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73448      Online Users : 4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183


    Title: 從創造文化經濟的角度論台灣戲劇產業之革新-以韓劇發展模式為例
    Authors: 顏雅玲
    Contributors: 曾國峰
    顏雅玲
    Keywords: 文化經濟
    台灣戲劇
    韓劇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5:42:34 (UTC+8)
    Abstract: 本研究首先從韓劇發光發熱的現象中,反思台灣電視劇近幾年來的發展,發現台灣電視劇產業面臨諸多窒礙與難題,然在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際,電視劇實是相當具有外銷潛力的文化產品。要加強外銷,首先要作的便是提升本土自製電視劇產品與品質。

      因此,本研究援用文化經濟的理論角度剖析具文化特質的電視劇,包含文化投資心態、文化產業政策之擬定、文化經濟具有之特質等,透過理論的分析,深入了解電視劇的文化與經濟價值。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雙重研究方法,對台灣電視劇發展進行多元且深入的解析。

      有鑒於韓劇在亞洲市場獲得極大的成功,本研究希冀從韓劇發展模式中獲得啟發,因此,藉由比較分析台灣與韓國電視劇之電視生態、節目製播法規、文化產業政策、節目特色與經濟效益等,發掘台灣電視劇發展之困境與難題,並找尋可向韓劇取經之處。

      而為求能更深入了解台灣電視台業者經營電視劇之實際狀況,研究者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訪問電視台從業人員以獲得內部資訊。

      結合韓劇的發展經驗與訪談電視台從業人員的結果,本研究提出革新我國電視劇之建議,包含提升我國自製電視劇產量與品質,及促進節目出口。最重要的是需要產、官、學、民四者的搭配,政府單位必須打造適合產業發展的環境、擬定促進產業發展的條例;學術界也必須與產業合作,進行戲劇節目產銷相關之研發工作、培育產業需要的人才;民間也需要支持本土戲劇節目、投入產業價值鏈的操作、活絡產業資金。
    Due to Korean culture content industry produces huge amount of values, and Korean dram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lture products exported, so this study would analyze the policy of culture content development in Korea in order to capture some guides that we can learn how to improve Taiwan TV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from their experiences.
    This study would focus on how to raise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Taiwan self-produced television drama. The study-method used are literature-analyzing and profound interview of Taiwan TV personnel.
    We find that Korean dramas were produced in rational competition structure. And Korean government have well-designed producing-marketing policy. So, not only the competition structure but also the government protection policy, both lead Korean drama develop well. Moreover, the genre of Korean drama has high cultural correlation with other Asian countries, it is also the key success factor.
    By profound interview of Taiwan TV personnel,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our TV drama. Like limited producing cost, the lack of original script, the lack of enough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e lack of program survey, etc.
    In order to create cultural economics by TV drama,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analysis of Korean drama and profound interview of Taiwan TV personnel, and advocates advises to reform Taiwan self-produced TV drama. These advices are proposed below.
    In raising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Taiwan self-produced TV drama: search more gateways to increase producing expenses、enlarge the script space and theme of TV drama、institute performing arts education、establish related regulations by government、further program survey、quality control of program-producing organization.
    In pushing programs exported: capture the critical juncture of increasing needs of Asian cultural goods and grasp the cultural proximity with other Asian countries、increase international media cooperation、establish Taiwan drama brand and position, etc.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government、industry、academic community、general public should struggle together because the benefit created by TV drama would spread all.
    Reference: 一、 中文部分
    中廣新聞網(2004年3月 9日)。〈韓劇男的帥女的俏 劇情浪漫畫面唯美〉。 http://tw.news.yahoo.com/040309/4/i03h.html
    王莉(2003年5月1日)。〈"韓"潮涌動話韓劇〉、《人民日報》。
    http://www.longhoo.net/big5/longhoo/joy/ent/news/local/node1189/userobject1ai71784.html
    王瀅嵐(2004年12月2日)。〈三立以戲劇跨足海外市場〉、《銘報》。
    申東昕(2005年5月10日a)。〈韓流電視劇在中國當地製作〉、《朝鮮日報》。
    申東昕(2005年6月19日b)。〈日本開始涉足韓國電視連續劇行業〉、《朝鮮日報》。
    申東昕(2005年9月30日c)。〈大長今向35個國家出口 讓韓流走出亞洲〉、《朝鮮日報》。
    朱建民(2003)。〈介入文化產業 投身藝術市場運作〉,《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聰明(2003年12月4日)。〈非火線新聞-娛樂大搜查 看韓劇小細節 想台灣八點檔〉、《聯合報》、D2版。
    花建(2003)。〈韓流警報"第N號〉,《文化金礦》。台北:帝國文化出版社。
    林正二(2002)。《突破台灣電影困境》。台灣省新聞局。
    林純卉、許玲郡、李宜芳、林子寧、卓詠欽、林念葦、吳聲汶(2005年4月8日)。〈台灣狂飆韓流風 國內電視台紛紛引進 高品質維持收視率 優質題材吸引觀眾》,《銘報》。
    林瑞昌(2004)。〈新十大建設的推動 文化創意產業 政策篇 座談會〉,《今藝術》,  
        第139期。
    林亞偉(2004)。〈韓劇 亞洲的偶像製造機〉,《今週刊》、第403期。
    林佳宏(2002年6月29日)。〈哈韓「瘋」╱唯美偶像掛帥 韓劇衝擊台灣八點檔〉,《東森新聞報》。
    林曉娟(2004年6月11日)。〈夠「億」思!裴勇俊冬季戀歌幫日賺多少?〉,
        《娛樂快報》。
    林淑玲(2004年7月16日)。〈產咨會╱韓劇出口額驚人 商總籲重視知識經
    濟型影視產業〉,《ETTODAY 新聞報》。
    朱偉誠、伍軒宏、范雲、柯裕棻、蔣淑貞(2004)。〈從「霹靂火」看台灣電視文化〉,《文化研究月報》,第35期。
    宋元根(2004a)。〈為何韓劇會豐靡亞洲──以大長今為例〉,「公視國際研
    討會-台灣電視媒體大未來」。台灣,台北。
    宋元根(2004b)。〈數位化多頻道時代公共電視的角色-以韓國文化廣播電視公
    司為例〉,「公視國際研討會-台灣電視媒體大未來」。台灣,台北。
    余麗姿(2004年11月22日)。〈去年每月每戶講掉二千五百元 基本民生支出 市話和行動費用占4成5 國人每天花3小時看有線電視〉、《聯合報》、A6版。
    李天鐸(2002)。〈有線電視的產業命脈是內容,不是硬體 〉,《國改分析》。
    李安君(2001年7月 3日)。〈台台播韓劇 如何挑好戲〉、《中國時報》、26版。
    李雨勳(2004年5月17日)。〈峇里島要滅天國熱 一集叫價60萬 緯來七月上檔〉、《星報》、A6版。
    李雪莉(2004)。〈讓全球影迷都哈韓〉,《天下雜誌》,第313期。
    李雪莉、孫珮瑜(2004)。〈大長今 以價值感動人心〉,《天下雜誌》,第313期。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第75期。
    李修瑩(2005)。〈網路小說引爆韓劇龍捲風〉,《數位時代雙週》,第105期。
    李慧馨(2003)。〈電視劇製播與收視率--一個情境和結構取向的探討〉,《藝術學報》,第71期。
    李順德(2002)。〈文化產業與知識產權〉,《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瞻(1984)。《電視》。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李韶明(2005年1月17日)。〈從灑狗血到灰姑娘 4集劇本寫了10套台詞〉、《民生報》C3版。
    東森新聞報(2004年12月20日)。〈金詠三振興經濟、尊重媒體的啟示〉、《東森新聞報》。
    汪誼萱(2004年12月21日)。〈年終獎金東森可望稱霸各台〉、《銘報》。
    卓珍伃(2004)。《青年學生收看韓劇的文化認同與消費行為》。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岳曇(2001)。《台灣有線電視頻道外國節目之經營策略與現況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瑞珠(2005)。〈看誰在拿輔導金〉,《台灣電影筆記》。
    吳光中(2004年9月25日)。〈本土藝人發聲 要求拒播日韓大陸劇 疾呼正視自己的價值〉、《民生報》C8版。
    吳東權(1986)。《螢光幕後》。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金鍊、曾湘雲(2002)。〈從韓劇的風行看台灣閱聽眾的文化認同:以新竹市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會論文」。台灣,台北。
    吳密察(2003)。〈文化創意產業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第27卷第4期。
    吳啟綜(2004年11月26日)。〈宋慧喬 浪漫滿屋 明年一月九國聯播〉、〈民生報〉、CS1版。       
    吳啟綜(2005年1月6日)。〈韓劇 砸錢異國戀〉、〈民生報〉、CS2版。 
    吳素柔(2004年9月20日)。〈韓劇大長今走紅秘訣 MBC部長宋元根大公開〉,《中
        央社》。
    吳豐山(2002)。〈日、韓公共電視考察報告〉,《公共電視》。  
        http://www.pts.org.tw/~pubfile/4.training/training88/training88.htm
    周嘉瑩(2004年4月2日)。〈台片低迷 康祐碩分享南韓經驗 談「實尾島」〉、《聯合報》、D4版。
    周嘉瑩(2004年12月1日)。〈八大、緯來:禁播韓劇不合理〉、《聯合報》、D2版。
    易慧慈(2003年7月23日)。〈偶像劇「外賣」 靠品質品牌掏金〉、《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
    洪懿妍(2002)。〈娛樂 台灣下一個金礦?〉,《天下雜誌》,第249期。
    袁櫻珊(2002a)。〈全球媒體匯流風潮下我國無線電視產業之省思〉,《國改
    分析》。
    袁櫻珊(2002b)。《華語地區無線電視產業競爭策略研究》。淡江大學大眾傳        
        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安第(2003)。〈文化產業的資金來源:贊助或投資〉,《今藝術》,第134
    期。
    高世威(2000)。《電視戲劇節目製播流程之品質管制探討》。政治大學廣播電視        
        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在揚(2004年11月30日)。〈 大陸劇火紅 深綠華視也搶買〉、《聯合晚報》、第10版。
    翁家祥(2004年9月25日)。〈韓國戲劇 靠政治拉抬〉、《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
    粘嫦鈺(2004年7月12日a )。〈台灣偶像劇之母 柴智屏 豁出去打精緻牌〉、〈聯 
        合報〉、D3版。
    粘嫦鈺(2004年12月21日b)。〈東森年終獎金五個月 笑傲各台〉、〈聯合報〉、D2版。
    粘嫦鈺(2005年1月4日a)。〈格鬥天王轉台鬥華視 江霞推聽不見的戀人應戰〉、〈聯合報〉、D4版。
    粘嫦鈺(2005年2月23日b)。〈柴智屏拚戲劇 卯上蘇麗媚〉、〈聯合報〉、D2版。
    粘嫦鈺(2005年9月23日c)。〈藝娛藏人MIT偶像 缺陷美最酷〉、〈星報〉、11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永固(2003年6月28日)。〈辛誌諭拍原味的夏天 澎湖海島風情真實呈現〉、《東森新聞報》。
    陳依秀(2003)。《打造電視觀眾:台灣韓劇市場興起之歷程分析》。淡江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芝宇(2004年10月28日)。〈力挺韓劇族 情節張力夠 對白生活化〉,《星報》、C5版。
    陳嘉彰(2002)。〈扶植文化創意產業提昇國家競爭力〉,《國改評論》。
    陳嘉彰(2003)。〈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突創〉,《國改分析》。
    陳炳宏(2002)。〈台灣電視產業組織與經營管理之變遷〉,《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頁351-378。
    陳慧貞(2004年1月28日)。〈韓流熱呼呼 「醫道」新春收視開紅盤〉、《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2004/01/28/746-1578279.htm
    黃俊苔、吳志強(2002)。〈台灣電視連續劇生態及沿革發展介紹〉,〈全國學生傳播聯會〉。 http://ncua.idv.tw/epaper/epaper22-2-1.htm
    黃姵綺(2004年11月1日)。〈華視期望邁向自製戲劇 好劇本難尋成停滯主因〉、〈銘報〉。
    黃婉琦(2004年12月22日)。〈禚宏順談中視 未來自製劇過半〉、〈銘報〉。
    梁岱琦(2004年9月20日)。〈大長今1集340萬砸出來的〉,《聯合晚報》、第4
    版。
    粱旭明(2003)。〈從韓流看亞洲流行文化的流轉〉,《傳媒透視》,第567期。
    傅普青(2003)。〈論當代戲曲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當代戲劇》195期。
    葉文忠(2001)。《台灣引進外國戲劇節目經營策略之研究 :以緯來電視網韓劇經營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競元(2001年5月1日)。〈演藝工會今走上街頭〉、《中網娛樂》。http://showbiz.chinatimes.com/news/C90501D0.asp
    葉嫦芬(2001年11月22日)。〈韓劇、日劇 大對決〉、《民生報》、C6版。
    馮健三(2002)。〈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1958-2001〉,《臺灣社會研究》,47期。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
    趙大智(2004年12月30日)。〈2004戲劇收視總排行〉、《民生報》、C4版。
    張志宏(2002)。〈美國文化產業的概況與發展經驗〉,《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文輝(2004年12月1日)。〈韓劇嚴重侵台 電視業者開砲 要求新聞局與韓互惠 否則應限制韓劇進口〉、《聯合報》、D2版。
    張雅雯(2004年9月25日)。〈緯來 有線台走分眾 八大 好片以嚮觀眾〉、《民生報》、C8版。
    張慧英(2005年5月12日)。〈戲劇比一比 台灣弱在編劇 成本〉、《中時電子報》。
    張愛平、何靜(2002)。〈日本的文化產業概況與特點〉,《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張維倫等譯(2003)。《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出版社。
    趙嘉文(2004)。〈我國視聽服務業發展現況〉,《全球台商e焦點》,第3期。
    褚姵君(2002年1月3日)。〈緯來開春韓流 來勢熊熊 天王天后退位 星世代輩出 宋允兒 朴正哲是兩張王牌〉、《民生報》、C4版。
    褚姵君(2004年11月29日)。〈台北電視節市場開鑼 賣10集台劇 才夠買1集韓劇〉、《民生報》、C2版。
    楊瑪利(2002a)。〈韓國反敗為勝的祕訣 俺也可以創流行〉,《天下雜誌》,
        第256期。
    楊瑪利(2002b)。《韓國 佔線中 從經濟破產到文化征服》。台北:天下雜誌。
    楊起鳳(2005年2月3日)。〈去年業績逼近四十億 三立來年野心勃勃〉、《星報》、A4版。
    楊起鳳(2005年6月6日)。〈鄭文華:台劇 拿什麼跟韓劇比〉、《星報》、11版。
    趙怡、陳嘉彰(2004)。〈建構兼具輔導與監理職能的傳播政策〉、《國改研究報告》。
    虞諭緯(2004)。〈生活產業創新學 三立電視台 Local Content is King!〉、《數位時代雙周》,第96期。
    漢寶德(2002a)。〈經濟學者看文化〉,《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六期。
    漢寶德(2002b)。〈城市文化的產業化〉,《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五期。
    蔡念中(1995)。《電視台外製外包制度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蔡琰(2002)。〈裸根百合?:台灣電視劇風雲追憶〉,《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頁193-252。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出版社。
    蔡秀玲(1999)。〈八點檔連續劇行銷戰-風雲再起〉,《廣電人》,第59期。
    蔡翼擎(2004年12月21日)。〈貼近普羅大眾 韓流風炙熱〉、《經濟日報》、A6版。
    劉立行(2001)。〈改革稅制輔導電影事業〉,《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九期。
    劉新圓(2003)。〈韓國的文化藝術振興法〉,《國改研究報告》。
    劉新圓(2004)。〈文化產業政策的形成〉,《國改研究報告》。
    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今藝術》,第128期。
    操慧、劉亞峰(2004)。〈韓劇啟示錄──兼論對國產現實電視劇走向世界的借鑒意義〉,《中國電視》,第204期。
    謝震南(2003年3月26日)。〈中央社新聞小百科:文化創意產業〉,《中央社》。
    鄭秋霜(2003年10月29日)。〈趙永全:創意人才不足 積極養成〉、《經濟日報》、第八版台灣IC產業高峰論壇系列。
    賴雅凡(2005年6月28日)。〈2005海洋嘉年華 海洋明星總動員•歡樂驚采一夏天〉、《太平洋新聞網》。
    鍾起惠、彭芸(2000)。〈從品質觀點探討戲劇節目的表現〉,《廣播與電視》,第15期。
    韓永進(2002)。〈文化產業概念的正式提出及其背景〉,《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蘇雍倫(1993)。〈對三臺演藝生態的觀察〉,《文訊月刊》,第91期。
    魏永齡(2004年3月12日)。〈韓劇行、台劇不行〉、《大成報》。
    二、 英文部分
    Biltereyst, D. (1992). Language and culture as ultimate barrier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4), 517-540.
    Cantor, M. G., & Cantor, J. M. (1986). American televis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plac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13,
    509-520.
    Chadha, Kalyani,and Kavoori,Anandam. (2000). Media imperialism revisited: Some      
       findings from the Asian case.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22 (4, July),
       415-432.
    Dupagne, M, & Waterman, D. (1998). Determinants of U.S. television fiction imports in western Europe.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2, 208-220.
    Lasswell, H. D.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In L.  
       Bryson (ed.),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New York: Harper & Bros. Also
       printed in W. Schramm, and D. F. Roberts (1974). 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v. ed., (pp.84-99).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Kim,Mi-kyung (2004).Cultural Proximity and The Type of Korean Television    
       Programs in Asian Market,6th World Media Economics Conference.
      Straubhaar,J.D.(1991) `Beyond Media Imperialism:Asymetrical Interdependence and
         Cultural Proximity`,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8(1):39-59.
    Straubhaar, J. (1997). Global or regional? Cultural and language markets for televi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ilm, Television and Video“Media Globalization in Asia-Pacific Region,”May 20-22, 1997, Taipei, Taiwan.
    Wright,C. R. (1960).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4, 606-620.
    三、參考網站
    一、 台灣部分:
    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http://www.cci.org.tw/portal/index.asp
    文建會:http://www.cca.gov.tw/creative/
    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gio.gov.tw/
    經濟部人才網: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05_03.htm
    數位內容產業推動服務網: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Scene_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二、韓國部分: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http://www.kocca.or.kr/e/culture/2.jsp
    韓國文化觀光部:http://www.mct.go.kr/index.jsp
    韓國文化藝術振興院:http://www.kcaf.or.kr/ehome3/emain.htm
    韓國觀光公社:http://www.knto.or.kr/eng/
    韓國放送公社:http://www.kbs.co.kr/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http://www.imbc.com/
    漢城廣播公司:http://www.sbs.co.kr/
    韓國有線電視協會:http://www.kcta.or.kr/
    韓國廣播協會:http://www.kbc.go.kr/
    韓國放送影像產業振興院:http://www.kbi.re.kr/
    韓國中央大學:http://165.194.1.12/english/
    韓國藝術大學:http://www.knua.ac.kr/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2453016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45301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3016101.pdf76KbAdobe PDF21626View/Open
    53016102.pdf97KbAdobe PDF21389View/Open
    53016103.pdf110KbAdobe PDF21665View/Open
    53016104.pdf97KbAdobe PDF22764View/Open
    53016105.pdf194KbAdobe PDF22576View/Open
    53016106.pdf236KbAdobe PDF23901View/Open
    53016108.pdf377KbAdobe PDF219366View/Open
    53016109.pdf168KbAdobe PDF211118View/Open
    53016110.pdf350KbAdobe PDF25429View/Open
    53016111.pdf199KbAdobe PDF22553View/Open
    53016112.pdf209KbAdobe PDF22388View/Open
    53016113.pdf244KbAdobe PDF2253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