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32583      Online Users : 6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06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68


    Title: 職業婦女日常創意生活經驗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Authors: 林品秀
    Contributors: 修慧蘭
    林品秀
    Keywords: 職業婦女
    日常創意生活經驗
    幸福感
    working wom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happiness
    Date: 2006
    Issue Date: 2009-09-17 15:13:29 (UTC+8)
    Abstract: 本研究目的主要先探討職業婦女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現況;然後研究職業婦女的背景變項(婚姻狀況、年齡、子女數、最小子女年齡、職業別)與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的關係;最後再深入探討職業婦女之日常創意生活經驗與幸福感間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的「職業婦女之日常創意生活經驗量表」,及「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為調查研究工具。研究過程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先以開放式問卷訪談幾位有豐富創意生活經驗的職業婦女,編製「職業婦女之日常創意生活經驗量表」。第二階段,以方便取樣的方式,抽取一百名職業婦女進行預試。第三階段正式施測,以方便取樣的方式,抽取以新竹以北之縣市為主的職業婦女,共得370份有效問卷。並將收集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集群分析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職業婦女的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的內涵可分為六個向度,分數由高至低分別為:「運用資源處理生活事務性創意」、「空間或概念重組性創意」、「運用專業知識或技術性創意」、「人際互動性創意」、「即興的表達與因應性創意」、「家務性創意」。
    二、不同婚姻狀況、不同子女數的職業婦女在日常創意生活經驗上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最小子女年齡、不同職業別、不同年齡的職業婦女在日常創意生活經驗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職業婦女在幸福感上無顯著差異。
    五、職業婦女的日常創意生活經驗對幸福感有顯著的預測力。
    六、職業婦女的創意類型可分為四種:「全面創意型」,「懶人創意型」,「平凡無奇型」,「一成不變型」,且四類型的幸福感有差異。

    綜合上述結果,本研究發現越會使用日常創意生活經驗的職業婦女,其幸福感越高。特別是越會使用「人際互動性創意」「即興的表達與因應性創意」、「運用資源處理生活事務性創意」創意生活經驗的職業婦女,幸福感越高。

    最後,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討論為職業婦女、其他相關人員、諮商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370 working women in the north of Taiwan. The employed instruments were Working wome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scale and Chinese happiness inventory-5item version. The applied analysis methods are Descriptive,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Linear Regress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Working women’s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were as follows in sequence: “Manage resource to handle life problem creatively”, “Reconstruct space and concept creatively”, “Apply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 creatively”, “Interpersonal creativity”, “Extemporaneous communication and coping creatively”, “Housekeeping creativity”.
    2.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married and single working women i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and also among having different children of working women.
    3. Both the age of working women and children, as well as working type had influences on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of working women.
    4. Creative life experiences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happiness of working women.
    5. The creativity of working wome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fully-creative, lazybones creative, ordinary creative, fixed creative.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王惠姚(1981)。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及其生活滿意度。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思文(1999)。影響台灣地區男女兩性家務參與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美玲(2004)。分析台灣雙薪家庭的家務分工-以教養子女的分工為例。南華
    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危芷芬(2005)。角色義務與個人選擇:生活目標的建構與衝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93-2752-H002-002-PAE ),未出版。
    余嬪、吳靜吉、林偉文、楊潔欣(2003)。成人玩興量表與組織玩興氣氛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0(1),73-110。
    何淑禎(2002)。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已婚國小女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清茵(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明芬(2002)。社會的創造力教育。學生輔導,79,68-79。
    李筑音(2005年8月1日)。熟女媽媽的幸福方程式。Cheers雜誌,59,102-107。
    罕見疾病「樂觀偏執狂」締生命衝勁(2005年5月19日)。大紀元時報。2006年4月30日,取自:http://newspaper.djy.com.tw/20050519/epoch-20050519-S.pdf
    邱書璇(1993)。已婚職業婦女之社會支持、內外控取向與壓力適應方式之研
    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珈夙(1997)。校長的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士郁(2002)。父母創意教養方式、父母閱讀教養方式、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崇逸(2007)。幸福與財富:幸福感影響因素之探討。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
    吳靜吉、林偉文、王涵儀(2002)。創意生活經驗量表之編製。上課資料。
    吳韻儀(2002年8月1日)。無子女浪潮來襲-要升遷,還是要生小孩?Cheers雜誌,23。
    吳淑卿(2003)。室內設計者性別角色信念、家庭承諾、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學刊,20,119-140。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吳巧瑜(2004)。教師對幼兒創造力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近五年勞動力參與概況分析(2003)【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邱書璇(1993)。已婚職業婦女之社會支持、內外控取向與壓力適應方式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蓉蓉(2005)。中年人快樂情緒之初探性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彥亨(2005)。台灣男女晚婚問題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榮正(2004)。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洪文龍(2005年6月)。不婚不生,五十年後台灣崩盤?張老師月刊,130-134。
    洪萬隆(無日期)。文化藝工的生活美學啟迪。2006年4月30日,取自:http://volunteer.cca.gov.tw/cms_file.php?id=67
    洪綉雯(2006)。國中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共依附特質與創造力關係之研究。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莊惠敏(2003)。雙生涯家庭婦女角色衝突、工作負荷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陸洛(1996)。中國人幸福感相關因素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 85-2413-H037-002),未出版。
    陸洛(1997)。已婚成人不同角色滿意度對幸福感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6-2413-H037-004),未出版。
    陳秋秀(2002)。中小學生的穿著風格、美感經驗、創意生活經驗與其對教師外表知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妍穎(2002)。國中學生生活經營能力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薏文(2004)。運用問題解決模式之創意値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文玲(2006)。越旅行越裡面。台北市:心靈工坊。
    郭俊賢(1994)。大學生的快樂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敏如(2005)。後現代家庭的家務分工-以台北市雙薪家庭為例。東吳大學社
    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麥立心(2006年5月1日)。生活力Lifestyle。Cheers雜誌,68,74-79。
    董智慧(1998)。單身類型、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台北市:張世彗。
    就業人口概況(2004)【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曾敬梅(2002)。研究生玩興、幽默、創意態度、所知覺系所創造氛圍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艷秋(2002)。已婚婦女生活目標、目標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
    雄市育有國小子女之已婚婦女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月菊(2003)。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源與壓力因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馮傳蓉(2005)。高職單身未婚女教師生涯選擇及婚姻觀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黃惠如(2005)。無印良品-擅長減法純粹生活。康健雜誌,85,66-68。
    黃惠君(2005)。國中教師人口變項、玩興、教學動機、快樂感受與創意教學之
    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智先(2000)。教師工作動機、選擇壓力、社會互動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雨臻(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多元智能、行動控制、自我調節、人口變項與生活問題解決能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志禹,楊智先,許崇憲,高玉靜(2001)。小學創造力教育政策與環境之評估。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專案研究子計畫,未出版。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千美/馬斯洛(1988)。自我實現與人格成熟:存有心理學探微。台北市:光啟。
    劉士豪(1997)。年齡、性別、成就目標、目標導向與創意生活經驗、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蔣士棋,何琦瑜,王芃(2005年11月15日)。從數字看台灣家庭變貌。天下雜誌,335。
    鄭秀足(2000)。已婚男女研究生學習與家庭衝突、因應策略及社會支持需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茱月(2002)。台北市國小女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中重要他人及關鍵事件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芳怡(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解釋形態、領域知識及創意生活經驗與科技創造力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依琳(2004)。國小教師教學創意與家庭作業安排創意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佳杏(2005)。已婚職業婦女進修研究所時懷孕的生活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謝佩珊(1995)。國中未婚女教師婚姻態度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藍采風(1986)。婚姻關係與適應。台北市:張老師。
    蘇鈺婷(1996)。女性經理人成功典範之探討-已婚者與單身者的迷思。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臺灣地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2003)【資料檔】。台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Working women只愛工作,不愛婚姻?(2003)。Cheers雜誌。2006年4月3日,取自: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37/037news.asp
    瞿海源、張苙雲、張英華、伊慶春、楊文山、陸洛、陳玉書、陳志柔(2005)。社會意向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貳、英文部分
    Cohen. L.M. & Ambrose. D. (1999). Adaptation and creativity. In Runco, M. A., & Pritzker, S. (Eds.),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pp.9-23).NY: Academic Press.
    Cropley, A.J.(1997). Crea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everyday life. In Runco, M. A., & Richards, R. (Eds.), Eminent creativity, everyday creativity, and health (pp.231-246). Greenwich:Ablex.
    Goleman, Daniel(1988). A New Index Illuminates The Creative Life,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Hammer, L.B., Colton, C.L., Caubet, S.L., Brockwood, K.J. (2002).The unbalanced
    life: work and family conflict. In J.C.Thomas & M. Hersen(Ed.),Handbook of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 (pp.83-102).CA:Sage.
    Helson, R. & Pals, J. L.(2000).Creative potential, creative achievement, and personal
    growth.Journal of personality.68(1).
    Hocevar, D.(1979).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ative behavior invento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Rocky mountai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70350)
    Irene Philipson (2002/2003). Married to the Job—Why We Live to Work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林宜萱(譯)。我們嫁給了工作:過度工作的陷阱、掙扎、茫然與頓悟。台北:大塊文化。
    Kirton, M. J. (1989). A theory of cognitive style. In Kirton, M.J. (Ed.), Adaptors and Innovators: Styles of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 (pp.1-36). London: Routledge.
    Lu, L. (2006). Cultural fit: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discrepancies in values, beliefs and SWB.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6, 203-221.
    Lu, L. (In press).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oriented Chinese bicultural self: Testing the theory.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Mayer, R.E.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J. Sternberg (Ed.), The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449-460).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ickerson, R.S.(1999/2005). 提升創造力。In Sternberg, R.J.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李乙明,李淑貞(譯)。創造力II.應用(509-555頁)。台北市:五南。
    Reis. S.M.(1999). Women and creativity. In Runco, M. A., & Pritzker, S. (Eds.),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pp.699-708).NY: Academic Press.
    Richards, R., Kinney, D.K. & Benet, M.(1988). Rating guide:The Lifetime creativity scales.
    Richards, R.(1999). Everyday creativity. In Runco, M. A., & Pritzker, S. (Eds.),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pp.683-687).NY: Academic Press.
    Richards, R.(2006). Frank Barron and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 a voices that lives on.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46(3), pp.1-19.
    Richards, R.(in press). Everyday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In Montuori, M. & Purser, R. (Eds.), Social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ossibilities. NY: Hampton Press.
    Runco. M.A. .(1999).Self-Actualization. In Runco, M. A., & Pritzker, S. (Eds.), 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 (pp.533-542).NY: Academic Press.
    Seligman, M.E.P. (2003). Authentic happiness.洪蘭(譯)。真實的快樂。台北:遠流。
    Seligman, M.E.P., Rashid, T. & Parks, A.C.(2006). Positive Psychotherap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8), pp.774-788.
    Simonton, D. K. (1999/2005). Creativity from a historiometric perspective. In
    Sternberg,R.J.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李乙明,李淑貞(譯)。創造力I.理論(155-178頁)。台北市:五南。
    Simonton, D. K. (2005).Creativity. In Snyder, C. R. & Lopez, S. J.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189-201). NY: Oxford.
    Sternberg, R. J. & Lubart, T. I. (1995/1999). Defying the crowd -- 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洪蘭(譯)。不同凡想。台北:遠流。
    Tengland, P.(2001). Mental health: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Kluwer Academic.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2152038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2038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2038101.pdf44KbAdobe PDF2797View/Open
    52038102.pdf96KbAdobe PDF2841View/Open
    52038103.pdf90KbAdobe PDF2908View/Open
    52038104.pdf157KbAdobe PDF21013View/Open
    52038105.pdf269KbAdobe PDF21910View/Open
    52038106.pdf232KbAdobe PDF21035View/Open
    52038107.pdf306KbAdobe PDF21048View/Open
    52038108.pdf118KbAdobe PDF2896View/Open
    52038109.pdf130KbAdobe PDF21367View/Open
    52038110.pdf459KbAdobe PDF285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