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于華、戴小舟編著,《保衛信息國土 網絡社會與國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 年。 于清文、姜富渠編著,《中國信息市場》。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大新資訊編譯,Drew Heywood原著,《Microsoft TCP/IP與網路通訊》。台北:第三波 資訊,1994年。 王凡、曾微譯,John Parker原著,《全面監控 國際電子間諜系統揭密》。陜西:陜西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王志弘等譯,Edward W. Said原著,《東方主義》。台北縣:立緒文化,1999年。 王佳煌,《資訊社會學》。台北市:學富文化,2000年。 馮建三譯,John Tomlinson原著,《文化帝國主義》。台北市:時報,1994年。 馮建三譯,Frank Webster原著,《資訊社會學理論》。台北市:遠流,1999年。 楊明暐、潘勛、王嘉源等譯,Ross Terrill原著,《一中帝國大夢The New Chinese Empire》。台北:雅言文化,2004年。 楊淑漵主編,《因特網與社會》。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 楊開煌,〈中共〈反和平演〉---社會角度之觀察〉,張隆義主編,《和平演變的理論 與實際》。台北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年。 蔣金龍,《中華民國與中共傳播事業之比較》。台北:鳴華出版社,1997年。 蔡源林譯,Edward W. Said原著,《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縣:立緒文化,2000年。 趙橋梁編著,《知識經濟與國際關係》。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王佳煌,《國家發展》。台北市:台灣書店,1998年。 赫伯.朵迪克、汪琪,《尋找資訊社會》。台中市:三民,1995年。 劉文富等著,《全球化背景下的網絡社會》。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劉炯朗,《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自由》。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劉靜怡譯,Andrew L. Shapiro原著,《控制權革命:新興科技對我們的最大衝擊》。台 北市:臉譜,2001年。 劉繼南主編,《大眾傳播與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廣播學院,1999年。 魯杰著,《網絡時代的信息安全》。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00年。 鄧炘炘,《網絡傳播與新聞媒體》。北京:北京廣播學院,2002年。 增田米二,游琬娟譯,《資訊地球村》。台北市:天下文化,1994年。 蕭美惠譯,David Brin原著,《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台北市:先覺, 王孟平,《通訊革命》。台北市:中華徵信所,1998年。 1999年。 鄭棨元、陳慧慈譯,John Tomlinson原著,《文化全球化》。台北市:韋伯文化,2001 年。 薛絢譯,Margaret Wertheim原著,《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台北市: 商務,1999年。 謝宜任、唐維敏、甘尚平譯,Thomas F. Baldwin,D. Stevens McVoy,Charles Steinfield 原著,《大匯流---整合媒介、資訊與傳播》。台北市:亞太圖書,1997年。 羅耀宗譯,Michael L. Dertouzos原著,《資訊新未來》。台北市:時報文化,1997年。 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年。 二、期刊 王忠孝編著,《傳播科技概論》。台北市:千華圖書,2001年。 王章陵,〈中共報業體制的形成及改革〉,《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1期,頁38-50。 王毓莉,〈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傳播專業之發展〉,《東亞季刊》,第27卷第3期,1995 年,頁73-95。 江迅,〈還公民知情權,教授挑戰中宣部〉,《亞洲周刊》,2004年,頁26-35。 李月蓮、蘇鑰機,〈新聞網站、公共空間與民主社會〉,《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01 年2月號,頁37。 李明,〈柯林頓總統亞太政策之展望〉,《美國月刊》,第8卷第12期,總號92,1993 年12月,頁23-36。 李明,〈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現況與展望〉,《問題與研究》(日文版),第23期第9 號,1994年3月,頁70-87。 王紹光、胡鞍鋼,《國家與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明,〈世界新秩序下中共對東協之外交政策〉,發表於《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 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主辦,1994年5月。 李明,〈美國與中共關於對外軍售的爭議〉。《美國月刊》,第14期,1995年5月,頁 4-19。 李明,〈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東南亞之研究與教學〉,發表於《後冷戰時期中國大陸國 際關係研究之評估學術研討會》,1995年6月。 李明,〈爭取邦交國與兩岸關係之研究〉,發表於《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 1998年6月。 李政安,〈台灣網站前進大陸生存守則〉,《管理雜誌》,第318期,2000年12月,頁 84-85。 王紹光、胡鞍鋼,《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沈祖德,〈上海商界積極推行電子商務〉,《突破雜誌》,163期,1999年,頁92-93。 余紹逖、陳嘉正、林永豐,〈中國大陸網路發展之初探〉,《廣播與電視》,1996年7 月,第2卷第4期,頁109-129。 余紹逖,〈大陸網際網路與跨國資訊流通〉,《中國大陸研究》,1996年10月,第39 卷第10期,頁81-91。 余紹逖、張宏源,〈網際網路於電子民主之應用與分析〉,《世新大學學報》,1997年 10月,第7集,頁97-114。 周湘雯、任永貞、丁源宏,〈創新經營模式〉,《商業現代化》,2001年1月,頁10-14。 吳家煌,〈中國與世貿組織接軌:問題及經濟教訓〉,《國際貿易》,1996年第11期, 頁6-7。 年。 侯山林,〈中國大陸加入WTO評述〉,《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1312期,1999年11 月,頁6-13。 郝曉鳴、李展,〈傳播科技對於中國大陸傳媒體制的挑戰〉,《新聞學研究》,第69期, 頁95-112。 高明智,〈企業設立B2C網站的發展模式與困境〉,《管理雜誌》,第314期,2000年 9月,頁28-31。 許志嘉,〈中共國際宣傳策略:網際網路的挑戰與運用〉,《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傳播管 理研討會論文》,2002年,頁54。 寇健文,〈中共對網路信息傳播的政治控制〉,《問題與研究》,2001年3月,第40 卷第2 期,頁33-53。 王樂成、林祐聖、葉欣怡譯,James Slevinm原著,《網際網路與社會》。台北:弘智 閔大洪,〈互聯網在中國大陸的建設與發展〉,《海峽兩岸公共關係學術暨實務研討會 論文集》,1997年4月,頁205-228。 黃存義,〈掌握下一世代網際網路的新契機〉,《網際先鋒》,2001年1月,頁42-47。 黃建邦,〈資訊時代大陸地區網際網路(Internet)發展概況〉,《華岡印刷傳播學報: 印刷傳播管理》,第31期,頁27。 黃照貴、張海青,〈全球電子商務市場進入模式與進入障礙與產業因素相關性研究: 以台灣地區大型企業為例〉,《中山管理評論》,第8卷第2期,2000年夏季號,頁249-271。 陳義豐,〈談大陸電子商務現況及B2B策略〉,《網際先鋒》,2000年12月,頁26-28。 陳俐齡,〈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電工資訊》,2000年2月,頁8-16。 張佩珍,〈中共嚴控網際網路之分析〉,《經濟前瞻》,2000年5月,頁76-82。 文化,2002年。 張佩珍,〈兩岸經貿互動之新思維架構-全球化與大陸化〉,《全球化時代下的兩岸關 係與中國大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頁1-2-11。 張曙光,〈國家能力與制度變革和社會轉型〉,《中國書評》月刊,1995年1月,頁 27。 彭慧鸞,〈資訊時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問題與研究》,2000年5月,第 39卷第5期,頁1-14。 楊素,〈中共對網路的管制作為〉,《交流》,2001年2月,第55期,頁55-58。 楊家誠,〈網際網路對中共統治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0期,頁85-92。 楊開煌,〈大陸政體下的媒體角色變遷-解釋典範之探討〉,《東亞季刊》,1991年10 月,第23卷第2期,20-38。 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市:揚智文化,1997年。 楊開煌,〈社會主義〈新聞自由〉之評析〉,《臺大新聞論壇》,1994年,第1卷第2 期, 頁1-28。 蔡裕明,〈資訊民族主義─Linux對中國大陸的意義〉,《中國大陸研究》,2001年第 44卷第12期,頁21-35。 虞金燕,〈中國大陸internet發展現況〉,《光碟月刊》,1999年4月,頁73-83。 歐陽新宜,〈中共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其管制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8期, 1998年8月,頁41-57。 劉曉玲,〈中國大陸電子商務發展策略與現況(上)〉,《資訊與電腦》,2000年12月, 頁50-52。 蕭正宗,〈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現況〉,《投資中國》,第82期,2000年12月號, 艾文.托佛勒,吳迎春、傅凌譯,《大未來》。台北市:時報文化,1992年。 頁13。 蕭瑞麟,〈如何以電子商務創造企業價值〉,《管理雜誌》,第319期,2001年1月, 頁110-113。 藍信彰,〈網際網路公司的經營─Show Me the Money〉,《網際先鋒》,2000年11月, 頁30-34。 魏澤民,〈山雨欲來風滿網: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析論〉,《共黨問題研究》,2000 年2月,第26卷第2期,頁44-60。 三、博碩士論文 王占璽,《九○年代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與社會發展》,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江淑琳譯,Gordon Gragam原著,《從哲學看網際網路》。台北市:韋伯文化,2002 王立言,《由國家能力途徑看台灣大陸政策的制訂與執行:一九九六至二○○○》,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王立德,《中國大陸知識經濟概念之探討---以電信與網際網路的整合為例》,東華大 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王雅慧,《中共管制網際網路之研究-以政治向度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頁74-76。 林琳文,《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與中共發展道路---關於國家與社會的辯證關係》,政 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吳竹君,《資訊時代與外交》,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吳宗翰,《中國大陸在網際網路發展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從公共領域概念觀之》, 年。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徐詠絮,《從文化帝國主義到媒介國際化的再思考》,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6年。 張振興,《中共網際網路管制現況分析》,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英凱,《網際網路對中國大陸政治發展的影響---以法輪功現象為例》,文化大學中 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曾東亮,《中國大陸網際網路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濟貿易組碩士論 文,1999年。 楊家誠,〈《網際網路》對中共統治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0期,2001 年10月,頁86。 江靜之譯,Tim Jordon原著,《網際權力---網際空間與網際網路的文化與政治》。台北 盧奕旬,《80年代以來政治學中國家能力研究之分析》,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0年。 四、網路 BBC中文網 新聞稿,〈中國加強網上監控的防火牆〉,2002年09月23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2277000/22773912.stm 新聞稿,〈中國頒布更嚴厲網際網路法規〉,2002年01月18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769000/17693532.stm 新聞稿,〈北京突擊網站消除異見資訊〉,2002年01月18日, 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2028000/20282012.stm 市:韋伯文化,2000年。 大紀元時報 飛鳴,〈中共高科技網際網路犯罪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03年02月26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3/2/26/n279922.htm 紀元綜述,〈國際關注中國封鎖網絡〉,2002年04月2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2/4/25/n185851.htm 張偉國,〈電腦網路"大國"與資訊自由小國〉,2002年08月06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2/8/6/n206621.htm 新聞稿,〈美學者公布對中國網際網路的調查結果〉,2002年04月18日, http://www.epochtimes.com/ 新聞稿,〈人權觀察發表年度報告批評中共踐踏人權〉,2003年01月15日, 李天鐸等編著,《重繪媒介地平線:當代國際傳播全球與本土趨向的思辯》。台北市: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15/n265912.htm 新聞稿,〈越南效仿中國發展和控制網際網路使用的政策〉,2003年01月15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3/2/6/n273137.htm 嘉貝,〈擁有這樣的〈國際領先技術〉是榮還是恥?〉,2002年02月22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3/2/22/n278408.htm 明慧網 美國之音,〈中國網民強烈不滿政府掃蕩網吧〉,2002年06月19日, http://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2/6/20/32101p.html 看中國報導 新聞稿,〈十六大期間北京嚴控網絡信息〉,2002年11月15日, 亞太,2000年。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articles/2/11/15/28463b.html 解放軍報網路版 潘學俊,〈移動通信建功信息戰場〉,2003年03月05日, http://www.pladaily.com.cn/big5/pladaily/2003/03/05/20030305001174_IT.html 澳洲光明網 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全球新聞自由排名 大陸倒數第二〉, http://www.xinguangming.org/newsPage.asp?ID=1449 多維周刊 美國之音,〈對網絡的想象不要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多維周刊總第 61期, http://www.chinesenewsweek.com/61/NewTrend/4654.html 汪向東,《中國科技成果》。北京:新華書店,1999年。 其它 牛俊峰,〈信息安全我們的現狀如何(上)〉,解放軍報網路版http://www.pladaily. 牛俊峰,〈信息安全我們的現狀如何(下)〉,解放軍報網路版http://www.pladaily. 伊銘,〈信息革命與專制政體的戰爭〉,http://asidemo.org/1999/02/19990226a.htm 伊銘,〈網路警察:中共專政工具又一利器〉,http://www.asiademo.org/20010720b.htm 閔大洪,〈數字化時代與數字化傳媒〉,浙江在線http://www.zjonline.com.cn/big5/ 閔大洪,〈中國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浙江在線http://www.zjonline.com.cn/big5/ 黃傳芳,〈中國傳媒要抓緊研究和對應WTO〉,浙江在線http://www.zjonline.com.cn 彭蘭,〈網絡與跨文化傳播問題初探〉,浙江在線http://www.zjonline.com.cn 楊渡,〈從中國大陸知識份子網站論壇現象看未來可能發展與影響〉,陸委會網站 汪向東等著,《中國: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經濟》。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http://www.mac.gov.tw. 劉青,〈評美國2001年國別人權報告〉,對中國的分析評估,大紀元網路版 劉曉波,〈中共言論管制效力的弱化〉,http://news.bbc.co.uk/hi/chinese/china_ 錢渭南,〈傳播管理的四個環節〉,浙江在線http://www.zjonline.com.cn 英文部分: 一、專書 Vidich, A. J. “Legitimation of Regimes in World Perspective,”Conflict and Control London:Sage Publication 1979. Wellman, Barry “Networks as Personal Communities,” in Social Structure:A Network Approach , edited by Barry Wellman & S. D. Berkowitz Cambridge,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汪向東、劉滿強譯,《網絡的挑戰:互聯網對發展的影響》。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 Fischer, Claude S. The Urban Experien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1984. McQuail, D. Media Performance: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1992. White, Gordon Riding The Tiger: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Reform in Post—Mao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Giroux, Henry A. “Hegemony, Resistance,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ternatives in Education, edited by Henry A. Giroux, Anthony N. Penna, and William F. Pinar Berkeley: McCutchan Publishing, 1981. Wasko J. and V. Mosco ed.,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oronto: Garamond Press, 1992. 司,2000年。 Jackson Robert J. and Michael B. Stein,"The Issu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Jackson Robert J. and Stein Michael B. (eds.), Issue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1971. Herman Andrew and Thomas Swiss eds. , The World Wide Web and Contemporary Cultural Theory : Magic, Metaphor, Power, London : Routledge,2000. Shapiro Andrew L. , The Control Revolution : How the Internet is Putting Individuals in Charge and Changing the World We Know, New York : PublicAffairs, 1999. Loader Brian D. ed , The Governance of Cyberspace : Politics, Technology and Global Restructuring, London : Routledge,1997. Held, Davi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Jonathan Perraton, GLOBAL TRANSFORMATIO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巫宗融譯,《數位法律》。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1999. Huang, Chung-Hsiou, Democracy.Com : Governance in a Networked World, Hollis, N.H : Hollis Publishing, 1999. Everard, Jerry Virtual State : The Internet and boundaries of the nation- state, London : Routledge,2000. 二、期刊 Angelides and C. Marios, “Implementing the Internet for business: A global marketing opport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ol. 17, (1997), pp.405-419. Beam, Carrie & Arie Segev, ”Auctions on the Internet:A Field Study,” Working Paper, Nov. 1998, pp.5-7. 呂郁女,《衛星時代中國大陸電視產業的發展與挑戰》。台北:時英出版社,1993 Davies, John, “Stability Properties of Coherently Gyrating Relativistic Electron Beams,” MIT Plasma Science and Fusion Center Report, 1997, pp.3-5. Evans, Philip B. & Thomas S. Wurster, “ Strategy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99, pp.28-31. Hamill, Jim & Gregory Karl, “Internet marke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K SMEs,”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13, 1997, pp.9-28. Hamill, Jim, “The Internet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ol.14, (1997), pp.300-323. Heilemann, John, “Andy Grove`s Rational Exuberance,” Wired Magazine, June 2001, pp.11-15. 年。 Hoffman, D.L & T. P. Novak,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60, 1996, pp.50-68. Klein, Lisa R. & John A. Quelch,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 making on th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ol.14, 1997, pp.345-361. O`Connor, GinaC. & Bob O`Keefe, "Viewing the web as a marketplace: the case of small companie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vol.21, 1997, pp.171-183. Pant, Somendra & Cheng Hsu, "Business on the web: Strategies and economics,”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 vol.28, 1996, pp.1481-1492. Parsons, Andrew, Michael Zeisser & Robert Waitman., "Organizing today for the digital marketing of tomorrow",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vol.12, 1998, pp.31-53. 李明,《世界各國主要政黨內部運作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Parson, Andrew, Michael Zeisser & Robert Waitman, "Organizing today for the digital marketing of tomorrow,”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vol.12, 1998, pp.31-53. Segev Arie, Dadong Wan & Carrie Beam, "Auctions on the Internet:A Field Study,” Working Paper, Nov 1998, pp.5-7. Strader, Troy J. & Michael J.Shaw,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market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vol. 21, 1997, pp.185-198. Weihrich H., "The SWOT Matrix-A tools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15, No.2, 1982, p.60. Walker, Larry, "Plugging in a new business model,” Mortgage Banking, vol.15, 1997, pp.108-115. 李明,《中日兩國與亞太政經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2 Zwass, V., "Electronic Commerce:Structures and Iss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Fall 1996, pp3-23. 年。 李明,《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和平與安定》。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93 年。 李明,《中國大陸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現況》。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術發展委員會, 1995年。 李明,《南北韓政經發展與東北亞安全》。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8年。 李明,《2001年台灣安全展望白皮書》。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2001 年。 李明,《二十一世紀初台海安全與衝突預防》。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 2002年。 李英明,張隆義主編,《和平演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 心,1992年。 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李英明,《網路社會學》。台北市:揚智文化,2000年。 李英明,《虛擬的極限---資訊汪洋中的迷航》。台北市:台灣書店,2001年。 李英明,《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市:生智文化,2001年。 李金銓,《傳播帝國主義》。台北市:久大文化,1987年。 李金銓,《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市:三民,1987年。 沈偉光,《新戰爭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沈偉光,《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信息戰》。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李曉東,《信息化與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年。 林宜敬、陳美岑譯,David Shenk原著,《資訊超載:數位世界的綠色主張》。台北市: 商業周刊,1998年。 林琳文著,李英明、張亞中主編,《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 台北:生智出版社,1997年。 明香安主編,《信息高速公路與大眾傳播》。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 周榮庭等,《信息國防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 林震岩編著,《中國大陸WWW指南》。台北市:松崗,1999年。 范龍,《因特網與社會─論網絡對當代西方社會及國際傳播的影響》。武漢:華中科 技大學出版社,2002年。 金鑫,《中國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查修傑譯,Daniel Burstein & David Kline原著,《決戰資訊高速公路---第二波資訊革命 的契機與反思》。台北市:遠流,1997年。 胡泳、范海燕,《網路為王》。台北市:捷幼,1997年。 唐士其,《國家與社會的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烏家培著,《信息社會與網絡經濟》。長春:長春出版社,2002年。 徐偉傑譯,Malcolm Waters原著,《全球化》。台北市:弘智文化,2000年。 涂瑞華譯,Joseph Straubhaar and Robert LaRose原著,《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台北 市:亞太,1996年。 夏鑄九等譯,Manuel Castells原著,《網絡社會之崛起》。台北市:唐山,1998年。 夏鑄九等譯,Manuel Castells原著,《千禧年之終結》。台北市:唐山,2001年。 夏鑄九譯,Manuel Castells原著,《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年。 黃能富著,《區域網路與高速網路》。台北:維科出版社,1996年。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資訊革命與國家安全》,2001年。 郭洪紀,《新國家主義》。台北市:揚智文化,1996年。 郭承天,〈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何思因、吳玉山主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 學》。台北市:中國政治學會,2000年。 陳正然,《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自由》。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陳建安譯,Howard H. Frederick原著,《全球傳播與國際關係》。台北市:揚智文化, 1999年。 陳曉開、袁世珮譯,唐.泰普史考特原著,《N世代:主導二十一世紀數位生活的新 新族群》。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1998年。 陳鵬主編,《論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2年。 陳懷林、陳韜文,《中國媒體新論》。香港:大平洋世紀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 張紹勳,《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2000年。 張嘉銘,《網際網路與社會》。台北:宏智文化事業,2002年。 張鋒,《潮頭:全維信息化戰爭─21世紀初葉全球戰爭展望與中國的前景》。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 彭芸,《國際傳播新焦點---媒介全球化、區域化與本土化》。台北市:風雲論壇,1998 年。 彭懷恩,《邁進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國政府與政治》。台北市:風雲論壇,1998年。 彭懷恩編著,《進階政治學Q&A》。台北市:風雲論壇,1998年。 程予誠,《傳播帝國---新媒介帝國主義》。台北市:亞太,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