論常用的立論觀點,然而在比例上,統獨偏向是中立稍偏獨立的《中國時報》還是最關注「兩岸經貿交流」,而統獨偏向中立較偏獨立的《聯合報》以及最偏獨立的《自由時報》卻最關注「兩岸主權議題」。更值得關注的是,當比較偏獨立的《聯合報》、《自由時報》都關注「台海安全情勢」的同時,立場最不偏獨立的《中國時報》卻關切「兩岸歷史淵源」。

    社論稱呼兩岸用語,2000年,三大報的統獨偏向都往獨立移動,因此,稱呼「中共」的比例減少。《聯合報》、《自由時報》常稱對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時報》則常稱對岸為「中國」。三大報在2000年還是最常稱呼「台灣」,但是其次就是稱呼「中華民國」、「我國」以及「台灣共和國」,可以發現國與國的思維更加明顯,而國共關係的思維較為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聯合報》社論的統獨偏向與《中國時報》相近,《中國時報》不論在1993年或2000年都比《聯合報》偏統一。《聯合報》、《中國時報》與當權者的關係,由於《中國時報》與當權派的關係較《聯合報》良好,雖然《中國時報》的統獨立場比《聯合報》還偏統一,《中國時報》卻不像《聯合報》被貼上「親中共」的標籤。若硬要貼上統派標籤只要《聯合報》被歸類至統派媒體,《中國時報》也應該在列。但是在1992年底大規模的退報運動當中,《聯合報》、《中國時報》都同樣報導大陸官方談話,卻只有《聯合報》遭抨擊是「中共的傳聲筒」。本研究發現《聯合報》與《中國時報》有相近的兩岸統獨立場、同樣的報導卻有不同的際遇,極重要的關鍵是報社與當權者的關係。
    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王暉(1999)。《抓住機遇,靈活務實地把兩岸經貿交流推向前進》。台北:海峽
    兩岸統一促進會。
    王泓堅(2002)。《中共「一個中國問題」與國際宣傳策略研究—以<人民日報>
    海外版在「特殊國與國關係」》。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李仲維(1995)。《談判前置時期研究-以第一次「辜汪會談」為例》。台北:私李岳牧(1995)。《中共對台談判之模型研究-「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案例分析(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周煦、李明(1996)。《中共軍備轉移與外交關係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
    林森鴻(1994)。《兩岸報紙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龍、郭臨伍等著。<從雙層賽局看「兩國論」>,《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
    邱明森(1998)。《我國務實外交與大陸政策互動之研究---1987-1997》。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姜皇池(2000)。《國際法與台灣-歷史考察與兩岸評估》。台北:學林文化出版。
    姜皇池、許宗力等著(2000)。<台灣國家定位與相關國際法議題>,《兩國論與台灣國家定位》。台北:學林文化。
    陳聖士(1958)。《近代中國報紙社論之演近》。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正鋒(2001)。<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國家認同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作錦(1997)。《試為媒體說長短》。台北:天下文化。
    張柏仲(1997)。《外省族群的社會心理分析-族群觀點、族群認同與社會心理》。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念馳(2002)。《統一探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台北:海峽學術。
    高孔廉(1994)。《兩岸經貿現況與發展》。台北:行政院陸委會。
    陳英杰(1995)。《中共對台談判模式-一九八六-一九九三兩岸事務性談判案例分析》。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黃德福(1992)。《民主進步黨與台灣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
    黃光亮(2001)。《論中國統一問題》。台北:法蘭克福國際工作室。
    黃丕鶴(1990)。《我國主要報紙有關民進黨報導的比較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統聯文宣部編輯(1993)。《統一觀點-中國統一聯盟答客問-》。台北:海峽評
    論出版社。
    馬西屏(1995)。《新聞媒體在兩岸會談中之角色研究—以台灣媒體對手次台北會談的影響為例》。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馮建三(1998)。<統獨議題與媒體運動的合一>。《大媒體II》。台北:元尊文化。
    彭芸(1986)。《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 巨流。
    潘錫堂(2000)。<白皮書是為兩岸促統談判鋪路>,「從中共發表一中白皮書及
    美國強烈反應看台灣總統大選與兩岸關係」座談會,中國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
    協會」舉辦。
    葛永光(1991)。《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台北:正中。
    雷正儒(2000)。《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義周(1997)。《一九九五立法委員競選策略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
    鄭凱中(1996)。《「台生」外省人的國家認同與族群想像:以新黨支持者和「外獨會」為參考團體》。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欽仁(1991)。<從世局的劇變展望兩岸關係的發展>、<轉變與持續-與伊藤喜教授對談「六四天安門事件」對台灣、日本、中國大陸的影響>,《追尋自我定位的台灣》。台北:稻鄉出版社。
    鄭植榮(1993)。《讀者意見與報紙立場關聯性研究—以台獨問題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衛民(2001)。《主權爭議下之兩岸經貿政策(1990-2000)-戒急用忍政策之新制度分析》。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蘅(1996)。《台灣主要報紙內容之轉變—民國36年至82年》,國科會專題研
    究計劃成果報告。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
    謝冠柔(2001)。《台灣地區高職學生對兩岸經貿交流看法暨相關問題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南歧(1995)。《後冷戰時期台海兩岸互動之關係-政經、主權與外交面的探討》。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聶米忠(1996)。《中共對台武力(高壓)政策研究》。台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期刊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2002),兩岸和平報告書第四期,台灣和平促進基金會,第四期,頁22-30
    朱詣璋(1997)。<1996年報業回顧展>,《中華民國廣告年鑑—‘96-‘97》,
    頁37-42。台北:廣告代理商同業工會。
    阮銘(2000)。<新政府的兩岸政策—觀察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三期,頁179-199。
    吳玉山(2000)。<台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三期,頁1-31。
    張保民(1995)。<中國統一的障礙和前景>,《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27卷第1期,頁1-16。
    楊永明(2000)。<亞太安全環境對台灣安全衝擊>,《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二期,頁1-30。
    童振源(2000)。<台灣與「中國」經貿關係-經濟與安全交易>,《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一卷第二期,頁31-79。
    蔡政修(2000)。<九0年代美國對中共展略與美中關係演變>,《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第31卷第3期,頁69-95。
    蘇格(1998)。<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世界知識》。北京:世界知識。頁591-599,608-609。
    蕭朝琴(2003)。<兩岸信心建立措施芻議>,《遠景基金會季刊》。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請基金會。第四卷第1期,頁71-89。
    網路資料
    林文程(1996)。<臺海兩岸的發展與遠景>,《國策期刊》,第144期。
    http://www.inpr.org.tw/inprc/pub/jounals/140-9/no144.htm
    伊銘(2000)。<台海局勢再度緊繃>,《聯合早報》。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002/2000022809.htm
    陳隆志(2002)。《美國早該修訂一個中國政策》。台心聯誼社。
    http://cta.yam.org.tw/cta22.htm
    楊維中(2002)。《後設媒體批評—或媒體、後設媒體、媒體批評及後設媒體批評
    》(http://www.southnews.com.tw)
    蔡芳(2002)。《兩大報團資產怪象一籮筐》(http://www.southnews.com.tw)
    陸委會,「民國八十八年對大陸政策及兩岸關係的看法綜合分析」(2000/1/31),附表六:民眾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期望(三變項),見http:/www.mac.gov.tw/mlpolicy/pos/890131/88tab6.htm
    報紙資料
    劉正慶(2000)。<七年兩次白皮書 中共鑽禁牛角尖>,《中央社》,2000年2
    月22日 。
    李家泉(2000)。<我看中國政府白皮書>,《大公報》,2000年2月29日。
    王家英(2000)。<白皮書衝擊中美台三邊關係>,《聯合早報》,2000年3月4日。
    中川昌郎(1993)。<對台灣是警告,對世界是表態>,《聯合報》,民82年9
    月1日,第8版。
    姜新立(2000)。<中共以戰逼降無助於和解>,《聯合報》,民89年2月22日。
    趙春山(2000)。<中共發表對台皮書先聲奪人」>《中國時報》,民89年2月
    22日。
    魏鏞(2000)。<一份涵蓋政治性與戰略性的文件>,《中國時報》,民89年2
    月25日。
    許信良(1993)。<民進黨立委:中共重彈舊調,了無新意>,《中國時報》,民
    82年9月1日,第4版。
    胡志強(1993)。<胡志強:參與聯國行動絕不畏中共阻撓>,《中國時報》,民
    82年9月1日,第4版。
    翁松燃(1993)。<學者認為中共發表白皮書,旨在阻撓台灣加入聯合國>,《中
    國時報》,民82年9月1日,第5版。
    英文書目
    Abercrombie, N.(1980) “The Dominant Ideology Thesis.” London: G .Allen & Unwin.
    Berger, A. A.(2000) “Methods of Textual Analysis.”Thousand Oak, Calif:Sage Publications.
    Bhabha, H. K.(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New York:Routledge.
    Downs, A.(1957)“ An Ec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Harper.
    Eriksen, T. H.(1993)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London: Pluto Press.
    Mott,G. F. (1968) “New Survey of Journalism.”New York: Branes and Noble Inc.
    Henderson,G., Ned R.L.&John G.S. (1974) “ Divided Nations in a Divided World.” 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 Inc.
    Holsti, O.R.(1969)“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Rapoport, A.(1969) “A System-Theoretic View of Content Analysi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Weng , B. S. J.(1994)“ The Chinese and Their Future –Beijing, Taipei, and Hong Kong--The Evolution of a Divided China.” Washington, D.C. : Publisher for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Journal
    Chang, P.M(1995) “ Reunification of China: Problems and Respects.” East Asia Quarterly(27:pp1-16).
    Gerbner, G.(1964)“Ide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News Reporting.” Journalism Quartly(41:pp495-516).
    Kolbe, R. H. & Burnett, M. S.(1991)“ Content-Analysis Research : An Examination of Applications with Directives for Improving Research
    Reliability and Objectiv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8:pp243-250).
    Ruan, M.(2000)“The New Government’s Cross-Strait Policy—Observation and Prospect .”Prospect Quarterly(1:pp179-199).
    Tung, C.Y.(2000) “ Ec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Tradeoff between Ecnomics and Security,” Prospect Quarterly(1:pp31-7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89451022
    9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45102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45102201.pdf25KbAdobe PDF22041View/Open
    45102202.pdf441KbAdobe PDF2201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