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14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012/145044 (79%)
造訪人次 : 52101495      線上人數 : 5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141


    題名: 企業文化對於勞資互動規則影響的研究:以在台日資企業主管領導風格為對象
    作者: 高貴敏
    貢獻者: 成之約
    高貴敏
    關鍵詞: 企業文化
    領導風格
    勞資互動規則
    日資企業
    日本企業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009-09-14 13:13:37 (UTC+8)
    摘要:   雖日資企業與台湾經濟持有深遠的關係,且日資企業面臨著最大的問題是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議題,然目前台灣國内也少有考量到其背後的因素,從社會價值觀念、同事之間的互動、自我效能等多方面的議題進行研究。
      在台日資企業之中有社會文化價值、組織文化、思考行為方式等不同的台灣人與日本人一起工作,因此,在各種局面將會引起衝突。再加上,因為在台日資企業的勞資關係不夠健全,且人事勞務方面比起日本國內企業,在台日資企業之間的互動相當少,所以各企業的日本籍雇主面臨問題時依自己的策略及資源試圖解決其問題,但是大部分雇主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現在在台日資企業所需要的是,要在台灣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以進行事業活動。這時必需考量到如何訂定並運用勞資互動的規則。
      本研究為探討在台日資企業主管的領導風格對於勞資互動規則的影響,以「領導風格」與「勞資互動規則」的觀點為主,利用文獻釐清問題,以在台日資企業的日籍領導者及高階主管為對象,進行問卷與訪談調查,而深入了解在台日資企業的相關議題。本案針對共計330個單位發出3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計6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7.6%。本研究勞資互動規則包含對人的「選」、「用」、「育」、「晉」、「留」等五大分類及禁止員工言行相關規則,問項總共十九項。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
    一、日籍主管對『性別分工』與『最低服務年限』之外的其他勞資互動規則認知,皆集中於「非常重要」或「重要」。
    二、本研究對象之日籍領導者及高階主管的領導風格,雖然對於大部分勞資互動規則的認知「有顯著的影響」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發現其他有部分勞資互動規則「幾乎沒有受到其領導風格的影響」。
    三、填寫者企業之大部分勞資互動規則之情況為「沒有顯性規則而僅有內隱規則」。
    四、本研究對象之日籍領導者及高階主管的領導風格,雖然對於部分勞資互動規則(績效考核、調薪基準、始業訓練、在職訓練、升遷標準、性別分工)的實際情況有影響,但是發現與文獻及一般的想法較為歧異,就上述六項之外的其他勞資互動規則而言,其實際情況受到領導風格的影響力相當小。
    參考文獻: ㄧ、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書
    江岷欽(1993),組織分析,五南。
    李再長(1997),工商心理學,國立空中大學。
    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國立空中大學。
    清水龍瑩;邱柏松譯(1985),日本企業成長的奧秘(原書:企業成長論),文經社出版。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俊,張火燦,王秉鈞合著(1998),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黃越欽(2006),勞動法新論,翰蘆。
    (二)中文期刊
    林顯宗(1999),日本是勞資關係安定的原理-員工參與的剖析,政治大學社會學報 第24期。
    林月雲(1993),人力資源管理跨國研究,國科會輔助專題報告。
    劉志鵬(1990),論工作規則之法律性質及其不利益變更之效力,律師通訊132期。
    陳明暉(2006),談勞動契約的簽訂,台大校友雙月刊 第48期。
    楊婉青(1987),從日本式經營看日本的勞資關係,台灣經濟研究 刊期111。
    楊通軒(2001),對於團體協約法修正草案之我見,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邱駿彥(2006),日本團體協商概要,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鄭瀛川;陳彰儀(2005),外派大陸台籍經理人之領導型態研究,商管科技季刊 第六卷第三期 頁401-425。
    黃志成;蔡進祥;王月鶯(2001),旅行業員工對績效評估態度之研究,第一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研討會。
    (三)碩博士論文
    方平煌(2003),高階管理者的人格特質、領導風格對內控制度執行成效之影響研究,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幼欣(1997),日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改革之硏究(1990~1996),淡江大學日本硏究所碩士論文。
    西原博之(1992),日資海外事業人事管理問題:臺灣地區中日合資企業為例,臺灣大學商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玲(2004),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東縣原住民地區基層行政機關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月桂(1999),運用競值途徑於醫院護理部門組織文化、領導型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探討,臺北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梨君(2003),跨國企業在台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之比較,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洙德(2001),定型化勞動契約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賀鎔(1988),人格特質、管理型態、工作滿足相關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志(2004),台灣企業派外主管人力資源管理活動、領導型態與績效之關係:跨文化溝通的調節效果,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如(1993),美日多國籍企業在臺經營之人事管理比較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宏(1997),企業文化、策略性能力與外部因果模糊之關係-競爭優勢持續觀點的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立怡(1999),日本企業於泡沬經濟後之組織調適,政冶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
    黃仙箎(2002),國際企業在台分公司之知識管理,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高蓉光(1988),歐、美、日公司主管之領導型態、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感之差異比較,中原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菁容(2001),員工福利措施對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莊敬(1997),日本雇用制度之研究-以終身雇用制度的動向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慧君(2003),組織氣候、領導型態認知對員工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郁靖(1995),台灣地區中、美、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芳玲(2005),日本式經營管理制度與日本社會文化相關性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百延(2006),非營利組織組織文化對勞資關係之影響–以參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之組織為對象,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齊藤陽子(2001),日系百貨在台灣管理模式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政源(2003),主管的領導風格、情緒能力與員工對上司承諾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貌伶(1996),國際企業子公司之策略角色與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以美日在台子公司為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素鈴(2000),文化特徵、獎酬制度及其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美商、日商、台商企業行銷部門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日本企業在台投資趨勢與商機,上網日期:2008年1月20日,取自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網頁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olicy/policy_06_077.htm
    二、日文文獻
    (一)日文專書
    ヘイコンサルティンググループ HAY Consulting Group(2007),グローバル人事課題と現実―先進企業に学ぶ具体策,日本経済団体連合会出版研修事業本部。
    日本文部科學省(2003),大學實習狀況調查2002年版。
    日本文部科學省(2005),大學實習狀況調查2004年版。
    日本厚生勞動省(1999),日本勞資溝通調查。
    白木三秀(2001),アジアの人的資源管理,財團法人社會經濟生產性本部。
    白木三秀(2005),チャイナ・シフトの人的資源管理,白桃書房。
    白木三秀(2006),國際人的資源管理の比較分析,有斐閣。
    石田英夫(1985),日本企業の国際人事管理,労働協会,頁83-84。
    石居茜(2006),人事異動-配転・出向等,論點與爭點 現代勞動法,民事法研究會。
    佐藤博樹;藤村博之;八代充史;陳青譯(1998),企業人事勞務管理(原書:新しい人事労務管理),中衛。
    金井壽宏;高橋潔(2004),組織行動の考え方―ひとを活かし組織力を高める9つのキーコンセプト,東洋經濟新報社。
    保聖那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3),台湾での人事管理システム。
    菅野和夫(2004),新・雇用社会の法,有斐閣。
    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1996),知識創造企業(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Dynamics of Innovation),東洋經濟新報社。
    園田哲男(2003),戦後台湾経済の立証的研究,八千代出版。
    園田哲男(2005),戦後台湾経済の実証的研究―台湾中小企業の役割と課題,八千代出版。
    鈴木康司(2005),中国・アジア進出企業のための人材マネジメント,日本経済新聞社。
    熊沢誠(1989),日本的経営の明暗,筑摩書房。
    (二)日文期刊
    日本經濟新聞(2007),日本經濟新聞報紙晚報,2007年6月19日。
    高貴敏(2006),台灣投資通信 vol.127,野村總合研究所。
    続現代経営学ガイド日本経済新聞(1989),日本経済新聞。
    (三)網路資料
    日本厚生勞動省(2006),工會的基本調查,上網日期:2008年1月20日,取自日本厚生勞動省網頁http://www.mhlw.go.jp/toukei/itiran/roudou/roushi/kiso/06/kekka.html
    木村陽一(2006),日本企業の人材育成 求められる「見える化」,日本獨立行政法人 労働政策研究研修機構,上網日期:2008年1月20日,取自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労働政策研究研修機構網頁http://www.jil.go.jp/column/bn/colum061.htm。
    三、英文文獻
    (一)英文專書
    Briscoe, D.R. and Schuler, R.S,. (2004),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y and practice for the global enterprise. (2nd ed.) New York, NY: Routledge.
    Elliott Jaques, (1952) , The changing culture of a factory, Routledge.
    Graen, G.B. and M. Wakabayashi. (1994), Cross-cultural Leadership Making: Bridging American and Japanese Diversity for Team Advantage,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nd edition,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Gunter K., Stahl, G.K., and Bjorkman, I.(2007)
    Michael Argyle;李茂興、余柏泉譯,1989年,工作社會心理學(原書: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Work, 1995)巨流。
    Muchinsky, Paul M.;張滿玲譯,2006年9月,工作心理學,湯姆生出版。
    Paul Evan,Vladimir Pucik,Jean-Louis Barsoux;莊立民譯,2005年12月,The Global Challenge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高雄復文。
    Pettigrew,(1979),On 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Quinn,R.E. and Mcgrath,M.R.,(1985),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Acompetingvale Perspective.
    Robbins, Stephen P.;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2001年,組織行為學(原書: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8),華泰書局
    Smircich,L.,(1983),Concepts of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Schein, E. H., (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Stroh, L.K, Black, J.S., Mendenhall, M.E., and Gregersen, H.B.(2005).
    The Japan Institute for Labour Policy and Training, (2006), Labor Situation in Japan and Analysis: General Overview 2006/2007.
    (二)英文期刊
    Barney, J. B., (1986)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an It Be a Source of the Coper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11(3), pp.263-272.
    Joanne Martin and Caren Siehl, (1983)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ounterculture: An Uneasy. Symbiosi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pp. 52-6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5262030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62030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勞工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87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