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07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205/145239 (79%)
造访人次 : 52402478      在线人数 : 7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078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78


    题名: 阿滋海默症患者家庭動力之研究-以一個早發性阿滋海默症患者家庭為例
    作者: 戴佑真
    贡献者: 修慧蘭
    戴佑真
    关键词: 阿滋海默症
    家庭動力
    家庭功能
    照顧者
    長期照顧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09-09-17 15:14:58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家庭面臨親人罹患阿滋海默症的家庭動力,以及此家庭動力對於家人的影響。研究者採質性訪談的方式,以半結構式訪談大綱,深度訪談一個阿滋海默症患者的家庭,並輔以Olson環繞模式來瞭解家庭各次系統的凝聚力、適應性及溝通。茲將研究結論摘錄如下:
    一、家庭面臨親人罹患阿滋海默症的家庭動力
    (一)患者與配偶間的夫妻關係受到最大的衝擊:兩人情緒趨向疏離、患者配偶的角色變得領導與控制、夫妻關係轉為母子關係型態、難以雙向溝通、彼此衝突增加且溝通品質下降。
    (二)父子關係也受到疾病的影響:父子間難以情緒交流與互動,父親無法提供穩定的領導,反而是孩子變得親職化以照顧父親,角色界限模糊不清。此外,父子關係也受到孩子進入青少年發展階段的影響而更趨向分離。
    (三)母子關係因父親罹病而更加親密:母子間彼此相互依賴、情感也更加親密、母親由於外出工作時間增加,提供給孩子更多自主管理的彈性。
    (四)未成年子女的手足關係未受父親罹病的影響。
    二、阿滋海默症患者家庭動力對於家人的影響
    (一)患者原生家庭的動力影響配偶如何面對先生罹病的認知、情緒與行為三個層面。
    (二)夫妻關係中無效的溝通加劇配偶照顧者對疾病的適應困擾。
    (三)父母子三角關係:夫妻間角色功能不平衡,影響孩子對父親的觀點,也拉攏了母子關係,孩子變得較為親職化。
    除上述研究結論外,訪談中還發現當子代面對上一代的奉養責任時,願不願意擔負照顧責任常與原生家庭動力有關。若內心不願照顧卻擔負照顧責任者,會面臨內在衝突與矛盾、呈現較多的抗拒、影響疾病適應。
    本研究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提出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供臨床醫療工作者、心理諮商工作者、衛生福利政策制訂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參考文獻: 一、英文文獻: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05, December 16).Dementia “set to quadruple” says Lancet report Developing countries hardest hit.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 www.alz.co.uk/
    Boss, P., Caron, W., Horbal, J.,& Mortimer, J.(1990).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in caregivers of dementia patients: Boundary ambiguity and mastery. Family Process, 29, pp. 245-254.
    Chenoweth, B. & Spencer, B. (1986). Dementia: the experience of family caregivers. The Gerontologist, 26, 267-272.
    Duvall, E. M. & Miller, B. C. (1985). Marri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 . New York : Harper & Row, Publisher.
    George, L. K. & Gwyther, L. P. (1986). Caregiver well-being: a multidimension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dementes adults. The Gerontologist, 26(3), 253-269.
    Holmes, T.H., M. Masuda. (1974). Life changes and illness susceptibility. In B.S. Dohrenwend and B.P. Dohrenwend.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New York: Wiley. 55-72.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Estabilishing trustworthiness. In Y. S. Lincoln & E. G. Guba (Eds.), Naturalistc Inquiry (pp. 289-331). Beverly Hills,Calif: SAGE.
    Liu, C. K., Lin, R. T., Chen, Y. F., et al (1996)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an urban area in taiwan. J Formos Med Assoc, 95 (10), 762-8.
    Liu, H. C., Lin, K. N., Teng, E. L., Wang, S. J., Fuh, J. L., Guo, N. W., et al. (1995). Prevalence and subtypes of dementia in Taiwan: a community survey of 5297 individuals.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43(2), 144-149.
    Martin, L. G. (1990) Changing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relations in East Asia.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10: 102-114.
    Meuser, T. M. & Marwit, S. J. (2001). A comprehensive, stage-sensitive model of grief in dementia caregiving. The Gerontologist, 41(5), 658-670.
    Olson D. H. (1993a).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tems: Assessing Family Functions. In F. Walsh (2nd, Eds.) Normal Family Process(pp.104~137). New York, NY: The Guilford Press.
    Olson D. H. (2000).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tems. The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2(2),144-167 (24 pages).
    Parks, S. M. & Novielli, K. D. (2000). A practical guide to caring for caregiver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62(12), 2613-2622.
    Ponder, R. J. & Pomeroy, E. C. (1996). The grief of caregivers: how pervasive is it?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27, 3-21.
    Susan S.(1994). Alzheimer’s disease and family dynami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Szinovacz, M. E.(2003) Caring for a demented relative at home: Effects on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and family dynamics.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17(4), November, pp. 445-472.
    Vedhara, K., Cox, N. K. M., Wilcock, G. K., Perks, P., Hunt, M., Anderson, S., et al. (1999). Chronic stress in elderly carers of dementia patients and antibody response to influenza vaccination. The Lancet, 353, 627-631.
    Wright, L. K., Hickey, J. V., Buckwalter, K. C., Hendrix, S. A., & Kelechi, T. (1999). Emotion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spouse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troke. Journal of Advance Nursing, 30(3), 552-563.
    Yip, P., Shyu, Y., Liu, S., et al (1992)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ry of dementia among elderly in an urban district of Taiwan. Acta Neurol Sin, 1, 347-354.
    Zarit, S.H., Todd, P.A., Zarit, J.M.(1986). Subjuctive burden of husbands and wives as caregivers : a longitudinal study. Gerontologist, 26,260-266.
    二、中文文獻:
    內政部(民85)。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民94)。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王文娟(民90)。"家"對智障者之成年手足的意涵。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王春雅(民87)。失智老人家屬之奉養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育瑩(民94)。老年失智症家庭照顧者於照顧過程中角色衝擊與變化之初探。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宇娟(民93)。少年家庭照顧者之生命故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淑瓊(民94)。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政策。國家政策季刊,4(4),5-24。
    吳淑瓊,林惠生(民88)。台灣功能障礙老人的家庭照護者:全國概況分析。中華衛誌,18,44-53。
    吳嘉瑜(民91)。代間矛盾經驗之分析:成年子女婚後與父母之關係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吳嘉瑜(民94)。倒轉的親子位置—「親職化」兒童之相關文獻探討。輔導季刊,41(1),21-28。
    李玉冠(民89)。隔代家庭祖孫關係之探討 : 以台北縣低收入戶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宗海、陳獻宗(民89)。失智症簡介。當代醫學,27(6),438-442。
    周月清等譯(民83)。家庭壓力管理。台北:桂冠。
    林松齡(民82)。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
    林淑玲(民94)。阿茲海默氏症病患家屬心理反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pp.265-89。嘉義:中正大學社福所。
    *柯瓊芳(民91)。誰來照顧老人?歐盟各國奉養態度的比較分析。人口學刊,24,1-32。
    洪湘婷(民87)。家庭照顧體系與家庭協商過程之初探--以失能老人照顧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幼慧(民84)。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翁樹澍、王大維譯(民88)。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台北市:揚智。
    馬先芝(民92)。照顧者負荷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50(2),82-86。
    涂翡珊(民93)。女兒照顧者角色形成與照顧經驗之初探。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向明(民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昱名(民93)。社會福利資源與需求的落差:以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之照顧負荷,需求與困難為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郁齡(民88)。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瑞芬(民93)。記憶門診中提供失智者家屬照顧指導與支持方案之成效。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端貞(民85)。婚姻與家族治療。台北市:天馬文化。
    湯麗玉(民80)。癡呆症老人照顧者的負荷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麗玉、葉炳強、陳良娟、謝碧容(民89)。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成效探討。應用心理研究,7,171-190。
    黃宗堅(民89)。家庭系統的測量與應用。應用心理研究,2,83-109。
    楊國樞(民86 )。父子軸家庭與夫妻軸家庭運作特徵與歷程:夫妻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5-2417-H002-028-G6),未出版。
    萬文隆(民93)。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p.17-23。
    葉炳強、徐亞瑛、劉珣瑛(民82)。癡呆症患者的認識與照顧。台北:健康世界。
    葉致芬(民94)。孝悌楷模的家庭系統運作。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甄瑞興、賈淑麗、楊志賢(民89)。記憶門診成效初探。應用心理研究,7,105-118。
    劉景寬、戴志達、林瑞泰、賴秋蓮(民89)。台灣失智症的流行病學。應用心理研究,7,157-169。
    劉錦螢(民94)。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相依關係與照顧活動之角色緊張的相關性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昌雄(民94)。醫療田野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應用。載於林本炫、周平(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議題創新(259-286頁)。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及應用社會學系聯合出版:教育與社會叢書。
    鄭錦霞(民94)。家庭生命週期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5。
    薛雪萍(民89)。青少年家庭功能、親子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3152037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152037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37101.pdf48KbAdobe PDF2705检视/开启
    037102.pdf72KbAdobe PDF2736检视/开启
    037103.pdf73KbAdobe PDF2774检视/开启
    037104.pdf75KbAdobe PDF2703检视/开启
    037105.pdf177KbAdobe PDF21237检视/开启
    037106.pdf716KbAdobe PDF28056检视/开启
    037107.pdf211KbAdobe PDF22838检视/开启
    037108.pdf348KbAdobe PDF21310检视/开启
    037110.pdf220KbAdobe PDF2766检视/开启
    037111.pdf126KbAdobe PDF21430检视/开启
    037112.pdf1052KbAdobe PDF2150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