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78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56/144643 (79%)
造訪人次 : 51751576      線上人數 : 5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2785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785


    題名: 犯意的變更-以個人法益為中心
    作者: 惲純良
    yun, chunliang
    貢獻者: 許玉秀
    惲純良
    yun, chunliang
    關鍵詞: 犯意
    變更
    個人法益
    部分同一性
    變化的參考標準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09-09-17 14:26:52 (UTC+8)
    摘要: 講到犯意變更的問題,必須確定兩件重要的事情,一是何謂犯意、一是何謂變更。
    如果我們認為所謂的犯意就是犯罪行為的故意,而故意又是對於構成要件的認識和意欲,那麼這種認識和意欲顯然在任何時點都可能存在,重要的是從哪一個時點開始,這種認識和意欲才會成為刑法評價的對象,這當然也就牽涉到行為開始時點的問題,也就是著手的問題。從著手之後一直到行為終了之前,都符合行為時的要求,因此行為終了同樣是必須確定的重要問題。
    而所謂的變更如果被認定在部分同一性的要求上,那麼什麼樣的部分同一要求才會是變更的部分同一性?是不同構成要件之間的部分同一?還是相同構成要件之間的部分同一?如果是不同構成要件之間的部分同一,那麼哪一種情況之下的構成要件之間才會被認為具有部分同一的要求?換句話說,變更的部分同一標準必須設定在什麼樣的觀點上?
    本文即由此二觀點出發,處理犯意變更的問題。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畫排序)
    【教科書】
    1. 甘添貴,刑法總論講義,1988。
    2.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1999。
    3.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2000。
    4. 林山田,刑法通論,五版,1995。
    5.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八版,2002。
    6.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三版,2002。
    7. 林東茂,刑法綜覽,二版,2003。
    8. 高仰止,刑法總則之理論與實用,1994。
    9. 黃仲夫,刑法精義,2001。
    10. 黃常仁,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下),1995。
    11. 楊大器,刑法總則釋論,1992。
    12. 褚劍鴻,刑法總則論,1995。
    13.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上),增訂三版,2002。
    14.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1990。
    15. 蔡墩銘,刑法各論,修訂四版,1999。
    16. 蔡墩銘,刑法精義,一版七刷,2002。
    17. 蘇俊雄,刑法總論II,1997。
    18. 韓忠謨,刑法原理,1992。
    【論文及專論】
    1. 甘添貴,刑法上的競合關係,台大法學論叢20卷2期,1991。
    2. 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二)-包括一罪,軍法專刊38卷11期,1992。
    3. 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三)-法條競合(七),軍法專刊40卷4期,1994。
    4. 李茂生譯,Beccaria原著,犯罪與刑法,1993。
    5. 吳從周譯,Arthur Kaufmann原著,類推與事物本質-兼論類型理論-,1999。
    6. 許玉秀,刑法註釋研究第十二條至第十四條,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6,計畫編號:NSC-84-2414-H-004-013-C4。
    7. 許玉秀,走出主觀與客觀的迷思-一個(不(太)不)謙虛的嘗試,收錄於主觀與客觀之間,1997。
    8. 許玉秀,探索過失犯的構造-行為人能力的定位,收錄於主觀與客觀之間,1997。
    9.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與打擊錯誤,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
    10.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與打擊錯誤,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
    11. 許玉秀,保證人地位的實質法理基礎,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
    12. 許玉秀,共犯的競合,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
    13. 許玉秀,實質的正犯概念,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
    14. 許玉秀,間接幫助犯,收錄於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
    15. 許玉秀,王玉全合著,從「所知所犯」論不法事實與罪責事實的區分,收錄於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輯(一),2001。
    1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1990。
    17. 陳志輝,刑法上的法條競合,1998。
    18. 黃榮堅,論犯罪之行為時,收錄於刑罰的極限,1999。
    19. 黃榮堅,禁止雙重評價與法條競合,收錄於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1998。
    20. 黃榮堅,禁止雙重評價與法條競合,台大法學論叢23卷1期,1993。
    21. 黃振華、張與健譯,Max Weber原著,社會科學方法論,1991。
    22. 賀麟譯,Spinoza原著,倫理學,1991。
    23. 鄭逸哲,「同事異名」與「異事同名」-以剝奪他人行動自由、意圖勒贖而擄人和擄人後意圖勒贖為例,收錄於刑事法的基礎與界線,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2003。
    24. 蔡聖偉,著手實行之認定,軍法專刊,39卷11期,1993。
    25. 錢志純著譯,斯賓諾莎哲學導論,1989。
    【工具書】
    1. 許玉秀主編,學林分科六法-刑法,2002。
    2. 劉幸義編,德華法律經濟辭典,1984。
    德文部分(依姓氏字母排序)
    【教科書及註釋書】
    1. Jakobs,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2. Aufl., 1991.
    2. Jescheck/Weigend,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 5. Aufl., 1996.
    3. Joecks, Münchener kommentar Strafgesetzbuch, Band I, §§1-51. StGB, 2003.
    4. Puppe, Nomos-Kommentar, 2. Lfg.,1995.
    5. Roxin,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Band I, 3. Aufl., 1997.
    6. Wessels/Beulke, 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 31. Aufl., 2001.
    7. Wessels, 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Band II, 19. Aufl., 1996.
    【專論及論文】
    1. Amelung, Der Begriff des Rechtsguts in der Lehre vom strafrechtlichen Rechtsgüterschutz, in: Die Rechtgutstheories, 2003.
    2. Hillenkamp, Die Bedeutung von Vorsatzkonkretisierungen bei abweichendem Tatverlauf, 1971.
    3. Roxin, Täterschaft und Tatherrschaft, 7. Aufl., 2000.
    【工具書】
    1. Dagmar Coester-Waltjen (hrsg.), Abkürzungen für Juristen, 2. Aufl., 1993.
    2. Rolf Leiberwirth (hrsg.), Latein im Recht, 4. Aufl., 199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89651026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651026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65102601.pdf12KbAdobe PDF2811檢視/開啟
    65102602.pdf13KbAdobe PDF2804檢視/開啟
    65102603.pdf13KbAdobe PDF21034檢視/開啟
    65102604.pdf22KbAdobe PDF21394檢視/開啟
    65102605.pdf37KbAdobe PDF21139檢視/開啟
    65102606.pdf69KbAdobe PDF25088檢視/開啟
    65102607.pdf122KbAdobe PDF21736檢視/開啟
    65102608.pdf91KbAdobe PDF22481檢視/開啟
    65102609.pdf20KbAdobe PDF21229檢視/開啟
    65102610.pdf21KbAdobe PDF2873檢視/開啟
    65102611.pdf18KbAdobe PDF21356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