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91034      Online Users : 56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080


    Title: 公私協力下的夥伴關係--以華山文化創意園區為例
    Authors: 林佩姍
    Contributors: 吳瓊恩
    林佩姍
    Keywords: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
    公私協力
    夥伴關係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4 13:04:25 (UTC+8)
    Abstract: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台灣產業逐漸陷入產業外移與發展遲緩的困境,有鑑於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以及國外案例的成果,在2002年行政院提出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納入,包含「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培育藝術、設計及創意人才」、「整備創意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創意設計重點產業發展環境」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等五大部分,由經濟部、教育部、行政院新聞局和文建會共同執行。目的是希望經由產業與文化的結合,將過去以大量生產為主的製造業,轉變為強調創意創新等精神資本投入的少量多樣生產,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帶動產業的持續發展。計畫中參考國外經驗,將文化創意園區納入創意產業發展環境中,設立華山、台中、嘉義、台南、花蓮等五大文化創意園區,而備受矚目的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座立於台北市心臟地帶,作為五大園區之實施模範,其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建立模式與經驗,將成為後續幾個園區的借鏡。
    本研究聚焦於從過去到現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之營運管理,公部門、民間組織與非營利組織彼此合作的過程,以公私協力與夥伴關係的相關論述,來探究華山園區各時期之夥伴關係的發展;運用文獻檢閱法、深度訪談法及多元研究法蒐集相關資料,得到以下結論:華山藝文特區時其所面臨的困難為主管機關態度、監督機制、府際關係協調、政治環境不穩定;而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時期則是面臨了行政體制及公私部門腳步不同調的困境;再從公部門的觀點出發,公部門有其自身的難處及所需扮演的角色問題,最後根據上述結果提出建言以供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8
    第二章 文獻檢閱 9
    第一節 公私協力與夥伴關係 9
    第二節 夥伴關係與生命週期 16
    第三節 文化創意產業之基本概念 21
    第四節 文化創意園區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1
    第三節 研究分析 32
    第四章 華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34
    第一節 華山的過去與現況 34
    第二節 華山的未來 37
    第五章 資料分析 42
    第一節 華山藝文特區 42
    第二節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 47
    第三節 公部門觀點 5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6
    第一節 研究發現 56
    第二節 研究限制 60
    第三節 研究建議 61
    參考文獻 64
    附錄一 公私協力與夥伴關係碩士論文 71
    附錄二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大事記 75
    附錄三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77
    附錄四 委外經營標準作業流程圖 89
    附錄五 公部門訪談大綱 90
    附錄六 私部門、非營利組織訪談大綱 91
    Reference: 中文部分
    丁錫鏞(主編)(2004)。《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台北市:嵐德出版社。
    于國華(2003)。〈文化、創意、產業〉。 典藏今藝術,128,頁46-49。
    方金寶(2005)。〈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成功大學高階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研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制度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仲曉玲、徐子超譯(2003)。 Caves Richard著,《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Creative Industries:Cons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nce)。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江岷欽、孫本初與劉坤億(2004)。〈地方政府間建立策略性夥伴關係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38,頁1-29。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台北:政大書城。
    江雨璇(2006)。〈夥伴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系統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創意文化園區總結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2)。Strauss, Anselm and Juliet Corbin著。《紮根理論研究方法》。(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嘉義:濤石文化。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密察(2003)。〈文化創意產業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236,頁56-65。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台灣經濟,208,頁1-15。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勳(2005)。《公共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出版社。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臺北市:智勝。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頁59-106。
    沙信輝(2004)。〈公私夥伴關係推動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中山區區民活動中心個案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奎佑(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經營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美華(2003)。〈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全世界最快速致富產業的經營Know-How》。台北:帝國文化。
    ----(2005)。《文化魔戒: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奧秘》。台北:帝國文化。
    ----(2006)。《文化+創意=財富2.0版》。台北市:帝國文化。
    孫本初(2007)。〈政府跨域管理新課題:建構與非營利組織的良性互動〉。T&D飛訊,63,頁1-26。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市:商周出版社。
    許展維(2005)。〈我國文化藝術團體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評估〉。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許展維(2006)。〈我國文化藝術團體對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之評估〉。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郭昇勳(1999)。〈公私合夥理論與運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佩君(1998)。〈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運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恆鈞、張國偉(2005)。〈協力運作模型之初探〉。法政學報,19,頁41-80。
    陳恆鈞、張國偉(2006)。〈組織協力與組織績效之研究:以雲林縣蔬菜產銷班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9,頁1-54。
    陳昭義(主編)(2005)。《2004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市:經濟部工業局。
    黃柏棋譯(1993)。大前研一著。《無國界的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台北:聯經出版。
    黃惠穗(2007)。〈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公私協力夥伴關係之應用〉。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煜文譯(2005)。E. S. Savas著。《民營化歷程—公部門、非營利、企業的夥伴雙贏之道》(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廖俊松(2006)。〈公私協力: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計畫之案例觀察〉。載於由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系主辦之「公共服務改革與民營化的現代課題研討會」。
    齊思賢譯(2005)。Peter Drucker著。《杜拉克思想精粹:工作的哲學》(drucker sayings on individua)。臺北市 : 商周出版。
    劉大和(2005)。〈強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思考〉。台北文化產業人力資源,2,頁27-30。
    劉美枝(2003)。〈第三部門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中的角色研究〉。台北大學公共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劉嘉雯(2000)。〈公私合夥開發機制之研究—以市中心再開發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128,頁42-45。
    滕人傑(2004)。〈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初探—以新興之音樂與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工藝產業為例〉。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38,頁90-100。
    鄭杰榆(2004)。〈建構非營利組織間夥伴關係—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攜手計畫為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鄧怡婷(2005)。〈多重組織夥伴治理之研究—以處理嚴重及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天助(2002)。〈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關係模式之可行性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東宏(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影響因素—以高高屏地區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秀雯(2002)。〈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獨居老人照顧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lue-Banning, Martha, Jean Ann Summers, H. Corine Frankland, Louise Lord Nelson & Gwen Beegle(2004).Dimensions of Family and Professional Partnerships: Constructive Guidelines for Collabor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70(2),167-184.
    Brinkerhoff, Jennifer M.(2002a),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s and Outcomes:A Proposed Framework.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25(3),215-231.
    -----------------------.(2002b),Government-Nonprofit Partnership:A Defining Framework.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22(1),19-30.
    -----------------------.(2002c),Global Public Policy, Partnership, and the Case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Da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2(3),324-336.
    Caves, Richard E(2000).Creative Industries :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nnes, Judith E. and Booher, David E.(2003) Collaborative policymaking: governance through dialogue. In Hajer, Maarten and Wagenaar, Hendrik(Eds.).Deliberative Policy Analysis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in the Network Society(pp.33-59).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oiman,J.(Ed.).(1993). Modern Governance :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Newbury Park, California:Sage.
    Kouwenhoven, V. (1993). The Rise of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 A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In J. Kooiman(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 Society Interactions(pp.119-130), Newbury Park,California:Sage.
    Lownde, Vivien & Skelcher, Chris(2002), The Dynamics of Multi-organizational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Changing Modes of Governance.In Stephen P. Osborne(Ed.).Public Management: Critical Perspectives(pp.302-324). London & New York: Romtledge.
    OECD(2001), Local Partnerships for Better Governance. Paris:OECD Publication.
    Sandra, Waddock(1989).Understanding Social Partnerships—An Evolutionary Model of Partnership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 Society,21(1),78-100.
    Savas, E.s.(2000). Privatiza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New York, London: Seven Bridges Press, LLc.
    Stephen P, Osborne(Ed).(2000).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Routledge.
    Sullivan, Helen & Skelcher, Chris (2002).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Santagata, W.(2002). Cultural Districts, Property-Rights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Grow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26(1),9-23.
    Vigoda, Earn(2002). From Responsiveness to Collaboration:Governance, Citizens,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2(5),527-540.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4256020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256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7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