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主要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一、書籍 文光,《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遠流,1992。 王澤鑑,《民法總則》,85年10月版,自版,1996。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增訂版,自版,1999。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七版,自版,2001。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版,2003。 李任初,《新自由主義:宏觀經濟的蛻變》,商務印書館,1992。 李明政,《意識型態與社會政策》,洪葉文化公司,1998。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初版,元照,2001。 Katz, A.,《Staatsrecht》,14.Aufl.,C.F.Müller,1999。 Maurer, H.,《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13Aufl.,C.H.Beck,2000。 Maurer, H.,《Staatsrecht》,C.H.Beck,1999。 Müller, J.P.,《Soziale Grundrechte in der Verfassng?》,2.Aufl.,Helbing & Lichtenhahn Verlag AG,1981。 Rinck, G.、Schwark, E.,《Wirtschaftsrecht》,6.Aufl.,C.H.Verlag KG,1986。 Schlaich, K.,《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3.Aufl.,C.H.Beck,1994 Tipke, K.、Lang, J.,《Steuerrecht》,16.Aufl.,O.Schmidt,1998。 Wolff, H.J.、Bachof, O.、Stober, R.,《Verwaltungsrecht Ⅰ》,11.Aufl.,C.H.Beck,1999。 二、單篇論文 三、學位論文 郭明政,〈台灣社會安全政策與法制之回顧與展望〉,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基礎法學篇》,學林,2002。 許慶雄,《社會權論》,一版二刷,眾文,1992。 Böckenförd, E.W.,〈Grundrechtstheorie und Grundrechtsinterpretation〉,in:NJW,1974。 許慶雄,《憲法入門:合訂本》,元照,2000。 陳新民,〈論「社會基本權利」〉,收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5版,頁95-128,元照,1999。 Hsu,Tzon-li,《Verfassungsrechtliche Schranken der Leistungsgesetzgebung im Sozialstaat》,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1986。 Wu,Hsin-Hua,《soziale Grundrechte in der Verfassung:Neue Ansätz und Probleme im Hinblick auf die Verfassungsrealitä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Sofort-Druck,1997。 郭明政,《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翰蘆,1997。 陳敏,《行政法總論》,第三版,自版,2003。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修正四版,自版,2001。 黃世鑫,《財政學概論》,國立空中大學,1998。 陳一姍,〈失業風吹向專業人士〉,載於《天下雜誌》,249期,2002.2。 黃世鑫、余漢儀、吳炎成、鄭文輝、蔡爵霙合著,《我國全民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之研究》,業強,1992。 黃香山主編,《國民大會特輯》,再版,東方出版社,1947。 黃程貫,《勞動法》,修訂再版4刷,國立空中大學,2002。 楊國樞、葉啟政編,《台灣的社會問題》,一版6刷,巨流,2002。 黃世鑫,〈老年經濟安全與政府財政---現行規劃老年退休金制度之迷思〉,收於郭明政編,《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翰蘆,1999。 監察院(黃煌雄、趙昌平、呂溪木調查),《我國社會福利制度總體檢調查報告》,監察院,2002。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83年修憲後修訂版,自版,1994。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2001。 蕭文生,《自程序、組織與救濟觀點論基本權利之保障》,自版,2000。 繆全吉,《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再版,國史館,1991。 陳君山,〈德國照護保險制度之簡介〉,載於《長期照護保險雜誌》,第5卷第2期,2002.1。 大須賀明著、林浩譯,《生存權論》,元照出版,2001。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初版,月旦,1995。 鹽澤君夫、近藤哲生合著,黃紹恆譯,《經濟史入門:馬克思經濟學歷史理論概述》,經濟新潮社,2001。 Albert, M.著、莊武英譯,《兩種資本主義之戰》,初版2刷,聯經,1997。 Blair, T.著,馬永成、陳其邁譯,《顛覆左右:新世代的第三條路》,時報,1999。 黃越欽,〈憲法中勞動基本權之意義與展望〉,載於《政大勞動學報》,第11期,2002.1。 Eucken, W.著、蔡啟恆譯,《國民經濟學之基本問題》,台灣銀行,1987。 Giddens, A.著、鄭武國譯,《第三條路》,初版3刷,聯經,2000。 Giddens, A.著、許家豪譯,《第三條路及其批判》,聯經,2002。 Gray, J.著、陳碧芬譯,《虛幻曙光: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危機》,時報,1999。 陳宜中,〈國家應維護社會權嗎?評當代反社會權論者的幾項看法〉,載於《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5卷第2期,2003.6。 Stober, R.著、蘇穎霞、陳少康譯,《德國經濟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Thieme, H.J.著、吳妙善譯,《社會福利市場經濟解讀》,月旦,1992。 二、單篇論文 王惠玲,〈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律師通訊》,第153期,1992.6。 王惠玲,〈德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及其發展〉,載於《政大勞動學報》,第2期,1992.11。 古允文,〈巨靈或螳螂?全球化下的國家角色與社會福利〉,載於《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1期,2002.1。 黃錦堂,〈行政法的概念、起源與體系〉,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版,翰蘆,2000。 朱武獻,〈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之權限〉,收於氏著《公法專題研究(一)》,自版,1991。 吳庚,〈論憲法之基本原則〉,收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週刊雜誌社,1988。 吳庚,〈基本權的三重性質〉,收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50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大法官秘書處,1998。 陳英鈐,〈『自由法治國』與『社會法治國』的制度選擇---評釋字四七二與四七三號大法官會議解釋〉,載於《台灣本土法學》,第4期,1999.10。 吳凱勳,〈「高齡化社會」與「長期照護保險」(上)--介紹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載於《長期照護雜誌》,第1卷第1期,1997.1。 呂建德,〈從福利國家到競爭國家?全球化與福利國家危機〉,載於《台灣社會學》,第2期,2001.12。 李易駿,〈全球化對社會政策的挑戰---兼論台灣個案初探〉,載於《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2期,2002.9。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1999。 李建良,〈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2000。 李建良,〈論立法裁量的憲法基礎理論〉,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2000。 李建良,〈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二一退學制度」合憲性的探討〉,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12。 董保城,〈大學自治與退學處分之法律保留〉,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12。 李惠宗,〈論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多重不平等〉,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期,1999.10。 李惠宗,〈憲法工作權保障系譜之再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載於《憲政時代》,29卷1期,2003.7。 陳愛娥,〈立法怠惰之回應〉,載於《憲政時代》,第21卷第1期,1995.6。 李震山,〈從憲法觀點論生命權之保障〉,收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00。 李震山,〈基本權利之衝突〉,收於《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元照,2002。 周志宏,〈第十五講:社會權(一)---總論、教育權〉,收於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現代憲法論》,初版2刷,元照,2000。 周志宏,〈第三十講:憲法與國際社會〉,收於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現代憲法論》,初版2刷,元照,2000。 周志宏,〈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12。 林秀雄,〈夫妻財產制的封建法思想、市民法思想與社會法思想〉,載於《法學評論》,第47卷第8期,1981.8。 林子儀,〈司法護憲功能之檢討與改進〉,收於國策中心編《改革憲政》,業強出版,1991。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以環境基本國策為中心〉,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元照,1997。 雷文玫,《再訪社會權---一九九0年代中東歐國家憲法變遷社會權入憲之研究》,收於《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下)》,元照,2002。 林俊言,〈論受益權面向的生存權---以大法官解釋為中心〉,載於《軍法專刊》,第47卷第8期,2001.8。 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載於《台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1。 法治斌,〈行政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版,翰蘆,2000。 法治斌,〈獨立於大法官解釋外之司法審查: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89年度訴字第1833號判決〉,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9期,2001.12。 政大法學院主辦,〈「勞動法與社會法學術研討會」:社會法之概念、範疇與體系會議記錄〉,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12。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收於國立編譯館主編《三民主義原典選讀》,幼獅,1995。 孫中山,〈民報發刊詞〉,收於國立編譯館主編《三民主義原典選讀》,幼獅,1995。 徐筱菁,〈國家干預經濟活動之憲法基礎與界限〉,收於劉孔中、施俊吉編《管制革新》,中研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50),2001。 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2版,翰蘆,2000。 郝鳳鳴,〈社會法之性質及其於法體系中之定位〉,載於《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 2003.1。 張聖英,〈台灣地區失業率與經濟變遷之研析〉,載於《主計月刊》,第559期,2002.2。 廖義男,〈憲法與競爭秩序之維護〉,收於氏著《公平交易法之理論與立法》,自版,1995.10。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元照,2002。 莊國榮,〈西德之基本權理論與基本權的功能〉,載於《憲政時代》,第15卷第3期,1990.1。 許宗力,〈對陳愛娥「立法怠惰之回應」之評論意見〉,載於《憲政時代》,第21卷第1期, 1995.6。 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版三刷,月旦,1996。 許宗力,〈憲法與政治〉,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1999。 許宗力,〈基本權之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1999。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11。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六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載於《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9。 郭明政,〈德國暴力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研究〉,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1994.12。 郭明政,〈犯罪被害人保護法---後民法與社會法法律時期的成熟標竿〉,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1998.12。 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7。 監察院(趙榮耀、李伸一、林時機調查),〈近年來由於臺灣投資環境如工資、土地、租稅等條件不足,產業外移大陸日增,對臺灣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惟政府相關部門之因應是否妥當調查報告〉, 2002.9.20公布。 郭明政,〈個人帳戶方案之憲法分析〉,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下)》,頁497-532,元照,2002。 監察院,〈私有既成道路取得問題調查報告〉, 2002.2.23公布。 Friauf, K.H.,〈Staatshaushalt〉,in:Isensee, J.、Kirchhof, P.(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Ⅳ》,§89,C.F.Müller,1990。 陳愛娥,〈立法政策的形成自由與平等原則〉,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期,2000.9。 陳愛娥,〈退學處分、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10。 蔡宗珍,〈「安樂死」合法化的憲法思考基礎--兼論憲法上生命權的體系結構〉,載於《憲政時代》,24卷1期,1998.7。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修訂初版,三民書局,1982。 蔡茂寅,〈論公債的憲法問題〉,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1997。 蔡茂寅,〈社會法之概念、體系與範疇---以日本法為例之比較觀察〉,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12。 蔡茂寅,〈第十六講:社會權(二)---生存權與勞動基本權〉,收於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初版2刷,元照,2000。 鄭月遂,〈高失業時代應完備社會安全體系〉,載於《中國勞工》,第1025期,2002.4。 蕭文生,〈自法律觀點論公共債務〉,收於《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下)》,元照,2002。 蕭文生,〈論全民健康保險法之強制納保制度及保險費之訂定〉,載於《法學叢刊》,第168期(第42卷第4期),1997.10。 Friauf, K.H.,〈Staatskredit〉,in:Isensee, J.、Kirchhof, P.(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Ⅳ》,§93,C.F.Müller,1990。 蕭維文,〈循環性失業碰上結構性失業、苦日子要過去了嗎?〉,載於《遠見雜誌》,188期,2002.2。 鍾秉正,〈年金財產權之憲法保障—從司法院釋字434號解釋出發〉,載於《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0期,2003.1。 簡玉聰,〈日本社會保障法理論之再探討---以生存權理論為中心〉,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學林,2002。 顏厥安,〈國民主權與憲政國家〉,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9。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六版,三民書局,1993。 蘇永欽,〈民事判例的合憲性控制〉,收於氏著《違憲審查》,學林,1999。 蘇永欽,〈試釋違憲〉,收於氏著《違憲審查》,學林,1999。 蘇永欽,〈財產權的保障與大法官解釋〉,收於氏著《違憲審查》,學林,1999。 蘇永欽,〈部門憲法〉,收於氏著《走向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元照,2002。 蘇永欽,〈經濟憲法作為政治與經濟關係的基本規範-從昔日德國的爭議來看今日台灣的回應之道〉,收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私法自治》,元照,2002。 Murswiek,D.,〈Grundrechte als Teilhaberechte,soziale Grundrechte〉,in:Isensee, J.、Kirchhof, P.(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Band Ⅴ》,§112,C.F.Müller,1992。 蘇永欽,〈立法裁量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元照,2002。 蘇永欽,〈法律作為一種學問〉,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2003.7。 顧忠華,〈「風險社會」的概念及其理論意涵〉,載於《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9期下冊,1994.9。 顧忠華,〈風險、社會與倫理〉,載於《政大哲學學報》,第5期,1999.1。 Zacher, Hans F.著、郭明政譯,〈德國社會法典計畫〉,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60期,1998.12。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修訂三版,國立空中大學,2001。 三、學位論文 李孟融,《福利國家的憲法基礎---及其與基本權利衝突之研究》,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4。 李惠宗,《從平等權拘束立法之原理論合理差別之基準》,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87。 李雅萍,《概括的權利保障:德國基本法條第一項與我國憲法第二十二條之研究》,輔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5.6。 Ossenbühl,F.,〈Die Interpretation der Grundrechte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erfassungsgerichts〉,in:NJW 1976。 李鎨澂,《我國憲法上民生福利國家原則之研究---以德國基本法第二十條社會國原則(Sozialstaatsprinzip)為借鏡》,輔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4。 林俊言,《論非列舉權之憲法保障---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的功能與操作為核心》,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 林珍珍,《福利國家的道德基礎:社會權與社會平等之研究》,頁2,台大社會所碩士論文,1992。 林鴻柱,《立法院預算審議權之研究》,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 孫迺翊,《我國國民年金制度合憲性基礎之研究---以德國基本法及年金保險法為借鏡》,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5。 徐秀蘭,《平等權審查標準之解析與建構─以社會立法為中心》,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9。 胡寄窗主編,《西方經濟思想史》,五南出版,1996。 高全國,《預算民主統制之研究--以立法院預算審議之界限與效力為核心》,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 許瑞麟,《我國社會救助法制之研究---以德國聯邦救助法為借鏡》,中興法研所碩士論文,1999 郭文正,《從生存權保障論我國年金保障制度之建構》,政大社會所碩士論文,2001。 Ruland,F.,〈Sozialrecht〉,in:E.Schmidt-Aßmann(Hrsg.),《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1.Aufl.,Walter de Gruyter,1999。 陳怡凱,《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5。 楊政憲,《社會基本權之研究---以德國法為借鏡》,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5。 廖欽福,《憲法公債概念及基本原則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律所碩士論文,1998。 鍾宜家,《國會預算審查權限之研究---由肉桶立法等相關法制以論》,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2002。 蘇彥圖,《立法者的形成餘地與違憲審查---審查密度理論的解析與檢討》,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8。 日文部分 西原道雄編,《社会保障法》,第3版17刷,有斐閣,1997。 高希均、林祖嘉合著,《經濟學的世界(上篇)》,修訂版,天下文化,1997。 尾形健,〈「福祉」問題の「憲法理論」(一)〉,《京都大学法學論叢》,第147卷第5號,1998.10。 阪本昌成,《憲法理論Ⅲ》,初版2刷,頁317-327,成文堂,1996。 Starck,C.,〈Grundrechtliche Schutzpflichten〉,in ders:《Praxis der Verfassungsauslegung》,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1994。 初宿正典,《憲法1》,成文堂,2002 初宿正典,《憲法2》,第2版,成文堂,2001。 島田とみ子,《年金入門》,新版,岩波書店,1999。 高藤昭,《外国人と社会保障法》,明石書店,2001。 野中俊彦、中村睦男、高橋和之、高見勝利,《憲法Ⅰ》,第3版,有斐閣,2001。 堀勝洋,《社会保障法総論》,初版2刷,東京大学出版会,1999。 英文部分 Orszag, P.R.、Stiglitz, J.E.,〈Rethinking Pention Reform:Ten Myths About Social Security System〉,in:World Bank(ed.),《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toward sustainabl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2001。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用(上)》,四版,翰蘆,2000。 Zacher, Hans F.,〈Juridifica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 Law〉,in:G.Teubner(ed.),《Juridification of Social Spheres: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Areas of Labor ,Corporate,Antitrust and Social Welfare Law》,Walter de Gruyter,1987。 Starck,C.,〈Über Auslegung und Wirkungen der Grundrechte〉,in ders:《Praxis der Verfassungsauslegung》,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1994。 Zacher, Hans F.,〈Social Insurance and Human Rihts〉,載於《政大勞動學報》,第11期,2002.1。 林子儀,〈Is the welfare right a constitutional right?〉,收於氏著《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月旦出版,1993。 德文部分 一、書籍 Alexy, R.,《Thorie der Grundrechte》,Suhrkamp,1994。 Badura, P.,《Staatsrecht》,2.Aufl.,C.H.Beck,1996。 Bleckmann ,A.,《StaatsrechtⅡ》,4.Aufl. C.H.Verlag KG,1997。 Gitter, W.,《Sozialrecht》,4.Aufl.,C.H.Beck,1996。 Hesse, K.,《Grundzüge des Verfassungsrecht der Bundesrepulik Deutschland》,20.Aufl.,C.F.Müller,1999。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用(下)》,四版,翰蘆,2000。 Zacher, Hans F.,〈Soziale Grundrechte und Teilhaberechte〉,in:《Menschenrechte 2:Ihre Geltung heute》,Colloquiun-Verlag,1982。 Jarass,H.D.、Pieroth,B.,《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kommentar)》,4.Aufl.,C.H.Beck,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