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96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73/144892 (79%)
造访人次 : 51926492      在线人数 : 2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教育學院 > 教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960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960


    题名: 大學生知覺之家庭界限與其自我分化之關係
    作者: 徐君楓
    贡献者: 修慧蘭
    徐君楓
    关键词: 家庭界限
    自我分化
    親子次系統
    日期: 2003
    上传时间: 2009-09-17 14:57:51 (UTC+8)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大學生知覺之家庭界限與其自我分化之關係。
    研究結果如下:
    1.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家庭界限知覺上有差異
    2.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自我分化程度上無差異
    3.大學生與各雙親次系統間不同程度之親密、侵犯、相安對其自我分化的
    影響有差異,且男生對於親子關係的「耐受度」較女生為高
    4.家庭親子界限可有效預測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程度,且異性親子次系統關
    係界限對子女自我分化有影響。
    5.家庭界限可有效預測大學生的分化行為
    6.家庭界限中親子次系統關係的「親密」對於子女自我分化的影響力較不
    明顯
    7.親子關係類型中的相安與侵犯對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程度是一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大維(民85)。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理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所碩士論文。
    王大維 (民84) 。從Minuchin 的結構家族治療理論談家庭系統中的權力關係。諮
    商與輔導,115 期,5-10 頁。
    王行(民83)。家族歷史與心理治療。台北:心理。
    王鐘和(民8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嚮蕾 (民83) 。原生家庭父母自我分化與青少年自我分化、焦慮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玲、連雅惠譯 。(民91)Nichols, M.P. & Schwartz, R.C.原著 家族治療概論。
    台北:洪葉出版。
    王慧玲、連雅惠譯 。(民91)Nichols, M.P. & Schwartz, R.C.原著 家族治療的理論
    與方法。台北:洪葉出版。
    朱崑中(民85)。青少年所知覺的親子溝通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睿霞(民83)。父母婚姻衝突對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沈慶鴻(民86)。婚姻暴力代間傳遞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博士論文。
    邱慕美(民91)。大學生之家庭界域、共依附特質與人際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燕(民89)。青少年家庭系統分化、心理分離—個體化、自我發展及情緒適
    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修慧蘭、孫頌賢(民91)。親子次系統的親密與侵犯。泛華心理學會研討會論文,
    未出版。
    修慧蘭(民91)校訂。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
    吳麗娟 (民87)。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與
    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 卷,1 期,91-132 頁。
    吳佳霓(民91)。青少年家庭系統分化、自我發展與生活適應之相關性研究。--
    以台中縣國中生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薇 (民85)。高中、職學生自我分化與因應方式、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頌賢、修慧蘭 (民91)。以家庭系統觀進行家庭測量之研究—以家庭分化為例。
    中華輔導學報,第11 期,頁125-166。
    孫頌賢、修慧蘭(出版中)。親子界限:親子關係—自我界限量表編制與模式初
    探。測驗年刊。
    晏涵文(民80): 做個剛柔並濟的人—學習新的性別角色。台北:張老師。
    栗珍鳳(民88)。大學生自我分化與心理社會發展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樹澍、王大維譯(民88)。Goldenberg & Goldenberg 原著。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
    台北:揚智。
    陳文卿 (民87)。青少年自殺意念與家庭功能、無望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郁齡(民88)。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蕙(民89)。家庭系統與國中生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雯(民89)。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女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秉華(民84)。心理諮商中心分離-個體化衝突改變歷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
    28 期,145-176 頁。
    徐秋央(民90)。家生家庭經驗、心理分離、個體化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千慧(民83)。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之影響。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筱梅(民84): 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虹雯 (民88)。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運作與兒童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惠風(民84)。大一學生原生家庭經驗、心理分離—個體化與情緒適應之相關研
    究。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瑞真(民78)。家庭系統觀點在親子關係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48 期,33-36
    曾端真 (民80)。婚姻與家族治療。台北:天馬出版社。
    程秀蘭 (民88)。大學生知覺父母權威性與其生氣歷程、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宗堅 (民88)。家庭系統的測量與應用。應用心理學研究,2 期,83-108 頁。
    黃慧雯(民90)。大學生的自我分化、社會活動經驗與自我認定狀態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芬(民88): 子女知覺父母了解,關係性自我及自尊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美岑(民87)。自我分化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
    所碩士論文。
    郭孟瑜(民91)。青少年的親子三角關係類型與人際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連謙、董秀珠 (民86)。結構—策略取向家庭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佳雯(民89)。父母說負向言語、孩子覺知父母態度與孩子自尊之關係。國立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光輝 (民88)。家庭心理學:系統思維觀點的探討與應用。應用心理研究,2
    期,19-20
    賈紅鶯 (民80)。父母自我分化、子女自我分化與子女適應水準關係之研究:Bowen
    家庭系統理論之驗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紅鶯 (民84)。青少年的自我分化及其在輔導上的應用—家庭系統取向。諮商
    與輔導,119 期,25-29 頁。
    賈紅鶯(民88)。家族治療理論的建構與解構—我對家族治療的一些省思。輔導
    季刊,第35 卷,第1 期。9-14 頁。
    劉姿君(民83)。大學生自我認定狀態與其生涯決定歷程及自我分化水準之相關
    英文部分
    Anderson, S. A. & Sabatelli, R. M.(1990). Differentiating differentiation and
    individuation: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18, 32-50.
    Anderson ,S.A.& Sabatelli, R. M. (1992). Th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family system scale
    (DIF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Therapy, 20, pp.77-89
    Bloom, M.V.(1980) Adolescent parental separation. New York : Gardener Press.
    Bowen, M. (1978)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 Gardner Press .
    Bartle-Haring, S. & Sabatelli, R.M. (1995) Th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eactivity
    Index , Family Relations, 1995, 44, pp.267-277.
    Bartle-Haring, S. & Sabatelli, R.M. (1997) Emotional Reactivity Toward Parents and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Differences Across Gender and Type of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Adolescent, Vol. 26, No.4 pp.399-413.
    Bartle-Haring S. , Karen H. Rosen & Sandra M. Stith (2002).
    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Journal of Adolescent, Vol.17
    No.6 pp.568-585
    Bray,J.H.,Williamson,D.S.,& Malone,P.E.(1984).Personal authority in the family
    system:Development of a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personal authority in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process.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10,167-178.
    Chun, Y.J. & MacDermid, S.M. (1997) Perceptions of Family Differentiation, Indiviuation,
    and Self-Esteem among Korean adolescents. Journal if Marriage and
    Family,59:451-462.
    Collins, B. G. (1993). Reconstruing codependency using self-in-relation theory: A feminist
    perspective. Social Work, 38(4),470-476.
    Fredman, N., & Sherman, R. (1987). Handbook of measurements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New York: Brunner/ Mazel.
    Fleming, W.M. & Anderson, S.A. (1986) Individuation from the family of origin and
    personal adjustment in late adolescence.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9(1), pp.89-99.
    Friedman, E. H. (1991). Bowen theory and therapy. In A. S. Gurman & D. P. Kniskern
    (Eds.), Handbook of family therapy (Vol.2, pp.134-170) New York:
    Brunner/Mazel.
    Gavassi, S. M. & Sabatelli, R. M.(1990).Family system dynamics, the individuation
    process, and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5,
    500-519.
    Green, R & Werner, P.D.(1996) Intrusiveness and closeness-caregiving : 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family “Enmeshment". Family Process, 35(2), 115-136
    Hoffman, J. A. & Weiss, B.(1987).Family dynamics and presen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4, 157-163
    Hoffman, J. A.(1984).Psychological separation of late adolescents from their par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1(2), 170-178
    Josselson, R. (l988). Finding herself: Pathways to identity development in wome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Inc.
    Kang-lin Yang. (1999)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family dynamics , interpersona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0152026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152026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教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5202601.pdf85KbAdobe PDF21056检视/开启
    15202602.pdf154KbAdobe PDF21340检视/开启
    15202603.pdf859KbAdobe PDF25578检视/开启
    15202604.pdf165KbAdobe PDF21503检视/开启
    15202605.pdf422KbAdobe PDF2143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