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44
|
Title: | 中共的「和諧世界觀」:當前中共對外政策的理念與實踐 |
Authors: | 唐衡宇 Tang, Heng Yu |
Contributors: | 趙春山 唐衡宇 Tang, Heng Yu |
Keywords: | 中國外交 和諧世界 和諧社會 世界多極化 |
Date: | 2007 |
Issue Date: | 2009-09-14 10:45:22 (UTC+8) |
Abstract: | 冷戰以後,世界力量重組,全球化也隱含非常複雜的矛盾和衝突。崛起的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政治與外交影響力逐步擴大,綜合實力已經大幅度提升,在國際社會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卻也越來越讓其他國家感受到中國崛起的威脅。911事件,撞破尚未成形的世界新格局,為中共「和諧世界」理念提供宣揚空間
中共歷代領導人的對外政策及施政理念,不外乎推進世界多極化,使中國不再受霸權主義的欺凌,謀求安全的環境實現現代化建設。「和諧世界觀」雖然是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對未來的世界的願景,但並未脫離中共歷代領導人的思考方式。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ㄧ、政府出版品 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十四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國大陸研究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新中國外交風雲:第三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0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1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2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2003)。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兼論國際變局、蘇聯轉型與國家發展(台北:五南,1997)。 蔡建國主編,21世紀的東亞:機遇、挑戰與創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閻學通、孫學峰等,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閻學通等著,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 謝益顯,國際鬥爭的基本原理與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北京:外交學院,1983)。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三、期刊文章 「多領域資深專家解讀六中全會精神(秦亞青: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中國工商管理研究(北京),2006年11期,頁4~8。 尹利平、孫中亞,「〈從“尚中貴和”理念到共建“和諧世界”」,理論學習(山東濟南),2006年第4期,頁48~49。 尹慶耀,「中共當前對外政策的幾項重要內容」,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4期(1999年4月),頁41~54。 尹慶耀,「中國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由來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期(1999年1月),頁4~17。 王世誼,「論中華人民共和國三代領導集體全球戰略觀的演變」,人文雜誌(西安),2000年第1期,頁116~123。 王巧榮,「論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夥伴關係外交」,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北京),2006年第2期(總第86期),頁53~61。 王存剛,「和諧中國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支點」,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北京),2006年第6期(總第90期),頁43~48。 王逸舟,「中國與非傳統安全」,國際經濟評論(北京),2004年11-12月,頁1~8。 王雲芳,「構建“和諧世界”理念的障礙及理論選擇」,理論導刊(陜西西安),2006年9月,頁125~1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5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王傳榮、宋忠澤,「構建和諧世界 促進共同發展—關於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反思」,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東東營),第22卷第2期(2006年4月),頁37~41。 王學玉,「論地區主義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2年第8期,頁29~35。 石之瑜,「解讀『大國外交』:論兩岸差異」,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2000年12月),頁147~164,。 朱立群,「觀念轉變、領導能力與中國外交的變化」,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7年第1期(2007年6月10日),http://www.xslx.com/htm/gjzl/gjgx/2007-06-10-21810.htm。 朱西周,「論胡錦濤“和諧世界”思想產生淵源與時代意義」,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福州),總第302期2006年第3期,頁11~15。 朱峰,「關於區域主義與全球主義」,現代國際關係(北京),1997年第9期,頁41~46。 余金城,「從宏觀上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50年」,科學社會主義(北京),2006年第3期,頁36~41。 吳建民,「“中國夢”不僅屬於中國 更屬於世界」,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8期(2006年4月),頁7~9。 吳間、陳雷雷,「和諧外交:中國外交新時代」,毛澤東思想研究(四川成都),第23卷第5期(2006年9月),頁123~125。 宋效峰,「簡論中國對地區多邊機制的參與—以和諧世界觀的視角」,理論月刊(湖北武漢),2006年第5期,頁27~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宋效峰,「簡論和諧世界觀與新安全觀的內在聯繫」,勝利油田黨校學報(山東東營),第19卷第2期(2006年3月),頁79~81。 李丹,「和諧世界與國際秩序」,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福州),總第310期2006年第10期,頁85~88。 沈志華、李丹慧,「毛澤東晚年的外交戰略:探索和矛盾」,世界知識(北京),2006年第17期,頁20~24。 阮宗澤,「構建和諧世界的中國外交」,瞭望新聞周刊(北京),第46期(第46期。2006年11月14日),頁13~15。 孟曉駟,「和諧世界理念與外交大局中的文化交流—近年來我國對外文化工作的回顧與思考」,求是雜誌(北京),2006年第20期,頁58~60。 邱坤玄,「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11期(2000年11月),頁5~7。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1999年7月),頁23~38。 門洪華,「中國國際戰略思想的創新」,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7期(2006年2月),頁28~35。 門洪華,「壓力、認知與國際形象——關於中國參與國際制度戰略的歷史解釋」,世界經濟與政治(南京),2005年第4期,頁17~22。 俞可平,「和諧世界理念下的中國外交」,瞭望(北京),2007年第17期,頁30~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編,中國外交/2007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 姚介厚,「跨文化交往和世界文明共同進步」,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浙江杭州),第37卷第4期(2007年7月),頁21~26。 胡文平,「關於構建和諧世界的幾個問題」,青海社會科學(青海西寧),2006年第3期,頁5~8。 宮力,「從中美緩和到實行“一條線”的戰略——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對外戰略的轉變」,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北京),第6卷第2期(2002年5月),頁71~76。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1999年3月),頁82~93。 高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之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民國93年9月),頁19~48。 張妍,「既善其身 兼善天下—從建設和諧社會到倡導共建和諧世界」,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8期(2006年4月),頁37~41。 張清敏,「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世界知識(北京),2004年第4期,頁54~55。 張清敏,「全球環境下的中國文化外交」,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7期(2006年2月),頁36~43。 張景榮,「論以和諧為主題的矛盾思維」,思想理論教育導刊(北京),總第80期2005年第8期,頁7~13。 張登及,「爭論中的中共『大國外交』政策:對大陸學者訪談的綜合報告」,東亞季刊,第32卷第4期(2001年10月),頁1~22,。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張業遂,「繼往開來,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進一步發展——紀念中國與歐盟建交三十周年」,求是雜誌(北京),2005年9期,頁58~60。 郭志俊,「實現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途徑—構建和諧世界的關鍵」,蘭州學刊(甘肅蘭州),總第152期2006年第5期,頁112~114。 陳向陽,「務實王道睦鄰外交」,江南社會學院學報(江蘇蘇州),第6卷第4期(2004年12月),頁24~27。 章百家,「改變自己影響世界--20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芻議」,中國社會科學(北京),2002年第1期,頁4~19。 湯光鴻,「世界多樣性與中國外交新理念」,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5年第5期,頁22~27。 費民,「中俄聯手勾畫國際新秩序」,兵團建設(烏魯木齊),2005年第8期,頁45~46。 楊闖,「論“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內涵與本質」,社會主義研究(湖北武漢),總第169期2006年第5期,頁94~97。 葉自成,「21世紀初的新形勢與中國大國外交戰略新概念」,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0年1期,頁25~36。 葉自成,「關於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再談中國的大國外交心態」,太平洋學報(北京),2002年1期,頁62~66。 賈同躍,「江澤民和諧世界思想探析」,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安徽淮北),第27卷第3期(2006年6月),頁41~44。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滿振剛,「構建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新理念的深層解讀」,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河南新鄉),第33卷第5期(2006年9月),頁51~54。 趙文衡,「東協與中共成立自由貿易區初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2期(民國91年2月),頁103~108。 劉清才,「構建和諧世界:關於世界秩序範式的理論探討」,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吉林長春),第46卷第5期(2006年9月),頁37~43。 劉紹春,「簡論胡錦濤的和諧思想」,學術論壇(廣西南寧),總第188期2006年第9期,頁42~45。 蔡拓,「和諧世界與中國對外戰略的轉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吉林長春),第46卷第5期(2006年9月),頁51~58。 蔡裕民,「後九一一時期中共外交政策的持續與遞嬗」,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0期(2002年10月),頁52~60。 鄭啟榮,「建設和諧世界—中國外交思想的新發展」,當代世界(北京),2006年第10期,頁7~8。 鄭啟榮、孫潔琬,「和諧世界理念與聯合國憲章精神」,外交評論(北京),總90期(2000年8月),頁15~20。 閻學通,「國際格局的變化趨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5年第10期,頁5~7。 閻學通,「變化中的世界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9期,頁7~10。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隨新民,「理解周恩來外交思想:一種外交哲學視角」,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8期(2006年4月),頁77~83。 戴德錚,「構建和諧世界的和平理念分析」,社會主義研究(湖北武漢),總第168期2006年第4期,頁25~28。 譚虎娃,「關於和諧世界提出的多維思考」,蘭州學刊(甘肅蘭州),總第153期2006年第6期,頁96~98。 蘇浩,「中國外交的“夥伴關係”框架」,世界知識(北京),2000年第5期,頁11~12。 鐵鍇,「構建和諧世界的政治內涵」,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南京),總第41期2006年第3期,頁56~58。 四、網路文章 「13年來,中越關係全面恢復」,新華網(北京),2005年07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21/content_3247502.htm。 「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理論」,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7552/77578/5329131.html。 「1974年4月6日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8561/79699/5524601.html。 「1974年4月6日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8561/79699/5524601.html。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006:三大峰會,踐行中國“和諧世界”理念」,新華網(北京),2006年12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2/28/content_5541893.htm。 「2006中國經濟社會藍皮書:新民生三大問題凸現」,新華網(北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2/22/content_3953712.htm。 「2006跨文化傳播論壇今天上午在北京舉行」,跨文化傳播論壇(北京), http://www.cccf.china.cn/whcb/txt/2006-09/04/content_164729.htm。 「中方希望繼續通過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04/content_7199364.htm。 「中方堅定支持增加非洲國家在安理會的代表性」,中新網(北京),2005年7月12日,http://www3.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7-12/26/597861.shtml。 「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中日聯合宣言)」,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26/content_331597.htm。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強調堅持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新聞網(香港),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3/22199829394s.shtml。 「胡錦濤提『和諧中東』角逐中東板塊」,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01/3/0/9/100130935.html?coluid=62&kindid=1300&docid=100130935。 「中共、秦始皇和孔子」,中央廣播電台,http://www.rti.com.tw/。 「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國網(北京),1993年11月14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archive/131747.htm。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 「中俄哈吉塔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和裁減軍事力量的有關協定」,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議官方網站(北京),http://www.scosummit2006.org/zywj/2006-04/20/content_287.htm。 「中俄聯合聲明(1994年9月3日)」,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27/content_642448.htm。 「中美聯合聲明(1997年10月29日)」,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8/content_257084.htm。 「中國11月份通脹率達11年來最高」,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12月1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30000/newsid_7137700/7137780.stm。 「中國代表在亞洲安全大會上闡述中國新安全觀」,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05/content_3045739.htm。 「中國代表強調和平解決朝核問題是唯一正確的選擇(2003年1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張炎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就朝核問題的發言)」,中國網(北京),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chwtlfht/446713.htm。 「中國代表闡述防止核擴散等問題的原則立場」,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5/02/content_6054153.htm。 「中國加入G8?安倍表態說不」,自由時報,2007年6月1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n/15/today-int5.htm。 「中國用文化塑造國家形象向世界呈現多彩文化品格」,人民網(北京),2007年9月26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6317757.html。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1/4441902.html。 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6962.htm。 「中國年閉幕式莫斯科舉行中俄總理出席並致辭」,中新網(北京),http://big5.chinanews.com.cn:89/gn/news/2007/11-07/1070280.shtml。 「中國有關國際秩序的主張(2006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wjdt/wjzc/t24778.htm。 「中國的貧富懸殊問題該怎麼解決?」,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5-09/21/content_3516117.htm。 「中國宣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js/2159/t8987.htm。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就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比什凱克峰會、中俄元首會晤舉行新聞發佈會(實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7年8月10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b/zwjg/zwbd/t350459.htm。 「中國譴責達賴喇嘛欲破壞北京奧運」,BBC中文網(倫敦),2008年3月7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280000/newsid_7283500/7283508.stm。 「中朝互動:胡金峰會的多重含義」,新華網(北京),2005年10月3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5-10/31/content_3707598.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首腦會晤聯合聲明(1997年12月16日)」,新華網(北京),http://202.84.17.11/ssjj/zrjcf/files/b3.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首腦會晤聯合聲明」,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service2.xinhuanet.com/ssjj/zrjcf/files/b3.htm。 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中華文化非洲行在南非拉開序幕」,人民網(北京),2004年7月14日,http://english.2007afdb.org/BIG5/guoji/1029/2639645.html。 「天安門母親要求與政府公開對話」,BBC中文網(倫敦),2008年2月28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260000/newsid_7268200/7268263.stm。 「日本媒體:中國-東盟關係邁上新臺階」,新華網(北京),2006年10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30/content_5266644.htm。 「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兩個中間地帶)」,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70190/70197/70362/4769775.html。 「毛澤東主席關於三個世界的理論和一條線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js/2159/t8972.htm。 「毛澤東作八大開幕詞(1956年9月15日)」,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442004.html。 「王光亞副外長在亞洲文明對話會議上的發言」,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80.htm。 「外交部:西藏僧侶連續滋事已平息」,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9/2/2/10059229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592295。 「外交部長楊潔篪答記者問」,星島環球網(香港),2008年3月12日,http://www.stnn.cc:82/live/200803/t20080312_745992.html。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中美戰略對話等回答記者提問」,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北京),2008年1月22日,http://www.gov.cn/xwfb/2008-01/22/content_865621.htm。 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回味決戰心跳依舊——重溫北京申奧成功時刻」,新華網(北京),2002年7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7/13/content_480841.htm。 「多極化進程加快中國外交成果豐碩(1997.12.18)──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接受本報年終專訪」,人民網(北京),http://past.people.com.cn/BIG5/guoji/209/4955/4956/20010410/438145.html。 「李濱大使在西江大學國際大學院的演講:中國與全球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 http://www.chinaemb.or.kr/chn/sgxx/gyjh/t81662.htm。 「亞行報告稱:亞洲貧困率下降富人收入增長較快」,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08/content_6497612.htm。 「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趙紫陽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78年10月25日)」,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6/65447/4526368.html。 「按世界標準中國近1.5億貧困人口」,中國人口網(北京),2008年1月17日,http://www.chinapop.gov.cn/rkxx/rkxw/t20080116_102222437.html。 「美國總統布希就職演講稿(2005年1月25日)」,美國參考(華盛頓),http://usinfo.state.gov/mgck/。 「胡錦濤: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新華網(北京),2007年1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1/24/content_5648188.htm。 「胡錦濤在APEC第15次領導人非正式會發表講話」,中國網(北京),2007年9月8日,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7-09/08/content_8842433.htm。 「胡錦濤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guanet.com/newscenter/2006-06/15/content4701974.htm。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胡錦濤在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的講話(2005年)」,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議官方網站(北京),http://www.scosummit2006.org/ldrjh/2006-04/20/content_114.htm。 「胡錦濤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全文」,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北京),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6-11/17/content_445874.htm。 「胡錦濤就推進新時期中越關係提出四點建議」,新華網(北京),2006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17/content_5340272.htm。 「胡錦濤提和諧中東展中國角逐中東板塊決心」,星島環球網(香港),http://www.singtaonet.com:82/global/head/t20060424_198761.html。 「胡錦濤與越南政要會談就發展中越關係提五建議」,中國新聞網(北京),2005年10月31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10-31/23127319076s.shtml。 「英美專家:中國讓非洲無須再仰賴西方」,新華網(北京),2006年8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2/content_4991934.htm。 「英國首相布朗:英中合作對世界至關重要」,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4/8/6/100548608.html?coluid=91&kindid=2716&docid=100548608&mdate=0118142102。 「國家年:中國公共外交的互動新平臺和成功實踐」,中國政府網(北京),2007年3月6日,http://www.gov.cn/wszb/zhibo20070306/content_542410.htm。 「國際特赦批評中俄向蘇丹出售武器」,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5月8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630000/newsid_6633700/6633751.stm。 「國際媒體高度評價中非論壇:展示和諧世界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http://www.scio.gov.cn/jrzg/wgrkzg/200611/t102788.htm。 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學習讀本(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 「國際對中國軍力的擔憂是否有根據?」,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08月0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920000/newsid_6926900/6926973.stm。 「基廷對中國軍力“印象深刻”要求增加透明」,星島環球網(香港),2008年1月15日,http://www.stnn.cc:82/china/200801/t20080115_713454.html。 「基辛格接受德媒體採訪:中國崛起是挑戰更是機遇」,新華網(北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1/06/content_3739913.htm。 「第九屆世界華商大會暨2007日本中華年」,中新網(北京),http://www.chinanews.com.cn/special2/2006-11-15/12.shtml。 「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5-10/07/content_3590232.htm。 「第九屆“10+3”財長會議強調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北京),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jw/2006-05/05/content_273836.htm。 「第十屆"10+3"財長會議尋求加強金融合作」,新華網(北京),2007年5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05/06/content_6062846.htm。 「2007年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達1.53萬億美元」,新華網(北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4/content_7485802.htm。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人民網(北京),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0/49152/6528753.html。 「章新勝:建設和諧世界必須尊重文明多樣性」,人民網(北京),2006年10月2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4/4966811.html。 鄧小平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通報黑磚窯初步調查情況」,人民網(北京),2007年06月18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7/5878084.html。 「就像一個大家庭的聚會:鄧亞萍心目中的2008」,中國網(北京),2007年4月28日,http://big5.china.com.cn/book/zhuanti/qkjc/txt/2007-04/28/content_8187221.htm。 「提升國家軟實力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新華網(北京),2006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7/content_5340466.htm。 「斯皮爾伯格辭去北京奧運藝術顧問」,BBC中文網(倫敦),2008年2月12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240000/newsid_7242000/7242050.stm。 「發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國55年經濟建設述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4年9月24日,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6232.htm。 「發展軟實力:中國新的戰略著眼點」,新華網(北京),2007年3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3/12/content_5834306.htm。 「傳國際奧會主席要求北京對達爾富爾施壓」,星島環球網(香港),2008年2月14日,http://www.stnn.cc:82/china/200802/t20080214_731127.html。 「新加坡舉行紀念東盟-中國夥伴關係15周年研討會」,新華網(北京),2006年12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12/18/content_5504307.htm。 「楊潔篪闡述中國立場堅持中東問題應勸和促談」,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chinareviewagency.org/doc/1005/0/2/2/10050227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502275。 「溫家寶再次強調: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網(北京),2005年4月7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news/831582.htm。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當前存在哪些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人民網(北京),2006年10月30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973751.html。 「圖們江地區的大事簡摘」,中國吉林網(吉林長春),2007年8月28日,http://www.chinajilin.com.cn/zhuanti/content/2007-08/28/content_916596.htm。 「對孔子學院總體介紹」,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北京),http://www.hanban.org/cn_hanban/content.php?id=1954。 「熊光楷論中國戰略態勢強調絕不容台獨分裂(2008年1月7日)」,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3/7/4/100537415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537415&mdate=0107215801。 「綜述:中印兩軍關係不斷走向務實」,新華網(北京),2007年12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2/20/content_7286214.htm。 「蓋茨:將敦促中國增加軍事透明度」,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11月1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070000/newsid_7074200/7074201.stm。 「劉少奇作政治報告(1956年9月15日)」,人民網(北京),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0/65452/4526551.html。 「劉亞洲:空軍現代化戰略轉型要實現三個轉變」,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1/16/content_7431061.htm。 「德國之聲採訪李銳全文」,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2006年9月16日,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2144,2175831,00.html。 「歐盟非洲峰會欲抗衡中國影響力」,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12月8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130000/newsid_7134200/7134226.stm。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蔡武:打造軟實力關鍵是提升文化吸引力」,中國評論新聞網(香港),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2/0/0/3/10020036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200365。 「鄧亞萍: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提高中國軟實力」,新華網(北京),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03/12/content_5835577.htm。 「鄧亞萍:以北京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提高中國軟實力」,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03/12/content_5835577.htm。 「導演表在淳:開幕式是一場國家軟實力的競賽」,新華網(北京),2008年1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01/08/content_7384657.htm。 「歷史的今日: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人民網(北京),http://www.people.com.cn/GB/tupian/247/7610/7611/2803862.html。 「澳外長:中國應尊重澳自由政治制度」,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6月13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740000/newsid_6747200/6747229.stm。 「積極開展多邊外交,促進我參與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代表處,2007年1月17日,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vienna.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701/20070104277149.html。 「簡介:達爾富爾衝突」,BBC中文網(倫敦),2006年9月17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350000/newsid_5354800/5354892.stm。 「藏人流亡政府:拉薩有30人喪生」,BBC中文網(倫敦),2008年3月1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290000/newsid_7298000/7298014.stm。 「關於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報告——1986年3月25日」,人民網(北京),http://www.people.com.cn/zgrdxw/zlk/rd/6jie/newfiles/d1140.html。 二、專書 于運全,「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任重道遠」,中國網(北京),2007年1月22日,http://big5.china.com.cn/book/zhuanti/qkjc/txt/2007-01/22/content_7692036.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計劃經濟委員會,「關於第三個五年計劃安排情況的彙報提綱(1965年9月2日)」,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02/content_2538539.htm。 王緝思,「美國霸權的邏輯」,環球資訊網(汕頭),http://www.chinadaily.com.cn/gb/doc/2003-08/21/content_257020.htm。 王龍琴,「背景資料: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5/23/content_6137582.htm。 王鴻剛,「西方能接受中國『和諧世界』構想嗎?」,廣州日報(廣州),2006年6月20日,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9083/2006/06/20/762@1097225.htm。 白露堂,「向世界推介中國傳統文化價值」,新華網(北京),2006年8月23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8/23/content_4993067_2.htm。 安民,「在經濟全球化中實現共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jjywj/t196795.htm。 江澤民,「人類需要世界各國共贏的經濟全球化」,中國新聞社(北京),2000年9月8日,http://www.china.org.cn/ch-jingji/jinji1/1.htm。 何宗龍,「軍力報告:中國實際軍費是公佈數字的三倍」,中央廣播電台,2008年3月4日,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101350。 李肇星,「和諧與中國外交」,北京論壇(北京),http://www.beijingforum.org/shid/ShowArticle.asp?ArticleID=969。 丁永康,中共的國際新秩序:理論發展與實踐(台北:政治大學東亞所,2001)。 李鵬,「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亞歐新型夥伴關係」,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15/content_2698871.htm。 李寶俊,「中國外交的世紀理念」,馬克思主義研究網(北京),2006年1月10日,http://myy.cass.cn/file/2006011020454.html。 孟曉駟,「中國:文化外交顯魅力」,文化發展論壇(北京),2005年11月11日,http://www.ccmedu.com/bbs12_3610.html。 邱坤玄,「二十一世紀中共的外交策略」,國策研究院,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60-9/m161_6.htm。 邱坤玄,「中共新世紀全方位積極外交的剖析」,和平論壇,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33:&webitem_no=103。 金人慶,「財經外交成為維護國家重大利益的手段」,人民網(北京),2007年3月2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8215/112534/112537/6635497.html。 胡羽、閻俊仙、王早霞,「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新華網(北京),http://www.sx.xinhuanet.com/ztjn/2007-11/13/content_11650129.htm。 胡錦濤,「科學發展觀是我黨提出的新重大戰略思想」,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4/04/content_1400182.htm。 唐秉鈞,「中國對非洲擴張勢力引起歐洲議會警惕」,中央通訊社,http://rss.cna.com.tw/rss_topread.php?t=3&id=200802280019&class=PF&code=01e0407d859c0d4ef980ab118e8f6ad4。 唐家璇,「新中國外交的光輝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0年12月20日,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js/t8737.htm。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2002)。 秦剛「中印陸軍舉行聯合反恐訓練旨在增進互信」,新華網(北京),2007年12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12/20/content_7286175.htm。 翁素雲,「無國界記者年報聚焦中國記者狀況」,BBC中文網(北京),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500000/newsid_4509000/4509041.stm。 袁炳忠,「“9•11”事件牽動世界——沒有改變世界格局」,新華網(北京),http://news.xinhuanet.com/news/2001-12/28/content_214852.htm。 張佩芝,「美眾院討論議案譴責中國迫害宗教」,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2006年6月13日,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6-06/w2006-06-13-voa1.cfm?CFID=207539571&CFTOKEN=32589722。 張蓉湘,「年鑒:中國軍費495億?超過日俄」,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7-06/w2007-06-22-voa26.cfm。 張蓉湘,「美國會就中國奧運承諾召開聽證會」,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http://www.voanews.com/chinese/w2008-02-28-voa48.cfm?rss=politics。 許琳,「世界渴望瞭解中國,發展孔子學院千載難逢」,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北京),http://www.hanban.org/cn_hanban/content.php?id=2944。 郭震遠,「和諧世界: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總綱」,中國評論(北京),總第98期(2006年2月),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01/4/2/2/100142223_2.html?coluid=54&kindid=0&docid=100142223。 陳向陽,「中國務實王道外交思想與戰略文化的當代價值」,中國網(北京),http://blog.china.com.cn/sp1/chenxiangyang/173322569.shtml。 陸南泉,「中俄經貿合作迎來重要機遇期」,中俄經貿合作網(遼寧瀋陽),http://www.crc.mofcom.gov.cn/crweb/crc/info/Article.jsp?a_no=96872&col_no=18。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係研究所,國際環境與中國的和平發展(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 章詒和,「我的聲明和態度」,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北京),http://www.cser.org.cn/index.php?option=com_joomlaboard&Itemid=43&func=view&id=78&catid=15。 單寶鋒,「經濟全球化的成因、特徵及效應」,中國網(北京),2006年5月27日,http://big5.china.com.cn/ch-jingji/jinji/4.htm。 彭凱雷,「中國今年力推“財經外交”保證國家最高利益」,新華網(北京),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06/07/content_3053921.htm。 黃介正,「布希主義及其對亞太安全之可能影響」,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642。 楊永明,「布希推廣民主:戰略與包裝」,聯合報,2005年1月23日,http://club.ntu.edu.tw/~yang/Comment-230105.htm。 楊成緒,「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鄧小平外交思想淺議」,新華網(北京)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8/09/content_1741467.htm。 楊明娟,「天安門母親張先玲遭當局監視並限制行動」,中央廣播電台,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t=1&NewsID=101189。 葉凡,「分析:中國是非洲真正的朋友?」,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7-05/w2007-05-17-voa66.cfm。 葉凡,「緬甸人權組織敦促抵制北京奧運會」,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w2008-02-26-voa63.cfm?rss=politics。 熊賢良,「中國政府如何回應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北京),http://www.edu.cn/20030904/3090376.shtml。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主編,國際形勢年鑑﹒2004(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趙文衡,「中國與東協FTA牽動東亞國家政經關係」,台灣日報,2003年10月14日,http://www.globalpes.com/FTA/ASEANplus.htm。 趙啟正,「跨越文化障礙更好地向世界說明中國」,跨文化傳播論壇(北京),http://www.cccf.china.cn/whcb/txt/2006-08/25/content_161788.htm。 齊之豐,「中國奴工事件迴避政治制度問題」,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7-06/w2007-06-21-voa28.cfm。 劉延東,「探求和諧之道共建和諧世界」,人民網(北京),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5879114.html。 劉建平,「“一邊倒”冷戰體制下和平共處的限度:朝鮮戰爭後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民主與科學網站(北京),http://dscn.jflycn.net/file.php?id=4011。 劉然,「美國國防雜誌告誡中國的軍事擴張」,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w2008-02-21-voa1.cfm?rss=politics。 鄭永年,「從『中國威脅』到『中國責任』」,BBC中文網(倫敦),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460000/newsid_4466400/4466460.stm。 燕青,「人權組織批中國經濟奇跡黑暗角落」,美國之音中文網(華盛頓),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7-06/w2007-06-19-voa54.cfm。 錢其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新世紀的國際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hpgcwxyzgjyth/t139382.htm。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主編,國際形勢年鑑﹒2005(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薦軒,「黑窯奴工:中國的失敗」,BBC中文網(倫敦),2007年6月18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760000/newsid_6764800/6764823.stm。 躍生,「中國媒體遭寒流“冰點”被停刊」,BBC中文網(倫敦),2006年1月25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640000/newsid_4648800/4648842.stm。 五、新聞及報紙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人民日報(北京),2001年6月15日,第4版。 「上海合作組織:成功開展國際合作的新模式——俄羅斯總統普京為上海合作組織2006年峰會撰文」,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4日,第3版。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聯合公報」,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6日,第4版。 「中日發表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11月27日,第1版。 「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4月12日,第3版。 「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8月23日,第1版。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人民日報(北京),2004年9月27日,第1版。 于永達,集聚優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10月14日,第1版。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10月19日,第1版。 「中法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10月27日,第2版。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隆重開幕」,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11月5日,第1版。 「中俄聯合公報」,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7月4日,第1版。 「中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1996年4月26日,第1版。 「中俄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3月27日,第3版。 「中國外交影響力增強將在APEC展現大國自信」,環球時報(北京),2006年11月14日,第6版。 「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4月3日,第1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3月22日,第3版。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20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聯合宣言」,新華每日電訊(北京),2003年10月9日,第5版。 「中蘇兩國關於締結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協定的公告」,人民日報(北京),1950年2月15日,第1版。 「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解放軍報(北京),2008年2月10日,第2版。 「江澤民在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2001年7月2日,第1版。 「江澤民會見出席“21世紀論壇”外方人士」,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2000年6月14日,第1版。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西藏自治區公安廳通告」,西藏日報(西藏拉薩),2008年3月15日,第1版。 「努力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6月18日,第1版。 「和諧世界的新思維,大思路」,學習時報(北京),2007年1月1日,第2版。 「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6月2日,第1版。 「武警"雪豹突擊隊"命名即將赴俄參加聯合反恐演習」,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8月30日,第1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促進中東和平建設和諧世界」,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4月24日,第3版。 「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共同努力」,人民日報(北京),1997年4月24日,第1版。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10月25日,第1版。 「胡錦濤在沙特協商會議發表重要演講」,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4月24日,第1版。 「胡錦濤在倫敦金融城市長薩沃里舉行的歡迎晚宴上的演講」,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11月11日,第1版。 「國際關係民主化是世界和平重要保證」,人民日報(北京),2001年11月6日,第1版。 「堅持改革開放推進合作共贏——胡錦濤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人民日報(北京),2008年4月13日,第1版。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8月24日,第1版。 「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輪大法”是一場嚴肅的政治鬥爭」,人民日報(北京),1999年8月1日,第1版。 「順勢弄潮大有作為——全面認識和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2月25日,第12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北京),1978年6月6日,第1版。 「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2月19日,第2版。 「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8日,第1版。 丁剛,「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影響深遠」,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12月14日,第3版。 丁海明、李宣良,「“友誼-2006”中巴聯合反恐軍演」,中國國防報(北京),2006年12月19日,第1版。 于宏建、馬劍,「第二次中俄財長對話成果積極」,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7月13日,第3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12月23日,第15版。 尹承德,「中日經濟關係的新變化」,中國經濟時報(北京),2007年8月23日,第4版。 尹承德,「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是建設和諧世界前提」,解放軍報(北京),2005年9月27日,第5版。 王作葵、趙嘉麟,「中俄舉行“合作—2007”聯合反恐演習」,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9月5日,第3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3/2004(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王逸舟,「重視非傳統安全研究」,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5月21日,第7版。 王毅,「全球化進程中的亞洲區域合作」,人民日報(北京),2004年4月30日,第3版。 吳邦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綱領文件」,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10月25日,第2版。 李文云、吳成良,「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今起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12月14日,第4版。 李忠傑,「呼喚國際關係民主化」,解放軍報(北京),2001年8月21日,第5版。 李麗輝,「中俄財長對話機制正式建立」,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3月22日,第2版。 杜海濤,「首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舉行」,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12月2日,第4版。 孟祥青,「周邊穩,則中國安」,環球時報(北京),2007年4月4日,第11版。 季明、葛萬青、郝利鋒,「胡錦濤主席關于建設和諧地區的建議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6月15日,第5版。 芬蘭,「商務部: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3來自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國際商報(北京),2007年8月28日,第1版。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文化圖書公司,1985)。 徐兆榮,「中非峰會:"和諧世界"理念的成功實踐」,中國產經新聞報(北京),2006年11月7日,第A03版。 徐壯志、張玉清、李宣良,「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演非常成功」,新華每日電訊,(北京),2005年8月26日,第4版。 馬小寧、徐寶康,「友好交流共創未來」,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4月11日,第3版。 馬小寧、徐寶康,「胡錦濤縱論各成員合作重點」,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2005年11月19日,第1版。 國紀平,「任何單一文明都不能成為真正“普世文明”」,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12月3日,第2版。 張民生、陳志國,「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中哈舉行聯合反恐演習」,邊防警察報(北京),2006年8月29日,第1版。 曹鵬程,「胡錦濤會見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11月29日,第1版。 楊松,「和諧世界與國際經濟新秩序」,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北京),2007年1月16日,第3版。 溫家寶,「加強亞歐財金合作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人民日報(北京),2005年6月27日,第3版。 溫家寶,「共同譜寫經貿合作的新篇章」,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11月1日,第3版。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和實際作為(台北:好聯出版社,1995)。 溫家寶,「開創中歐關係合作、共贏、和諧的新局面」,人民日報(北京),2006年9月15日,第3版。 董國政、韋偉,「背景延伸:上海合作組織的歷次聯合軍演」,解放軍報(北京),2007年7月13日,第4版。 解裏軒,「如何認識當今國際環境和國際政治鬥爭帶來的影響」,解放軍報(北京),2001年1月18日,第6版。 翟崑,「中越“四好”關係更上層樓」,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2006年11月16日,第1版。 劉永華、段建勛,「中印舉行陸軍聯合反恐訓練」,人民日報(北京),2007年12月20日,第4版。 蔡年遲、代烽,「印度洋為中國海軍喝彩」,中國青年報(北京),2007年3月23日,第9版。 鄭必堅,「中國和平發展與中華文明復興」,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2006年4月10日,第1版。 鄭惠鴻,「讀賣新聞:日擬建置巡弋飛彈攔截網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威脅」,青年日報,2008年1月28日,第2版。 錢彤、羅輝、季明,「“上合”峰會舉行,胡錦濤倡議建設和諧地區」,新華每日電訊(北京),2006年6月16日,第1版。 貳、英文部分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1994年)。 FoxButterfield,“DengAgainSaysChineseMayMoveAgainsVietnam”,New York Times,Feb1,1979. JosephS.Nye,InternationalRegionalism:Readings,Boston:LittleBrown&Co.,1968. JuliusW.Pratt,AHistoryofUnitedStatesForeignPolic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72) PeterJ.Katzenstein.NormsandIdentityinWorldPolitics,ed.(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6.) Baldwin, David A. 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Bush, Richard C. At Cross Purpose: U.S.-Taiwan Relations Since 1942. Armonk, New York: M. E. Sharpe, 2004. Butfoy, Andrew. Common Security and Strategic Reform: A Cr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St. Martin`s , 1997. Gurtov, Mel, and Byong-Moo Hwang. China`s Security: The New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ulder: Lynne Rienner, 1998. Keohane, Robert O, ed.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Klare, Michael T. Peace & World Security Studies . Boulder: Lynne Rienner, 1994. 王恩涌主編,中國政治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Malik, Hafeez. The Ro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New World Order. New York: St. Martin`s, 1997. North, Robert C. War, Peace, Survival: Global Politics and Conceptual Synthesi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0. Swaine, Michael D , and Ashley J. Tellis .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RAND , 2000.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979. Algieri, Franco, “EU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China: An Institutionalist Perspective,” The China Quarterly, No.169 (March 2002): 64-77. Glaser, Bonnie S.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Asian Survey 33 (March 1993): 252-271. Jacobson, Carl. “Russian-China: The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 European Security 7 (Winter 1998): 1-11. Roy, Denny. “China`s Post-Deng Foreign Re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53 (Winter 1997): 133-147. 參、網站訊息部分 人民網http://www.peopledaily.com.cn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組織部http://www.zgdjyj.com 中共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http://www.china.org.cn 中國社會科學院http://www.cass.net.cn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網http://www.chinaiiss.org 中國經濟時報http://www.cet.com.cn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eurasian.org.tw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http://www.cn.emb-japan.go.jp 世界新聞網(CNN)http://cnn.icxo.com 亞洲新聞網http://www.cna.tv 王偉光,科學發展觀的研究與實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南方網http://big5.southcn.com 美國國家信息局http://www.usinfo.org 美國駐華大使館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 華盛頓觀察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解放軍報網絡版http://www.pladaily.com.cn 遠景拾穗http://www.future-china.org 德國駐中共大使館http://www.deutschebotschaft-china.org 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http://www.delchn.cec.eu.int 王傑主編,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王景弘,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台北:遠流,2000)。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中國外交-探尋新的視角與解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王逸舟,國家利益再思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1994)。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汝信、陸學藝、李培林,200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何宏儒譯,John W. Mason著,冷戰(The Cold War:1945-1991)(台北:麥田,2001)。 何清漣,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策略大揭密(台北:黎明文化,2006)。 余炳輝等編譯,社會研究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余起芬,國際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 吳安家主編,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1990)。 李丹慧主編,國際冷戰史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李本京主編,美國外交政策(台北:正中書局,1987)。 李正中,國際政治學:世界政治發展與變遷(上冊)(台北:正中書局,1992)。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李景治、羅天虹等著,國際戰略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李登科等著,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李寶俊,從戰略夥伴關係的建立看中國外交理念的變化(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杜蒲譯,Maurice Meisner(莫里斯.邁斯納)著,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史(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第三版1999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 沈偉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 林添貴譯,James H. Mann著,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台北:先覺,1999)。 林添貴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台北:立緒文化,1998)。 俞正梁等著,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洪兵,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 胡祖慶譯,Kenneth N. Waltz著,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台北:五南,1997)。 胡鞍鋼,挑戰中國(台北:新新聞出版社,1995)。 計秋楓譯,David M. Lampton(蘭普頓)著,同床異夢(Same Bed Different Drea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 倪世雄,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夏保成,國家安全論(長春:長春出版社,1998)。 宮力主編,鄧小平的外交思想與實踐(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 席來旺主編,外交謀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 徐之先,中日關係三十年(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 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 徐京利,另起爐灶:崛起巨人的外交方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 時殷弘,國際政治-理論探究、歷史概論、戰略思考(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Carola McGiffert著,美國政治印象中的中國(China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Imagina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5)。 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Sam C.Sarkesian、John Allen Williams、Stephen J.Cimbala等著,美國國家安全(U.S. NATIONAL SECURIT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5)。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2003)。 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2003)。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揚智,2000)。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梁守德主編,面向21世紀的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2000)。 陳永生主編,十五大後中國大陸情勢分析(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1998)。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2001)。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 陳峰君,亞太安全析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2000年)。 陳樂民主編,西方外交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陸忠偉主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 楊福昌主編,跨世紀的外中國外交:“中國外交輝煌50年”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達賴喇嘛著,康鼎譯,流亡中的自在:達賴喇嘛自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 裴堅章主編,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4981007 96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81007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6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