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58838      Online Users : 3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406


    Title: 台北都會區變遷之剖析
    Authors: 于會玓
    YU,HUEI-DI
    Contributors: 黃健二博士
    于會玓
    YU,HUEI-DI
    Keywords: 巨大都會
    都會區變遷
    Date: 2004
    Issue Date: 2009-09-14 13:54:47 (UTC+8)
    Abstract: 台北都會區形成與發展由來已久,而在交通建設及近年全球化力量強化台北市影響力等背景下,引發吾人對台北都會區已於地理空間中更為擴張之思考。基於此,本研究以基隆至苗栗縣之間地區為研究範圍,檢視其由民國45至90年間「人口」、「產業」的分佈與成長,以藉此分析釐清台北都會區變遷歷程。
    在研究立論基礎上,本研究採以C.A. Doxiadis對於都市聚落的演進將由都市成為都會而至巨大都會的說明,以及東京大都市圈的發展、規劃尺度以為本研究出發點之佐證。同時,尚上藉由「核心--邊陲模型」中核心對外圍乃至整體區域發展促進的角色及過程來凸顯台北市之於都會區全體的影響。
    在實際操作上分析上,本研究採以人口成長、製造業及生產者服務業場所單位增量等敘述性統計分析,並輔以地理資訊系統的利用以展現台北都會區由過去迄今之發展走向及變化。
    透過研究範圍內人口、產業集中和遷徙現象的分析,本研究對台北都會區變遷歷程歸納出如下三點結論。
    1. 台北都會區成長與擴張係由台北市及其他地區核心如中壢、桃園、新竹等市所協力促成。其以台北市及台北縣淡水河沿岸市鎮鄉為始向南串連中壢、桃園、新竹等桃竹地區核心,並與其間座落之市鎮鄉共同構成一軸線,以此軸線向南至苗栗縣北部的竹南、頭份二鎮,向東西至西部沿海與鄰近山區、丘陵之市鎮鄉,形成一人口、產業主要分布軸帶。
    2. 台北都會區變遷可分為民國65年以前、民國65至80年間、民國80年迄今等三階段。第一階段以台北市向外20公里圈處為人口活動密集之處;至第二階段時,台北市向外50公里內之北、桃二縣成為都會區成長主力;與台北市相距70公里之新竹、苗北的成長則興起於第三階段,並與北向的台北、桃園等地連結,進而使台北都會區朝巨大都會的發展邁進。
    3. 促成台北都會區發展變遷因素,除便捷交通建設縮短時空距離外,產業引發的就業機會更是吸引人口聚集之重要因素。台北都會區內核心都市台北市早期因製造業發展飽和向外遷徙,復以南向縣市工業區設置,使得都會區內製造業呈離心化移動,連帶引發核心及區外人口朝都會區外圍聚集。然高階層服務業卻在同時朝核心集中,強化台北市中樞管理機能,使得台北都會區雖在地理空間上日益擴大卻仍能在機能上密切聯繫。
    Reference: 中文
    【研究報告】
    1.內政部營建署,台北都會區實質規劃(三)--部門整體發展計畫及執行體系之研究,1991。
    2.內政部營建署,台北都會區整體發展定位與建設發展構想之研究,2003。
    3.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北都會區空間結構與土地使用發展策略之研究,1993。
    【學位論文】
    1.王大立,台北都會區之發展及其產業變遷之研究,臺大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2.王翔煒,高雄都會區生產者服務業之發展與競爭優勢分析:台北、台中、高雄都會區之比較,中山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3.江文顯,台北都會區區域結構及其變遷,文化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4.李玲玉,台北都會區空間發展之研究:1961-1993,文化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5.林郁欽,台北都會區製造業工廠設置的區位行為之研究,文化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6.邱淑華,由台灣地區都市體系變遷探討商業空間結構變化趨勢與特性,成大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7.邱雅玫,台北都會區人口擴展的研究,臺大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8.徐千雲,台北都會區產業空間變遷與都會中心高階層服務業(HOS)專業化之研究,中興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9.張永乾,台灣北區各都市圈製造業結構及其變遷,文化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
    10.張郁妮,都會區產業空間分布變遷及區位選擇因素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政大地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1.張剛維,台北都會區製造業成長與結構變遷之研究,中興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12.張維銓,台北都會區商業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中興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13.梁又文,台灣戰後政經環境變遷與國土發展之研究--台灣經驗分析(1949-2000),政大中山研究所博士論文。
    14.陳宜君,台北都會區經濟空間結構之變遷,台大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15.陳俐伶,都會區製造業空間分布變遷之研究,政大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6.陳建忠,都會區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文化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17.陳惠美,台北都會區工業變遷與工業用地區位之研究,政治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18.蔡中義,都會區人口與產業郊區化相互關係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淡江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9.錢學陶,台灣北部區域發展模式之研究,中興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
    20.鮑紀良,台北都會區商業中心階層之研究,中興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21.羅明琪,區域發展結構下中小型都市功能角色之研究:以北部區域為例,文化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22.凃保全,製造業對人口遷徙之影響,長榮土地管理與開發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期刊】
    1.李瑞麟,台灣都市之形成與發展--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銀行季刊」24(3):1-29,1973。
    2.李薰楓,台灣地區經濟活動區位變遷的計量研究,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
    3.林德福、劉昭吟,全球經濟中的新空間形式--北台都會區域的歷史性浮現,「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no.11:35-53,2004。
    4.金家禾,全球化與台灣都會區生產者服務業之發展,「都市與計劃」28(4):495-518,2001。
    5.金家禾,邁向世界都市之台北都會區產業結構與空間分布變遷,「都市與計劃」26(2):95-122,1999。
    6.黃仁德、姜樹翰,台北都會區的發展變遷與產業策略,「台灣銀行季刊」50(3):160-183,1999。
    7.賴宗裕,經濟全球化與國土規劃策略之探討,「都市與計劃」28(4):519-542,2001。
    8.嚴勝雄,台灣北部之工業發展及其結構變遷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24(3):268-295,1973。
    【書籍】
    1.石再添主編,台灣地理概論,台北:台灣中華,1999。
    2.周志龍,全球化、台灣國土再結構與制度,台北;詹氏2003。
    3.林英彥主編,都市計畫與行政,台北:空大,1998。
    4.林雪美,台灣的河川,姜善鑫等主編「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台灣的自然地理」上冊,pp.130-150,台中:文建會中辦室,2000。
    5.施鴻志,都市規劃,新竹:建都,1997。
    6.夏鑄九,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台北:台灣社會研究,1993。
    7.陳伯中,都市地理學(三版),台北:三民,1990。
    8.馮正民、林楨家,都市及區域分析方法,新竹:建都文化,2000。
    9.黃世孟譯,奧平耕造著,都市解析,台北:大佳,1985。
    10.蔡博文、許巖璨,新一代地理資訊系統--ArcView 8.X剖析,台北:松旭資訊,2002。
    11.顧朝林,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城市發展--跨世紀中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台北:台灣商務,2001。
    【網站】
    1.Edu Star multimedia http://res3.pudong-edu.sh.cn
    2.台灣工業用地供給與服務資訊網 http://ibd.management.org.tw
    3.台灣鐵路管理局網站 http://www.railway.gov.tw
    4.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網站 http://www.dgbasey.gov.tw
    5.潭成文、楊開忠、潭遂,中國首都圈的劃分概念,湖北教育學院網站,http://www.hubce.edu.tw,2000
    【課程講義】
    1.賴宗裕,都市社會與都市問題課堂講義,政大地政系,2003。
    日文
    1.日本 國土廳大都市整備局,平成10年大都市圈的整備--首都圈、近畿圈、中部圈,日本東京都:首都圈整備協會,1999。
    2.日本都市計畫學會,東京大都市圈,東京:彰國社,1992。
    3.東京都都市計畫局,1985、1994東京都的規劃,1986、1994。
    英文
    1.Constaninos A. Doxiadis(1969), Ekis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台北:環球.
    2.Hiroyuki Yamada, Kazuyuki Tokuoka(1991), A Stud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Post War Japan, Review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3, pp.152-169.
    3.Jeffrey K. Hadden et al. ed.(1967), Metropolis in Crisis, F.E.Peacock Publishers, Inc.
    4.John C. Bollens, Henry J. Schmandt(1970), The Metropolis, New York:Harper&Row,Publisher, Inc.
    5.Kuniko Fujta(1991), A World City and Flexible Specializtion:Restructuring of the Tokyo Metropol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15, pp.270-285.
    6.Luis Suarez-Villa(1988), Metropolitan Evolution, Sectoral Economic Change, and the City Size Distribution, Urban Studies, vol.25, pp.1-20.
    7.Paul D. Spreiregen ed.(1972), The Modern Metropolis, The M.I.T. Press.
    8.Robert E. Dickinson(1964), City and Region: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9.Roger Simmonds, Garry Hack ed.(2000),The Global City Region:Their Emerging Forms, New York:Spon Press.
    10.Takashi Machimura(1992),The Urban Restructuring Process In Tokyo in the 1980s:Transforming Tokyo into a World C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vol.16, pp.114-128.
    11.Xiao-Ping Zheng(1991), Metropolit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its Determainants:A Case-study of Tokyo, Urban studies, vol.28, no.1, pp.87-10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研究所
    91257003
    9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700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87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