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77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205/145239 (79%)
造訪人次 : 52521288      線上人數 : 81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31778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778


    題名: 殷商降雨卜辭初探
    作者: 方明
    FANG, MING
    貢獻者: 孫鐵剛
    方明
    FANG, MING
    關鍵詞: 殷商
    甲骨文
    卜辭
    降雨
    氣候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2009-09-14 12:04:20 (UTC+8)
    摘要: 以甲骨卜辭中所提及的降雨相關資料、及前人學者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性質的資料匯整,分析出直接產生動作的降雨用詞在卜辭中之表現特徵、使用時機及其時代性,並進一步與科學考古資料比較,以推斷出殷商時期的氣候的約略狀況。
    參考文獻: (甲骨圖版篇)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小屯南地甲骨》(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天理大學編,《天理大學附屬參考館藏品:甲骨文字》(東京:天理教道友社,1987)
    3. 李學勤、齊文心、艾蘭編,《英國所藏甲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
    4. 李學勤、齊文心、美•艾蘭編,《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藏甲骨文字》(北京:中華書局,1999)
    5. 松丸道雄編,《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83)
    6. 胡厚宣編,《蘇德美日所見甲骨集》(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
    7.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1978-1983)
    8. 許進雄編,《懷特氏收藏甲骨文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79)
    9. 曹瑋,《周原甲骨文》(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2)
    10. 彭邦炯、謝濟、馬季凡編,《甲骨文合集•補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10. 北京師範大學國學研究所編,《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1. 日•白川靜著,溫天河、蔡哲茂譯,《甲骨文的世界─古殷王朝的締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
    12. 日•末次信行,《殷代氣象卜辭研究》(京都:玄文社,1991)
    13. 朱歧祥編,《甲骨四堂論文選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
    14. 江曉原、鈕衛星,《回天─武王伐紂與天文歷史年代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5. 江林昌,《夏商周文明新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6. 江林昌,《楚辭與上古歷史文化研究─中國古代太陽循環文化揭密》(濟南:齊魯書社,2002)
    17. 李根蟠、黃崇嶽、盧勛著,《中國原始社會經濟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18. 李學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9. 李民、張國碩,《夏商週三族源流探索》(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11. 羅振玉編,《殷虛書契後編》(上海:倉聖明智大學,1916)
    20. 李學勤主編,《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
    21. 李學勤,《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22. 李學勤,《夏商周年代學劄記》(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
    23. 李濟,《安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4.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95)
    25. 河南省水利廳水旱災害專著編輯委員會編著,《河南水旱災害》(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1998)
    26. 美•亨丁頓(Ellsworth Huntington)著,潘光旦譯,《自然淘汰與中華民族性》(上海:新月書店,1929)
    27. 何炳棣,《黃土與中國農業本土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69)
    28. 呂振羽,《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29. 宋鎮豪,《中國風俗通史:夏商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12. 羅振玉編,《殷虛書契前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0. 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31. 宋豫秦等著,《中國文明起源的人地關係簡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32. 宋鎮海等著,《中國古代自然災異相關性年表總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3. 竺可楨,《竺可楨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
    34. 金祥恆,《金祥□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90)
    35. 周秦文化研究編委會編,《周秦文化研究》(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36. 周昆叔、宋豫秦主編,《環境考古研究(第二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7. 周昆叔,《花粉分析與環境考古》(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38. 周書燦,《中國早期國家結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9.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二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3. 饒宗頤編,《歐美亞所見甲骨錄存》(【出版地不詳】,1970)
    40. 胡厚宣主編,《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河南:殷都學刊編輯部,1985)
    41. 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2. 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3. 胡適、蔡元培、王雲五編,《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上海:上海書店,1990)
    44. 胡光煒(胡小石),《胡小石論文集•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45. 胡慶鈞主編,《早期奴隸制社會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46. 日•島邦男,《殷墟卜辭研究》(中譯本)(臺北:鼎文書局,1975)
    47. 美•夏含夷,《溫故知新錄─商周文化史管見》(臺北:稻禾出版社,1997)
    48. 夏鼐,《考古學論文集(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9. 孫淼,《夏商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考釋篇)
    50. 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引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51.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
    52. 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3)
    53. 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4. 許倬雲主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臺北:國風出版社,1965)
    55. 許倬雲,《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
    56.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
    57. 常玉芝,《殷商曆法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58. 張家誠、林之光合著,《中國氣候》(臺北:明文書局,1987)
    59.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1988)
    1. 丁山,《說文闕義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60. 張光直、李光謨編,《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61. 張光直,《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
    62. 張光直,《考古學》(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
    63. 張玉法,《先秦的傳播活動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64. 張永山,〈甲骨學〉,《國學通苑》,(北京:群眾出版社,1996)
    65. 張宗祜等著,《中國北方晚更新世以來地質環境演化與未來生存環境變化趨勢預測》(北京:地質出版社,1999)
    66. 張光明、姜永利主編,《夏商文明研究─’97山東桓台中國殷商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
    67. 張國碩,《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68. 張政烺,《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
    69. 陳旭,《夏商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 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1)
    70. 陳夢家,《尚書通論(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1.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2004)
    72. 陳紹棣,《中國風俗通史:兩周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73. 傅築夫,《中國經濟史資料:先秦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74. 傅斯年,《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5. 黃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
    76. 黃中業,《三代紀事本末》(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
    77. 彭邦炯,《甲骨文農業資料考辨與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78. 董作賓,《殷曆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45)
    79. 董作賓,《董作賓先生全集》(臺北:藝文印書館,1977)
    3. 于省吾,《殷契駢枝全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
    80. 董作賓,《中國現代學術經典:董作賓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81. 楊寬,《西周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
    82.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3. 楊升南,《商代經濟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84. 楊育彬、袁廣闊主編,《20世紀河南考古發現與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85. 楊寶成,《殷墟文化研究》(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86. 齊思和,《中國史探研》(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87. 裘錫圭,《裘錫圭自選集》(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88. 劉昭民,《中國歷史上氣候之變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
    89. 鄭傑祥,《商代地理概論》(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3)
    90. 鄭慧生,《甲骨卜辭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
    91. 鄒衡,《夏商周考古論文集》(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92.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年不明)
    93. 法•德日進(P. Teilhard De Chardin)、楊鍾健(Chung Chien Young),《安陽殷墟之哺乳類動物群》(北平:實業部地質調查所,國立北平研究院地質學研究所,1936)
    94. 翦伯贊,《先秦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95.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國立編譯館出版,台灣商務發行,1984)
    96. 蕭璠著,傅樂成主編,《中國通史:先秦史》(臺北:長橋出版社,1979)
    97. 鍾柏生,《殷商卜辭地理論叢》(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
    98. 謝世俊,《中國古代氣象史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8)
    99. 謝維陽,《中國早期國家》(臺北:慧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5.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
    100. 嚴文明,《走向21世紀的考古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
    101. 嚴文明、日•安田喜憲主編,《稻作陶器和都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102.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殷代貞卜人物》(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103.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甲骨集林》(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
    104. 顧頡剛,《古史辨自序》(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05. 龔高法、張丕遠、吳祥定、張瑾瑢等著,《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研究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參考期刊】
    1. Karl August Wittfogel, “Meteorological Record form the Divination Inscriptions of Shang”, The Geographical Review Vol. XXXNo. 1 (Jan, 1940). 陳家芷譯,〈商代卜辭中的氣象記錄〉,《大學月刊》(成都:大學月刊社,1942),第一卷,第一期:(上)篇;第二期:(下)篇
    2. 丁山,〈說 •附錄一: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北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0),第一本,第二分
    3. 丁驌,〈釋見〉,《中國文字》(臺北: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72),第四十四冊
    6.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59)
    4. 王暉,〈正、足、疋同源說〉,《考古與文物》(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1981),第四期
    5. 王暉,〈論商代上帝的主神地位及其有關問題〉,《商丘師範學院學報》(商丘: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1999),第一期
    6. 王暉,〈殷商為神本時代說〉,《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0),第二期
    7. 王暉,黃春長,〈商末黃河中游氣候環境的變化與社會變遷〉,《史學月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第一期
    8. 王浩,〈殷墟卜辭所見焚巫禱雨習俗探討〉,《文物世界》(太原:文物世界雜誌社,1999),第三期
    9. 王樹民,〈古代河域氣候有如今江域說〉,《禹貢半月刊》(臺北:大通書局,1972),第一卷,第二期
    10. 王光鎬,〈正足不同源 不同字補證─兼答段渝、張君二同志〉,《江漢考古》(武漢:江漢考古編輯部,1985)
    11. 王奇偉,〈論商代的神權政治─兼論商代的國家政體〉,《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8),第三期
    12. 王恩湧,〈關於我國首都的歷史變遷及其與環境的關係(一)〉,《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西安:陜西師範大學,1999),第五期
    13. 王曉鵬,〈卜辭裡的“雨”功能指示分析及詞性鑒定〉,《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0),第二期
    7. 王襄,《簠室殷契類纂,簠室殷契徵文:附考釋,殷代貞史待征錄,簠室殷契序》(合訂本)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14. 平心,〈甲骨文金石劄記〉,《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58),第一期
    15. 甘露,〈甲骨文方位詞研究〉,《殷都學刊》(安陽 :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9),第三期
    16. 美•吉德煒,〈中國正史之淵源:商王占卜是否一貫正確?〉,《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6),第十三輯
    17. 日•成家徹郎撰,彭林譯〈武王克商的年代─利用天文記錄的年代推斷法〉,《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8),第一期
    18. 任振球,〈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的異常期及其天文成因〉,《農業考古》(南昌:農業考古編輯部,1986),第一期
    19. 李漢鵬,〈論先秦時期的貞人集團〉,《東南文化》(南京:東南文化雜誌社,1993),第四期
    20. 李修松、王華娣,〈三代時期淮河流域經濟發展簡論〉,《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合肥:安徽大學學報編輯部,1998),第二期
    21. 李建黨,〈生態環境對商代都城的影響〉,《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9),第三期
    22. 李裕元,〈淺論中原地區近5000年來氣候的水旱變化規律與中國歷史朝代的演替與興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1999),第四期
    23. 李雪山,〈商後期王畿行政區劃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鄭州: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2001),第二期
    8. 白玉崢,《契文舉例校讀》(臺北:藝文印書館,1988)
    24. 吳晉生、吳薇薇,〈“武王克殷”年代30家異說綜述〉,《史學集刊》(長春:吉林大學,1994),第三期
    25. 吳晉生、吳薇薇,〈關於“武王克殷”的年代是與非〉,《河北學刊》(石家莊:河北學刊雜誌社,1994),第三期
    26. 沈之瑜,〈「百 」、「正河」解〉,《上海博物館集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四期
    27. 沈長雲,〈說殷墟卜辭中的“王族”〉,《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8),第一期
    28. 宋鎮豪,〈殷代“習卜”和有關占卜制度的研究〉,《中國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第四期
    29. 宋鎮豪,〈夏商人口初探〉,《歷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1991),第四期
    30. 宋鎮豪,〈商代的王畿、四土與四至〉,《南方文物》(南昌: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4),第一期
    31. 宋鎮豪,〈再論殷商王朝甲骨占卜制度〉,《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第一期
    32. 宋鎮豪,〈再談殷墟卜用甲骨的來源〉,《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9),第二期
    33. 杜愛英,〈從賓、出、何、歷、黃各組中的甲骨刻辭看漢字形體的演變〉,《漢字文化》(北京:漢字文化雜誌社,2001),第一期
    9.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北京:中華書局,1953)
    34. 巫稱喜,〈甲骨文“小”“少”釋疑〉,《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2),第二期
    35. 金祥□,〈釋又 □□□〉,《中國文字》(臺北: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1962),第七冊
    36. 周廷儒、張蘭生、李華章,〈華北更新世最後冰期以來的氣候變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82),第一期
    37. 周偉,〈商代候期殷墟氣候探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1999),第一期
    38. 孟鷗,〈從卜辭看商代的人祭之法〉,《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青島:青島師專學報編輯部,2000),第四期
    39. 胡厚宣,〈殷代的冰雹〉,《史學月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第三期
    40. 洪家義,〈令命的分化〉,《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3),第十輯
    41. 柯昌濟,〈《殷墟卜辭綜類》例證考釋〉,《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9),第十六輯
    42. 徐山,〈釋含有部件“止“的“盈”等五字〉《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1),第二期
    43. 徐錫台,〈殷墟出土疾病卜辭的考釋〉,《中國語文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5),第七期
    10. 朱芳圃,《甲骨學:文字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44. 晁福林,〈商代易卦筮法初探〉,《考古與文物》(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1997),第五期
    45. 倪道善,〈《甲骨文在商代非檔案說》質疑〉,《檔案學研究》(北京:檔案學研究編輯部,2000),第四期
    46. 張光直,〈華北農業村落生活的確立與中原文化的黎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第四十二本,第一分
    47. 張桂光,〈古文字考釋四則〉,《華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廣州:華南師院學報編輯部,1982),第四期
    48. 張亞初,〈古文字分類考釋論稿〉,《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9),第十七輯
    49. 張國碩,〈釋 、 與 〉,《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4),第三期
    50. 張國碩、程全,〈試論我國早期城的選址問題〉,《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開封: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96),第二十三卷,第二期
    51. 張國碩,〈甲骨文在商代非檔案說〉,《檔案學研究》(北京:檔案學研究編輯部,1999),第二期
    52. 張國碩,〈夏商周斷代工程與夏商周族源研究〉,《中原文物》(鄭州:中原文物編輯部,2001),第二期
    53. 張國碩,〈再論甲骨文在商代非檔案說〉,《檔案學研究》(北京:檔案學研究編輯部,2002),第三期
    11.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
    54. 張玉強,〈簡論殷商多神崇拜〉,《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成都: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1996),第三期
    55. 張翠華,〈《甲骨文在商代非檔案說》質疑——兼與張國碩老師商榷〉,《檔案學研究》(北京:檔案學研究編輯部,2000),第四期
    56. 張國豔,〈甲骨文“禽”的名詞用法〉,《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1),第一期
    57. 張玉金,〈甲骨金文中“其”字意義的研究〉,《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1),第一期
    58. 張二國,〈卜辭中所見商代諸神的權能〉,《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1),第二期
    59. 陳夢家,〈釋冎〉,《北平燕京大學考古學社社刊》(臺北:南天書局,1979),第四冊,第五期
    60. 陳煒湛,〈甲骨文異字同形例〉,《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
    61. 陳煒湛,〈近20年來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學術研究》(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第十一期
    62. 陳學凱,〈論中國特徵的農業家族文化及其矛盾〉,《先秦、秦漢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1988),第四期
    63. 陳會兵,〈甲骨文所見“天、帝、王、後”的本義及其引申義〉,《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2001),第一期
    12. 李孝定,《讀說文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
    64. 連劭名,〈甲骨文「苜、 」及相關的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第六期
    65. 連劭民,〈商代的神主〉,《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8),第三期
    66. 郭勝強,〈董作賓先生對甲骨學的貢獻〉,(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5),第四期
    67. 郭睿姬,〈殷墟的自然環境及其與人類的社會關係試探〉,《中州學刊》(鄭州:中州學刊社,1998),第二期
    68. 郭新和,〈卜辭中的“告”〉,《殷都學刊》 (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9),第二期
    69. 陸忠發,〈釋“來”〉,《農業考古》(南昌:農業考古編輯部,1998),第三期
    70. 陸忠發,〈甲骨卜辭中所見的整治黃河史料〉,《農業考古》(南昌:農業考古編輯部,1998),第三期
    71. 梁彥明,〈商人服象與商周青銅器中的象裝飾〉,《文博》(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四期
    72. 符太浩,〈一批極待發掘利用的歷史人類學珍貴資料——對現存甲骨文、金文銘刻研究價值的再認識〉,《思想戰線》(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第二期
    73. 彭明瀚,〈田字本義新釋〉,《考古與文物》(西安:考古與文物編輯部,1995),第一期
    13. 吳其昌,《殷墟書契解詁》(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
    74. 彭明瀚,〈卜辭取祭考〉,《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5),第二期
    75. 彭華,〈殷商名號考〉,《殷都學刊》(安陽 :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9),第三期
    76. 黃錫全,〈甲骨文「□」字試探〉,《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1),第六輯
    77. 黃運明,〈甲骨刻辭的反義詞探討〉,《江西教育學院學報》(南昌: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2000),第五期
    78. 單周堯,〈“不”字本義為花柎說質疑〉,《中國語文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4),第五期
    79. 舒懷,〈從龜甲獸骨看田獵在商代的經濟地位〉,《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武漢:湖北大學學報編輯部,2000),第二十七卷,第六期
    80. 焦智勤,〈卜辭燎祭的演變〉,《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1),第一期
    81. 楊升南,〈新幹大洋洲商墓中的銅鏵犁、商代的犁耕和甲骨文中的“犁”字〉,《南方文物》(南昌: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4),第一期
    82. 楊永林,〈關於“武王伐紂”的年代研究〉,《尋根》(鄭州:尋根雜誌社, 1997),第三期
    83. 裘錫圭,〈說「弜」〉,《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79),第一輯
    14. 陳邦懷,《殷墟書契攷釋小箋》(線裝本)(未標明出版項,1925)
    84. 裘錫圭,〈釋“勿”“發”〉,《中國語文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1),第二期
    85. 裘錫圭,〈釋「求」〉,《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6),第十五輯
    86. 裘蒂光,〈上古宗教活動與“報”字詞義的演變〉,《衡陽師範學院學報》(衡陽: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1995),第二期
    87. 劉孟驤,〈“多子”、“多生”與殷商社會結構〉,《文史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第一期
    88. 劉學順,〈貞旬卜辭與殷王朝的年代〉,《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2003),第一期
    89. 趙誠,〈甲骨文虛詞探索〉,《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6),第十五輯
    90. 趙誠,〈甲骨文行為動詞探索(一)〉,《古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9),第十七輯
    91. 趙誠、陳曦,〈殷墟卜辭命辭性質討論述要〉,《古籍整理研究學刊》(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1),第一期
    92. 趙錫元,〈甲骨文稻字及其有關問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長春: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1988),第一期
    93. 趙光賢,〈說“至”〉,《殷都學刊》(安陽:安陽師專殷都學刊編輯部,1997),第三期
    15. 唐蘭,《殷虛文字記》(北平:北京大學石印本,1934)
    94. 葉林生,〈釋“帝”〉,《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煙台:煙台大學學報編輯部,2001),第十四卷,第三期
    95. 葉正渤,〈《逸周書》與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南京社會科學》(南京:南京社會科學編輯部,2001),第八期
    96. 魯實先,〈卜辭姓氏通釋之一〉,《東海學報》(台中:私立東海大學,1959),第一卷,第一期
    97. 黎虎,〈殷代外交制度初探〉,《歷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第五期
    98. 鄭傑祥,〈商代四方神名和風各新証〉,《中原文物》(鄭州:中原文物編輯部,1994),第三期
    99. 蔡先金,〈說“商”〉,《東南文化》(南京:東南文化雜誌社,2000),第九期
    100. 盧連成,〈商代社會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構與周邊地區青銅文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西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1994),第四期)
    101. 嚴一萍,〈不國解〉,《中國文字》(臺北:台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1973),第四十九冊
    102. 嚴學宭,〈試論古訓的得失與取捨〉,《中國語文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6),第八期
    16. 金祖同,《殷虛卜辭講話》(嘉興:秀州學會,1935)
    17. 屈萬里,《小屯•第二本•殷虛文字•甲編•考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
    18.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
    19.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北京:中華書局,1989)
    20. 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99)
    21. 胡光煒(胡小石),《甲骨文例》(廣州: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1928)
    22. 清•孫詒讓,《契文舉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3. 徐協貞,《殷契通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4. 唐蘭,《天壤閣甲骨文存並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5. 唐冶澤,《甲骨文字趣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2)
    26. 容庚,《殷契卜辭附釋文及文編,卜辭研究》(合訂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7.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8. 郭沫若,《殷契粹編:附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29. 郭沫若,《卜辭通纂:附考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0. 張秉權,《小屯•第二本•殷虛文字•丙編•上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57)
    31. 商承祚,《殷契佚存攷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2. 商承祚,《殷虛文字待問編,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合訂本)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3. 商承祚,《殷契佚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4. 商承柞,《甲骨文字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5. 葉玉森,《說契研契枝譚》(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6. 葉玉森,《殷虛書契前編集釋》(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7. 葉玉森,《殷契鉤沉,說契,研契枝譚,鐵雲藏龜拾遺附考釋》(合訂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38. 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耐林廎甲文說,卜辭瑣記,卜辭求義》(合訂本)(臺北:大通書局,1971)
    39.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
    40. 饒宗頤,《巴黎所見甲骨錄三篇,附錄四篇》(香港:Too Hung印刷公司,1956)
    (工具篇)
    1.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9)
    2. 中國地圖出版社編,《中國自然地理圖集》(第二版)(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0)
    3. 中國考古學會編,《中國考古學年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2001)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 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0)
    6. 台灣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辭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4)
    7. 宋鎮豪主編,《百年甲骨學論著目錄》(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8. 沈建華、曹錦炎,《新編甲骨文字形總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9. 孫海波,《甲骨文編》(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2)
    10.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
    11.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
    12. 張福春、王德輝、丘寶劍,《中國農業物候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13. 張亞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華書局,2001)
    14. 張金玉,《甲骨文語法學》(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15. 趙誠,《甲骨文簡明辭典:卜辭分類讀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
    16. 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17. 錢穆,《史記地名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18.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
    19. 饒宗頤主編,《甲骨文通檢》(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
    (古籍篇)
    1. 《古文觀止》(台南:大行出版社,1975)
    2. 《竹書紀年八種》(臺北:世界書局,1989)
    3. 《詩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4. 西漢•司馬遷著,日•瀧川龜太郎會注考證,《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宏業書局,1973)
    5. 南宋•朱熹撰,《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
    6. 東漢•班固著,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明倫出版社,1972)
    7. 宋•陳彭年等重修,《校正宋本廣韻:附索引》(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
    8.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蘭臺書局,1971)
    9.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李學勤主編)
    10. 清•崔述著,楊家駱主編,《考信錄》(臺北:世界書局,1989)
    11. 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臺北古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李學勤主編)
    12. 西漢•劉向撰,《戰國策》(臺北:里仁書局,1990)
    13. 西漢•劉安撰,《淮南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陳麗桂校注)
    14. 周•墨翟撰,《墨子》(臺北:廣文書局,1978)
    (近代、現代篇)
    1. 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殷商氏族方國志(未完稿)》(合訂本) (臺北:台灣大通書局,1971)
    2. 丁山,《殷商氏族方國志(未完稿)》(北京:中華書局,1988)
    3. 三代文明編輯委員會編,《三代文明研究(一)─1998年河北邢臺中國商周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4. 王貴民,《商周制度考信》(臺北:民文出版社,1989)
    5. 文煥然等著,文榕生選編整理,《中國歷史時期植物與動物變遷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1995)
    6. 王立新,《早商文化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8.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 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9153001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1530011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594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