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伯儉,工程糾紛與索賠實務(元照出版,2003)。 王兆俊,國際建築工程索賠案例詳解(海洋出版社,2007)。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工程仲裁案例選輯(一)(2000)。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工程仲裁案例選輯(二)(2001)。 中華民國營建管理協會,工程爭議案例分析研習會論文集( 2004)。 古嘉諄、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元照出版,2004)。 古嘉諄、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元照出版,200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履約爭議處理案例彙編(200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爭議處理事件案源及問題類型分析(2004)。 安信商務法律事務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各機關辦理公共工程常見司法爭議類型化之研究」(2002)。 何柏森等,工程項目管理的國際慣例(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李家慶,工程法律與索賠實務(理律文教基金會,2004)。 李家慶等,工程爭議處理(台灣營建研究院,2003)。 林耀煌,營建工程施工規劃與管理控制(長松出版社,1998)。 理律法律事務所,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爭議處理事件案源及問題類型分析」成果報告(2003)。 梁鑑等,國際工程施工索賠(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二版, 2007)。 張水波、何伯森,FIDIC新版合同條件導讀與解讀(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楊芳賢,承攬,民法債編各論(上)(黃立編,元照出版,2004)。 謝哲勝、李金松,工程契約理論與求償實務(翰蘆出版社,2005)。 Peter B.B. Turney 著,陳儀譯,作業基礎成本管理的第一本書(2006)。 (二)期刊 丁穩勝,展延工期與展期費用之法律及經濟分析,營造天下,第106期(2004)。 王伯儉,延長工期之費用求償,營造天下,第41期(1999)。 孔繁琦,淺論施工爭議之求償與舉證(上),營造天下,第103期( 2004)。 余文恭,工程成本之法律求償分析,營造天下,第320期(2006)。 余文恭,從工程契約動態發展論工程契約之變更—兼論FIDIC 紅皮書之相關規定〉,法令月刊,第55 卷第12 期(2004)。 李金松,異常工地狀況損失的風險分配與求償,營建天下,第109期(2005)。 林曉瑩、黃麗蓉,論業主與承包商之共同遲延(上)(下),營建知訊,第269期(2005)。 姚乃嘉,回歸仲裁制度,與國際接軌,營建知訊,第274期(2005)。 洪妙晶,工期遲延請求展延工期及損害賠償之研究,營造天下,第75期(2002)。 郭斯傑、詹前輝,浮時所有權及工程耽延責任歸屬之探討,台大工程學刊,第64期(1995)。 陳建宇,淺談工程合約工期之訂定,營建管理季刊,第35期(1998)。 張國清,因延長工期而請求費用之仲裁及撤銷仲裁判斷之訴案例解析(上)(下),營造天下,第81,82 期(2002)。 黃泰峰,工期展延合理補償之請求依據-論情事變更原則適用性,營造天下,第40期,(1999)。 楊芳賢,承攬人工作之遲延─論民法第五百零二條及第五百零三條解除契約規定之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 卷第1 期(2001)。 楊智斌、尹碧娟,國外工程遲延分析技術之比較(上)(下),營建知訊,第281,282期(2006)。 劉志鵬,不可規則於承包商之事由致公共工程遲延時,承包商能同時請求延長工期與損害賠償嗎?,寰瀛法訊創刊號(1998)。 盧仲昱,工程中涉及工程顧問之相關爭議處理-以契約漏項及設計監造報酬為例,工程爭議處理(2003)。 顏玉明,工程變更之探討─以異常地質為對象,律師雜誌,第282期(2003)。 羅明通,論工期展延費用之風險分擔-從不可歸責於廠商之角度談起(上)(下),營建知訊,第232,233 期(2002)。 藍秉強,從工期索賠爭議到逾期罰款爭議的趨勢預測,仲裁第71 期(2004)。 藍秉強,工程爭議案索賠之準備(上),營建知訊,第272期(2005)。 (三)論文 尹碧娟,工程時程遲延分析方法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04)。 呂純純,公共工程逾期爭議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4)。 吳翔文,工程遲延相關爭議問題研究,台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2006)。 吳萬疆,以作業基礎成本法計算因工期展延所生間接成本之研究,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07)。 陳世超,機關辦理工程採購涉及契約變更爭議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學院在職專班碩士(2007)。 陳玉潔,工程契約變更之爭議問題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5)。 陳英本,承包商因工期展延衍生工程成本之探討,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5)。 張南薰,情事變更原則在公共工程上之應用,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2000)。 張嘉琪,共同遲延責任分配之系統化分析方法,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2007)。 鄭明龍,營建工程遲延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1)。 盧仲昱,營建工程契約遲延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蕭偉松,論營建工程遲延與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碩士(2001)。 羅天健,公共工程保證金與保證保險之研究,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6)。 顧美春,工程契約風險分配與常見爭議問題之研究,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2002)。 (四)工程契約範本 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暨所屬各機關工程採購契約(2008)。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採購契約範本(2007)。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採購契約要項(200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廠商延誤履約進度處理要點(2002)。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機關已訂約施工中工程因應營建物價變動之物價調整補貼原則(2008.12)。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投標須知範本(2008)。 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一般條款(2007)。 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交通部台灣居國道新建工程局一般條款(2003)。 臺北市政府,臺北市政府工程契約訂約後工期核算要點(2007)。 二、外文部分 (一)工程契約範本 Federal Acquisition Regul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arnet.gov/far/ 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génieurs Conseils, FIDIC –The New Red Book(2005). Society of Construction Law, Delay and Distruption Protocol, available at http://www.eotprotocol.c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A201-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aia.org/aiaucmp/groups/aia/documents/pdf/aias076835.pdf The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s, ICE Conditions of Contract Measurement Version, 7th edition : Guidance Notes(1999), available at http://www.ice.org.uk/bookshop/index.asp The Joint Contract Tribunal, JCT Forms of Contract(1998), available at http://www.ribabookshops.com/site/title_pdfs/08072004172934.pdf Deutschen Vergabe- und Vertragsausschuss für Bauleistungen, Vergabe- und Vertragsordnung für Bauleistungen(2006) (二)書籍 Barry B. Bramble, Michael T. Callahan, Construction Dealy Claims -2006 Cumulative Supplement ( Aspen publishers, 3 ed. ,2006). Barry B. Bramble, Michael F., et al., Avoiding and Resolving Construction Claims ( R.S. Means Company, INC., 1990). Robert B. Ansley Sr. et al., Smith, Currie & Hancock LLP’s Common Sense Construction Law ( John Wiley & Sons, Inc., 2 ed., 2001). Kieth Pickavance, Delay and Disruption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LLP, 2 ed., 2000). Steven G.M. Stein, Construction Law -1989 Cumulative Supplement, Volume 2(Times Mirror Books, 1989). Theodore J. Trauner, Jr., Construction Delays ( R.S. MeansCompany, INC., 1990). James G. Zack Jr., Calculation and Recovery of Home / Head office Overhead (2002). (三)期刊 Anania Mbabazi, Tarek Hegazy, Frank Saccomanno, Modified But-For Method for Delay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31, No. 10, pp. 1142-1144 (2005). Abdulaziz A. Bubshait and Michael J. Cunningham, Management of Concurrent Delay in Construction, Cost Engineering, Vol. 46, No. 6, pp. 22-28 (2004). David Arditi and Thanat Pattanakitchamroon, “Selecting a Delay Analysis Method in Resolving Construction Clai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Vol. 24, pp. 145-155(2006). John R. Spittler, Analyzing Concurrent Delay when Using the Lean Approach to Scheduling, AACE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2003). James G. Zack Jr., But-For Schedules-Analysis and Defense, Cost Engineering, Vol.43, No. 8, pp.18-23 (2001). Khalid S. Al-Gahtani , Dr. Satish B. Mohan, Total Float Management for Delay Analysis, Cost Engineering, Vol. 49, No. 2, pp.32-37 (2007). Kirk D. Gothand, Schedule Delay Analysis: Modified Windows Approach, Cost Engineering, Vol.45, No9, pp.18-23(2003). Satish B. Mohan, Khalid S. Al-Gahtani, Concurrent Delay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Improvements, Cost Engineering, Vol. 48, No.9, pp. 12-21 (2006). Tarek Hegazy and Kehui Zhang, Daily Windows Delay Analysi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131, No. 5, pp. 505-512(2005). Victor M. Ostrowski and Michael T. Midgette, Concurrent Delay Analysis in Litigation, Cost Engineering, Vol. 48, No. 1, pp. 30-37(2006). Vera A Lovejoy, Claims Schedule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Collapsed As-Built Scheduling for Beginners, Cost Engineering, Vol. 46, No. 1, pp. 27-30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