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3164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21174      Online Users : 75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典藏 > College of Law > Department of Law > Theses >  Item 140.119/31642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642


    Title: 從我國釋憲結構論法律違憲審查宣告方式之選擇
    Authors: 謝礎安
    Hsieh, Anthony Chu-an
    Contributors: 蘇永欽
    謝礎安
    Hsieh, Anthony Chu-an
    Keywords: 權力分立
    違憲審查
    規範控制
    抽象審查
    解釋效力
    宣告方式
    代位立法者
    司法造法
    憲法訴訟
    規範再定之禁止
    Date: 2005
    Issue Date: 2009-09-14 11:11:49 (UTC+8)
    Abstract: 隨著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行憲至今將近六十個年頭,從一開始國政動盪不安的年代,經過威權體制的時代,到現在民主憲政成果逐漸落實,「憲法的守護神」—大法官,在這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藉由憲法上賦予的解釋憲法—違憲審查權限,大法官累積至今作成了六百多號解釋,在憲政運作與民主國、法治國的建構上多有建樹,尤其對人民基本權的保障與維護,比起民主憲政已開發國家來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當眾人皆稱讚大法官所帶來豐碩的憲政成果,違憲審查制度所帶來的相關問題,也逐漸浮現。尤其是大法官角色的變遷—藉由指示立修法、擴張適用、創設規範,成為「代位立法者」。本文原始動機很簡單:大法官在釋憲時難道不會犯錯嗎?大法官所言與決定的價值,均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從此動機出發,本文的問題意識即在於,大法官行使的違憲審查權若定位為司法權之行使,亦即其運作必須與政治權力的運作相區隔,則大法官做為代位的立法者,如此積極的立法作為,是否違反權力分立原則與民主的價值,而有值得商榷之處?是否應該對如此權力的行使設下界限?
    因此,本文首先檢視我國的釋憲結構,試著找出吾國制度獨特之處—對客觀法秩序維護的重視。其次,整理分析1994年至2004年間,大法官對法律違憲審查的解釋案,以研判司法者積極程度並找出立法者對司法解釋的回應內容,作為大法官成代位立法者的實證。最後,提出理論上的想法與建議,試著從解釋效力與宣告方式的層面著手,尋找立法權與司法權間的平衡互動。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問題的提出 1
    壹、立法權和司法違憲審查權間永恆的論戰 1
    貳、本論文的問題意識 2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4
    壹、研究方法 4
    貳、研究範圍 4
    第三節□論文架構 5

    第二章□違憲審查的建制 7
    第一節□z念與制度設計 7
    壹、違憲審查權的形成 7
    一、新大陸的濫觴 7
    二、舊大陸的開創 8
    貳、規範控制與司法審查 12
    一、幾種相似的用語 12
    二、違憲審查之定義 12
    三、違憲審查的制度目的 13
    參、制度類型 14
    一、總說 14
    二、主要制度輸出國:美國與德國的職權設計 19
    三、小結 22
    第二節□痚磢犒H憲審查制度 23
    壹、從憲法解釋到違憲審查 23
    一、憲法解釋之意涵 23
    二、我國司法院大法官護憲功能的形成 24
    貳、司法院大法官的權限 32
    一、憲法本文與增修條文 32
    二、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規則(1948年8月至1958年7月) 32
    三、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1958年至1993年) 33
    四、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1993年至今) 34
    五、其他法規範 34
    參、定位吾國現制 35
    一、屬集中式審查 35
    二、屬事後審查制 36
    三、幾乎均係抽象審查,作抽象解釋,不解決個案爭議 36
    第三節□j法官解釋的效力及審查結果宣告之模式 40
    壹、尋找憲法解釋之標的 40
    一、為何要界定憲法解釋標的 40
    二、如何界定憲法解釋標的 41
    三、現階段的困難 44
    貳、違憲審查拘束力之深剖 44
    一、解釋效力背景說明 44
    二、拘束力範圍 46
    參、大法官審查法律後的宣告方式 54
    一、憲法上違憲法律的「無效」 54
    二、我國採取的多種宣告方式 55

    第三章□我國法律違憲審查的案件及評析 61
    第一節□妝擊P討論範圍的界定 61
    壹、研究對象 61
    一、焦點主要在對法律的審查 61
    二、範圍選擇 61
    第二節□蚰騞蓂z與立法追蹤 65
    壹、第六屆大法官 65
    一、違憲宣i 65
    二、違憲案數據列表 83
    三、合憲宣告 84
    四、若干非屬法律違憲審查,但值得觀察的案件 88
    貳、現任不分屆次之大法官 91
    一、違憲宣告 91
    二、違憲案數據列表 93
    三、合憲宣告 94
    四、程序問題? 95
    參、大法官作為代位立法者 95
    第三節□蚳狺尷R與成因檢討 97
    壹、大法官的表現 97
    一、被判定違憲的法律,數量上並不多 97
    二、大法官所採用的宣告方式 97
    三、大法官積極介入的領域 101
    四、立法者對司法解釋的回應 103
    五、現狀小結 104
    貳、現狀形成在制度上可能原因 105
    一、解釋效力、範圍 105
    二、「解釋憲法」的本質使然 106

    第四章□從問題癥結尋求解決 107
    第一節 司法者造法在制度上觀察與評價 107
    壹、比較法脈絡下的觀察 107
    一、不同法系對本議題所側重之處 107
    二、美國、德國對司法違憲審查拘束力的基本看法 110
    三、同樣存有立法權與司法權間的緊張關係 112
    貳、對我國大法官的評價 115
    第二節 存在於「司法」「違憲審查」權的自身難題 117
    壹、司法權、違憲審查權的本質定性 117
    一、司法權的本質為何 117
    二、我國釋憲權之運作動搖典型司法權的本質 120
    三、小結 123
    貳、抽象審查使司法更易於造法 124
    第三節□q司法侷限尋求權力行使界限 127
    壹、司法釋憲的侷限何在 127
    一、功能上的先天顧慮 127
    二、面對「對抗多數之難題」 127
    三、權力分立的觀點 130
    貳、嘗試劃下界限 132
    一、傾向「司法自制」(judicial self-restraint) 133
    二、功能取向分析法(Funktionell-rechtlichter Ansatz)的努力 134
    三、本文立場 136
    第四節□瑋N層面—解釋效力與宣告方式的調整 137
    壹、基本理念 137
    一、政治部門與大法官共治 137
    二、一次解決一案精神的參考 138
    三、持續向司法化邁進 140
    貳、違憲審查技術理論的建議 141
    一、主軸 141
    二、限縮解釋拘束力 142
    三、宣告方式的選擇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149
    第一節 回顧 149
    第二節 司法改革後的明天 151
    "
    Reference: 一、中文
    (一)書籍
    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 編,《大法官釋憲史料》,(台北:司法院,1998年9月初版)。
    司法院史實紀要編輯委員會 編,《司法院史實紀要—第二冊》,(台北:司法週刊,1981年12月初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2004年6月三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2001年8月增訂七版)。
    李念祖,《人權保障的程序》,(台北:三民,2003年7月初版)。
    李鴻禧,《違憲審查論》,(台北:元照,1999年12月初版)。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憲法—權力分立》,(台北:學林,2003年10月初版)。
    唐德剛,《袁氏當國》,(台北:遠流,2002年初版)。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1992年12月初版五刷)。
    陳宜倩,〈判決先例拘束原則〉,《月旦法學教室》,15期,2004年1月。
    陳英鈐,〈大法官會議對憲法解釋之程序標的與拘束力—從憲法主義與法律主義談起〉,輯於氏著《憲政民主與人權》,(台北:學林,2004年1月初版)。
    陳慈陽,〈司法審查權之類型及司法院之定位—以違憲審查之憲法法院專屬管轄制度定位與作用為研究對象〉,《全國律師》,7卷2期,2003年2月。
    陳愛娥,〈大法官憲法解釋權之界線—由功能法的觀點出發〉,輯於《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記錄》,(台北:司法院書記處,1999年4月初版)。
    陳愛娥,〈相關警察執行職務法律草案是否以提供警察明確且有效的執法權限規範?—評論「警察職權行使法草案」與「警察職務執行條例草案」〉,《台灣本土法學》,44期,2003年3月。
    陳愛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的拘束力〉,輯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一年度學術研討會記錄》,(台北:司法院,2003年9月初版)。
    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憲法解釋之標的—以聲請外解釋的認定困難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59期,2004年6月。
    陳新民,〈基本人權保障五十年—台灣實施憲政的回顧〉,輯於氏著《法治國家論》,(台北:學林,2001年4月初版)。
    陳新民,〈我國立委聲請釋憲制度的「質變」?—兼談所謂的「預防式的違憲審查權」制度的改正〉,《月旦法學》,105期,2004年2月。
    湯德宗,〈立法裁量之司法審查的憲法依據—違憲審查正當性理論初探〉,輯於氏著《權力分立新論□髐G》,(台北:元照,2005年4月增訂三版)。
    蘇永欽,〈人民聲請憲法解釋的裁判〉,《司法週刊》,858期,2版,1997年12月24日。
    湯德宗,〈權力分立與違憲審查—大法官抽象釋憲權之商榷〉,輯於氏著《權力分立新論□髐G》,(台北:元照,2005年4月增訂三版)。
    湯德宗,〈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案之研析〉,輯於氏著《權力分立新論□髐G》,(台北:元照,2005年4月增訂三版)。
    湯德宗,〈軍事審判法釋憲案專家學者說明會意見書〉,輯於氏著《權力分立新論□髐G》,(台北:元照,2005年4月增訂三版)。
    湯德宗,〈論公務員不利人事處分的正當程序—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一號解釋評析〉,輯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元照,2003年10月二版)。
    湯德宗、吳信華、陳淳文,〈論違憲審查制度的改進—由「多元多軌」到「一元多軌」的改制方案〉,輯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研院法律所籌備處,2005年5月初版)。
    程明修、楊雲驊,〈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所涉問題分析〉,《法學講座》,創刊號,2002年1月。
    黃昭元,〈從「違憲但不立即失效」的大法官解釋檢討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月旦法學》,12期,1996年4月。
    黃昭元,〈司法美德的積極實踐—評Sunstein教授的「司法最小主義」〉,輯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初版)。
    黃昭元,〈抗多數困境與司法審查正當性—評Bickel教授的司法審查理論〉,輯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台北:元照,2002年12月初版)。
    黃昭元,〈司法違憲審查的制度選擇與司法院定位〉,《台大法學論叢》,32卷5期,2003年9月。
    蘇永欽,〈司法解釋權制度之研究〉,輯於賴源河主持《海峽兩岸法學交流研究計畫終期報告》,(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執行期間:1998年5月1日至2000年4月30日)。
    黃昭元,〈司法違憲審查的正當性爭議—理論基礎與方法論的初步檢討〉,《台大法學論叢》,32卷6期,2003年11月。
    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台大法學論叢》,33卷3期,2004年5月。
    黃舒芃,〈德國法上違憲審查權限爭議的歷史軌跡:從H. Kelsen 與C. Schmitt的辯論談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5期,2003年6月。
    黃舒芃,〈憲法解釋的「法適用」性格:從德國公法上法學方法論傳統對「法適用」與「法制訂」的區分探討聯邦憲法法院解釋活動的本質〉,《政大法學評論》,81期,2004年10月。
    黃舒芃,〈從普通法背景檢討美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的問題〉,《台大法學論叢》,34卷2期,2005年3月。
    黃舒芃,〈比較法作為法學方法:以憲法領域之法比較為例〉,《月旦法學》,120期,2005年5月。
    楊子慧,〈德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以兩國憲法解釋(裁判)實務解釋基本權利功能陘中腄r,《憲政時代》,30卷1期,2004年7月。
    楊與齡,〈行憲前司法院解釋之適用問題〉,《憲政時代》,8卷1期,1981年7月。
    葉俊榮,〈司法院大法官附期限憲法解釋的分析〉,輯於氏著《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台北:元照,2003年2月初版)。
    廖元豪,〈論共和主義的政治哲學對美國憲法思想基礎及實務的影響〉,《憲政時代》,20卷3期,1995年1月。
    蘇永欽,〈憲法解釋—憲政成長的指標〉,輯於氏著《違憲審查》,(台北:元照,1999年1月初版)。
    廖元豪,〈司法院大法官「法律違憲解釋」之研究—以第五屆、第六屆大法官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3期,2000年6月。
    廖元豪,〈從政治問題理論,論兩岸關係憲法定位之可司法性〉,《政大法學評論》,71期,2002年9月。
    蘇永欽,〈合憲法律解釋原則—從功能法上考量其運作界限與效力問題〉,輯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元照,1994年5月初版)。
    蘇永欽,〈大法官解釋與台灣的社會變遷—合憲性控制的另一個面向〉,輯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元照,1994年5月初版)。
    蘇永欽,〈法官是否應有法律違憲審查權〉,輯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元照,1994年5月初版)。
    蘇永欽,〈從體系功能觀點談大法官會議的改革方向〉,輯於氏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元照,1994年5月初版)。
    蘇永欽,〈高成炎等聲請釋憲案的法律意見書—附錄(一)人民聲請憲法解釋的裁判關連性〉,輯於氏著《違憲審查》,(台北:元照,1999年1月初版)。
    蘇永欽,〈憲法解釋方法上的錯誤示範—輕描淡寫改變了整個司法體制的第五三0號解釋〉,輯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台北:元照,2002年10月初版)
    蘇永欽,〈飄移在兩種司法理念間的司法改革—台灣司法改革的社經背景與法制基礎〉,輯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台北:元照,2002年10月初版)。
    蘇俊雄,〈論憲法審判之法律性與政治性—兼論功能導向分析法之運用〉,輯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司法院,1998年9月初版)。
    二、英文
    (一)書籍
    ABRAHMAN, HENRY J., THE JUDICIAL PROCESS (6th ed. 1993).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2001年7月修訂版)。
    BICKEL , ALEXANDER M., 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THE SUPREME COURT AT THE BAR OF POLITICS (1962).
    BREWER-CARIAS, A.R., JUDICIAL REVIEW IN COMPARATIVE LAW (1989).
    CAPPELLETTI, MAURO, THE JUDICIAL PROCES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1989).
    GARVEY, JOHN H. & ALEINIKOFF, T. ALEXANDER (ED.), MODERN CONSTITUTIONAL THEORY : A READER (4th ed. 1999).
    GUARNIERI, CARLO & PEDERZOLI, PATRIZIA, THE POWER OF JUDGES (2003).
    GUNTHER, GERALD & SULLIVAN, KATHELEEN M., CONSTITUTIONAL LAW (14th ed. 2001).
    KELSEN, HANS,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EGAL THEORY (2001 reprinted).
    KOMMERS, DONALD P., THE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1989).
    LASSER, WILLIAM, THE LIMITS OF JUDICIAL POWER (1988).
    LEWIS, FREDERICK P., THE CONTEXT OF JUDICIAL ACTIVISM (1999).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版,2004年11月四版)。
    PERRY, MICHAEL J.,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COURTS:LAW OR POLITICS? (1994).
    REHNQUIST, WILLIAM H., THE SUPREME COURT (1st Vintage books ed. 2002).
    STONE, GEOFFREY R., SEIDMAN, LOUIS M., SUNSTEIN, CASS R. & TUSHNET, MARK V., CONSTITUTIONAL LAW (4th ed. 2001).
    SWEET, ALEC STONE, GOVERNING WITH JUDGES: CONSTITUTIONAL POLITICS IN EUROPE (2000).
    (二)期刊、論文
    Denninger, Erhard, Judicial Review Revisited: the German Experience, 59 TUL. L. REV. 1013 (1985).
    Hausmaninger, Herbert, Judicial Referral of Constitutional Questions in Austria, Germany, and Russia, 12 TUL. EUR. & CIV. L.F. 25 (1997).
    Katyal, Neal Kumar, Judges as Advicegivers, 50 STAN.L.REV.1709 (1998).
    Kmiec, Keenan D., The Origin and Current Meanings of “Judicial Activism”, 92 CALIF. L. REV. 1441 (2004).
    Kommers, Donald P., German Constitutionalism: A Prolegomenon, 40 EMORY L.J. 837 (1991).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台北:自版,2005年8月修訂五版)。
    Limbach, Jutta, The Law-Making Power of the Legislature and the Judicial Review, in BASIL S. MARKESINIS (ed.), LAW MAKING, LAW FINDING AND LAW SHAPING: THE DIVERSE INFLUENCES 157 (1997).
    Schauer, Frederick, Refining the Lawmaking Function of the Supreme Court, 17 U. MICH. J.L. REF. 1 (1983).
    Schauer, Frederick, Precedent, 39 STAN. L. REV. 571 (1987).
    Sweet, Alec Stone, Abstract Constitutional Review and Policy Making in Western Europe, in DONALD W. JACKSON & C. NEAL TATE (ed.), COMPARATIVE JUDICIAL REVIEW AND PUBLIC POLICY 47 (1992).
    Sweet, Alec Stone, Why Europe Rejected American Judicial Review:and Why It May Not Matter, 101 MICH. L. REV. 2744 (2003).
    Tate, C. Neal, Comparative Judicial Review and Public Policy: Concepts and Over View, in DONALD W. JACKSON & C. NEAL TATE (ed.), COMPARATIVE JUDICIAL REVIEW AND PUBLIC POLICY 47 (1992).
    黃建輝,《法律闡釋論》,(台北:學林,2000年1月初版)。
    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台北:元照,2004年12月初版)。
    薩孟武、劉慶瑞,《各國憲法及其政府》,(台北:自版,1978年10月修訂增補版)。
    詹姆士•麥迪遜、亞歷山大•漢彌爾頓、約翰•傑 等著,謝淑斐 譯,《聯邦論》,(台北:貓頭鷹,2000年5月初版)。
    Cass R. Sunstein著,商千儀、高忠義 譯,《司法極簡主義》,(台北:商周,2001年6月初版)。
    Karl Larenz 著、陳愛娥 譯,《法學方法論》,(台北:五南,1996年12月初版)。
    William Burnham 著、林利芝 譯,《英美法導論》,(台北:元照,2001年8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
    李紀穎,〈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陳惠珠,〈判決的主旨與旁論—英美法上Ratio Dcidendi與Obiter Dictum的理論與實務及其在我國參考的價值〉,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楊智傑,〈反違憲審查之研究—分析美國批判違憲審查論述與運用〉,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羅名威,〈違憲審查權控制立法權的界限〉,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蘇彥圖,〈立法者的形成餘地與違憲審查—審查密度理論的解析與檢討〉,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三)期刊、論文
    王泰升,〈台灣憲法的故事—從「舊日本」與「舊中國」蛻變而成「新台灣」〉,輯於氏著《台灣法的世紀變革》,(台北:元照,2005年2月初版)。
    朱武獻,〈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下)—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之效力〉,輯於氏著《公法專題研究(一)》,(台北:自版,1986年1月初版)。
    吳庚,〈純粹法學與違憲審查制度〉,輯於《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台北:法學叢刊,1996年元月初版)。
    吳庚,〈憲法審判制度的起源及發展—兼論我國大法官釋憲制度〉,《法令月刊》,51卷10期,2000年10月。
    吳庚,〈社會變遷與憲法解釋〉,輯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研院法律所籌備處,2005年5月初版)。
    吳志光,〈違憲審查制度與司法一元化—兼論比較法上的觀察〉A輯於氏著《比較違憲審查制度》,(台北:神州,2003年4月初版)。
    吳信華,〈論大法官釋憲程序中「補充解釋」〉,輯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初版)。
    李念祖,〈大法官釋憲功能的立法化抑或審判化?—從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第四項看政治民主化的一個基本問題〉,輯於氏著《司法者的憲法》,(台北:五南,2000年8月初版)。
    李念祖,〈從美國最高法院判決論我國大法官釋字第九號、第三七一號解釋之推論基礎〉,輯於氏著《司法者的憲法》,(台北:五南,2000年8月初版)。
    李念祖,〈論我國法院法官之違憲審查義務〉,輯於氏著《司法者的憲法》,(台北:五南,2000年8月初版)。
    李念祖,〈純規範控制的憲政難題—從釋字第五七二號補充〉,輯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10月初版)。
    李建良,〈論法規之司法審查與違憲宣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之分析〉,輯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1999年7月初版)。
    李建良,〈論立法裁量之憲法基礎理論〉,輯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學林,2000年12月初版)。
    李建良,〈試探大法官憲法解釋標的之實然與應然—以司法院釋字第五七六號解釋為中心〉,《台灣本土法學》,59期,2004年6月。
    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台灣本土法學》,33期,2002年4月。
    李震山,〈論司法院大法官憲法「疑義解釋」與「爭議裁判」之拘束力〉,輯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一年度學術研討會記錄》,(台北:司法院,2003年9月初版)。
    林子儀,〈普通法院各級法官及行政法院評事應否具有違憲審查權〉,輯於氏著《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元照,1993年4月初版)。
    林子儀,〈憲政體制與機關爭議之釋憲方法論憲政體制問題釋憲方法之應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權力分立案件之解釋方法〉,輯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9月初版)。
    林子儀,〈評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違憲審查裁判的拘束力〉,輯於《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一年度學術研討會記錄》,(台北:司法院,2003年9月初版)。
    林超駿,〈略論抽象司法違憲審查制度〉,《月旦法學》,54期,1999年11月。
    林超駿,〈如何繼受美國法上之憲法解釋理論,以促進大法官之釋憲功能〉,輯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冊)》,(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2年9月初版)。
    林超駿,〈略論司法院大法官聲請外解釋之行為〉,《台灣本土法學》,59期,2004年6月。
    法治斌,〈違憲司法審查之效力、拘束力、「表面張力」或「不自量力」?—美國法制之應然與實然〉,輯於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台北:正典,2003年5月初版)。
    法治斌,〈與大法官共治,難嗎?〉,輯於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台北:正典,2003年5月初版)。
    徐正戎,〈法國違憲審查制度:獨一無二?〉,《月旦法學》,116期,2005年1月。
    翁岳生,〈司法權發展之趨勢〉,輯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1997年4月初版)。
    翁岳生,〈我國釋憲制度之特徵與展望〉,輯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司法院,1998年9月初版)。
    翁岳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效力之研究〉,輯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10月初版)。
    涂懷瑩,〈我國釋憲制度之回顧與展望〉,《憲政思潮》,43期,1978年9月。
    張嘉尹,〈論「價值秩序」做為憲法學的基本概念〉,《台大法學論叢》,30卷5期,2001年9月。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輯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1999年10月元照初版)。
    許宗力,〈憲法與政治〉,輯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3月初版)。
    許宗力,〈大法官釋憲權行使的程序及範圍—從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與修正草案之檢視談起〉,輯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3月初版)。
    許宗力,〈普通法院各級法官及行政法院評事應否具有違憲審查權?〉,輯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3月初版)。
    許宗力,〈比例原則與法規違憲審查〉,輯於《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1月初版)。
    許宗力,〈違憲審查程序之事實調查〉,輯於《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5年9月初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91651025
    9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651025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Law]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6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