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740
|
Title: | 間接共犯 Indirect Accomplice(Accomplice of Accomplice) |
Authors: | 林錦村 Lin,Chin Chun |
Contributors: | 何賴傑 林錦村 Lin,Chin Chun |
Keywords: | 共犯 間接 教唆犯 幫助犯 幫助幫助 教唆教唆 間接教唆犯 幫助教唆 幫助教唆 間接從犯 Accomplice Indirect Teilnahme |
Date: | 2004 |
Issue Date: | 2009-09-17 14:19:11 (UTC+8) |
Abstract: | 大清新刑律、暫行新刑律、舊刑法分別明文規定幫助幫助犯、教唆幫助犯、教唆教唆犯等三種間接共犯(共犯之共犯)。比較法僅日本有明文規定教唆幫助犯及教唆教唆犯二種間接共犯之處罰。我國現行刑法及新修正之刑法總則雖有教唆犯及幫助犯之規定,惟均無間接共犯及再間接共犯之明文規定,但實務上仍見有關間接共犯之判決,此係因無明文規定必要,或明文規定有窒礙難行,抑或立法有掛一漏萬之弊,實有研究必要。又間接共犯無明文規定,理由為何?究該如何解釋,始合乎法理?國內相關之專文探討較少,不得不透過比較法及法學研究方法深究間接共犯之可罰性及如何處罰。
本文共分七章論述: 第一章:緒論 先說明論文之研究動機及目的,次提出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並就比較法及我國近代刑法有關間接共犯之立法沿革與參考文獻作回顧。 第二章:共犯之本質 就共犯之處罰依據,探討學說見解,次就共犯常提及共犯獨立性或共犯從屬性、行為共同說或犯罪共同說(罪名從屬性) 論述。並討論共犯之罪責與處罰。又就程序法無正犯,對幫助犯可否加以論罪以及正犯不構成犯罪,共犯可否成立犯罪兼併論述。 第三章:間接共犯之形態與正犯、共犯之界限 先論述共犯之概念,次就間接共犯之定義及形態,與正犯、共犯之區別加以探討,又討論間接共犯之層級及可罰性範圍 第四章:間接幫助犯 因法無明文規定,是解釋法律文義不得不從比較法觀點(尤其日本法制) 論述,尤其我國近代刑事實體法有關共犯之規定,大都援引日本法制,故本文所討論之比較法大都為日本法制、學說及實務,兼及我國學說、實務見解探討幫助幫助犯及教唆幫助犯之可罰性及如何處罰;次述間接幫助犯如何處罰及有無雙重減輕事由;亦就新修正刑法總則對幫助幫助犯及教唆幫助犯二種間接幫助犯有無影響討論。 第五章間接教唆犯 如同第四章所述以比較法及我國學說、實務見解探討幫助幫助犯及教唆幫助犯之可罰性及如何處罰。次就新修正刑法總則對幫助教唆犯、教唆教唆犯二種間接教唆犯有無影響論述。 第六章:再間接共犯 如前第四章所述以比較法及我國學說、實務見解探討再間接幫助犯、再間接教唆犯二種再間接共犯有無可罰性及如何處罰,次就新修正刑法總則對間接幫助犯、再間接教唆犯二種再間接共犯有無影響加以探討。 第七章:檢討與建議 就本論文探討之主要問題如間接共犯之本質、間接共犯及再間接共犯有無可罰性、可罰性範圍及如何處罰提出本文之扼要結論;次就現行法及九十四年二月二日公布之刑法總則對間接共犯仍乏規定,致所引起之爭議,探討間接共犯有無立法明文規定必要,又肯認,比較法(主要為日本法制)得否援用於我國及如何援用始符法理、立法之意旨及適合我國國情,本文亦試提出檢討與建議,即就間接共犯之立法提出具體條文建議以供將來修法之參考,或者未修法(因修法有時延滯甚久)時,現行法該如何解釋,始合乎法律制定之目的及精神提出本文之見解。 |
Reference: | 壹、 中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一、台灣地區(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甲、書籍: 一、行政院審查「中華民國刑法總則修正草案」暨「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法務部,九十二年二月。 二、中華民國刑法及刑法施行法全文暨修正條文對照表,法務部印,九四年二月。 三、新修正刑法教育訓練,法務部,九十四年七月。 四、我國刑法總則修正與日本刑法總則修正之比較研究,司法行政部,六六年十一月。 五、王振興,刑法總則實用(第二冊),台北:三民,民國七十八年。 六、史錫恩,中國刑法論,五五年六月 七、甘添貴,刑法案例解評,瑞興,一九九九年一月, 八、甘添貴、謝庭晃,捷徑刑法總論,瑞興,九三年四月 九、刑法第二次修正案理由書,八年二月二十五日,修訂法律館印本。 十、周治平,刑法總論,台北:三民,民國五四年。 十一、周治平,刑法總則表解,台北:中華書局,民國五四年三月。 十二、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增訂八版,西元二○○二年十二月。 十三、林東茂,刑法綜覽,學林,二○○三年一月。 十四、林彬,刑法總則,四八年四月。 十五、林錫湖,刑法總論,初版,八八年八月。 十六、俞承修,刑法總則釋義(上)冊,上海法學翻譯社,三五年十一月。 十七、柯慶賢,刑法專題研究,台北:三民,八七年三月。 十八、段重民,刑法總論,空中大學,九二年八月。 十九、洪福增,刑法之理論與實務,刑事法雜誌,七七年六月。 二十、洪福增,刑法之基本問題,三民,五三年十月。 廿一、胡長清,中國刑法總論,大東,四二年八月。 廿二、孫德耕,刑法實用總則編,三民,五一年三月 廿三、翁國樑,中國刑法總論,正中,民國五九年十二月。 廿四、高仰止,刑法總則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五南,八三年四月。 廿五、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實用,二○○一年八月。 廿六、張天權,中華民國刑法總論,四九年八月初版。 廿七、張灝,中國刑法之理論及實用,台北:三民,六九年。 廿八、梁恆昌,刑法總論,台北:三民,民國七十五年。 廿九、許玉秀、刑法的問題與對策,春風煦日,一九九九年八月。 三十、郭君勳,案例刑法總論,台北:三民,七十四年。 三十一、陳子平,共犯論之研究(一)共犯處罰根據論,三民,八一年三月。 三十二、陳子平,共同正犯與共犯論,五南,八九年十月。 三十三、陳樸生,實用刑法,台北:三民,六二年一月。 三十四、黃仲夫,刑法精義,九二年十月。 三十五、黃村力,刑法總則比較研究,台北:三民,民國八十四年。 三十六、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二○○三年五月 三十七、楊大器,刑法總則釋論,台北:大中國,八一年三月。 三十八、楊建華,刑法總則之比較與檢討,台北:三民,八七年三月。 三十九、褚劍鴻,刑法總則論,台北:三民,民國七十八年。 四十、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七八年五月。 四十二、趙琛,刑法總論,十五版,七一年十月。 四十二、劉清景、施茂林、林崑城、張傳栗合編,刑法總則問題,宏律,七一年十月。 四十三、潘恩培,刑法實用,四三年。 四十四、蔡碧玉、柯耀程、張麗卿、余振華、陳子平、靳宗立、蔡惠芳、鄭善印、劉秉鈞、曾淑瑜、林東茂等著,2005年刑法總則修正之介紹與評析,臺灣刑事法學會,元照,2005年4 月。 四十五、蔡墩銘,唐律與近代刑事立法之比較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五十七年三月。 四十六、蔡墩銘,間接共犯之形態,收錄氏著,刑法基本問題研究,台北:漢苑,民國六十五年。 四十七、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台北:漢林,民國七十五年 四十八、蔡墩銘,刑法精義,台北:翰蘆,西元一九九九年八月。 四十九、蔡墩銘,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台北:五南,七七年三月。 五十、 蔡墩銘主編,刑法爭議問題研究,台北:五南,九十年一月。 五十一、蔡墩銘,刑事證據法論,台北:五南,八六年十二月。 五十二、鄭健才,刑法總論,台北:三民,八○年九月。 五十三、鄭逸哲,刑法法學及其方法(一)法學三段論法下的刑法與刑法基本句型,瑞興,,二○○三年九月增修二版。 五十四、韓忠模 ,刑法原理,台北:台灣大學,民國七十一年。 五十五、韓忠模 ,法學緒論,八七年。 五十六、蘇俊雄,刑法總論Ⅱ(犯罪總論),台灣大學,西元一九九七年七月。 五十七、謝瑞智,刑法總論,文笙,二○○五年四月。 乙、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一、王詠寰,論預備罪之從犯,刑事法雜誌第三五卷六期,民國八○年十二月。 二、王吉玫,共犯之研究,法律評論,三五卷五期,一九六九年五月。 三、甘添貴,不作為犯與片面從犯,收錄月旦法學教室刑事法學篇,台北:元照,西元二○○二年三月初版。 四、甘添貴,教唆犯與幫助犯之罪數,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四期,民國九○年七 月,收錄月旦法學教室刑事法學篇,台北:元照,西元二○○二年三月初版。 五、甘添貴,幫助犯之因果關係,月旦法學雜誌三期,民國八四年七月,收錄月旦法學教室刑事法學篇,台北:元照,西元二○○二年三月初版。 六、甘添貴,幫助犯之因果關係,教唆犯之故意與未遂教唆,分別收錄氏著,刑法案例解析,台北:瑞興,西元1999年1月。 七、朱石炎,略論教唆犯,法令月刊,二七卷九期,一九七六年九月。 八、李茂生,共犯關係之脫離,收錄月旦法學教室刑事法學篇,台北:元照,西元二○○二年三月初版。 九、林劍塵譯,正田滿三,共犯之類型及其特性,法律評論,四○卷十期,一九七四年十月。 十、林錦村,間接幫助犯,法令月刊五六卷六期,二○○五年六月。 十一、林錦村,過失幫助犯與過失犯之幫助犯,司法周刊一一九○期,九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十二、林錦村,論幫助犯,法令月刊五五卷三期,九三年三月 十三、林錦村,幫助犯之共犯,法學叢刊九四卷四期(一九六期),九十三年十月。 十四、邱永貴,教唆犯之研究,司法官訓練所二○期學員論文集,西元一九七三年。 十五、柯耀程,共犯成立基礎與處罰基礎,法學叢刊一六二期,八五年四月。 十六、洪福增,數人協力幫助之擬律,刑事法雜誌一四卷一期,民國五九年二月。 十七、高仰止,教唆犯論,收錄,現代刑法基本問題,三民,七十年一月。 十八、許玉秀,共犯的競合,刑事法雜誌四三卷四期,一九九九年八月。 十九、許玉秀,間接幫助犯,收錄氏著,刑法的問題與對策,一九九○年。 二十、許玉秀,間接幫助犯,東海大學法學研究六期,台中:東海大學,八○年 四月三十日。 廿一、許玉秀,實質的正犯概念,刑事法雜誌四一卷六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廿二、許玉秀,實質的正犯概念,刑事法雜誌四一卷六期,八六年十二月。 廿三、郭振恭,從犯特別問題之探討,刑事法雜誌一三卷一期,民國五八年二月。 廿四、陳子平,我國近代教唆犯.幫助犯論之發展過程,刑事法雜誌四一卷三期,民國八六年六月。 廿五、陳子平,刑法新修正之正犯與共犯,收錄,新修正刑法教育訓練,法務部,九十四年七月。 廿六、陳樸生,共犯之共犯性與正犯性(上),軍法專刊二六卷十期,一九八○年十月。 廿七、陳樸生,共犯之共犯性與正犯性(下),軍法專刊二六卷十一期,一九八○年十一月。 廿八、黃文濱,英美刑法一級正犯二級正犯事前從犯事後從犯與我國刑法之比較研究,刑事法雜誌一四卷六期,民國五九年一二月。 廿九、黃惠婷、共同正犯與幫助犯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雜誌一七期,民國八九年十二月。 三十、黃源盛,民初暫行新刑律的歷史與理論,刑事法雜誌四一卷六期,八六年十二月。 三十一、黃源盛,民國四年(修正刑法草案)遮遺,刑事法雜誌四二卷六期,八七年十二月。 三十二、黃源盛,晚清法制歷代化的動因及其展開,中興法學三二期,八○年。 三十三、廖正豪,唐律現行刑法有關共犯規定之比較,刑事法雜誌,二三卷三期,一九七九年六月。 三十四、廖正豪譯,澤登俊雄,犯罪論(八)(九十三)再間接教唆犯,二八卷四期,七十三年八月。 三十五、廖正豪譯,阿部純二,犯罪論(八)(九十五)間接幫助犯,二八卷四期,七十三年八月。 三十六、蔡墩銘,共犯立法之變遷,軍法專刊七卷六期,一九六一年六月。 三十七、蔡墩銘,間接共犯之形態,刑事法雜誌六卷二期,五一年四月。 三十八、蔡墩銘,唐律之近代史特徵,法學叢刊一四卷一期,一九六九年一月。 三十九、鄭健才,意外的共犯之共犯,法令月刊,四一卷七期,一九九○年七月。 四十、 戴炎輝,清律例上之共犯(上),法學叢刊一八卷一期,一九七三年一月。 四十一、戴炎輝,清律例上之共犯(中),法學叢刊一八卷二期,一九七三年四月。 四十二、戴炎輝,清律例上之共犯(下),法學叢刊一八卷三期,一九七三年七月。 四十三、鍾招榮譯,一九六八年奧地利刑法草案,刑事法雜誌一四卷二期,民國五九年四月。 四十四、簡清忠,教唆犯,司法官訓練所一九期學員論文集,西元一九七三年。 丙、碩士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一、王詠寰,從犯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七九年。 二、何賴傑,間接正犯與教唆犯之區別,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年。 三、吳秋宏,加重結果犯之未遂,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六年十二月。 四、李永瑞,正犯與共犯區別理論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碩士論文,八八年七月。 五、俞清松,加重結果犯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六九年六月。 六、許澤天,共犯之處罰基礎與界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六月。 七、葉靜屏,加重結果犯,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六年六月。 八、趙彥清,結果加重犯的歸責基礎,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八八年七月。 九、蕭志豪,共犯之中止與共犯關係之脫離,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九○年八月。 丁、大陸地區(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書籍部分: 一、卡斯東、斯特法尼等著,羅結珍譯,法國刑法總論精義,北京:政法大學,西元一九九八年六月。 二、吳光俠譯,泰國刑法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西元二○○四年一月。 三、吳振興,論教唆犯,吉林出版社,西元一九八六年。 四、李培澤、周水清主編,新刑法適用,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西元一九九七年。 五、昊明夏、江紹恆、王親生,新刑法通釋,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三月。 六、政法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澳門政府法律翻譯辦公室編譯 ,澳門刑法典,北京:法律出版社,西元一九九七年九月, 七、徐久生、莊敬華譯,瑞士聯邦刑法典,北京:中國正方出版社,西元二○○四年一月。 八、徐久生譯,奧地利刑法典,北京:中國正方出版社,西元二○○四年一月。 九、徐久生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刑法典,北京:政法大學,西元一九九七年。 十、馬克昌,比較刑法原理,武漢:武漢大學,西元二○○二年十月。 十一、馬克昌,刑法理論探索,北京:法律出版社,西元一九九五年。 十二、馬克昌,關於共犯的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西元一九九九年。 十三、馬克昌主編,犯罪通論,武漢:武漢大學,西元一九九九年。 十四、馬松建譯,趙秉志審校,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十五、高銘暄、趙秉志主編,刑法總論第三卷,北京:法律出版社,西元一九九九年。 十六、高銘暄主編,馬克昌副主編,中國刑法學,北京:人民大學,西元一九九四年二月。 十七、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北京:人民大學,西元二○○四年一月。 十八、曹子丹,共犯犯罪的基本問題,載甘雨沛主編,刑法學專論,北京大學,一九九九年。 十九、陳琴譯,謝望原審校,瑞典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二○○五年三月。 二十、陳興良,本體刑法學,商務印書館,二○○一年八月。 廿一、陳興良,共同犯罪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六月。 廿二、黃風譯,意大利刑法典,北京:政法大學,西元一九九八年十月。 廿三、黃道秀譯,俄羅斯聯邦刑法典,北京:法制出版社、西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廿四、劉淩梅,幫助犯研究,武漢大學,西元二○○三年七月。 廿五、歐陽壽、魏克家、劉仁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刑法注釋與適用,北京:人民法院,西元一九九七年六月。 廿六、潘燈譯,西班牙刑法典,北京:政法大學,西元二○○四年一月。 廿七、儲槐植,美國刑法,北京:北京大學,西元一九九六年三月。 廿八、薛瑞麟,俄羅斯刑法研究,北京:政法大學,西元二○○○年十月。 廿九、謝望原主譯,英國刑事制定法精要,北京:人民公安大學,西元二○○三年八月。 三十、謝望原譯,丹麥刑法典與丹麥刑事執行法,北京:北京大學,西元二○○五年一月。 三十一、魏東,教唆犯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二○○二年十二月。 貳、 日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 甲、書籍: 一、下村康正,刑法總論,北樹,昭和五九年。 二、土木武司著,刑事訴訟法要義,序言,有斐閣,平成十年五月 三、大谷實,刑法講義總論,日本東京:成文堂,平成一二年五月新版(西元二○○○年)。 四、大越義久,共犯處罰根據,成文堂,一九八一年。 五、大塚仁,刑法概說(總論),有斐閣,二○○四年四月十日。 六、大塚仁,注解刑法,增補二版,青林書院,昭和五九年。 七、小泉英一,刑法總論,昭和四八年。 八、小野清一郎,中華民國刑法總則,中華民國法制研究會,昭和八年。 九、小野清一郎,刑法講義,有斐閣,昭和八年。 十、小野清一郎,新訂刑法講義總論,昭和二五年。 十一、小野清一郎、伊達秋雄、中野次雄、植松正,刑法,第三版,有斐閣,西元一九九三年八月。 十二、山口厚,刑法總論,有斐閣,西元二○○一年 十三、山口厚,&刑法總論,弘文堂,西元二○○四年十二月。 十四、山中敬一,刑法總論Ⅱ,成文堂,平成十一年。 十五、川端博,刑法總論,西元二○○三年。 十六、川端博,刑法講義總論,平成七年 十七、中山研一,刑法總論,成文堂,一九八二年。 十八、中山研一、淺田和茂、松宮孝明,刑法1共犯= ,成文堂,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十九、井上正治,刑罰學(總則),昭和二六年。 二十、內田文昭,刑法I總論,昭和五二年七月初版。 廿一、內藤謙,刑法原理,岩波書店,西元一九九七年。 廿二、木村光江,刑法,東京大學出版會, 西元一九九七年。 廿三、木村龜二著,犯罪論的新構造(下),有斐閣,一九六八。 廿四、木村龜二著,阿部純二增補,刑法總論,西元一九七八年。昭和五三年 廿五、平野龍一,犯罪論諸問題(上)總論(間接幫助可罰性),有斐閣,昭和五七年八月 廿六、平野龍一,刑法概說,東京大學,西元一九七八年 廿七、平野龍一,刑法總論Ⅱ,有斐閣,昭和五四年。 廿八、吉川經夫,刑法總論,法律文化社,西元一九六三年。 廿九、西田典之、山口厚、佐伯仁志,判例刑法總論(三版),有斐閣,一九九八年三月。 三十、西田典之、山口厚、佐伯仁志,判例刑法總論,有斐閣,一九九八年三月。 三十一、西村克彥, 共犯分析,一粒社,西元一九六六年。 三十二、西村克彥,共犯論序說,共犯類型,昭和三六年,法政大學。 三十三、西原春夫,刑法總論,成文堂,昭和五九年。 三十四、西原春夫、大谷實、宮澤浩一、阿部純二、板倉宏、芝原邦雨,刑法判例研究4未遂、共犯、罪數,有斐閣,昭和五六年(一九八一年)。 三十五、佐久間修,刑法講義(總論),成文堂,平成九年。 三十六、江家義男,刑法總論,一九五二年。 三十七、佐伯千仞,刑法講義(總論),三訂,有斐閣,昭和五三年(西元一九七七年)。 三十八、佐藤司,刑法總論講義,信山社,平成一二年。 三十九、町野朔,刑法總論講義案,二版,一九九五年。 四十、 板倉宏,刑法總論,補訂版,勁草書房,二○○一年四月。 四十一、松宮秀明,刑法總論講義,二版,成文堂,西元一九九九年一月。 四十二、牧野英一,日本刑法上卷,有斐閣,昭和一二年。 四十三、牧野英一,刑法總論,下卷,有斐閣,昭和三四年。 四十四、青柳文雄,刑法通論I總論,泉文堂,昭和五四年。 四十五、前田雅夫、松本時夫、池田修、渡邊一弘、大谷直人、河村博,條解刑法,弘文堂,平成一四年六月西元二○○二年。 四十六、前田雅英,刑法總論講義,東京大學出版會, 西元一九八九年。 四十七、前田雅英,刑法演習講座,日本評論社, 西元一九九八年三月。 四十八、柏木千秋,刑法總論,昭和五七年。 四十九、泉二新態,日本刑法論(總論),昭和二年。 五十、 香川達夫,共犯處罰根據,成文堂,西元一九八八年。 五十一、香川達夫,刑法講義(總論),三版,成文堂,平成八年。 五十二、高窪貞人、奈良俊夫、石川才顯、佐藤芳男等四人,刑法總論,青林書院,西元一九九三年。 五十三、高橋則夫,共犯體系共犯理論,成文堂,一九八八年。 五十四、莊子邦雄,刑法總論,青林書院,平成九年(西元一九九六年)。 五十五、野村稔,刑法總論,成文堂,平成十六年四月十日。 五十六、堀內捷三,刑法總論,有斐閣,二○○○年三月廿日。 五十七、曾根威彥,刑法總論(增訂三版),弘文堂,平成十二年(西元二○○○年)。 五十八、朝倉京一,刑法總論,酒井書房,西元一九九三年五月。 五十九、森下忠,刑法總論,悠悠社,西元一九九三年十二月。 六十、 植松正,刑法概說I總論,昭和五九年。 六十一、植松正,新刑法教室I總論,二○○四年十二月。 六十二、菊田幸一編,刑事六法,東京,西元一九九八年四月。 六十三、鈴木茂嗣,刑法總論(犯罪論),成文堂,西元二○○一年三月。 六十四、團藤重光,刑法綱要總論,創文社,昭和五九年, 六十五、團藤重光,註釋刑法2Ⅱ(總則三),有斐閣,昭和四四年。 六十六、福田平、大塚仁,刑法總論,青林書院,西元一九九七年。 六十七、福田平,刑法總論,四版,有斐閣,西元二○○四年十一月。 六十八、齊藤信治,刑法總論,有斐閣,平成十年。 六十九、齊藤信宰,刑法講義(總論),成文堂,西元一九九一年。 七十、 瀧川幸辰,犯罪論序說,有斐閣,昭和二二年。 乙、期刊論文 一、大越義久,共犯處罰依據限定性,刑法雜誌二七卷一期,一九八六年二月。 二、川端博,正犯共犯區別基準,現代刑事法理論實務,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 三、山口厚,共犯處罰根據論,,法學教室月刊,一九五期,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四、山口厚,共犯處罰根據從屬性,法學教室月刊,二五五期,二○○一年十二月。 五、井田良,講座.刑法總論基礎犯罪論思考論理(25)教唆犯幫助犯,現代刑事法:理論和實務,三八期,二○○二年六月。 六、今井猛嘉,共犯(60-65條),法學教室月刊,二六一期,二○○二年六月。 七、西田典之,共犯處罰根據論共犯理論,刑法雜誌二七卷一期,一九八六年二月。 八、西田典之,條文;(刑法)共犯60條61條62條63條,法學教室月刊,一四○期,一九九二年五月。 九、西田典之,共犯中止- ni 條文;(刑法)共犯60條61條62條63條,法學教室月刊,一四○期,一九九二年五月。 十、佐久間修,共犯概念,法學教室月刊,二五五期,二○○一年十二月。 十一、松宮秀明,正犯共犯根據類型,刑法雜誌,三九卷二期,二○○○年二月。 十二、原田保,共犯─間接幫助,別冊,一六六期,二○○三年四月。 十三、原田保,共犯中止犯,別冊,一四二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十四、船山泰範,間接幫助,別冊,一四二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十五、高橋則夫,正犯、共犯類型共謀共同正犯規範的基礎,早稻田法學,三期,二○○三年三月。 十六、島田聰一郎,共犯,收錄氏著,山口厚,刑法總論,弘文堂,西元二○○四年十二月。 十七、堀內捷三,共犯處罰根據(1),法學教室月刊,一二四期,一九九一年一月。 十八、堀內捷三,共犯處罰根據(2),法學教室月刊,一二五期,一九九一年二月。 十九、橋本正博,結果加重犯的共犯 ,載刑法基本講座,法學書院 一九九二年。 參、德國文獻專書 (按作者字母順序) 一、Baumann= Weber, Strafrecht,Allgemeiner teil,9.Aufl ,, 1985. 二、Claus Roxin, Strafrecht:Allgemeiner teil,München;C.H.Beck, 3Aufl ,Band1, 1997. 三、Hans-Heinrich Jescheck&Thomas Weigend,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il,5,Duncker&Humblot,Berlin,1996. 四、Maurach, Reinhart, Deutsches Strafrecht,Allgemeiner teil,4Aufl , 1971. 五、Mayer Max Ernst,Der allgemeine Teil Deutschen Strafrechts. S chönke/ Schröder/ Cramer, StGB,23 Aufl ,1988. 六、Strafegesetzbuck,German:münchen,DTV;2000. 七、Welzel,Das Deutsche Strafrecht, 11 Aufl ,1969.
肆、英文文獻專書(按作者字母順序) 一、Andrew Ashworth,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Oxford : Clarendon Press,2nd,1995 二、Arnold H. Loewy , Criminal Law, 4 th , West Publishibg ,2003. 三、Bryan A. 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 ,7th , West Publishibg ,1999. 四、Illinois Criminal Law and Procedure, , West Publishibg ,1999. 五、J. C. Smith and Brian Hogan ,Criminal Law ,Butterworths,1992 六、Peter W. Low, Criminal Law, Rev 1st,West Publishibg ,1990. 七、Wayne R. LaFave , Criminal Law,4 th , West Publishibg ,2003. 伍、法國文獻專書 Code Pénal2000, Dolloz,1999.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2961002 93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296100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