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303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27376      Online Users : 71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034


    Title: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
    Authors: 黃以喬
    Huang ,Yi-Chiao
    Contributors: 湯志民
    黃以喬
    Huang ,Yi-Chiao
    Keywords: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
    教師專業
    教師專業自主權
    Kaohsiung Ci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
    the right and power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7 15:08:31 (UTC+8)
    Abstract: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釐清教師專業自主權於教育法令層面之權責界線、暸解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運用的現況、探討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發揮的程度、分析不同背景因素的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於各專業自主權層面指標發揮程度的差異,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提升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策略提出具體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本研究以2004學年度高雄市立國民中學現職合格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對該學年度高雄市立25所國民中學、776名有加入教師會之現職合格教師進行問卷資料分析;另輔以訪談(共計6人)的方式了教師對自身專業自主權行使的理念、意見與建議。在資料分析上,主要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經研究結果與分析發現:
    一、我國教育法規以保障教師課堂教學專業自主權為核心。
    二、整體言,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的專業自主權達中等發揮程度,其中以「教師課堂教學專業自主權」的發揮度最高、「教師專業組織自主權」與「教師學校行政自主權」分別次之
    三、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就「課堂教學專業自主權」具高等與中等專業自主度;「學校行政專業自主權」、「教師專業組織自主權」皆屬中等專業自主度。
    四、高雄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權整體面平均得分為男性教師顯著高於女性教師、兼主任職教師顯著高於非主任職者、有參與法定學校層級組織教師顯著高於未參加者、服務於小型學校教師顯著高於服務中大型學校者、年資26年以上教師顯著高於年資5年、11-15年者。
    五、促進教師專業自主權之基本策略為穩固教師課堂教學專業地位、提昇教師組織專業形象、打造校園參與式決策文化、完備教師專業培育制度。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發現,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健全與落實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法令體制。
    二、教師應認清「專業」與「自主權」兩者相輔相成,瞭解自主須以責任為基礎。
    三、規劃教學、法制與行政專業知能研習以達高教師專業自主權目標。
    四、營造學校優質溝通管道,提高教師參與權能感。
    五、鼓勵女性教師投入學校行政工作。
    六、教師專業組織以發揮組織專業正向功能為目標。
    七、教育行政機關應於教育內部事務扮演「法律監督與協助」角色。
    八、建立教師專業評鑑機制以落實教師專業權力與效能。
    九、針對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研究變項與研究方法提出建議,作為後續相關主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mainly confirm the right and duty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in educational laws, understand the actual condition and explore the level of Kaohsiung ci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analyze different dimensions’ levels of Kaohsiung ci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from the view of teacher s’ different background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 the writer gives some concrete advice to promote the city’s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for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for reference.
    The survey subjects included teachers from 25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in 2004 year, namely 776 qualified teachers who joint teacher professional unions were sampled copies of the questionnaire to be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ing with 6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s used to understand teachers’ opinions about professional autonomy. About the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us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 One-way ANOVA, and Scheffé Method .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A. The dimension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autonomy is the key idea that Taiwan educational laws empower teachers.
    B. As far as the whole Kaohsiung ci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is concerned , it is middle level. The dimension of “ right and power to teacher teaching” gets the most high scores; the dimensions of “ power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union” and “the power to school administrative autonomy” get lower scores separately in order.
    C. As far as the dimension of Kaohsiung city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professional autonomy is concerned, it achieves high and middle level; the dimensions of “the power to school administrative autonomy”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union” achieve middle level.
    D. From the viewpoint of whole average, male teachers’ average scores are higher than females’;teachers who hold a administrative staff, participate school-level organizations, serve in small size schools and work more than 26 years get higher scores than others who don’t hold the job , participate the ones, serve in middle and big size schools and work less than 5 years and 11-15 years.
    E. The basic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are to stabl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atus in teaching,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teacher unions, cultivate the school culture of participant-determining and establish good institu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nurture.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and study result,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A.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established education law about the right and power to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B. Understand “profession” and “autonomy” are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utonomy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basis .
    C. Design a series of programs about facilit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law and school administrative affairs to achieve high lev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y.
    D. Create excellent communicative ways at school to promote teacher empowerment.
    E.Encourage female teacher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school administrative affairs.
    F.Teacher professional unions should take the role of developing positive function.
    G.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hould play the law- supervising and law-helping role.
    H.Build teachers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o help teacher promote professional power and effectiveness.
    I.Base upon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the study trends are made to further reference.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丁亞雯(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68。
    元照編輯委員會(2003)。教育法規。臺北市:元照。
    王文科(199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川玉(1995)。教師的權利與義務,載於教師權力與責任(第34-46頁)。臺北市:師
    苑。
    王如哲(1999)。比較教育。臺北市:五南。
    王保進(2004)。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保進與王俊凱(2004)。從標竿化探討教師績效評估。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
    現代教育論壇(十)(第206-215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為國(1995)。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家通(1995)。教師的地位與權利,載於教師權力與責任(第25-37頁)。臺北市:師苑。
    王國原(2002)。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依違態度形成之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煥琛(1996)。教師權利與責任問題之探討。臺灣教育,552,6-11。
    王麗雲與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173-199。
    王麗雲與潘慧玲(2002)。種子與土壤:校長與教師在學校革新中的角色與作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101-137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四一O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圖。臺北市:時報。
    巨克毅(2004)。基本人權的認識:自然權利的闡釋。2004年8月12日,取自網址http://www.nchu.edu.tw/~dl/document/social.htm9--
    朱岑樓(1991)。社會學辭典。臺北市:五南。
    朱淑雅(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效標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侃如 譯(2003),Rollo May著。權力與無知。臺北市:立緒。
    朱敬一與戴華(1996)。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羊憶蓉(1994年)。教育與國家發展---臺灣經驗。臺北市:桂冠。
    羊憶蓉、林全等著(1994)。臺灣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前衛。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何福田與羅瑞玉(1992)。教育專業,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第1-30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師天地,113,45-72。
    吳政達(1999)。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模糊德菲術,模糊層級分析法與模綜合評估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八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吳怡萱(2002)。教育決策權力平衡之研究 以九年一貫課程決策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明清(2002)。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理論與政策,16(1),99-114。
    吳清山(1997)。建立教師專業權威之探索-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2004年8月5日,取自:http://www.tmtc.edu.tw/~primary/publish-mag.htm 。
    吳清山(2000)。學校績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6,3-13。
    吳清山(2003)。鬆綁與績效:從學校再造談學校經營發展動向。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九)(第61-71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曉青(2001)。學習型學校建構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來添(2002)。論中小學教師輔導管教之專業自主權-以教師法第16條及第17條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妙仙(2002)。國小教師課程自主實踐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大方國小兩位教師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宗哲(2002)。國民小學權力結構重組與校務會議運作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名揚(2005.6.30)。處罰…沒問題 體罰…記大過 合理的罰站、跑操場…算處罰 打罵…算體罰 教育部將訂出明確分際。聯合報,C7版。
    李英毅(1994)。教師教育自由之確立。載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第41-46頁)。臺北市:稻香。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咏吟與單文經(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李恵淑(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沈姍姍(1997)。教師專業與教師自主權之社會學探討。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沈姍姍(1999)。教育專業。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第251-267 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沈姍姍(2000)。國際比較教育學。臺北:正中書局。
    周志宏(1999)。社會權(一)。載於許志雄主編,現代憲法論(第179-194頁)。臺北市:元照。
    周志宏(2003)。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周淑卿(1997)。論九年一貫統整的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第71-76頁)。臺北市:揚智。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周愚文、黃政傑、林鎮坤、方永泉(2003)。師資培育與甄選:追求多元專業化的師資。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第163-192頁)。臺北市:心理。
    林月榮(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70。
    林佳範(2004)。學生權利義務之內涵與基本規範。臺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林俊諺(2004)。公立與公辦民營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性比較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海清(2001)。新世紀教育組織展望,刊載於黃德祥主編,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葉學志教授祝壽論文專輯。臺北市:五南。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芬(2001)。國民小學教師權力之研究-教師法公布前後之演變。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新發(1998)。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11-18。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板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2003)。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2004年8月5日,取自http://www.swcs.edu.hk/info/staff 。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4)。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04年12月10日,引自網站:http://www.qef.org.hk/ate/tchinese/index.htm
    姜添輝(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57-197。
    柯志恩(2003)。教師專業之反思--專業自尊之觀點。臺灣教育,623,54-57。
    柯嘉興(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科層化與教師專業化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小媚(2004)。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師專業自主與校長權力之扞格。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范乃中(1996)。論教師的教育自由。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志麟(2000)。教育改革的新議題:學校自主管理。學校行政雙月刊,10,34-40。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秦夢群(1998)。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2004年8月3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27/gb2.htm 。臺北市:作者。
    秦夢群(2004a)。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三版一刷)。臺北市:五南。
    秦夢群(2004b)。教育行政-實務部分(三版一刷)。臺北市:五南。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0)。高雄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評鑑試行要點。2004年10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edu.kh.edu.tw 。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03)。高雄市中小學校務評鑑。2004年10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edu.kh.edu.tw 。
    高新建(2003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2005年2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trd.org.tw/Cpast 。
    高新建(2003b)。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教師與專業」項目析評。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八)(第297-308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辭典(Longm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89)。香港。朗文出版(遠東)有限公司。
    梁美珠(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3)。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臺北市:心理。
    教育部(2004)。國民教育法。2005年2月14日,取自網站http://www.edu.tw。
    張嘉育(1997)。學校本位課程改革。臺北縣:冠學文化。
    張明輝(1997)。營造學習型學校。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四)(第529-539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明輝(2002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策略。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142-171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張明輝(2002b)。學習型學校的挑戰與因應。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333-361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素貞(1997)。學校本位管理在小學。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四)(第108-112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1998a)。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現代教育論壇(四)(第545-549頁)。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德銳(1998b)。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載於張德銳主編,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第151-157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編,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第28-40頁)。臺北市:作者。
    張曉玲(1999)。從基本權利觀點論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教學自主。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馨怡(2000)。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艷華(2002)。建構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曹秀蘭(2003)。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的法建構--評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梁實秋(1988)。遠東實用英漢辭典。臺北市:遠東。-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 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許祝君(2003)。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添明(2000)。學校本位經營的成與敗──國外經驗。2005年1月15日,取自網址http://www.trd.org.tw/Cpast/D8-4.doc 。
    許藤繼(2001)。學校組織權力重建。臺北市:五南。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書局。
    郭淑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淑珍(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7,23-50。
    郭逸瑄(2003)。高級中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賦權增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陳奎憙(1980)。教育社會學研究。臺北市。師苑。
    陳順和(1992)。我國中小學教師之權利與義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玉鳳(200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評鑑標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伯璋(1987)。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志和(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情形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李綢與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3)。英國教育改革趨勢--新管理主義。教育研究月刊,118,113-159。
    陳俊生與林新發(2003)。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實施成效評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379-412。
    陳康宜(2004.12.2)。國中國小成績評量五等第取消戊等。90分以上改列優等-分數轉換標準下學年度全國統一。國語日報,1版。
    陳康宜(2005.2.26)。體罰學生 教師記大過一次 嚴禁打罵但可處罰 體罰與處罰如何界定 教育部擬邀親師釐清。國語日報,1版。
    陳敏(2001)。行政法總論(二版校定)。臺北市:三民書局。
    陳添球(1989)。國民小學教 師教學自主性之言--一所國民小學日常生活世界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富源(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春蘭(2003)。新竹縣市國民中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大千(2003)。學生法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1)。知識經濟與教育轉型。教育資料與研究,41,13-16。
    湯梅英(2001)。從權利的意涵談教育基本法對學習權的保障。教師天地,113,35-41。
    湯堯(200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會組織與運作功能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湯瑞雪(2001)。國中教師角色之轉變-國家權力與教師專業自主權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誌龍與劉寶貴(2002)。高職教師對教學評鑑之意見分析。2005年1月16日,取自網址http://w3.sce.pccc.edu.tw/tvb/68-73 web/70th web/ apprecation_4htm。
    黃坤錦(1992)。各國教師專業之比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和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第616-637頁)。臺北市:師苑。
    黃政傑(1996)。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83,13-17。
    黃秋柑(2004)。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嘉莉(2003a)。英國的教師專業發展與管理主義。教育資料集刊,28,51-74。
    黃嘉莉(2003b)。教師專業及其制度化之歷史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增榮(2003)。從教師專業權能來看教師專業,臺灣教育,623,2-12。
    黃馨儀(2000)。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合理界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虞志長(1997)。國民小學管理模式、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學校衝突感受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巧玲(2000a)。教育鬆綁與學校分權的教育改革策略分析。教育研究資訊,8(6),1-15。
    楊巧玲(2000b)。評析教育基本法有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的理論與實務。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編,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會議手冊(第79-104頁),高雄市:作者。
    楊思偉、吳清山、吳明振與蔡清華(2003)。學制:向下延伸為主,向上延長為輔。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第15-31頁)。臺北市:心理。
    溫諭芳(2001)。基礎教育中國家、教師與父母間之角色釐清 : 以公立學校為核心兼論教師權義。國立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董保城(1996)。師生權利與義務。教育資料與研究,10,29-34。
    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臺北市:元照。
    廖運楨(2002)。臺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賦權增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甄曉蘭與鍾靜(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7(1),1-16。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3)。臺北市國民中學校務評鑑報告(2003年度下半年)。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臺北市優質學校指標與經營策略。2004年12月20日,取自網站http://www.tpedu.gov.tw。
    劉北成 譯(1992),蓋布瑞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權力的剖析。臺北市:時報文化。
    齊力與蘇峰山(2003)。市場國家與教育 教育社會學的分析。高雄市:復文。
    劉春榮(1996a)。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受教權之關聯。教育資料與研究,10,42-44。
    劉春榮(1996b)。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教師組織功能需求及其相關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5,65-122。
    劉春榮(1996c)。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承諾研究(NSC85-2413-H*133-003)。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劉春榮(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69。
    劉炳華(1997)。教師培育與權利。臺北市:商務。
    劉美淡(2001)。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座談會會議紀實。教師天地,113,45-71。
    劉軍寧(1992)。權力現象。臺北市:臺灣書店。
    劉興漢(1993)。我國臺灣地區大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臺北市:揚智。
    歐用生(2002)。披著羊皮的狼--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深度思考。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第1-24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潘安堂(2002)。國民小學教師授能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潘慧玲(2002)。緒論:學校革新的脈動。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 (第1-47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潘慧玲與王麗雲(2004a)。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研究成果節錄。2004年8月17日,取自http://www.cer.ntnu.edu.tw 。
    潘慧玲(2004b)。教育論文格式。臺北市:雙葉。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清田(2004)。「課程即研究假設」對教師專業之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57,2-8。
    鄭玉波(1992)。法學序論(四修訂初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鄭彩鳳(1999)。校基管理與學校經營。2004年12月10日,取自網站http://www.nknu.edu.tw/~edu/new-eduweb/08Learning/learning 。
    鄧鈞文(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與解決之道。2004年8月7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8n4/39.htm 。
    黎萬紅與盧乃桂(2002)。權力下放與教師的專業自主-港臺兩地教育改革的經驗與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8(4),53-74。
    薛化元、周志宏、李英毅、黃居正、賴麗春、張人傑與何希皓(1994)。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稻香。
    薛化元(1994)。教育權的理論與爭議。載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第1-8 頁)。臺北市:稻香。
    薛化元與周志宏(1994)。國家權力與教育內容。載於薛化元主編,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第75-107頁)。臺北市:稻香。
    薛化元、李英毅、周志宏與賴麗春(1997)。教師地位與權利義務。臺北市:業強。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謝瑞智(1992)。教育法學。臺北市:文笙。
    謝廣錚(2001)。英國1988年以降官方教育政策之研究---以新右派市場機制理論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35(3),29-35。
    鍾任琴(1997a)。國民小學教師權能之調查分析。教師之友,38(2), 20-27。
    鍾任琴(1997c)。國小教師權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157-185。
    鍾任琴與黃增榮(1998)。國民中學教師權能之分析。朝陽學報,3,183-213。
    鍾任琴與黃增榮(2000)。中小學教師權能量表編製之研究。朝陽學報,5,345-372。
    鍾任琴(2000)。教師專業權能之研究-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臺北市:五南。
    鍾任琴與魏宗明(2002)。國小教師專業踐行影響因素與專業踐行表現內涵之探究。朝陽學報 ,7(1),159-187。
    鍾禮章(2003)。國民中學實施教師專業評鑑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茂發(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臺北市:財團法人李連教育基金會。
    顏厥安、周志宏與李建良(1996)。 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魏惠娟(2002)。學習型學校的構築:願景塑造策略之行動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革新:理念與實踐(第363-401頁)。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
    羅清水(1997)。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2004年8月7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5n6/1.htm 。
    蘇新其(2003)。高中教師對導師制度相關議題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與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顧瑜君(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載於陳伯璋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第231-256頁)。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英文部分】
    Andy, B., Tim, A., Michael, C., Kristie, C., Neil,C., Michael,C., Ellen, H., Mike, N., Andrew, O. & Martha C. R.(2001).Exploring and Defining Teacher Autonomy: A Collaborative Discussion. Retrieved 2005/3/25.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
    Anita ,C.(2003).Professional Autonomy. Teacher Newsmagazine. Volume 16, No. 1, Sept./Oct. 2003. Retrieved 2004.10.2. 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
    Bailey, W.J.(1992).Power to the schools:School leader’s guidebook to re-structing. Newbury Park, Calif:Corwin Press.
    Blai,B.Jr.(1982).Faculty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ers:A parallel-perceptions inqui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9029).
    Bolin, F.(1989).Empowering leadership. Teachers College Record,91(1),81-96.
    Bragg, M.(1996).Reinventing influence:how to get things done in a world without authority. London:Pitman Pub.
    Wragg ,C. ,Haynes,G . , Chamberlin,R. and Wragg,T.(2003).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Teachers : headteachers` perspectives. School Leadership &Management . 23(1),75-89.
    Carlson, R.V.(1996).Reframing &reform: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and school change. White Plain, NY:Longman.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2nd ed)(1997).Great Britai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
    David,J﹒L﹒(1989)﹒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46,8,p45-53﹒
    Discussion Paper: Teacher Autonomy(1999). Retrieved 2005.1.15. from http://www2.sd38.bc.ca:8004/District%20Disc%20Papers/S002EAB8B-002EABCD.
    Dondero, G..M.(1997).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teacher autonomy: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11(5),218-226.
    Ewald,T.(1998). Formalised Codes of Ethics for Teachers:between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administrative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33(4),433-444.
    Fleming&Douglas(1998).Autonomy and Agency in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A Study of Instructors in a Canadian Adult Settlement ESL Program. ERIC NO.EJ575486.
    Fullan,M.&Hargreaves,A.(1992).What’s worth fighting for in your school?Working together for improvement. By open Univers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STF.
    Hanson,E.M.(1990).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Allyn and Bacon.
    Hart,S.P.&Marshall,J.D.(1992).The ques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49291).
    Klecker, B.&Loadman,W.E.(1996a).Dimensions of Teacher Empowerment:Identifying New Rol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5304).
    Klecker,B.M.&Loadman,W.E.(1996b).Dimensions of teacher empowerment:Identifying new roles for classroom teachers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45061)
    Lightfoot,S.L.(1986).On goodness in schools:Themes of empowerment.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63,9-28.
    Mary ,B.(2005). Check against delivery. Retrieved 2005/2/16. 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Morris Estelle(2001).Professionalism and trust:The future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Retrieved 2004/07/24,from http://www.dfes.gov.uk/speeches/12_11_01/index.shtml.
    Munroe, M.J.(1983).Effective teacher behavio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228161).
    Murphy, J .(1993).Restructuring:In search of a movement. In J. Murphy,&P. Hallinger(Eds.), Restructuring schooling:Learning from ongoing efforts(pp.1-31). Newbury Park,CA:Corwin Press.
    Murphy, J. & Jacob, E. A. Jr. (1998). Reforming America’s schools 1980-2000.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6(5), 426-444.
    Pearson , L.C.&Hall,B.W.(1993).Initial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Teaching Autonomy Scale.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86(3),172-178.
    Rice, E.M.,&Schneider, G..T.(1994).A decade of teacher empower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eacher involvement in decision making,1980-1991.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32(1),43-58.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J.:Prentice-Hall.
    Rodgers, D. B. & Long, L. A.(2002).Tension, Struggle, Growth, Change: " Autonomy in Education." Issues in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57947).
    Scriven, M.(1991).Duties of teacher. In TEMP memos. The teacher evaluation models projects .Kalamazoo, MI: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and Teacher Evaluation.
    Sergiovanni, T.J.(1991).The principalship:A reflective perspective. Neesham Heights, MA.:Allyn and Bacon.
    Serafini.F(2002).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53(4), 316-327.
    Seyfarth, J.T.(1991).Persona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Boston:Allyn and Bacon.
    Short, P. M.&Greer, J. T.(1989).Increasing Teacher Autonomy through Shared Governance: Effects on Policy Making and Student Outcom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9096).
    Short, P.M.&Rinehart,J.S.(1992).School participant empowerment scale:Assessment of level of empowerment with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2(4),951-960.
    Shulman, L.(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 of the new reform. Havard Education Review,57(1),1-23.
    Southworth, G..(1994). The learning school`, in Ribbin, P. & Burridge, E.(Eds.) .Improving Education: Promoting quality in schools. London: Cassell.
    Standards&National Board Certification(2004).Retrieved 2005/5/3 from http://www.nbpts.org/standards/index.cfm
    Tanya, F., Howard, Y., Peter, G.(2003).Bureaucratic Control or Professional Autonom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New Zealand schools. School Leadership&Management.23(1),91-105.
    Taylor ,P. W.(2002).Teacher Power:the exercise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in an era of strict accountability. Teacher Development.6(1). Retrieved 2005/1/30 from http://newfirstsearch.global.oclc.org/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1986).Chicago:Merriam-Webster.
    White, P.A.(1992).Teacher empowerment under ‘ideal’ school-site autonomy,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4(1),69-82.
    WHAT OFSTED INSPECTORS REPORT ON.(2003).Retrieved 2004/7/24 from http://www.teachernet.gov.uk/supplyteachers/detail.cfm
    Wilson,S.M.&Collican,M.J.(1996).How high and low self empowered teachers work with colleagues and school principals. Journal of Education Thought,30(2),99-117.
    Yukl,G..(2002).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5th ed).N.J.:Prentice-Hall.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1152031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203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2031201.pdf84KbAdobe PDF21275View/Open
    52031202.pdf74KbAdobe PDF2923View/Open
    52031203.pdf149KbAdobe PDF21579View/Open
    52031204.pdf719KbAdobe PDF22040View/Open
    52031205.pdf198KbAdobe PDF2940View/Open
    52031206.pdf719KbAdobe PDF21073View/Open
    52031207.pdf187KbAdobe PDF21033View/Open
    52031208.pdf208KbAdobe PDF21332View/Open
    52031209.pdf287KbAdobe PDF2212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