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06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42012      在线人数 : 6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3066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66


    题名: 低成就學生的情緒調節對學業情緒與偏差行為的影響
    作者: 文永沁
    贡献者: 許文耀
    文永沁
    关键词: 低成就
    情緒調節
    學業情緒
    偏差行為
    自傷行為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09-09-17 15:13:11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低成就學生的情緒調節對學業情緒與偏差行為之影響,並探討青少年學業情緒、情緒調節與外顯偏差行為及自傷行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使用「學業情緒量表」、「情緒調節困難量表」、「偏差行為量表」與「自傷行為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並以國中一年級作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141人,男生81人,女生60人)進行調查。以學生國一入學時智力測驗所得的智力成績,預測學生學業成就分數。實際學業成就分數:利用學生95學年度上學期的總成績,經過標準化得到一學業成就的標準化T分數來代表學生的學業成就值。當學生實際成就值低於預測成就值1/2個估計標準誤時稱為「低成就」。以此方式將受試者分為「一般成就」與「低成就」兩組。調查結果分別採用描述統計、t 考驗、共變數分析、積差相關、與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 低成就學生有較多的負向學業情緒及較少的正向學業情緒。
    二、 「使用有限的情緒調節策略」與「缺少情緒覺察能力」越多的低成就學生,越容易有負向學業情緒產生。
    三、 低成就學生較不覺察自己的情緒,但卻容易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四、 排除控制性別因素後,低成就學生並未有更多的偏差行為。
    五、 學業成就與自傷行為的關聯並未顯著。
    六、 學生的正向學業情緒越多偏差行為就越少,情緒覺察能力越高的低成就學生偏差行為就越多。
    七、 低成就學生的自傷行為與有限的情緒調節策略關係密切。
    基於以上的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教育與輔導實務工作及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教育、輔導與研究在執行上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內政部(1999)。台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調查摘要分析。台北市:內政部。民96年9月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88youth.doc
    王財印(1999)。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淑俐(1986)。臺北市縣國中階段青少年的情緒特徵。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文慈(1998)。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武典(1985)。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市:張老師。
    吳齊殷(2004)。少年的心理健康與學業表現—長期追蹤資料之分析,論文發表於國科會委辦東海大學主辦之「2003台灣與國際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東部工作坊」,92年7月22~ 23日。
    吳齊殷、李文傑(2003)。青少年憂鬱症狀與偏差行為併發之關係機制。台灣社會學,6,119-175。
    呂嘉寧(1987)。價值觀與少年犯罪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安妮(1983)。大台北地區男性少年非行成因之分析控制理論的一項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旻陽(1982)。國中生學業成績、師生互動與偏差行為關係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朝夫(1991)。偏差行為輔導與個案研究。台北市:心理。
    馬傳鎮(1987)。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對少年犯罪之互動性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甘妹(1998)。犯罪原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惠君(2002)。家庭系統、學校系統與國中生自我控制及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許文耀(2000)。從學習者角色扮演失敗至違規者扮演的歷程與少年犯罪的關係。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89-2413-H-004-007-SSS),未出版。
    郭生玉(1972)。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特質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2002)。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文景。
    郭榮澤(1986)。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師生互動關係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杏容(2001)。少年因應壓力行為之探討-憂鬱情緒與偏差行為。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明輝(2001)。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東陞(1992)。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輔導。台灣省國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訊,9(3),17-21。
    陳毓文、鄭麗珍(2000)。青少年自傷行為分析及其因應對策。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彭怡芳(2002)。緊張、負面情緒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彭韻治(2004)。男性青少年暴力行為與情緒因素、自我尊重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私立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越軌行為(deviance)(2006)。中國大百科全書。2006年11月26日取自中國大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 <http://library1.lib.nccu.edu.tw/cpedia/Content.asp?ID=18144&Query=1 >.
    黃進南(2000)。情緒管理課程教學與成長團體對學生情緒穩定性之輔導效果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119-162。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 五南。
    楊文琪(1996)。接受化學治療之血液腫瘤病患其身心社會困擾與自我照顧、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坤堂(1997)。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輔導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53-60。
    楊國樞(1978)。影響國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學校因素。社會變遷中的青少年問題研討會論文專集,33-55。
    溫桂君(2005)。青少年憂鬱情緒與不適應行為的性別差異。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志禹、林邦傑、謝高橋(1996)。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之整合分析。台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劉方(2000)。高中生負向情緒經驗之分析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德輝、楊士隆 (1994)。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盧富美(1976)。國民小學低成就兒童家庭背景之分析研究。台中市 :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蘇建文(1981)。兒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緒之縱貫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4,79-101。
    二、 英文部份
    Brackney, B. E., & Kara benick, S. A. (1995). Psychopathology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2, 456-465
    Cole, P. M., Michel, M. K., & Teti, L. O. (1994).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A clinical perspective. In N. A. Fox(Ed.),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9,73-100.
    Campos, J. J., Campos, R, G, & Barrett, K. C. (1989). Emergent Themes in the Stud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 Regula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5,.394-402.
    Cavan, R S&Fredinand, T. N.(1981).Juvenile Delinquency(4th 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
    Linnenbrink ,E. A. , Ryan ,A. M..& Pintrich , P. R.(1999). The role of goals and affect in working memory functioning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2),213-230
    Gumora, G. & Arsenio, W. (2002). Emotionality, emotion regulation, and school performance in middle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40, 395-413
    Garnefski, N., Kraaij, V. (2006).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of a short 18-item version (CERQ-shor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1,1045-1053
    Gratz, K. L. & Roemer, L. (2004).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Development, factor structure,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 Journal of Psychopathology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 26, 41-54
    Garnefski, N., Kraaij, V., & Spinhoven, S. (2001). Negative life events,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0 (8), 1311-1327
    Goetz, T., Pekrun, R., Perry, R. P., & Hladkyj, S. (2001). 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 Codebook for English-language scale versions (Technical report). Munich, Germany: University of Munich,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zard, C. E., & Kobak, R. R. (1991). Emotion system function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J. Garber, & K. Dodge (Eds.),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dysregulation (303-318).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zard,C.E. and Tomkins, S.S.(1966). Affect and behavior:Anxeity as negative attect in G.D. Speilberger(Ed) Anxeity and behavior
    James,J. Gross(1999). Emotion Regulation: Past, Present, Future Cognition and Emoti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13(5), 551-573.
    Pekrun , R., Goetz T., Titz W ,&Perry, R. P.(2000).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 hologist,37,91-105
    Roeser, R. W., Eccles, J. S, & Sameroff, A. J.(1998). Academic and emotional functioning in early adolescence :Longitudinal relations, patterns, and prediction by experience in middle school.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0, 321-352
    Sylwester, R. (1994). How emotions affect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ctober, 60-65.
    Strongman, K. T(1987). 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 .New York:Wiley. 游恆山(譯)。情緒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Thompson, R. A., & Calkins, S. D.(1996).The double-edged sword: Emotional regulation for children at risk..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8, 163-182.
    Thompson, R. A.(1994). Emotional regulation: A theme in search of definition. In N. A. Fox (Ed.),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9,25-52
    Weiner, B. (1986).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 New York: pringer-Verlag.
    Zeman, J.&Garber, J.(1996)Display rules for anger, sadness, and pain: It depends on who is watching. Child Development, 67, 957-97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2152036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2036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2036101.pdf46KbAdobe PDF21489检视/开启
    52036102.pdf73KbAdobe PDF21315检视/开启
    52036103.pdf85KbAdobe PDF21392检视/开启
    52036105.pdf139KbAdobe PDF22180检视/开启
    52036106.pdf399KbAdobe PDF28041检视/开启
    52036107.pdf262KbAdobe PDF22889检视/开启
    52036108.pdf330KbAdobe PDF21279检视/开启
    52036109.pdf154KbAdobe PDF21653检视/开启
    52036110.pdf155KbAdobe PDF22297检视/开启
    52036111.pdf284KbAdobe PDF21679检视/开启
    5203614.pdf93KbAdobe PDF2133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