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部份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于瑞珍(1997)。現代科學博物館的學習特徵。科技博物,1(3),4-10。 王鑫(1995)。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6,1-16。 王創顯(2003)。都會公園進行戶外教學活動之研究-以台中都會公園為例。國立台中師範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毛群欽(2003)。大高雄地區國中小學生環境態度與水污染概念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台北市立動物園(2005)。93年度台北市立動物園年報。台北市:台北市立動物園。 石正人(1998)。利用昆蟲做為兒童觀察與實驗的材料。翰林文教雜誌,18,15-16。 石明卿(1989)。國小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3,267-309。 江東祐(200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江進富(2004)。遊客對關渡自然公園親蟹觀察區戶外解說牌成效之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永展(1991)。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台北市:胡氏。 李明和(2002)。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崑山(1999)。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環境教育季刊,40,63-70。 呂理政(1999)。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台北市:南天。 吳怡欣(2004)。昆蟲狂熱--誰能為生物多樣性代言。台灣博物,23(4),14-19。 吳秀敏(2003)。台北市國小四年級學生動物園戶外教學學習成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宗翰(2000)。花蓮縣國小教師運用戶外環境教育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余雅芳(2003)。動物園環境教育方案評鑑-以台北市國小四年級校外參觀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鵬兆(2001)。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生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Patton M. Q.(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林宜君(2003)。太魯閣國家公園兒童環境教育館觀眾行為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文淇(2002)。從人類中心主義論現代動物園的積極角色。動物園學報,14,87-94。 林君蘭(1993)。動物園知性一日遊教師意見調查分析。動物園學報,5,51-58。 林靜麗(2002)。台南市國小師生利用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活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文欽 (2002)。研究方法-實證性研究取向。台北市:心理。 周儒、呂建政(譯)(1999)。Donald R. H., William M. H. & Elizabeth L.H.著。戶外教學。台北市:五南。 周儒(2001)。尋找一個環境教育的實踐場域-「環境學習中心」的需求與概念。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辦之「九十年環境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2-80),台北市。 周儒(2003)。溼地自然中心環境教育運作發展模式的探討─以關渡自然中心為例。載於國立東華大學舉辦之「2003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5-242),花蓮市。 邱媚珍(1988)。花蓮林區管理處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之環境知識、環境意識及環境典範調查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岳美群譯(1988)。博物館展示之評估。博物館學季刊,2(2),25-34。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范明鐸(1998)。從戶外教學談環境教育。國民小學環境教育理論與實務,31-36,載於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環境教育輔導小組主編。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高思明(2003)。著重情意教學與議題分析的環教課程之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高翠霞(2002)。論析環境教育研究方法與議題趨勢。環境教育學刊,1,55-82。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學季刊,12(4),3-10。 許世璋(2001)。我們真能教育出可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嗎?-論環境教育與環境行動。中等教育,52(2),52-75。 許世璋(1997)。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學生環境行動與其他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八十九年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301-314),台北市。 梁明煌(1995)。動物園的戶外教學。教師天地,75,31-37。 麥清維(2003)。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一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立國(2003)。環境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發展昆蟲教學模組課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 : 五南。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建志(1999)。另一種解題策略-動物園替代親近自然的功能。動物園雜誌,75,30-33。 陳秋澕(1998)。國小學童環保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茵美(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綠水地質景觀展示館遊客參觀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素晴(2000)。探討台北地區市民農園環境教育功能的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淑寶(2004)。展示館解說評估-以太魯閣國家公園「人與自然館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敬中(2004)。花蓮縣政府人員之環境知識、環境典範及環境行為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榮輝(2002)。從學童戶外情境偏好與環境議題關切探討環境教育之機會。國立台中師範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美芳(1990)。全盤性展示企劃運作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4(2),15-25。 郭義復(1999)。科學博物館展示的變革。博物館學季刊,13(3),97-103。 郭義復(2001)。新博物館學的展示觀。博物館學季刊,15(3),3-11。 孫秀如(1997)。利用都市公園進行環境教育的探討─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安琪(2004)。自然步道戶外教學之研究-以陽明書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乃千(2003)。花蓮縣國小現職與職前教師環境素養評估與負責任環境行為預測變項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曾宇良(2000)。遊憩區環境衝擊解說及其成效之研究 : 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游雅如(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傅木龍(1991)。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教學內容及學生環境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葛樹人(1991)。心理測驗學(下)。台北市:桂冠。 臺北市立動物園(2004)。臺北市立動物園年報。台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 黃朝恩(1992)。課外活動中的環境教育。台灣教育, 499, 12-16。 黃政傑(1988)。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瓊慧(2003)。國小學童對動物園展示設施之參觀行為與學習成效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志文(2005)。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冠政(1990)。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環境教育,8,3-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 楊冠政、汪靜明、陳佩正(1995)。我國的環境教育經驗。環境教育季刊,24,54-57。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97)。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市:東華書局。 楊健仁、曾淑珠(1992)。動物園的動物展示。動物園雜誌,46,30-35。 楊崇賢(1990)。動物園植物展示之探討。動物園學報,2,95-99。 楊國賜(1997)。談我國學校環境教育的發展。環境教育,33,2-7。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廖敏琪(2005)。由國小學童參與校外教學探討環境教育之實施成效-以臺北市立動物園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蔡宜霖(2001)。雲林縣麥寮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台塑六輕廠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敏慧(1992)。國家公園中的博物館及其教育功能。博物館學季刊,6(3),47-54。 鄭曉時(譯)(1994)。L.W. Milbrath著。不再寂靜的春天(Envision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台北市:天下文化。 劉冠妙(2004)。關渡自然中心國小戶外教學課程方案發展與推動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厚德(2003)。自然中心展示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關渡自然公園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喜信(2002)。博物館成人觀眾學習參與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鍾昌修(2001)。解說摺頁對國小兒童解說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無尾熊館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佩靜(2000)。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瑞棠(2004)。博物館學習:另一種學習理念的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8,63-71。 顏上晴(2004)。由觀眾面向探討展示評量指標。科技博物,8(2),67-89。 顏月珠(1988)。戶外遊憩統計分析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1(2),103-122。 蘇宏仁(1997)。環境教育—教學法及學習方案之介紹。國教世紀,175,48-52。 蘇盛雄(1993)。利用校園現有環境進行校內戶外教學。兒童暨戶外活動設計,2,51-56,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主編。 貳、西文部份 American Zoo and Aquarium Association (2001). Visitor learning in zoos and aquariums. Retrieved January 1st, 2004, from http://www.aza.org/ConEd/VisitorLearning/ Australian Regional Association of Zoological Parks and Aquaria (2003). ARAZPA education policy . Retrieved January 1st, 2004, from http://arazpa.org.au/Education_Policy_Final.htm Bitgood, B. (1988). A comparis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 Jacksonville: Jacksonville State University. Byrd, N.J. (1998). The nature center handbook . FL: Association of Nature Center Administrators. Engleson, D.C. (1985). 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 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Falk, J. H., & Dierking, L. D. (1992). The museum experience . Washington, DC: Whalesback Books. Falk, J.H., & Dierking , L. D. (2000). Learning from museums: Visitor experiences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 . Alta Mira Press. Gifford, R. (199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Lofland, J. (1971).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 :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Belmont, CA : Wadsworth Pub. Ham, S.H. (1992).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st. CO: North American Press. Hounshell, P. B., & Liggett, L. (1973).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5(2), 28-30. Meredith, J. (2000). Bes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uidelines for success. OHIO EE 2000 . Palmer, 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NY: Routledge. Palmer, J. A., & Kuru, J. (1998). Outdoor activities as a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 In J. Palmer (E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pp. 253-257). NY: Routledge. Parkin, D.R. (1998). Is outdoor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17(3), 275-286. Schlageter, J. N. (1980). Student cognition, attitudes, and action-orientation and teacher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cepts at the seventh grade leve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Location. Shomon, J. J. (1969). Nature center: One approach to urb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2), 58. Van, L.K.,& Dunlap,R. (1981). Environmental concern: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how it is measured?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3(6), 651-676.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77).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ari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77). The worlds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bilisi. Columbus,OH: 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Tbilisi conference. Vendom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Wiesenmayer, R.L., Murrin, M., & Tomera, A. (1984).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related to issue awareness. In L.A. Iozzi (Ed.), Monograph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olumbus, OH: ERIC Clearing-House of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