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207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961/144987 (79%)
造访人次 : 51989825      在线人数 : 27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072


    题名: 「變‧動之間」─我國性別工作平等制度變遷之探微
    作者: 胡家寧
    贡献者: 顏良恭
    胡家寧
    关键词: 兩性工作平等法
    歷史制度主義
    制度變遷
    路徑依賴
    日期: 2005
    上传时间: 2009-09-14 13:03:28 (UTC+8)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我國性別工作平等法規之制度變遷過程,並利用歷史制度主義觀點分析法規制度的「變與不變」與行動者的「動與不動」之間是如何交錯影響,以型塑出法制最後的變遷樣貌。
    在整理既有研究中發現到,以往針對性別工作平等制度之研究方向,多從立法機關、民間團體或企業組織等單一角度探究行動者在此制度變遷過程中的態度與行動策略,如此實失之偏頗;有些研究更甚少注意到制度環境系絡本身等各項限制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以Mahoney(2001)路徑依賴之分析架構將個案約略分為五大階段,並以此進行探討。
    由於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經環境限制了當局者的偏好,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前提之下,初始勞動法制中有關工作平權的保障仍存有諸多缺失,對於婦女勞動者的保障更是貧乏。即使解嚴後民眾自覺性地反抗並擬定草案送審,當局者在關鍵時刻下依舊選擇漠視,制度也因此僵固不前。雖然路徑依賴之自我遞增特性讓我國婦女勞動權益一再受到漠視,但是隨著時間序列的持續發展,不論是社會環境發生改變,抑或制度內部出現變化,這些反應與逆反應都是重新啟動制度變革的動力。相關行動者與系絡、制度等因素的互動激盪,不但會改變行動者的決定,進而也會使制度最後的樣貌產生轉變,而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規的變革也就是在這些多重因素與複雜時空的交錯之下所產生。
    然而本研究發現到歷史制度主義中的制度變遷不一定只會從原有設計當中進行調整,透過此個案發現到,之所以促發此一制度有進行變革的動力,是從民間團體主動提出設立「兩性工作平等法」此一新興法規所致,因此制度不但可以如過去研究般「從既存設計下手進行內部變革」,但也可以如本研究個案一樣,利用「新增外來規範」的方式來強化整體制度之意義。
    任何制度在先前的運行,以及行動者本身的有限理性,都會影響到事物後續的發展。由於因果關係的複雜,制度並非隨時處於穩定均衡之狀態,任何的不可預測性都有可能會破壞既有制度。再者,行動者意圖與非意圖的結果,也會造成個體與制度之間的關係有所轉變,也就是因為這種因果不確定(quirks of fate)的特性,形成了各種意外的組合,因此,唯有系統性地分析事件與過程的時間次序,才真正有助於我們瞭解複雜的社會動態。
    參考文獻: 尤美女(2001),〈讓兩性工作平等法之良法美意真正落實〉,《全國律師》,第271期,頁2-4。
    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出版社。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
    王振寰(2002),〈台灣的威權體制與民主轉型〉,收於王振寰主編,《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頁21-56。
    王國慶(2005),〈我國老人福利政策的歷史制度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52-65。
    司徒達賢(1997),《策略管理》,台北:揚智(第二版)。
    《立法院公報》,(1989),第78卷第18期2234院會會議記錄,頁186-187。
    (1990),第79卷第21期2341院會會議記錄,頁51-60。
    (1990),第79卷第23期2343院會會議記錄,頁44-54。
    (1991),第80卷第86期2510委員會會議記錄,頁153-171。
    (1992),第81卷第06期2534委員會會議記錄,頁258-278。
    Koelble, T. A.(1995),“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27:231-245.
    Krasner, S. D.(1984),“Approach to the state: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16:223-246.
    Linz, Juan J.(1975),”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 in F. Greenstein and N. Polsby(eds.), Macro-Political Thoery, Mass:Addison-Wesley ,175-412.
    Llobera, J.(1998),“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reasearch,”in Clive Seale(ed.), Researching Society and Cultureew,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65-89.
    Mahoney, J.(2001),“Path-dependent explanations of regime change:central Americ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1):111-141.
    Orren, K. and S. Skowronek(1994),”Beyond the iconography of order:notes for a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L. C. Dodd and C. Jillson(eds.),The Dynamics of American Politics, Boulder, CO:Westview, 311-332.
    Pierson, P.(1996),“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pproach,”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9(2):123-163.
    (2000),“Path dependence,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94(2):251-267.
    Poulantzas, Nicos Ar.(1973),Political Power and Social Classess, London:New Left.
    Schmitter, P. C.(1974),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Review of Politics, 36:35-131.
    (1993),第82卷第41期2640委員會會議記錄,頁419-435。
    Steinmo, S. K. Thelen, and F. Longstreth eds.(1992), 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helen, K. and S. Steinmo(1992),“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S. Steinmo, K. Thelen, and F. Longstreth (eds.),Structuring Politics: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Analysis,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2.
    Thelen, K.(1999),“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2:369-404.
    (1998),第87卷第10期下冊2959委員會會議記錄,頁307-334。
    (1998),第87卷第39期2988委員會會議記錄,頁1-12。
    (1999),第88卷第33期3033委員會會議記錄,頁211-270。
    (1999),第88卷第38期3038委員會會議記錄,頁3-10。
    (2001),第90卷第58期一冊3192院會會議記錄,頁237-365。(2001),第90卷第58期一冊3192院會會議記錄,頁409。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http://info.gio.gov.tw/mp.asp?mp=1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台灣婦女資訊網,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index.htm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n.asp
    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http://www.dgbas.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yrtable12.xls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行政院勞委會http://laws.cla.gov.tw/Chi/FLAW?FLAWQRY01-1.asp
    民生報(2001/11/15),〈婦團要求:拿出牛肉來 提‘三要、三不要’性別平權意識指標 盼選民擦亮眼〉A2版。
    (2001/12/07),〈育嬰假 部分內容有異議暫時保留將修正 兩性工作平等法 部分條文完成二讀〉A1版。
    吳忠吉(1995),〈從經濟觀點看勞動基準法的修訂方向〉,《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7期,頁26-32。
    (2002),〈兩性工作平等法對女性就業之影響〉,《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11期,頁6-14。
    吳佩倫(2004),《我國綜合所得稅免稅所得制度之分析:歷史制度主義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坤城(1997),《男女平等權之研究─以勞動領域之落實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若林正丈(1995),《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洪金珠、許佩賢譯,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辛炳隆(1997),〈擴大勞基法適用範圍之檢討〉,《勞資關係月刊》,第16卷第1期,頁6-11。
    林大鈞(2000),〈當前政經情勢下,勞基法全盤修正之策略〉,《勞工之友》,第592期,頁21-22。
    林佳和(2004),〈勞動基準法二十年─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十項觀察〉,《律師雜誌》,第298期,頁49-65。
    林明達(2003),《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實施之研究─以台北市銀行業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國明(2003),〈到國家主義之路:路徑依賴與全民健保組織體制的形成〉,《台灣社會學》,第5期,頁1-71。
    林萬億(1995),〈國家與社會政策〉,收於蕭新煌、徐正光編,《臺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253-308。
    林萬億(2000),〈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一九八○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收於林國明、蕭新煌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圖書,頁71-134。
    邱意玲(2005),《勞動基準法與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之比較─性別觀點的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駿彥(1994),〈從女性勞工特別保護至兩性工作平等立法─檢討與展望〉,《輔仁法學》,第13期,頁129-146。
    孟繁婷(2004),《台北市政府兩性工作平權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兩性工作平等宣導手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胡婉玲(2001a),〈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頁86-95。
    (2001b),《從新制度主義論歐洲議會職權之變遷》,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俞慧君(1991),《女性工作平等權》(二版),台北:萬國蔚理(原書於1987年出版)。
    韋奇宏(2002),《兩岸新聞採訪交流的結構與變遷1979-2001:新制度論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友聯(2002),《台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醫療福利體制比較研究─一個歷史制度論的初探》,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莉菁(2004),《外籍企業實行兩性工作平等法之探討─以美國花旗銀行為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正光(1990),〈從異化到自主:台灣勞工運動的基本性格和趨勢〉,收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頁103-125。
    徐正光、蕭新煌(1996),〈導論:了解臺灣的社會與國家〉,收於徐正光、蕭新煌主編,《臺灣的社會與國家》,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1-13。
    高承恕(1990),〈台灣新興社會運動結構因素之探討〉,收於徐正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頁1-19。
    婦女新知(1999),《1999催生男女工作平等法手冊》,台北:婦女新知。
    婦女新知基金會http://www.ws0.taiwane.com/awakening
    郭玲惠(1997),〈我國婦女勞動法制之探視〉,《律師雜誌》,第219期,頁51-70。
    (2005),《兩性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增訂二版)。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台灣政治學刊》,第七卷第二期,頁51-105。
    陳怡樺(2004),《立法委員性別差異對兩性工作平等法立法過程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雅雯(1995),《我國勞動基準法中女性勞動保護規定之意識型態分析─女性主義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馨(1989),〈從我國現行法中有關保護女性勞工規定之檢討未來立法之取向─介紹德國立法例〉,《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頁223-243。
    陳鳳至(1993),《台灣地區女性勞工福利之研究─從女性主義觀的考察》,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錦發(2001),《論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爭議問題─以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相關立法與實際情況為比較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杰(2000),《制度變遷的政治過程:英國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個案研究1948-1990》,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張晉芬(1995),〈綿綿此恨,可有絕期?─女性工作困境之剖析〉,收於劉毓秀編(1995),《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台北:時報文化,頁147-180。
    張晉芬、黃玟娟(1997),〈兩性分工觀念下婚育對女性就業的影響〉,收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頁227-251。
    張瑜明(2003),《我國有線電視費率制度之分析:一個歷史主義的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靜倫(2000)〈台灣的婦運議題與國家的性別政策:訴求與回應〉,收於林國明、蕭新煌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頁367-388。
    張馨文(2005),《政治民主化與台灣國民年金的制度選擇─歷史制度論觀點》,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宗昊(2004),〈台灣政商關係之演變:歷史制度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4期,頁35-72。
    湯蘭瑞(1982),〈制訂勞動基準法之時代意義〉,《中國勞工》,第756期,頁16-22。
    (1999),〈勞工行政舊事(七)─勞動基準法立法、執法均極艱辛評價難期〉,《中國勞工》,第998期,頁16-18。
    游盈隆(1997),〈民主鞏固與臺灣憲政體制的選擇〉,收於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臺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代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頁49-76。
    焦興鎧(1999a),〈美國兩性工作平等法律制度簡介〉,《勞資關係月刊》,第17卷第11期,頁6-15。
    (1999b),〈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國際趨勢比較〉,《勞資關係月刊》,第18卷第7期,頁30-46。
    楊舒婷(2003),《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形成之歷史分析:1940-1958年》,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盈蘭(2002),《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之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等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秋杏(1989),《保障女性勞工政策之研究─我國勞基的實證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省作(2005),《決勝廟堂:行政在國會合與戰的真相》,台北:揚智文化。
    劉黃麗娟(1999),〈推動男女平等對待原則─歐洲聯盟的經驗〉,《勞資關係》,第十七卷第十二期,頁26-38。
    鄭津津(2002),〈從兩性工作平等法看促進女性就業問題〉,《勞資關係月刊》,第20卷第11期,頁15-29。
    潘淑滿(2003),〈深度訪談法〉,《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頁133-158。
    經濟日報(1989/01/04),〈開創產業界新機運座談會〉,2、3版。
    (1995/01/09),〈陽信漸正視婦女權益 考慮明定女職員婚後可繼續留任〉,3版。
    (1995/02/17),〈保障女性勞工權益 連內閣有爭議 徐立德江丙坤反對過度保障 連戰退回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要求從積極面補強〉,3版。
    (2001/12/07),〈女性勞工 每月有1天生理假 兩性工作平等法草案昨二讀 休會前可完成三讀〉,15版。
    盧守仁(2004),《我國金融監理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以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宛寧(2003),《地方政府實施兩性工作平等法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讓鴻(2004),《我國菸酒專賣制度之研究─歷史制度主義的觀點》,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聯合報(1983/04/09),〈職業婦女有如驚弓鳥 辦公室內嘗遭性騷〉,4版。
    (1993/05/05),〈兩性工作平等法 員工都請假,人力短缺更嚴重〉,11版。
    (1994/05/10),〈官方版兩性工作等法「感性」 企業界認增加成本將加速外移〉,19版。
    (1995/01/08),〈陽信回應 三月開會 可望取消單身條款 陳勝宏:已離職九名女員工 不考慮續聘〉,17版。
    (1995/03/26),〈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 留院察看 各界壓力下政院仍在審查 女性團體反彈〉,17版。
    (1995/03/31),〈陽信若不讓九人復職 難逃重罰 可罰廿七萬元 北市勞工局:再無具體回應 將展開「查帳」〉,17版。
    (1999/09/12),〈八周產假 只三成企業遵守 婦團指職場歧視孕婦 常見調職、降薪甚至要求辭職 盼兩性工作平等法早日完成立法〉,6版。
    (2001/12/22),〈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雖具人性 但是…企業反應兩極 威盛聯電支持 統一說會遵守 部分企業擔心增加成本〉,3版。
    聯合晚報(1993/05/04),〈產業界大嘆吃不消 工總:將加速外移〉,1版。
    (1995/03/25),〈噓…兩性工作平等法 叫停 密件作業 經建會、經部主張中止立法以免影響投資意願〉,3版。
    Crawford, S. E. S. and E. Ostrom(1995),“A grammar of institu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9:582-600.
    Hall, P. A. and R. C. R. Taylor(1996),“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1(44):936-957.
    Immergut, E. M.(1998),“The theoretical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s & Society,26(1):5-3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3256022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56022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21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