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17983      Online Users : 5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506


    Title: 中共海軍外交政策與實踐之研究
    Authors: 郭力中
    Contributors: 李明
    丁樹範
    陳世民

    郭力中
    Keywords: 海軍外交
    中共海軍
    海軍戰略
    Date: 2007
    Issue Date: 2009-09-14 10:41:17 (UTC+8)
    Abstract: 海軍主要的活動空間在於廣闊浩瀚的海洋,尤其絕大部分在公海,故具備可在和平時期自由跨出國門、馳騁大洋之特性,遂行支持國家外交政策之任務,並被賦予「國際軍種」之地位。且由於海軍除扮演軍事角色外,並具備警察與外交之功能。故有關海軍在境外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以及各類對外交往、裝備技術援贈、支援涉外科考與聯合軍演等活動,都屬於海軍外交的範疇。
    近年來中共隨著外交政策與國際環境的改變,海軍外交的內容擴展到艦艇互訪、兼具經濟與外交考量的裝備技術援贈,尤其在海洋與領土主權爭議浮上檯面,「台灣問題」與「南沙問題」成為中共亟待解決的重大事項情況下,其開始運用相對優勢的海軍軍力,展現以武力為後盾解決爭議的企圖,這是海軍外交朝向非友好方向運用的轉變,也是中共海軍外交運用的另一個新面向。
    未來隨領導人對於海軍任務能力的要求,無論在範圍與性質等方面更甚以往,尤其隨著非傳統安全領域威脅日漸受到重視,中共海軍外交的實施手段更見多元、範圍更廣泛,合作對象也將擴及到更多國家。
    Reference: 一、中文部份
    (一)政府出版品
    王蜀寧,《海戰與戰略》。桃園:國防大學,2004年。
    方淑惠、余佳玲譯,佛蘭納根(Stephen J. Flanagan)、馬提(Michael E. Marti)原著,《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nd China in Transition)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5年。
    朱成祥,高西柯夫(S.G. Gorshkov)原著,《國家海權論》(The Sea Power of the State)。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年。
    李長浩譯,大衛.穆勒(David Muller)原著,《中共之海權》(China as a Maritime Power)。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8年。
    林芳燕譯,維尼.伯特(Wayne Bert)原著,《孰者勝出:美國與中國在東南亞之爭》(The United Stat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 Changing of the Guard ?)。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吳其達、高一中、翟文中譯,伍爾澤(Larry M. Wortze)原著,《廿一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in The 21st Century)。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0年。
    高一中譯,艾布蘭.夏爾斯基(Abram N. Shulsky)原著,《嚇阻理論與中共的行為》(Deterrence Theory and Chinese Behavior)。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高一中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Asian Perspectives on the Challenges of Chin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1年。
    國防部,《中共研究彙編》。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6年。
    童振源,〈台灣對於大陸在1995-96年及1999-2000年武力威脅的反應〉,《中國事務季刊》。第九期(2002年7月),頁71-89。
    馮梁、段延志,〈中國海洋地緣安全特徵與新世紀海上安全戰略〉,《中國軍事科學》。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26。
    楊志恆,〈中共海軍361潛艇事件暴露軍隊現代化盲點〉,《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7期(2003年7月),頁8-10。
    楊懷慶,〈江澤民的海軍外交政策〉,《求是》。2000年第5期(2000年5月),頁27。
    葉介甫,〈王尚榮:受命組織指揮炮擊金門〉,《黨史博覽》。2006年1月,頁35-37。
    廖文中,〈中共躍向遠洋海軍戰略〉,《中共研究》。第28卷第12期(1994年12月),頁48-63。
    翟文中,〈海軍外交與危機處理〉,《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1997年11月),頁36。
    蔣復華,〈中共海軍潛艦部隊現況與發展之探索〉,《海軍學術雙月刊》。41卷5期,(2007年10月),頁87-90。
    蔣磊、胡晉鋒,〈近海防禦海軍戰略對創新海軍戰略理論的啟示〉,《海軍學術研究》。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20-21。
    劉新華,〈試論中國發展海權的戰略〉,《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2006年6月),頁71。
    國防部,《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8年。
    劉廣華譯,Michael Mcdevitt著,〈中共海軍將何去何從?〉,《國防譯粹》。第28卷第10期(2001年10月),頁14。
    蔡裕明,〈兩洋突圍—中國對緬甸外交政策之探究〉,《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8期(2004年5月),頁319。
    ______,〈中國向緬甸出口艦船用柴油機〉,《漢和防務評論》。2008年3月號(2008年3月),頁22-23。
    蔡裕國,〈2004年中法海軍聯合軍事演習及其意涵〉,《展望與探索》。第3卷3期(2005年3月),頁66。
    閻明復,〈1958年炮擊金門與葛羅米柯秘密訪華〉,《百年潮》。2006年5月,頁23-26。
    錢春泰,〈論我國海軍外交運用〉,《海軍學術研究》。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頁28-32。
    戰略研究小組,近海防禦海軍戰略的地位與價值〉,《海軍學術研究》。2006年第11期(2006年11月),頁5。
    應紹基,〈近期中共海軍研製大型驅逐艦之研析〉,《海軍學術雙月刊》41卷6期(2007年12月),頁68。
    應紹基,〈南沙紛爭的原因、發展過程與現況〉,《海軍學術月刊》。第29卷第8期(1995年),頁28。
    龍辰,〈印度洋與21世紀中國海軍〉,《現代艦船》。2008年05B期(2008年5月),頁12。
    國防部,《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中共國防部,2004年。
    羅文,〈收獲者和窺食者百態-太平洋火箭試驗中的艦船和飛機〉《航太》1994年第6期(1994年6月),頁11-12。
    藍維萬,〈中共海軍之現代化目標與亞太安全〉,《國防譯粹月刊》。第27卷第9期(2000年9月)頁37。
    蘇紅宇,〈開展艦艇系列化發展研究促進艦艇出口〉,《船舶工業技術經濟信息》。第240期(2005年4月),頁45。
    ______,〈中國護衛艦將成為有力的競爭對手〉,《軍事博覽》(北京:中國航太出版社),頁82-83。
    (四)學術論文
    黃恩浩,〈國際安全環境下的中共海軍發展〉,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人才培育項下碩士學位獎助論文。2001年5月。
    陳德門,〈從中共海軍戰略發展檢視其現代化〉,收錄於《台灣國防安全與海權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2年1月。
    廖文中,〈中共二十一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收錄於《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2001年1月。
    (五)報紙新聞
    《人民海軍報》
    國務院,《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北京: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5年。
    《中國國防報》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青年日報》
    《國際先驅報導》
    《聯合報》
    《解放軍報》
    (六)網際網路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
    張台航、陳德門、張茂林譯,Peter Dombrowski編,《廿一世紀的美國海軍戰略》(Naval Power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桃園:國防大學,2006年。
    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
    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中証網http://www.cs.com.cn
    中國海軍網http://www.c801.com/
    中國新聞評論網http://www.zhgpl.com/
    中國國防資訊網http://www.cndsi.com/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index.asp
    中華戰略管理http://www.54479.com/
    中華網軍事http://military.china.com/
    楊紫函譯,屈福登(Gregory F. Treverton)著,《建構強迫性戰略》(Framing Compellent Strtegies)。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央視網http://www.cctv.com/
    全球防衛資訊網http://www.diic.com.tw/
    東方軍事網http:// mil.eastday.com/
    美國之音中文網http://www.ncn.org/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期刊雜誌論壇http://qkzz.net/
    鳳凰網http://www.ifeng.com
    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
    21.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
    二、英文部份
    李育慈譯,伍爾澤原著(Larry M. Wortze),《解放軍七十五周年之歷史教訓》(The Lessons of History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t 75)。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一)專書
    Booth, Ken. Navie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Holmes & Meier Publishers Inc, 1979.
    Cable, James. Gunboat diplomacy 1919~1979:Political Application of Limited Naval Force.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 1981.
    Cassel, Joseph D. Naval Preventive Diplomacy, USAWC Strategy Research Project. nnsylvania:U.S. Army War College, 2001.
    Holmes, James R. The Influence of Mahan upon China’s Maritime Strategy, Comparative Strategy. Athens:Taylor & Francis, 2005.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7.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7.
    O`Rourke, Ronald. 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RS Report, US Congress, 2006.
    Saunders, Stephen. Jane`s Fighting Ships, 2003-2004. Surrey, U.K.:Jane`s Information Group Limited, 2002.
    Till, Geoffrey. Seapower:A Guid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London:Frank Cass, 2004.
    (二)期刊
    (二)專書
    Bussert, James C. “Oil May Be Focal Point of Sino-Japanese Dispute,” Signal, November, 2006 , pp.15-17
    Cable, James. “ Showing the Flag:Past and Present,” Naval Forces, No.3. 1987, p.38.
    Ding , Arthur S. “China`s navy:Expanding capabilities, evolving roles ,” http://www.idss.edu.sg/publications/Perspective/RSIS0012008.pdf, 2008.
    George, Alexander L. “Avoiding War:Problems of Crisis Management,”Boulder:Westview Press, 1991, p.384.
    Isenberg , David. “Navies Overseas:China Buys Russian Vessels To Mount Naval Challenge To U.S.,”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
    Kristensen, Hans M. “Chinese Submarine Patrols Rebound in 2007, but Remain Limited,”http://www.fas.org
    Karniol , Robert. “Territorial Issues, Oil and Taiwan Drive Program:China Developing a Navy That Could Confront U.S.,”http://www.iht.com/. 2001.
    McVadon, Eric A.”US-PRC Maritime Cooperation: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China Brief, Vol. VⅡ, No. 12, 2007, P.10.
    Niazi, Tarique. “Gwadr:China`s naval outpost on the Indian Ocean,"China Brief, Vol. 5, No.4, February 15, 2005 , pp. 6~8.
    Ocean Policy Research Foundation (OPRF), “OPRF Maritime Monthly Report,"Nov. 2006, pp. 20~22.
    ______,《1994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95年。
    O’Rourke, Ronald. China Naval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s for U.S. Navy Capabilitie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2005.
    Rabasa, Angel. The Changing Political - Military Environment:Southeast Asia, quoted in Zalmay Khalilzad, David Orletsky etc. ,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Toward a New U. 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 Santa Monica, CA, USA:Rand Corporation, 2001.
    The “l000 Ship Navy ” Global Maritime Partnerships, United States Navy, 2006, p3..
    Thompson, Drew “China`s army looks beyond its shores,”http://www.atimes.com/ 2008.
    (三)網際網路
    中國防衛(china-defense)http://www.china-defense.com
    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http://www.fas.org/
    全球安全http://www.globalsecurity.org/index.html
    澳洲海軍http://www.navy.gov.au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1978-1991》。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年。
    沙力、愛伊,《中國海軍征戰紀實》。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年。
    汪仲、李芬芳譯,羅伯.麥納瑪拉(Robert S. Mcnamara)、布萊恩.范德瑪(Brian Vandemark)原著,《麥納瑪拉越戰回顧:決策與教訓》(In retrospect 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台北:智庫出版社,2004年。
    何樹才,《外國海軍軍事思想》。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年。
    ______,《毛澤東軍事文集》(內部本)。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李鐵民,《鄧小平海軍建設思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______,《海軍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吳純光,《太平洋上的較量-當代中國的海洋戰略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
    陸其明,《大海的新貌-人民海軍紀事之二》。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年。
    陸其明,《大海的新貌-人民海軍紀事之三》。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年。
    許綬南譯,白禮博(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合著,《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張春柏、陸乃聖譯,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原著,《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
    楊國宇主編,《當代中國海軍》。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楊金森,《中國海洋戰略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
    葉志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頂文化出版社,2000年。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思想: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楚樹龍、耿秦主編,《世界、美國和中國—新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理論探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一建,《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______,《蕭勁光回憶錄》(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劉繼賢、徐錫康,《海洋戰略環境與對策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劉寶銀、楊曉梅,《環中國島鏈-海洋地理、軍事區位、信息系統》。北京:海軍出版社,2004年。
    翟文中、羅倩宜合譯,柯爾(Bernard D.Cole)原著,《海上長城-走向廿一世紀的中國海軍》(The Great Wall at Sea:China`s Navy Enters the Twenty-First Centure)。台北:老戰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三)期刊
    丁樹範,〈中共未來的軍備政策〉,《遠景季刊》。第2卷第2期(2001年6月)頁1-17。
    于開金、李光所、曹永恆,〈島鏈淺析〉,《船舶》。第5期(2006年10月),頁14。
    左立平,〈關於人民海軍軍事理論演變與發展的幾點思考〉,《軍事歷史》。2007年第4期(2007年4月),頁37- 41。
    天一,〈中國海軍新型船塢登陸艦淺析〉,《艦載武器》2007年4期(2007年),頁20-28。
    文馨,〈對中國威脅論之研析〉,《中共研究》。第29 卷第8 期(1995年8月),頁67。
    石吉雄,〈特殊軍事思維下的中共武力使用〉,《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2期(2008年2月),頁70。
    王亦予,〈新世紀新階段海軍戰略轉型的幾點思考〉,《海軍學術研究》。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18。
    王定士,〈俄羅斯軍售中國之研析 2000-2003:對亞太及台海安全的衝擊〉,《俄羅斯學報》。第3期(2003年3月),頁158-166。
    王正雄,〈中共海洋研究船進入釣魚台列嶼海域之探討〉,《海軍學術月刊》。41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32。
    王松岐、米晉國,〈中法海軍列陣黃海〉,《環球軍事》。2004年7期(2004年7月),頁37。
    王飛、華東方,〈回顧五次台海危機〉,《台灣瞭望》。2004年3月號,頁75-76。
    王逸峰、葉景,〈從中日核潛艇事件看我核潛艇的突防〉,《艦載武器》。第65期(2005年1月),頁31。
    王新森,〈解構「基洛」〉,《現代艦船》。2002年第8期(2002年8月),頁20。
    王賢根,〈百戰奇勳-高炮61支隊參加抗美援越作戰親歷〉,《軍事歷史》。2005年第9期(2005年9月),頁54。
    王崑義,〈中國潛艦入侵日本海域事件對台海安全的啟示〉,《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8期(2004年12月),頁116-117。
    江渝,〈第二次台海危機前因後果分析〉,《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13卷第2期(1997年4月)頁46-47。
    江暢,〈中共海軍戰略思想演進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2期(2002年2月),頁25。
    ______,〈解放軍海軍司令石雲生縱論海軍發展戰略〉,《紫荊》。2001年8月號(2001年8月),頁5-7。
    全金富,〈新世紀我國海軍戰略理論的創新發展〉,《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2004年3月),頁81-82。
    竹繁,〈中國海軍出國掃水雷〉,《炎黃春秋》。1997年第4期(1997年4月),頁35。
    沈志華、李丹惠,〈回顧與思考-1950年代中蘇關係若干問題〉,《國際政治研究》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頁119。
    李世勤,〈中共水下兵力發展對東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40卷5期(2006年10月),頁118-122。
    李世勤,〈中共新型潛艦未來發展之研究〉,《海軍學術雙月刊》。40卷5期(2006年10月),頁103-109。
    ______,〈俄製武器與「藍水」中國海軍〉,《艦載武器》。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頁34-36。
    李偉、趙海潮,〈透視俄羅斯國防工業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國防技術基礎》。2006年第12期(2006年12月),頁31-34。
    李德敏、陳明紀,〈簡論我國海軍戰略運用的歷史性轉變〉,《海軍學術研究》。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22-25。
    李豫明、段德威,〈法國對中國海軍區域野心觀點之分析〉,《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1期(2006年2月),頁7-9。
    余平,〈中國在非洲軍事影響日增〉,《廣角鏡》。第404期(2006年5月),頁38-40。
    ______,〈中國的對外軍事援助〉,《黨史博采》。1997年11月,頁47-48。
    杜朝平,〈島鏈對中國海軍的影響有多大〉,《艦載武器》。2004年5期(2004年5月),頁40。
    典檢,〈中國對外軍售走出低谷〉,《軍事文摘》。2006年第6期,頁45。
    吳殿卿,〈人民海軍初創時期裝備發展紀實〉,《黨史博覽》。2007年4期,頁32-35。
    吳雪鳳,〈中共海軍戰略之歐洲源流〉,《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1期(2006年2月),頁31。
    吳瑞虎,〈人民海軍「軍艦外交」紀實〉,《現代艦船》。1999年4期(1999年4月),頁41。
    林文隆,〈千艦海軍-戰略評析〉,《海軍雙學術月刊》。第42卷第1期(2008年2月),頁33。
    林文隆,〈21世紀的美國海權佈局-千艦海軍〉,《國防雜誌》。第23卷第2期(2008年4月),頁52。
    林宗達,〈中國國慶閱兵對台軍事防衛之涵意〉,《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1期(1999年11月),頁85-86。
    林相吉,〈中共部署「現代級、旅海級」艦本軍剋制對策之探討〉,《海軍軍官季刊》。21卷2期(2002年6月),頁24。
    林錫星,〈緬甸政治形勢探析〉,《東南亞研究》。2002年3期(2002年3月),頁18。
    施抄,〈南海戰略情勢評估〉,《海軍學術月刊》,第29卷第9期(1995年9月),頁25。
    姚文懷,〈建設強大海軍、維護我國海洋戰略利益〉,《國防》。2007年第7期(2007年7月),頁6-7。
    胡彥林,〈圍繞履行我軍歷史使命加強海軍思想政治建設〉,《求是》。2006年第2期(2006年2月),頁45。
    胡錦洋編譯,〈解放軍新島鏈戰略〉,《國際展望半月刊》。2006年11月,頁26。
    修斌、姜秉國,〈中國「和平發展」戰略視野下的海洋權益維護〉,《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16。
    華玉蓉,〈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與實現〉,《國防》。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頁6-8。
    章啟良、郭霞春,〈關於海軍合作外交的理論思考〉,《海軍學術研究》。2007年第7期(2007年7月),頁41。
    陳子平,〈「中」俄「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演之戰略意涵〉,《國防雜誌》。第21卷第1期(2007年1月),頁23-26。
    黃恩浩,〈中國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共研究》。第41卷11期(2007年11月),頁101。
    張召忠,〈軍事革命及其對未來海軍發展的影響〉,《戰略與管理》。1996年第12期(1996年12月),頁51-59。
    張海,〈論我黨海軍建設指導思想的歷史演變〉,《海軍學術研究》。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9-12。
    張啟良,〈關於海軍外交實質和定義的思考〉,《海軍學術研究》。2005年第3期(2005年3月),頁5-7。
    張啟良、郭春霞,〈關於海軍合作外交的理論思考〉,《海軍學術研究》。2007年第7期(2007年7月),頁40-44。
    張磊、王磊,〈台灣「2007年中共軍力報告」簡析〉,《現代軍事》。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頁44。
    張衛星、趙冀川,〈外國軍艦訪問最多的我國城市〉,《艦船知識》1997年第3期(1997年3月),頁34。
    傅旭昇,〈評析「中共漢級潛艦入侵事件」對我未來反潛作戰之影響〉,《海軍學術月刊》。40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3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4922020
    9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22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s Program in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3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