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83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804076      在线人数 : 56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839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839


    题名: 電腦犯罪之法律適用與立法政策-保護法益之遞嬗
    作者: 陳憲政
    Chen ,Hsien-Cheng
    贡献者: 許玉秀
    陳憲政
    Chen ,Hsien-Cheng
    关键词: 電腦犯罪
    實體權保護
    程序保護
    虛擬寶物
    電腦詐欺
    資料處理程序安全
    一行為
    不正方法
    財產概念
    電磁紀錄
    無權
    入侵
    竊取虛擬寶物
    法益
    虛擬財產
    日期: 2006
    上传时间: 2009-09-17 14:33:33 (UTC+8)
    摘要: 本文欲藉由竊取虛擬寶物行為之案例,來探討現行法有關電腦犯罪的規範,並期於釐清相關概念後,可以提供一個妥適的解決方案。因此首先於第二章擬對於電腦犯罪規範的發展進程為說明,透過美國、德國、日本等外國立法例的介紹,來瞭解不同時期對於電腦犯罪規範的立法思維與保護法益。進而藉此檢討我國相關的立法規定,特別是關於妨害電腦使用罪章的解釋。

    在釐清目前電腦犯罪規範的立法思維與保護法益之後,接著要討論的是「竊取」虛擬寶物行為的刑法規範。由於虛擬寶物與實體財產具有本質上的不同,因此在第三章的一開始,首先是對於虛擬寶物在哲學上與經濟學上的意義加以說明,並就其在法律上的意義為闡釋。於瞭解虛擬寶物在刑法規範上的定位之後,始進一步討論「竊取」虛擬寶物行為的罪責。其中特別是關於電磁記錄竊盜罪(舊法)與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無故取得電磁記錄罪的說明,藉由二者的比較,瞭解該等規範的意義與目的後,進而對於「竊取」虛擬寶物行為加以分析。

    由於本文認為妨害電腦使用罪章之規範,乃在於保護資料處理程序的安全。故有關該章條文之適用,也必須是以此為前提。因此竊取虛擬寶物行為在概念上並非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取得、刪除變更電磁紀錄罪的規範對象,只能轉向與電磁紀錄有關的其他實體權規範來評價。而竊取虛擬寶物行為在概念上屬於「利益」的取得,且就整體案例事實觀之,該行為亦與不正使用電腦行為相涉,因此以下便就電腦詐欺罪之刑法規範為討論標的,以期能獲一妥適的解決方案。

    基於上述理由,本文第四章主要是對於電腦詐欺罪的相關規範為解釋說明。而關於案例事實中行為人所為之「無權」輸入帳號、密碼行為,是否屬於條文所稱的「不正方法」,必須透過電腦詐欺行為的分析,始能釐清。因此本章首先就電腦詐欺罪的規範目的為介紹。於釐清其與傳統詐欺罪的關係後,進而分析各該構成要件的解釋適用,特別是關於「不正方法」的解釋。由於我國有關電腦犯罪規範等規定,係參考日本立法例而來。又德國之立法較日本為先,其學說與實務案例的討論,亦較日本豐富。因此,在構成要件的解釋方面,本文擬先就該兩國之立法例與學說為介紹。藉由外國立法例與學說的說明,釐清各該(外國立法例)構成要件的適用關係。進而透過比較法的方式,探討我國關於電腦詐欺罪之構成要件應如何解釋適用。最後,再將本案之案例情形納入解釋討論。

    第五章則依據上述研究結論,針對本文緒論所提之案例為分析。而此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關於行為數的認定,本文擬先就關於一行為的諸種定義為介紹,接著,分析各說之優劣,試圖由其中得到一個比較妥適的定義,並藉此檢驗本案案例。其二為對於犯罪事實的評價,特別是關於前述實務判決的歧異,希望可以透過構成要件的解釋,找出最妥適的論罪方案。並就刑法第二條有關法律變更規定之適用,做一說明。其三則是對於引起研究動機的案例,進行罪數的處理。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教科書
    1、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2卷,2004年。
    2、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2002年。
    3、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2004年。
    4、林東茂,刑法綜覽,2004年
    5、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2003年。
    6、曾淑瑜,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個人法益之保護,2004年。
    (二)專論
    1、甘添貴,想像競合犯中一行為的涵意,刑法案例解評,1999,249~277 頁。
    2、李茂生,資本、資訊與電腦犯罪,權力、主體與刑事法-法邊緣的論述,1998, 169~300頁。
    3、林山田,電腦犯罪之研究,刑事法論叢(一),1997,135~169頁。
    4、林東茂,詐欺罪的財產損害,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2001,263~278頁。
    5、林東茂,德國近來的經濟刑法發展趨勢,危險犯與經濟刑法,1999,105~147頁。
    6、許玉秀,法條「應該如何」競合?-檢索特別、補充、吸收關係,刑法的問題與對策,2000,245~275頁。
    7、黃榮堅,刑法解題-關於詐欺等財產犯罪,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9,79~98頁。
    8、黃榮堅,刑法增修後的電腦犯罪問題,刑罰的極限,1999,301~344頁。
    9、葉奇鑫,我國刑法電腦犯罪修正條文之立法比較及實務問題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六),2003,95~107頁。
    (三)專書
    1、阿蘭‧賴恩,顧蓓曄譯,財產,1991年。
    2、萊昂等著,馮建三等譯,未來的省思,1988年。
    3、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2000年。
    4、陳鴻斌,網際網路犯罪研究,2000年。
    5、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1998年。
    (四)期刊論文
    1、甘添貴,虛擬遊戲與盜取寶物,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0期,2003,179~187頁。
    2、王銘勇,天幣竊盜之刑事責任,科技法律透析,15卷7期,2003,27~38頁。
    3、王銘勇,線上遊戲相關犯罪問題之研究,法學叢刊,196期,2004,35~58頁。
    4、王銘勇,侵入電腦系統罪之研究,法令月刊,55卷3期,2004,23~31頁。
    5、李茂生,不法連線行為禁止法簡介,資訊安全通訊,8卷1期,2001,54~61頁。
    6、李茂生,刑法新修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芻議 (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4期,2004,235~247頁。
    7、李茂生,刑法新修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芻議 (中),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5期,2004,243~256頁。
    8、李茂生,刑法新修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芻議 (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56期,2004,207~220頁。
    9、李崇偉,美、日、德三國網路犯罪相關法制之探討,警大法學論集,9期,2004,137~170頁。
    10、李聖傑,溢領借款的詐欺--評臺北地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十七號判決,月旦法學,120期,2005,219~228頁。
    11、林山田,評詐欺罪章中之新增三罪,月旦法學,49期,1999,85~89頁。
    12、林山田,論電腦犯罪,軍法專刊,30卷8期,1984,2~8頁。
    13、林山田,電腦犯罪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30期,1984,45~66頁。
    14、柯耀程,刑法新增「電腦網路犯罪規範」立法評論,月旦法學教室,11期,2003,117~129頁。
    15、陳煥生,刑法新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之介紹,中華法學,10期,2003,6~10頁。
    16、陳健民,竊盜乎?詐欺乎?-談虛擬世界犯罪處罰問題,國家政策論壇,1卷9期,2001,182~183頁。
    17、陳仟萬,論竊取電磁記錄,刑事法雜誌,45卷6期,2001,112~138頁。
    18、陳志輝,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犯罪競合問題-從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談起,月旦法學,122期,2005,9~26頁。
    19、許玉秀,一罪與數罪之分界─自然的行為概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46期,2003,84~98頁。
    20、許玉秀,刑法的任務-與效能論的小小對話,刑事法雜誌,47卷2期,2003,1~14頁。
    21、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第三三九條之二與第三三九條之三,臺灣本土法學雜誌,27期,2001,1~12頁。
    22、張麗卿,機器與詐欺,刑事法雜誌,40卷6期,1996,12~21頁。
    23、張天一,論刑法上「財產概念」之內涵,刑事法雜誌,47卷1期,2003,15~40頁。
    24、曾淑瑜,九十二年刑法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前後之法律適用,華岡法粹,31期,2004,123~167頁。
    25、蔡仲彥,竊取電磁記錄與竊取虛擬物品,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1期,2004,367~378頁。
    26、蔡蕙芳,電腦詐欺行為之刑法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8期,2003,23~98頁。
    27、蔡蕙芳,電磁記錄無權取得行為之刑法規範,中正法學集刊,13期,2003,97~195頁。
    28、蔡蕙芳,自動化設備濫用行為之刑法規範-以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不正利用收費設備取財得利罪為討論中心,中原財經法學,11期,2003,44~75頁。
    29、鄭逸哲,吹口哨壯膽-評刑法第三十六章增訂,月旦法學,102期,2003,104~115頁。
    30、謝銘洋、陳曉慧,德國對網路服務之新規範-資訊服務與通訊服務法(多元媒體法),月旦法學雜誌,36期,1998,83~89頁。
    (五)學位論文
    1、李崇偉,電腦網路入侵行為之刑事立法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莊凱閩,論不法入侵他人電腦系統之刑事責任-以日本法制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黃英豪,網路入侵刑法規制的國際動向之分析,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謝開平,電腦詐欺在比較刑法上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5、蘇勝嘉,網際網路之犯罪型態-以網路連線遊戲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魏千峰,財產權之基本理論研究-以國家與人民之關係為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六)政府出版品
    1、法務部,刑法有關電腦(網路)犯罪研修資料彙編,2002年。
    2、法務部,刑法分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二),1998年。
    (七)工具書
    1、Bryan Pfaffenberger 原著,沈俐亨編譯,韋氏新世界電腦用詞辭典修訂第八版,2001年。
    2、Microsoft Press 原著,徐明志、魏嘉輝譯著,微軟電腦字典第五版,2002年。
    3、許玉秀主編,新學林分科六法,2006年。
    4、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2003年。
    【日文部分】(依姓氏第一字筆畫排序)
    (一)教科書
    1、山口 厚,刑法各論,2005年。
    2、川崎一夫,刑法各論,2004年。
    3、川端 博,刑法各論概要,1990年。
    4、大谷 実,刑法講義各論,1993年。
    5、井上正治、江藤 孝,新訂刑法学〔各則〕,1994年。
    6、西田典之,刑法各論,2005年。
    7、林 幹人,刑法各論,1999年。
    8、板倉 宏,刑法各論,2004年。
    9、花井哲也,刑法講義〔各論Ⅱ〕,1996年。
    10、香川達夫,刑法各論講義,1988年。
    11、曽根威彥,刑法各論,2003年。
    12、堀內捷三,刑法各論,2003年。
    (二)期刊論文
    1、大谷 実,コンピュータ犯罪(上),法学セミナー,No.363,1985,20~28頁。
    2、大谷 実,コンピュータ関連犯罪と刑法の一部改正(下),判例タイムズ,No.651,1988,28~34頁。
    3、中森喜彥,コンピュータと文書犯罪,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28卷4号,1988,491~510頁。
    4、中森喜彥,コンピュータと刑法の一部改正,法学敎室,No.81,1987,89~93頁。
    5、井田 良,西ドイツにおけるコンピュータ犯罪処罰規定とデータ保護,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28卷4号,1988,591~626頁。
    6、加藤敏幸,不正アクセス,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41卷1号,2001,77~86頁。
    7、西田典之,コンピュータと業務妨害‧財產罪,日本刑法刑法学会雑誌,28卷4号,1988,511~527頁。
    8、西田典之,コンピュータの不正操作と財產罪,ジュリスト,No.885,1987,16~20頁。
    9、米沢慶治,刑法等一部改正法の概要,ジュリスト,No.889,1987,65~73頁。
    10、米沢慶治,刑法等の一部改正法の論点,判例タイムズ,No.640,1987,56~64頁。
    11、芝原邦爾,コンピュータ犯罪,法学敎室,No.169,1994,65~69頁。
    12、的場純男,コンピュータに関する刑事法上の問題点-主として立法的観点から,ジュリスト,No.846,1985,4~17頁。
    13、的場純男,刑法等一部改正法概說(五),警察學論集,40卷12号,1987,87~115頁。
    14、的場純男、河村 博,刑法等の一部改正について,法律のひろば,40卷9号,1987,4~17頁。
    15、板倉 宏,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と刑法,法学セミナー,26卷7号,1982,100~105頁。
    16、神山敏雄,コンピュータ犯罪立法の批判的考察,法律時報,60卷1号,1987,75~83頁。
    17、神山敏雄,国際通話料金の不正免脫と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罪,ジュリスト,No.1091,1996,139~140頁。
    18、前田雅英,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罪,警察學論集,46卷11号,1993,212~232頁。
    19、荒川雅行,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刑法の争点,2000,186~187頁。
    20、鈴木左斗志,電子計算機使用詐欺罪(刑法246条の2)の諸問題,学習院大学法学会雑誌,37卷1号,2001,205~252頁。
    21、廣烟史朗,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の実態とその対策-犯罪搜查の面から-,ジュリスト,No.824,1985,25頁
    (三)專書
    1、U. ズィーバー 著,西田典之、山口厚訳,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と刑法Ⅰ,1986年。
    2、クラウス・ティーデマン著,西原春夫、宮沢浩一監訳,ドイツおよびECにおける経済犯罪と経済犯罪,1990年。
    3、不正アクセス対策法制研究会編,不正アクセス行為の禁止等に関する法律,2000年。
    4、中山研一、神山敏雄編,コンピュータ犯罪等に関する刑法一部改正(注釈),1989年。
    5、中山研一、神山敏雄、斉藤豊治,経済刑法入門,1992年。
    6、日本弁護士連合会刑法改政対策委員会,コンピュータ犯罪と現代刑法,1990年。
    7、石原一彥等編,現代刑罰法大系 第2卷 経済活動と刑罰,1983年。
    8、平野龍一等編,注解特別刑法 補卷(1),1990年。
    9、佐久間 修,現代社会と刑法,2000年。
    10、町野 朔,犯罪各論の現在,1996年。
    11、林 幹人,財產犯の保護法益,1984年。
    12、芝原邦爾等編,刑法理論の現在的展開-各論,1996年。
    13、阿部純二等編,刑法基本講座〈第5卷〉-財產犯論,1993年。
    14、神山敏雄,〔新版〕日本の経済犯罪-その実情と法的対応,2001年。
    15、前田雅英等編,条解 刑法,2002年。
    16、曽根威彥,刑法の重要問題〔各論〕,1996年。
    (四)註釋書
    1、大塚 仁等編,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法第二版,第13卷,2000年。
    2、大塚 仁等編,大コンメンタール刑法,第10卷,1991年。
    【英文部分】
    Robert Cooter/Thomas Ulen, Law and Economics, 4th., 200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1651028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651028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51028101.pdf45KbAdobe PDF21125检视/开启
    51028102.pdf81KbAdobe PDF21169检视/开启
    51028103.pdf113KbAdobe PDF21220检视/开启
    51028104.pdf98KbAdobe PDF21116检视/开启
    51028105.pdf319KbAdobe PDF21791检视/开启
    51028106.pdf528KbAdobe PDF23832检视/开启
    51028107.pdf273KbAdobe PDF23815检视/开启
    51028108.pdf583KbAdobe PDF23391检视/开启
    51028109.pdf227KbAdobe PDF21691检视/开启
    51028110.pdf119KbAdobe PDF2992检视/开启
    51028111.pdf210KbAdobe PDF21863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