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37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48/144635 (79%)
造访人次 : 51637928      在线人数 : 25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78


    题名: 臺灣人的性格─以歷史文獻比較途徑為例
    Study on Taiwanese character─B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pproach
    作者: 廖立偉
    Liao, Li Wei
    贡献者: 彭立忠
    Peng, Li Chung
    廖立偉
    Liao, Li Wei
    关键词: 台灣人
    性格
    台灣人性格
    歷史文獻比較
    日期: 2008
    上传时间: 2009-09-14 13:47:52 (UTC+8)
    摘要: 台灣進入歷史時代,自荷、西統治起算,歷經明鄭、清代、日本統治、戰後的中華民國,迄今約有四百年的歷史,因政權的更迭與先後移民的融合,使得「台灣人」的定義成為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研究台灣人的性格自然更易產生分歧。首先、需探討何謂「台灣人」?本文則從跨時空的角度,分別以1. 地理空間的移居、 2.心理的認同歸屬, 3.他者的相對稱呼, 4. 法律身分的意義等四個視角進行深入剖析,發現欲解決定義台灣人的困難性,唯有承認台灣是一移民社會,承認「台灣人」是不同時期不同來源的移民所共同累積的總名,方能合理看待與解釋台灣人性格的共性與殊性。

    其次、如何研究「台灣人的性格」?本文所指的「性格」是「一個社群中多數人的心理和行為」,學界常以「眾趨性格」或「國民性」稱之。而「台灣人的性格」牽涉到台灣歷代社會變遷對島上住民的影響,因此本文採用歷史社會學 (Historical Sociology) 的歷史文獻比較途徑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pproach),並配合文獻分析法,將不同時空文本對於台灣人性格的描述抽繹歸納,再進一步析論政治、經濟,與文化等不同來源對性格形成之可能影響。

    根據本文從不同時空與視角的歷史文獻中,整理發現台灣人性格存在若干的共性與殊性,其可再歸類如以下四項:

    1. 移民原鄉的複製:即好鬥、逐利(功利)、迷信的特質。
    2. 不同族群的特殊性格,分別提及南島語族、閩南、粵東客家、以及島嶼制約的不同特質。
    3. 族群交融下的共通性格:打拼、務實、急功近利;俗尚拼貼;唯新是鶩不易持久,大眾有一窩蜂盲從的特質。
    4. 特殊政經環境下的扭曲:因過往歷史中的被出賣經驗、戰後國際政治操作的挫敗感,以及島內不同族群成長記憶的隔閡,造成台灣民眾產生某種價值認同的錯亂,容易出現如欠缺自信、不安、悲情意識等消極情緒的集體性格,。

    關於各時代「台灣人」的組成,文獻中或多或少有”偏指特定對象的性格與行為特徵”的情形,統整歸納時無可避免會有”族群區隔”與”時間割裂”的窘境。一般研究以關鍵事件將時間劃分為若干個歷史階段,但事實上時間本是持續流動的自然狀態,先後融入台灣島嶼的不同族裔累積的台灣人性格是有機的生命延展,本文僅能針對文獻描述較顯露的特徵予以歸納,並總結研究過程發現的問題與建議。
    參考文獻: (一) 官方資料:
    <行政院>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97年8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民國97年9月22日發布,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892215425171.doc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簡介」http://www.apc.gov.tw/life/docDetail/detail_ethnic.jsp?cateID=A000356&linkSelf=95&linkRoot=8&parentCateID=A000147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認識合會或互助會」http://homepage.vghtpe.gov.tw/~ged/lefta/a2_011.htm
    <海基會> http://www.sef.org.tw/
    ‧「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人次統計表」,數據至2008年9月底。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人次統計表」,數據至2008年10月底。
    ‧「兩岸經貿統計」,數據至2008年9月底。
    <交通部觀光局>
    ‧「中華民國9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交通部觀光局,發布日期民國97年8月1日,頁120-150。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selno=396&relno=396#2007_
    ‧清 謝金鑾、鄭兼才,《續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40種。
    〈 3. 奏摺 〉
    ‧福康安,〈奏報遵旨酌籌臺灣各項善後事宜並綏輯地方情形〉,乾隆52年12月13日,故宮,《軍機處檔摺件》,編號故機039001。
    ‧廣東按察使石柱奏,乾隆15年7月12日,〈奏請循雍正十年舊例懲警粵東互鬥刁風〉,《軍機處檔》,編號故機006202。
    ‧劉師恕,〈奏陳地方事務摺〉,雍正7年10月16日,《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14輯。
    ‧毛文銓,〈奏報革除閩省爭鬥之風並請更調臺灣總兵事〉。《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5輯,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7年3月。
    ‧《清宮宮中檔奏摺台灣史料》(共12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
    ‧《淡新檔案》全文電子檔,台大圖書館典藏數位化計劃,網址:http://140.112.114.21/newdarc/darc/index.jsp。
    ‧清宮中檔奏摺,「台灣原住民史料」全文電子檔,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網址: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02/npm/npm.htm。
    (三) 中文專書: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http://www.ktnp.gov.tw/manager/pageeditor/stations/cp/10102/index5.aspx
    ‧《認識台灣歷史論文集》,台北:師大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
    ‧丁光玲,《清代台灣義民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
    ‧天下編輯,《發現台灣‧上冊》,台北:天下雜誌社,1992年。
    ‧文崇一,《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東大出版,民78年。
    ‧文崇一,《台灣社會的變遷與秩序》,台北:東大出版,民國78年。
    ‧文崇一,《歷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84年。
    ‧文崇一、蕭新煌《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1988年。。
    ‧方 豪,《台灣早期史綱》,台北:台灣學生,民83年。
    ‧方承易,《可恥的台灣漢人》,台北:日臻出版社,1997年。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北:眾文圖書,民國69年。
    <內政部>
    ‧王振寰、章英華主編,《凝聚台灣生命力》,台北:巨流出版,2005年。
    ‧尹章義,《台灣開發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年。
    ‧王賡武,《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台灣商務,1994年。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005年2版。
    ‧史 明,《台灣人四百年史 (漢文版上‧下冊)》,台北:蓬島文化,1980。
    ‧台灣史蹟研究會,《台灣叢談》,台北:幼獅文化出版,1977年。
    ‧米甘幹.理佛克,《原住民文化欣賞》,台北:五南出版,2005年二版。
    ‧林立樹,《美國文化史—民主與平等》,台北:五南出版,2005年。
    ‧林再復,《閩南人》,台北:知音出版社,1994年增訂七版。
    ‧林美容,《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內政部「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調查期間92年10月至11月。台北:內政部出版,2004年。
    ‧林美容,《白話圖說臺風雜記- 台日風俗一百年》,台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林照真,《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台祕史》,台北:時報文化,1996年。
    ‧林滿紅,《四百年來的兩岸分合-- 一個經貿史的回顧》,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台北:輔新書局,1989年。
    ‧林偉盛,《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林毅夫,《台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從二二八事件的受難經驗談起》,台北:前衛出版,2004年。
    ‧李 喬,《台灣人的醜陋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李亦園,《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出版,1982年。
    ‧李亦園,《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文化,1996年。
    ‧李亦園,《說文化,談宗教--人類學的觀點》,台北:台灣大學,2003年。
    ‧內政部新聞稿「未來新配賦身分證號碼最多只會出現一個「4」」,2008年1月25日,瀏覽日期2008/9/2,http://www.moi.gov.tw/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1&sn=361
    ‧李亦園、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出版,1988年。
    ‧李筱峰,《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1998年。
    ‧李國祁,《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閩浙台地區》,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1年。
    ‧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北:時報出版,1984年。
    ‧周憲文,《台灣經濟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民國69年。
    ‧邱彥貴、吳中杰,《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1年。
    ‧邱新民,《新加坡尋根》,新加坡:勝友書局,1990年。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史前-1945)》,台北:中研院史語所籌備處,1997年。
    ‧柏 楊 編,《誰在說真話-1986台灣現實批判》,台北:敦理出版,1986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重印六版。
    ‧內政部統計處,「九十七年第二十五週內政統計通報 (96年底宗教寺廟、教會(堂)概況)」,2008年6月18日發布,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1036&page=1
    ‧夏潮基金會編,≪台灣意識與中國意識-1999澳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1999年。
    ‧夏曉娟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2005年。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2004年。
    ‧施添福,《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民國76年。
    ‧高尚仁、楊中芳,《中國人、中國心 (傳統篇)》,台北:遠流出版,1991年。
    ‧徐宗懋,《台灣人論》,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
    ‧徐宗懋,《務實的台灣人》,台北:天下文化,1995年。。
    ‧徐宗懋,《20世紀的台灣精選版-光復篇》,台北:台灣古籍出版,2007年。
    ‧徐宗懋,《20世紀的台灣精選版-民主篇》,台北:台灣古籍出版,2007年。
    ‧翁仕杰,《台灣民變的轉型:歷史宿命與超越》,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
    ‧「各縣市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案取得證件分」統計資料,時間自民國76年1月至97年7月底,內政部戶政司,民國97年8月13日製表。
    ‧翁佳音,《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台北:稻鄉出版社,2007年。
    ‧許信良,《新興民族》,台北:遠流出版,民國84年。
    ‧許烺光著,徐隆德譯,《中國人與美國人》,台北:巨流圖書,民國77年。
    ‧許雪姬,《滿大人最後的20年:洋務運動與建省》,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許曹德,《許曹德回憶錄: 一個臺灣人的成長史》,台北市:前衛出版,1990增訂版。
    ‧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1996年。
    ‧莊吉發,《清代臺灣會黨史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99年5月初版。
    ‧莊永明總策劃, 詹素娟等八人撰文,監修曹永和等五人,《台灣原住民》,台北:遠流出版,2001年。
    ‧莊英章、潘英海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民國83年。
    ‧喜安幸夫,《台灣:400年的故事》,台北:久佑達文化,2006年。
    ‧內政部「民國97年8月戶口統計速報表」,內政部戶政司,民國97年8月製表。
    ‧黃文雄,《台灣人的價值觀》,台北:前衛出版,1993年。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台灣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黃美英,《台灣文化斷層》,台北:稻鄉出版,1990年。
    ‧黃俊傑,《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
    ‧黃俊傑、何寄澎主編,《台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2年。
    ‧程大學,《臺灣開發史》,台北:眾文圖書,民國80年。
    ‧項退結,《中國民族性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民國82年二次修訂版。
    ‧郭大玄,《台灣地理—自然、社會與空間的圖像》,台北:五南出版,2005年。
    ‧郭弘斌,《偉大的台灣人:日據時期台灣史記》,台北:台灣文藝復興協會出版,2005年,頁126-128。
    ‧郭明亮、葉俊麟,《1930年代的台灣》,台北:博揚文化,2004年。
    <中研院>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民68年初版。
    ‧曹永和,《台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台北:聯經出版,2000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共上、下兩冊,台北:聯經出版,2001年二版。
    ‧陳孔立,《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增訂本。
    ‧陳佳宏,《海外台獨運動史:美國臺獨團體之發展與挑戰》,台北:前衛出版,1998年。
    ‧陳奇祿等合著,《中國的台灣》,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69年。
    ‧陳奇祿,《臺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出版,1992年。
    ‧陳其南,《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出版,1987年。
    ‧陳其南,《傳統制度與社會意識的結構—歷史與人類學的探索》,台北:允晨出版,1988年。
    ‧陳其南、周英雄,《文化中國—理念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1994年。
    ‧中央研究院,平埔研究計畫工作小組,「平埔資訊網」,http://proj1.sinica.edu.tw/~pingpu/museum/pinpuhistory/culture/lidai/title.htm
    ‧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民68年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北:麥田出版,2005年。
    ‧陳盛韶,《問俗錄—福建‧台灣的民俗與社會 (白話本) 》,台北:武陵出版社,1991年。
    ‧陳運棟,《客家人》,台北:聯亞出版,1979年。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上》,台北:玉山社,1996年。
    ‧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9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台北:中研院社科所籌備處,民國86年。
    ‧張華葆,《社會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1984年。
    ‧曾文星主編,《華人的心理與治療》,台北:桂冠出版,1996年。
    ‧曾文星,《文化與心理治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
    ‧楊中芳,《如何理解中國人: 文化與個人論文集》,台北:遠流文化,2001年。
    ‧朱瑞玲、章英華,〈華人社會的家庭倫理與家人互動:文化及社會的變遷效果〉,頁17-18。台北:中央研究院,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http://psfd.sinica.edu.tw/plan_04.htm
    ‧楊建成,《台灣士绅皇民化個案研究》,台北:龍文出版,1995年。
    ‧楊國樞、葉啟政編,《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出版,1979年。
    ‧楊國樞、余安邦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與方法篇(1992)》,台北:桂冠出版,1993年。
    ‧楊碧川,《後藤新平傳》,台北:克寧出版,1994年。
    ‧楊碧川,《台灣的智慧》,台北:國際村,1996年。
    ‧漢學研究中心編,《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2年。
    ‧趙 剛,《小心國家族:批判的社運與社運的批判》,台北:唐山,1994年。
    ‧趙永茂,《台灣地方政治與地方建設的展望》,高雄:德馨室出版,1978年。
    ‧鄭政誠,《台灣大調查: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台北:博揚文化,2005年。
    ‧潘 翎主編;崔貴強編譯,《海外華人百科全書》,香港:三聯書局,1998年。
    ‧黃光國「文化、心理病理與治療」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研究群 \\本土心理療癒http://www.sinica.edu.tw/ioe/chinese/research/psychological.htm
    ‧歐 人、葛 山、陳金川等著,《性格地圖》,台北:時英出版,2006年。
    ‧錢 穆,《文化學大義》,台北:蘭臺出版,2001年。
    ‧盧兆麟、涂南山等口述,林世煜、胡慧玲採訪紀錄,《白色封印:白色恐怖1950》,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年。
    ‧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台北:眾文圖書,1981年。
    ‧劉還月等著,《尋訪凱達格蘭族專刊:凱達格蘭族的文化與現況》,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7年。
    ‧謝國興,《官逼民反--清代臺灣三大民變》,臺北:自立晚報,1993年。
    ‧戴寶村、王歭萍著,《從台灣諺語看台灣歷史》,台北:玉山社,2004年。
    ‧瞿海源、蕭新煌主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民國1982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1999年。
    ‧藤井志津枝,《理蕃-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台北:文英堂,1997年。
    <縣市政府網站>
    ‧蘇曉康主編,《從五四到河殤》,台北:風雲時代出版,1992年。
    (四) 中文期刊\\研討會論文:
    ‧宋文里、李亦園,「個人宗教性:台灣地區宗教信仰的另一種觀察」,清華學報,新18卷第1期,1977年。
    ‧吳文星,「日據初期台灣的『大家樂』--花會」,《歷史月刊》,創刊號,1988年。
    ‧呂理政,「宗教信仰與社會生活—談台灣民間信仰的幾個面向」,民俗曲藝,第69期,1991年。
    ‧林桶法,「從民間奉祀看恆春地區開發的特質」,輔仁歷史學報,第9期,1998年6月。
    ‧林勝偉,〈「戶籍」與「兵籍」:戰後台灣人口統計二元化之成因及其影響〉,2004台灣人口學會年會論文,PDF檔參見http://homepage.ntu.edu.tw/~psc/C2004paper/6-2.pdf。
    ‧邵宗海、彭立忠,〈吳越文化及其與台灣連繫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山所彭立忠老師台灣史教學課程資料,頁1。本文另見《海峽兩岸越文化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水潭,〈荷人據台時期的中國移民〉,《台灣文獻》,10卷4期,民48年12月。
    ‧陳 王玉 勳,〈僧俗之間—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在台之佈教〉,台灣宗教學會舉辦,《2008年『當代台灣宗教』學術研討會暨研究生論文集》,2008年7月1日議程。
    ‧台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凱達格蘭文化館」,http://www.ketagalan.taipei.gov.tw/AboriginalCulture/ClanPingPu.aspx。
    ‧陳漢光,〈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23卷1期,民國61年3月。
    ‧周婉窈,〈從比較的觀點看台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1937-1945)〉,新史學,5卷2期,1994年。
    ‧高賢治,〈日據時期以平地漢族為研究的民俗經典介紹〉,《民俗曲藝》,第62卷,1989年。
    ‧馮建三,〈評介《全球的好萊塢》〉,www3.nccu.edu.tw/~jsfeng/5.doc。
    (五) 外文專著:
    ‧Tu,Wie-ming,, “Culture China: The Periphery as the Center”, Daedalus, vol.120, No.2.
    ‧Abrams, Philip, Historical Sociology, England: Open Books, 1982.
    ‧Peabody, Dea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5.
    ‧Skocpol, Theda edited, Vision and Method in Historical Sociolog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帶刀 智、桑澤 慧、高岡二郎著,《日本の劍術》,日本東京:學習研究社出版,2008年。
    ‧綠島鄉公所,「導覽」 http://green.taitung.gov.tw/browse/br_index.asp 。
    (六) 外文譯著:
    ‧Babbie, Earl著,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台北:時英,1998年2月。
    ‧Bagby, Philip著,夏克、李天綱、陳江嵐譯,《文化--歷史的投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Barker, Ernesat 著,王世憲譯,《民族性National Character》,台北:商務出版,民國54年。
    ‧Gawronskiy ,Donald V.著,容繼業譯,《歷史意義與方法》History: Meaning and Method,1967,台北:幼獅出版,民國69年8月再版。
    ‧Benedict, R. 著,黃道琳譯,《菊花與劍:日本民族的文化模式》,台北:桂冠出版,2006年。
    ‧Gallin, Bernard (葛伯納)著,蘇兆堂譯,《小龍村》,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8年。
    ‧Hall, E.T. 著,黃聲雄譯,《無聲的語言》,台北:巨流出版,民國65年。
    ‧Jenks, Chris 著,王淑燕、陳光達譯,《文 化》,台北:巨流出版,1998年。
    ‧Keer, George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二) 史料文獻:
    ‧Keesing, R. 著,張恭啟、于嘉雲譯,《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圖書,2004年。
    ‧Kendrick, S. , Straw, P. , McCrone, D. 編,王幸慧等譯,《解釋過去/了解現在: 歷史社會學》,台北:麥田出版,1997年。
    ‧Lawrence, Neuman, W. 著,《當代社會硏究法 : 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文化,2002年。
    ‧Linton, R. 著,蔡勇美譯,《文化人類學--人格的文化背景》,高雄:復文圖書,民國71年。
    ‧Lewis, Ioan M. 著,黃宣衛、劉容貴譯,《社會人類學導論》,台北:五南出版,民國74年。
    ‧Massella, J. Anthony著,任鷹、沈毅等譯,《文化與自我--東西方人的透視》,台北:遠流出版,1990年。
    ‧Mucchielli, A.著,張龍雄譯,《羣體心態》,台北:遠流出版,1989年。
    ‧Smith, Arthru Henderson (亞瑟‧史密斯) 原著,張夢陽、王麗娟譯,《中國人德行(Chinese Characteristics)》,台北:泰電電業出版,2006年。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譯,《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 社會.文化》,台北:稻鄉出版,1997年。
    ‧中島光孝著,陳喜儒等譯《還我祖靈:台灣原住民族和靖國神社》,台北:人間出版社,2007年。
    《 1. 專書 》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
    ‧伊能嘉矩 原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台北:遠流出版,1996年。
    ‧許世楷 著,李明峻、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玉山社,2006年。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註,《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台北:遠流出版,1996年。
    ‧森 丑之助 著,楊南郡 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台北:遠流出版,2000年。
    ‧黃昭堂 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自由時代,1989年。原日文書名《台灣蕃人風俗誌》,臺北市:理蕃の友發行所,昭和7年(民21年)。
    ‧劉克襄 譯著,《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台灣》,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康樂、黃進興主編,《歷史學與社會科學》,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年
    (七) 博、碩士論文:
    ‧彭立忠,《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Campbell, William (甘為霖)英譯,李雄揮中譯,《荷據下的福爾摩沙》,台北:前衛出版, 2003年。
    ‧許忠仁,〈台灣人性格之探討與分析〉,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硏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八) 新聞、其他資料:
    < 新聞 >
    ‧「講面子談應酬最足敗壞風氣----蔣主席痛砭時弊語重心長 勗勉大家不參加無謂應酬」,經濟日報,1985年1月17日,版01。
    ‧中廣新聞陳玉箴報導,「台灣人工作時數全球居冠 五成七加量不加價」,大紀元報導,2004年5月1日,http://epochtimes.com/b5/4/5/1/n526014.htm。
    ‧王鈺淳、丁偉杰,「悍婆婆登親家斷媳2肋骨 300鄰怒圍警局」,自由時報,2008年4月5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05/78/wpm8.html。
    ‧石開明,〈電玩『射殺解放軍』愈禁愈暢銷:主禁觀點 遊戲傳銷美式價值 反禁者說 自陷民族主義死胡同〉,聯合報,2004年4月3日,版A13兩岸。
    ‧林倖妃,「異國難婚 嫁桃太郎怨偶最多」,中時電子報,2008年7月14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14/4/135ox.html。
    ‧辜士陞,「婆媳案遭圍無不公 東石所長復職」,TVBS,2008年4月7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07/8/wtat.html。
    ‧梁玉芳,「三塊門牌 組成我們這一家」,聯合報2009年4月7日,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4833135.shtml。
    ‧José Maria Alvarez (荷西‧馬利亞‧阿瓦列斯)著,李毓中、吳孟真譯,《西班牙人在台灣(1626-1642) 》,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6年。
    ‧陳怡靜、楊惠琪,「國際發明展—我奪21金史上最讚」,蘋果日報,2009年4月5日,A1頭條。
    ‧廖元豪,〈大沙豬 不分藍綠〉,聯合報,2008年5月9日,版A19民意論壇。
    ‧劉俊言,〈別生太多?外籍配偶火大〉,聯合晚報,2004年7月12日,版4話題新聞。
    ‧謝龍田,「餐廳藏春色 廁所淫聲嚇壞童」,聯合新聞網,2008年9月28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28/2/16p7b.html。
    ‧龐清廉,「東石村民捐款十萬元幫助被毆媳婦打官司」,中廣新聞,2008年4月12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12/1/x5lb.html。
    ‧顏艾琳,〈孤獨的鮭魚--訪楊樹清〉,聯合報,2008年11月25日。
    ‧聯合報民調,〈『限量』的誘惑 愈年輕愈上勾〉。聯合報,2005年1月23日,版A3焦點。
    ‧蘇守華等綜合報導,「索賄、縱放 移民署11官員包庇人蛇」,中時電子報,2007年4月14日轉引自南洋台灣姐妹會網站,http://www.tasat.org.tw/modules/news/index.php?storytopic=8。
    < 其他資料 >
    ‧「台灣原住民的釀酒術」,http://www.liusir.net/html/main15_1.htm。
    ‧《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38種。
    ‧「互助會」,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8%99%E6%9C%83。
    ‧「日本旅遊與生活指南」,神道教,http://tw.japan-guide.com/japan-a-z/religion/shinto。
    ‧「走過一甲子--落地生根」眷村文化,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gsh2006/gsh4294/chinese/ccivilization.htm。
    ‧「清流部落--部落文史線上展覽」,http://dc.atipc.org/chiliu.htm。
    ‧「霧社事件」,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C%A7%E7%A4%BE%E4%BA%8B%E4%BB%B6。
    ‧台灣大學,「伊能嘉矩與台灣研究」,http://www.lib.ntu.edu.tw/CG/resources/Taiwan/Ino/ino_research.htm。
    ‧《La Vie漂亮生活誌(月刊)》,台北:城邦文化 麥浩斯出版,第56期,2008年12月。
    ‧工業技術研究院,「2009焦點話題及歷年焦點」,http://newwww.itri.org.tw/chi/focus/focus_detail.asp?RootNodeId=010&NodeId=010&FocusNewsNBR=47。
    ‧筆者修習彭立忠老師「台灣史研究」課堂筆記,時間2007年3月。
    ‧《中國南海諸群島文獻彙編》,收錄「酉陽雜爻且、諸蕃志、島夷誌略、海槎餘錄」四本古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4年。
    ‧《 台灣慣習記事 (中譯本) 》, 第一卷 ~第七卷 共計1 3 冊 ,台中:台灣省文獻會出版,民國73年6月~民國82年9月。
    ‧《清高宗實錄選輯》,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86種。
    ‧丁日健,《治臺必告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7種。
    ‧丁紹儀,《東瀛識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2種。
    ‧山根勇藏,《台灣民俗風物雜記》,台北:武陵出版社,民國78年。原日文書名《台灣民族性百談》,據昭和5年[1930] 杉田書店台北初版影印,1995年台北南天書局再版。
    ‧井出季和太 著,郭輝 譯,《日據下之臺政》,( 全三冊,原書名:台灣治績志 ),台灣省文獻會編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伊藤金次郎著(1948年),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台灣不可欺記》,台北:文英堂出版,2000年。
    ‧朱景英,《海東札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9種。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共三冊),台南:台南市政府文獻會,2000年。
    ‧江樹生 主譯,《荷蘭台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一) 1622-1626》,台北:南天書局,2007年。
    ‧沈有容輯,《閩海贈言》,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56種。
    ‧村上直次郎 日譯,郭輝 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冊》,台北:台灣省文獻會,民國59年。
    ‧村上直次郎 日譯,郭輝 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二冊》,台北:台灣省文獻會,民國59年。
    ‧村上直次郎 日譯,中村孝志 校注,程大學 中譯,《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三冊》,台北:台灣省文獻會,民國59年。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07種。
    ‧郁永河,《裨海紀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44種。
    ‧姚 瑩,《東溟奏稿》,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49種。
    ‧姚 瑩,《中復堂選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83種。
    ‧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87種。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4種。
    ‧陳盛韶,《問俗錄》,收錄於《四庫未收書輯刊. 第拾輯第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連 橫,《台灣通史‧卷一》,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28種。
    ‧連 橫,《台灣通史》,南投:台灣省文獻會,民國81年。
    ‧鈴木 質著,王美晶譯,《台灣原住民風俗》,台北:原民文化,1999年。
    ‧費德廉、羅效德 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 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台北:如果出版,2006年。
    ‧藤崎濟之助著,林呈蓉譯,《樺山資紀蘇澳行》,台北:玉山社,2004年。
    ‧藍鼎元,《平台紀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4種。
    《 2. 府、縣志 》
    ‧明 何喬遠,《閩 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
    ‧清 六十七、范 咸,《重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05種。
    ‧清 王 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03種。
    ‧清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13種。
    ‧清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46種。
    ‧清 王澤椿,《惠安縣志》,台北:惠安同鄉會,民國62年。
    ‧清 林 豪,《澎湖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64種。
    ‧清 朱升元、方 鼎,《晉江縣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6年。
    ‧清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59種。
    ‧清 李正曜等纂、姚循義等修,《乾隆南靖縣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2000年。
    ‧清 李丕煜,《鳳山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24種。
    ‧清 李維鈺,《光緒漳州府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2000年。
    ‧清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21種。
    ‧清 吳拱極修纂,民國 林學增續修,《同安縣志》,台北:同安同鄉會,民國75年。
    ‧清 吳宜燮,《龍溪縣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7年。
    ‧清 周 璽,《彰化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56種。
    ‧清 周元文,《臺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66種。
    ‧清 周碩勛纂修,《潮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6年。
    ‧清 周鍾瑄,《諸羅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41種。
    ‧清 胡 傳,《台東州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81種。
    ‧清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92種。
    ‧清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37種。
    ‧清 秦 炯 纂修,《詔安縣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2000年。
    ‧清 高拱乾,《臺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65種。
    ‧清 莊 成,《安溪縣志》,台北:安溪同鄉會,民國56年。
    ‧清 陳 鍈,《海澄縣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7年。
    ‧清 陳文緯,《恆春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75種。
    ‧清 陳汝咸,《漳浦縣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7年。
    ‧清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172種。
    ‧清 陳國瑛等,《台灣采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55種。
    ‧清 郭賡武,《重修泉州府志》,台南:中西文化服務中心,民國53年。
    ‧清 張懋建,《長泰縣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63年。
    ‧清 曾白瑛等修,李 紱等纂,《汀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6年。
    ‧清 游宗亨、昌天錦等纂,《平和縣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6年。
    ‧清 游宗亨、昌天錦、藍三祝等纂,《康熙平和縣志》,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2000年。
    ‧清 溫仲和纂,《嘉應州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7年。
    ‧清 鄧掄斌,《惠州府志》,台北,成文出版,民國56年。
    ‧清 劉 佑,《南安縣志》,台北:南安同鄉會,民國62年。
    ‧清 鄭鵬雲、曾逢辰重輯,《新竹縣志初稿》,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61種。
    ‧清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74種。
    ‧清 盧德嘉主編,《鳳山縣採訪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台灣文獻叢刊第73種。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4261011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6101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465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