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學位論文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自刊,1997年,初版。 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主編,《司法院大法官九十年度學術研討會記錄》,司法院,民國91年,初版。 任德厚,《政治學》,自刊,民國86年,增訂四版。 朱諶,《中華民國憲法與孫中山思想》,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4年,初版。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揚智文化,1998年,初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自刊,民國88年,增訂五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刊,2003年,初版。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三民書局,民國71年,修訂初版。 林立,《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學林文化,2002年,二版。 Galagher, Michael, & Uleri, Pier Vincenzo (eds.), THE REFERENDUM EXPERIENCE IN EUROPE (1996). Garner, Bryan A. et al. (eds.), BLACK’S LAW DICTIONARY (7th ed. 1999). GOLDSWORTHY, JEFFERY, THE SOVEREIGNTY OF PARLIAMENT: HISTORY AND PHILOSOPHY (1999). GRIFFIN, STEPHEN M., AMERICAN CONSTITUTIONALISM: FROM THEORY TO POLITICS (1996). GUTMANN, AMY & THOMPSON, DENNIS, DEMOCRACY AND DISAGREEMENT (1996). HABERMAS, JÜRGEN, BETWEEN FACTS AND NORMS: CONTRIBUTIONS TO A DISCOURSE THEORY OF LAW AND DEMOCRACY (William Rehg trans., 1996). HAHN HARLAN & KAMIENIECKI, SHELDON, REFERENDUM VOTING: SOCIAL STATUS AND POLICY PREFERENCES (1987). HAMILTON, EDITH, MYTHOLOGY (1953). HART, H. L. A., THE CONCEPT OF LAW (2d ed. 1994). 任冀平、謝秉憲,〈司法與政治:我國違憲審查權的政治限制〉,收於《「第四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中研院中山所主辦,民國92年。 李念祖,〈從現行憲法規定論創制、複決之種類及其憲法基礎〉,《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民國90年10月。 盧瑞鍾,《內閣制優越論》,自刊,民國84年,初版。 HELD, DAVID, MODELS OF DEMOCRACY (2d ed. 2000). 陳思賢,《從王治到共和:古老習慣、自然權利、公民道德與三次英國革命》,自刊,民國82年,初版。 HURLEY, PATRICK J.,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 (3d ed. 1988). Jowell, Jeffery, & Oliver, Dawn (eds.), THE CHANGING CONSTITUTION (4th ed. 2000). KOBACH, KRIS W., THE REFERENDUM: DIRECT DEMOCRACY IN SWITZERLAND (1993). LEESON, SUSAN M. & FOSTER, JAMES C., CONSTITUTIONAL LAW: CASES IN CONTEXT (1992). LIJPHART, AREND, PATTERNS OF DEMOCRACY: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1999). MACINTYRE, ALASDAIR,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2d ed. 1984). MACINTYRE, ALASDAIR C., 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 (1988). 李炳南、曾建元,〈政治邏輯與法理邏輯之辯證:以司法院大法官議決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為例〉,收於《第三屆「憲法解釋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一)》,中研院中山所主辦,民國90年。 任冀平,〈美國最高法院司法審查權的行使:理論與實際〉,《歐美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4年9月。 Mclean, Iain (ed.),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POLITICS (1996). 薩孟武,《政治學》,三民書局,民國80年,增訂五版。 RANNEY, AUSTIN,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8th ed. 2001). RAWLS, JOHN, A THEORY OF JUSTICE (rev. ed. 1999). 陳麗娟,《歐洲共同體法導論》,五南出版公司,民國85年,初版。 RAWLS, JOHN, POLITICAL LIBERALISM (1993). MICHAEL ROSKIN ET AL., POLITICAL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1997). MICHAEL J. SANDEL, LIBERALISM AND THE LIMITS OF JUSTICE (2d ed. 1998). MARKKU SUSKI, BRINGING IN THE PEOPLE: A COMPARISON OF CONSTITUTIONAL FORMS AND PRACTICES OF THE REFERENDUM (1993). 李惠宗,〈談憲法的價值體系——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及第六次憲法增修條文〉,《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2000年6月。 二、Articles 吳庚,「吳序」,收於布倫納(Georg Brunner)著(鄒忠科、黃松榮譯),《比較政府論》,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4年,初版。 Ackerman, Bruce, Political Liberalisms, 91 J. PHIL. 364 (1994). Ackerman, Bruce,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Constitutional Politics, 10 CON. POL. ECO. 415 (1999). 荷曼斯(George C. Homans)著(楊念祖譯),《社會科學的本質》,桂冠出版,1991年,初版。 Ackerman, Bruce, The New Separation of Powers, 113 HARV. L. REV. 633 (1999-2000). Barnett, Randy E., Constitutional Legitimacy, 103 COLUM. L. REV. 111 (2003). Donovan, Todd & Bowler, Shaun, Direct Democracy and Minority Rights: An Extension, 42 AM. J. POL. SCI. 1020 (1998). 陳隆志(主編),《公民投票與台灣前途》,前衛出版,1999年4月,初版。 Eule, Julian N., Judicial Review of Direct Democracy, 99 YALE L. J. 1503 (1990). 法治斌,〈違憲司法審查之效力、拘束力、「表面張力」或「不自量力」?——美國法制之應然與實然〉,收於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正典出版,2004年,初版。 Fleming, James E., We the Unconventional American People, 65 U. CHI. L REV 1513 (1998). Gamble, Barbara S., Putting Civil Rights to a Popular Vote, 41 AM. J. POL. SCI. 245 (1997). 吳庚,〈論憲法之基本原則〉,收於司法院秘書處(編),《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週刊雜誌社,民國77年,初版。 Habermas, Jürgen,On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Democracy,《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秋季卷總第9期,香港,1994年11月 Hamlin, Alan, The Voice of the People, 10 CONST. POL. ECON. 367 (1999). Higgs, Robert, On Ackerman’s Justification of Irregular Constitutional Change: Is Any Vice You Get Away With a Virtue?, 10 CONST. POL. ECON. 375 (1999). 亞圖•考夫曼(Arthur Kaufmann)著(劉幸義等合譯),法律哲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初版。 Kelbley, Charles A., Are There Limits to Constitutional Change? Rawls on Comprehensive Doctrines, Un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nd the Basis of Equality 72 FORDHAM L. REV. 1487 (2003-2004). Klarman, Michael J., Antifidelity, 70 S. CAL. L. REV. 381 (1997). Lazos, Vargas, Sylvia R., Judicial Review of Initiatives and Referendums in Which Majorities Vote on Minorities’ Democratic Citizenship, 60 OHIO ST. L. J. 401 (1999). 法治斌,〈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與其他權利之標準〉,收於氏著,《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再版。 Mueller, Dennis C., On Amending Constitutions, 10 CONST. POL. ECON. 385 (1999).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自刊,民國90年,修訂四版。 McGann, A. J., The Tyranny of the Supermajority: How Majority Rule Protects Minorities, 16 J. THEORETICAL POL. 53 (2004). 吳志光,〈論公民投票訴訟之基本問題〉,《憲政時代》,第26卷第1期,民國89年7月。 Natelson, Robert G., A Republic, Not a Democracy? Initiative, Referendum, and the Constitution’s Guarantee Claus, 80 TEX. L. REV. 807 (2002). Onuf, Peter S., Who Are “We the People”? Bruce Ackerman, Thomas Jefferson, and the Problem of Revolutionary Reform, 10 CONST. POL. ECON. 397 (1999). Sunstein, Cass R., The Republican Civic Tradition: Beyond Republican Revival, 97 YALE L. J. 1539 (1988). Warner, Daniel M., Direct Democracy: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Make Fools of Themselves, 19 SEATTLE U. L. REV. 47 (1995). 詹姆士•麥迪遜╱亞歷山大•漢彌爾頓╱約翰•傑(合著)(謝淑斐譯),《聯邦論》,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初版。 Wehberg, Hans, Pacta Sunt Servanda, 53 AM. J. INT’L. L. 775 (1959). 法治斌,〈政教分離、出版自由與公共論壇〉,收於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正典出版,2004年,初版。 Whittington, Keith E., From Democratic Dualism to Political Realism: Transforming the Constitution, 10 CONST. POL. ECON. 405 (1999). 陳慈陽,《憲法學》,自刊,2004年,初版。 楊士毅,《邏輯與人生——語言與謬誤》,書林,民國86年,三版四刷。 廖福特,《歐洲人權法》,學林文化,2003年,初版。 吳信華,〈論大法官釋憲程序中的「補充解釋」〉,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學林出版,2003年,初版。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民國79年,初版。 謝復生(研究主持)等,《公民投票(創制複決)制度比較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民國86年1月,初版。 Montesquieu(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1998年,初版。 索萊(John Thorley)著(王瓊淑譯),《雅典的民主》,麥田出版,民國88年,初版。 二、期刊論文或專書內論文 法治斌,〈直接民主 vs. 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正典出版,2003年,初版。 樋口陽一『近代立憲主義シ現代国家』(勁草書房、1973年)。 王玉葉,〈歐洲法院與人權保護〉,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初版。 汪美芳,〈創制複決制度之理論與實施〉,《警專學報》,第4期,民國80年6月。 何信全,〈多元交疊共識如何可能?——羅爾斯對社會整合之證成〉,《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5期,民國88年1月。 二、專書內論文 ALLSWANG, JOHN M., CALIFORNIA INITIATIVES AND REFERENDUMS 1912-1990: A SURVEY AND GUIDE TO RESEARCH (1991). 李鴻禧,〈違憲審查思想史之比較研究——戰前美、德、法、日之縱剖〉,收於氏著,《違憲審查論》,自刊,1990年,四版。 林子儀,〈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違憲審查裁判的拘束力:評法治斌教授〉,收於司法院書記處(編),《司法院大法官九十一年度學術研討會紀錄》,司法院,民國92年,初版。 唐玉禮,〈「公民投票」的理論與實際——以我國核四論戰為例〉,《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4卷第3期,民國85年6月。 AMAR, AKHIL REED, THE BILL OF RIGHTS: CRE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1998). CRONIN, THOMAS E., DIRECT DEMOCRACY: THE POLITICS OF INITIATIVE, REFERENDUM, AND RECALL (1989). 井口秀作「иь⑦З型『立憲主義シ民主主義』論ソ一側面——『主権ソ直接ソ表明』シ『法治国家』ソ間ザ——」杉原泰雄先生古稀記念論文集刊行会編『21世紀ソ立憲主義:現行憲法ソ歷史シ課題』(勁草書房、2000年)。 徐正戎,〈平等擔任公務原則之理論與實踐——以法國為例〉,收於《第二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一)》,中研院中山所主辦,民國88年。 洪德欽,〈歐洲聯盟法〉,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初版。 姚立明,〈論公民投票〉,《理論與政策》,第6卷第2期,民國81年1月。 翁岳生,〈憲法解釋與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收於《第二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中研院中山所主辦,民國88年。 翁岳生,〈司法權發展之趨勢〉,收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公司,1995年,初版。 翁岳生,〈論大法官會議的功能〉,收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月旦出版公司,1995年,初版。 陳新民,〈國家的法治主義——英國的法治(The Rule of Law)與德國法治國家(Der Rechtsstaat)之概念〉,《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1期,民國87年10月。 陳思賢,〈潘恩的民主理念〉,《美國月刊》,第8卷第6期,民國82年6月。 陳淳文,〈憲法與主權:由修憲觀點淺談兩個公法學上的基本概念〉,收於《第三屆「憲法解釋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二)》,中研院中山所主辦,民國90年。 DAHL, ROBERT, ON DEMOCRACY (1998). BARBER, BENJAMIN R., STRONG DEMOCRACY (1984). 陳英淙,〈以德國為例探討憲法規範直接民主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民國88年4月。 井口秀作「яиラя⑦Фуズプゲサ承認イホギ法律ズ対エペ違憲審查」иь⑦З憲法判例研究会編『иь⑦Зソ憲法判例』(信山社、2002年)。 許宗力,〈憲法與公民投票——公投的合憲性分析與公投法的建制〉,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1999年,初版。 許志雄,《主權論的歷史軌跡》,《月旦法學雜誌》,第20期,1997年1月。 許志雄,〈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收於氏著,《憲法之基礎理論》,稻禾出版社,民國81年,初版。 許國賢,〈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民國89年12月。 莊輝濤,〈人民主權與憲法主權〉,《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5卷第3期,民國80年12月。 張正修,〈從民主政治之理念談公民投票〉,《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5輯,民國83年7月。 張嘉尹,〈論「價值秩序」作為憲法學的基本概念〉,《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5期,民國90年9月。 DRAGNICH, ALEX N. ET AL, MAJOR EUROPEAN GOVERNMENT (8th ed. 1991). 張世賢,〈直接民主制在政策制定上所衍生之問題〉,《法商學報》,第25期,民國80年6月。 Bellamy, Richard (ed.), CONSTITUTIONALISM, DEMOCRACY AND SOVEREIGNTY: AMERICAN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 (1996). 曾國祥,〈憲政主義與民主的衝突:美國政治思想的一個側面〉,收於《「人民主權與憲政」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中山所,民國92年12月。 湯德宗,〈論直接民主的制度設計〉,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初版。 山元一「歐洲連合条約(с—ЗЬэёЬ条約)ソギバソ憲法改正シ憲法院——с—ЗЬэёЬ第2判決•第3判決」иь⑦З憲法判例研究会編『иь⑦Зソ憲法判例』(信山社、2002年)。 黃偉峰,〈從公民投票經驗之比較研究檢證其基本假設—美英法瑞義為例〉,《選舉研究》,第5卷第1期,民國87年5月。 黃昭元,〈司法消極美德的積極實踐——評Sunstein教授的「司法最小主義」理論〉,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圖書公司,2003年,初版。 黃昭元,〈掮客與靈媒的本尊之爭——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第12期,2000年7月。 黃昭元,〈司法違憲審查的正當性爭議——理論基礎與方法論的初步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6期,民國93年11月。 黃昭元,〈修憲界限理論之檢討〉,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1997年,初版。 DWORKIN, RONALD,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1977). 黃昭元,〈抗多數困境與司法審查正當性:評Bickel的司法審查理論〉,收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初版。 葉俊榮,〈台灣第一個公民投票案:後勁反五輕「民意調查」觀察報告〉,《國家政策》,第6期,民國79年6月。 BICKEL, ALEXANDER M., 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THE SUPREME COURT AT THE BAR OF POLITICS (1962). 葉俊榮,〈「公民投票」在台灣的實踐〉,《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期,1998年5月。 廖元豪,〈論共和主義的政治哲學對美國憲法思想基礎及實務的影響〉,《憲政時代》,第20卷第3期,民國84年1月。 劉義鈞,〈創制、複決權的行使是否可以解決國家認同的問題?〉,《民主化與政府體制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1996年。 參、英文文獻 鄧衍森,〈從歐洲人權法院的實踐論國家主權與人權保障〉,《憲政時代》,第27卷第3期,民國91年1月。 蔡英文,〈古典共和公民社會的理想與奧古斯丁政治神學之解釋〉,收於台灣哲學學會(主編),《臺灣哲學研究2:法政哲學》,1999年,初版。 蔡宗珍,〈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理論結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0期,1997年1月。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1965). 蕭高彥,〈「聯邦論」中的憲政主義與制憲權〉,收於《「人民主權與憲政」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中山所主辦,民國92年12月。 蕭高彥,〈共和主義與現代政治〉,《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期,2002年6月。 關啟文,〈桑德爾的公民共和主義與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社會理論學報》,第4卷第2期,2001年9月。 Bogdanor, Vernan, (ed.), THE BLACKWELL ENCYCLOPAEDIA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1987). 謝秉憲,〈意志與限制:最高法院在美國民主政治中的角色〉,《法政學報》,第11期,2000年8月。 顏厥安,〈再訪法實證主義〉,收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允晨文化,民國87年,初版。 顏厥安,〈國民主權與憲政國家〉,《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民國89年6月。 顏厥安,〈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之規定是否牴觸學術自由?〉,收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允晨文化,民國87年,初版。 一、Books 蘇永欽,〈法學發展與社會變遷〉,收於氏著,《司法改革的再改革》,月旦出版,1998年,初版。 Elster, Jon, & Slagstad, Rune (eds.), CONSTITUTIONALISM AND DEMOCRACY (1988). 蘇永欽,〈參審制是毒藥還是補藥〉,收於氏著,《司法改革的再改革》,月旦出版,1998年,初版。 蘇永欽,〈創制複決與諮詢性公投——從民主理論與憲法的角度探討〉,《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民國90年10月。 貳、日文文獻 一、專書 2 BOUDIN, LOUIS B., GOVERNMENT BY JUDICIARY (1968). 辻村みよ子『市民主権ソ可能性:21世紀ソ憲法•ЫхヱьЁ—•Жラ⑦Ф—』(有幸堂高文社、2002年)。 中川剛『立憲主義ソ研究〔增訂版〕』(法律文化社、1986年)。 ABRAHAM, HENRY J., THE JUDICIARY: THE SUPREME COURT I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9th ed. 1994). ACKERMAN, BRUCE, WE THE PEOPLE 1: FOUNDATIONS (1991). ACKERMAN, BRUCE, WE THE PEOPLE 2: TRANSFORMATIONS (1998). ELY, JOHN H., DEMOCRACY AND DISTRUST: A THEORY OF JUDICIAL REVIEW (1980). 林立,《波斯納與法律經濟分析》,學林出版,2004年,初版。 ALLAN, T. R. S., CONSTITUTIONAL JUSTICE: A LIBERAL THEORY OF THE RULE OF LAW (2001). BUDGE, IAN, THE NEW CHALLENGE OF DIRECT DEMOCRACY (1996). Butler, David, & Ranney, Austin, (eds.), REFERENDUM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ACTICE AND THEORY (1978).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自刊,2003年,初版。 鍾國允,《法國合憲性審查之研究》,台灣大學國發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 Butler, David, & Ranney, Austin, (eds.), REFERENDUMS AROUND THE WORLD: THE GROW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CY (1994).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Democracy through Law (ed.), CONSTITUTIONAL JUSTICE AND DEMOCRACY BY REFERENDUM (1996). FISHKIN, JAMES S., DEMOCRACY AND DELIBER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DEMOCRATIC REFORM (1991). 董翔飛,《中國憲法與政府》,自刊,民國84年,修訂二十九版。 江宜樺,〈「政治是什麼」:試析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9期,1995年6月。 許志雄,《憲法秩序之變動》,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