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書籍資料 (一) 中文書籍 丘宏達(1994),《聯合國研究》(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朱建民(1977),《國際組織新論》(台北:正中書局)。 米哈伊洛•塞諾布恩雅(Mihailo Crnobrnja),許綬南譯(1999),《南斯拉夫分裂大戲》(台北:麥田出版社)。 維爾弗里德.洛特(Wilfired Loth)著,朱章才譯(2000),《和解與裁減軍備:一九七五年八月一日赫爾辛基》(台北:麥田出版社)。 李登科等編著(1996),《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克萊恩著•鈕先鍾譯(1976),《世界各國國力評估》(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李鐵城主編(1993),《聯合國的歷程》(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周世雄(1994),《國際體系與區域安全協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世雄(2000),《國際體系─權力與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O’ Shea, Brendan. “The Future of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Peacekeeping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pril-September 2001): 17~18. Van Well, Günther, “Belgrad 1977”, Europa-Archiv, Folge 18/1977, pp.577-585. Van Well, Günther, “Belgrad 1977” , Europa Archiv, Folge 18/1977, pp.577-585. (三) 官方出版品 Kappen, Franklin Van. “Standby Arrangement System: Enhancing Rapid Deployment Capacity.” UN Chronicle(No. 1, 1997): 13~14. 林宕哲(1997),《聯合國維持和平作業與部隊》,收錄《聯合國與歐美國家論文集》,宋燕輝、焦興鎧主編(台北:中央研究歐美研究所)。 杭亭頓(Samuel P.Huntington),黃裕美譯(2000),《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周煦(1993),《聯合國與國際政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吳萬寶(2000),《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萬寶(2003),《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導論與基本文件》(台北:韋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胡凡、呂彬、張暉、李景龍編(1999),《兔鷹之爭》(北京:專利文獻出版社)。 政治作戰學校譯(1994),《低調衝突之軍事作戰》(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胡組慶(2000),《後冷戰時期的東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約瑟夫•奈伊(Joseph S.Nye Jr.),蔡東杰譯,《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 郝時遠(1999),《帝國霸權與巴爾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孫雲(1999),《世紀末的熱戰─聚焦科索沃》(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麥寇爾•依格納泰夫(Michale Ignatieff)(2001),《虛擬戰爭:從科索沃談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 裘兆琳(2001),《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案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 鄒念組(1996),《聯合國與國際和平:第二代維持和平行動》(台北:時英出版社)。 鄧中堅等編著(2003),《政治溝通與談判技巧:聯合國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趙明義(1998),《國際政治論叢》(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軍寧(1992),《權力現象》(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二) 中文期刊 王曾才(1999/5),〈巴爾幹火藥庫探源〉,《歷史月刊》,第136期,頁30-35。 李鐵城(1996/11)〈世紀之交聯合國面臨的挑戰〉,《國際政治》,1996年第11期,頁67-72。 周煦(2000/10),〈聯合國集體安全與維持和平之演變〉,《淡江人文社會學刊五十週年校慶特刊》,頁143-191。 周煦(1995/11),〈美國的波士尼亞政策(上)〉,《美歐月刊》,第10卷第11期,頁4-17。 周煦(1995/12),〈美國的波士尼亞政策(下)〉,《美歐月刊》,第10卷第12期,頁33-57。 林碧炤(1994),〈論集體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8期,頁3-4。 林碧炤(1996),〈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頁23。 洪茂雄(1993/7),〈美國對前南斯拉夫內戰的態度〉,《美國月刊》,第8卷第7期,頁106-120。 胡祖慶(1998/7),〈科索伏民族主義問題解析〉,《東海學報》,第39卷,頁21-28。 科菲•安南(2000/12),〈聯合國秘書長千禧年報告摘要〉,《國際政治》,2000年第12期,頁55-57。 曹異美(1995/6),〈美國新維持和平政策對聯合國的影響〉,《美歐月刊》,第10卷第6期,頁31-43。 湯紹成(1994/4),〈南斯拉夫的分裂與民族問題〉,《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4期,頁97-107。 湯紹成(2000/1),〈後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角色與功能的轉變〉,《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1期,頁67-77。 湯紹成(2001/3-4),〈當前科索夫的問題與困境〉,《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2期,頁83-94。 歐陽承新(1999/5),〈南斯拉夫民族衝突地歷史背景〉,《歷史月刊》,第136期,頁43-50。 劉照恩(1994/3),〈聯合國在前南斯拉夫的維和行動〉,《國際問題與研究》,1994年第3期,頁49-53。 盧業中(2001),〈主要國際關係理論中新現象主義、新自由制度主義與建構主義之比較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9卷第2期,頁26-2。 薛晨(1996/11),〈美國同加利衝突的由來〉,《國際政治》,1996年第11期,頁75-77。 戴萬欽(2000/10),〈聯合國邁入二十一世紀─維持世界和平之挑戰與機會〉,《淡江人文社會學刊五十週年校慶特刊》,頁193-234。 蘇武(1999/5),〈從南斯拉夫歷史恩怨談科索沃危機〉,《歷史月刊》,第136期,頁60-67。 (三)博碩士論文 陳紫財(2001/5)〈後冷戰時期美國海外出兵準則檢證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俊富(1997/6)〈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中文報紙 《自由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五)網際網路專文 〈歐盟允諾資助巴爾幹重建〉, http://www.news.bbs.co.uk/hi/chinese/news/newsid/695000/6954522.stm/2000.3.30. 魏鏞,〈美國全球戰略思維新趨勢〉, http://www.ccit.edu.tw/~g880401/military/00-01/usastrategy.htm 二、外文 (一) 書籍 Goldstein Joshua 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4th ed. New York: Priscilla Mcgreehan, 2001 Heraclides, Alexis, Helsinki- II and its Aftermath.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 1993. Hippel, Karin von. Democracy by Force: US Mility Interven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Kosovo, The Kosovo Report : Conflict、International、Response、Lessons Learn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nstitut für Friedensforschung und sicherheitspolitik an der Universität Hamburg(editor), OSZE-Jahrbuch 1995. Baden-baden: Nomos, 1995. Institut für Friedensforschung und Sicherheitspolitik an der Universität Hamburg(edited), OSZE-Jahrbuch 1995. Baden-Baden :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 1995. Lutz, Dieter S. and Kurt P. Tudyka(editor), Perspektiven und Defizite der OSZE. Baden-Baden : Nomos Verlagsgesellschaft, 1999/2000. Mastny, Vojtech, The Helsinki Process and the Reintegration of Europe 1986-1991.Analysis and Documentation. New York-Prague:Institute for East-West Security Studies, 1992. Mastny, Vojtech, The Helsinki Process and the Reintegration of Europe 1986-1991. Analysis and Documentation. New-York-Prague: Institute for East-West Security Studies, 1992. McFarlane, Bruce. Yugoslavia: Politics, Ecomiccs and Society.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Limited, 1998. Peters, Ingo(editor), New Security Challenges: The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6. Remington, Robin Alison. “Yugoslavia,” in Communism in Eastern Europe, eds. Teresa Rakowska-Harmstone and Andrew Gyorg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9. Schlotter, Peter, Die KSZE im Ost-West-Konflikt – Wirkung einer internationalen Insitutition. Frankfurt am Main/New York: Campus Verlag, 1999. Schlotter, Peter, Nobert Ropers and Berhold Meyer, Die neue KSZE. Opladen: Leske+Budrich, 1994. Schlotter, Peter, Ropers, Norbert and Meyer, Berthold, Die neue KSZE. Opladen: Leske+Budrich, 1994. Seidelmann, Reimund, Der KSZE-Prozeβ-Perspektiven und Probleme für die Verfriedlichung der europäischen Staatenordnung. Bonn: Stiftung Entwicklung und Frieden, 1989. Tudyka, Kurt P.,Das OSZE Handbuch. Opladen: Leske+Budrich, 2002. Tudyka, Kurt P., Das OSZE Handbuch. Opladen: Leske + Budrich, 1997. Von Bredow, Wilfried, Der KSZE- Prozeβ. Darmstad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1992. (二) 期刊 Blech, Klaus, “Die KSZE als Schritt im Entspannungsprozeβ”, Europa-Archiv, Folge 22/1975, pp.681-692. Bowker, Mike and Williams, Phil, “Helsinki and West-Europea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Affairs(England), 4/1985, pp.608-618. Coulon, Jocelyn. “The Blue Helmets.” Peacekeeping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January/February 1995): 16. Dihel, Paul F..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42(February 1998): 33~35. Dihel, Paul F.. “Peacekeeping and the Quest for Peace.”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ume 3 1998): 485~507. Gasteyger, Curt, “Europa zwischen Helsinki und Belgrad”, Europa-Archiv, Folge 1/1977, pp.1-8. Genscher, Hans-Dietrich, “Kooperative Struktur der Sicherheit – eine Perspektive für die Friedensordnung in Euorpa”, Vierteljahresschrift für sicherheit und Frieden, Heft 3/1989. Ghali, Boutros Boutros. “UN peace-keeping in a new era: a new chance for peace.” The World Today(April 1993): 66~69 Goulding, Marrack. “The evolution of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69(1993): 451~464. Hassner, Pierre, “Europe beyond Partition and unity: disintegration or reconstitu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66, 3(1990). Lehne, Stefan, “Vom Prozeβ zur Institutionen – Zur aktuelle Debatte über die Weite- rentwicklung des KSZE-Prozesses”, Europa Archiv, Folge 16? 1990,pp.499-506. Mackinlay, John and Chopra, Jarat. “Second Generation Multination Operation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ummer 1992): 113~131. Mackinlay, John. “Mission Failure.” The World Today(November 2000): 9~11. Moreno, Rafael, and Juan Jose Vega. “Lessons from Somalia.” Peacekeeping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y/June 1994): 12~13. Mate, Leo,“Europa nach der KSZE”, Europa-Archiv, Folge 11/1976, pp.362-365. Mate, Leo, “Europa nach der KSZE”, Europa Archiv, Folge 11/1976,pp.362-365. Ropers, Norbert and Schlotter, Peter, “Die Institutionalisierung des KSZE-Prozesses”, 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 B 37/1985, pp.16-28. |